慈继阁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大唐谪仙 >

第63章

大唐谪仙-第63章

小说: 大唐谪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浩赶忙打住偏离轨道的思绪,细想一遍,却发现好像大唐的美女多不可数,可是既温柔可人性子好,又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美人却只有寥寥两三个,而卫贞贞就是其中之一。这么想来,能娶到卫贞贞的人的确是有天大的福气了。
  朱浩走前面一路进去,后面的寇徐两人和卫贞贞不停的小声聊天……
  “姐姐,你一个人在府里会不会嫌闷?”寇仲小声问道。
  卫贞贞浅笑道:“不会呀,宜情园这么漂亮,又有杜月姐姐叫我弹琴念书什么的,倒不会觉得闷。”
  “哦……”徐子陵笑道:“姐姐心灵手巧,学东西肯定很快!”
  卫贞贞赧然道:“人家很笨哩,练琴现在还是五音不全。”
  寇仲哑然道:“姐姐才来两天不到,能够弹出音符已经是极为不易的了,看来姐姐真的是音律天才。好好练一练说不定有朝一日可以把尚大家比下去哩!”
  卫贞贞红着脸嗔道:“哪有你说的那么厉害,这不是痴人说梦么?”
  徐子陵接口道:“老师都说过了,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尚秀芳肯定不是天生就能将歌舞弹唱表演的那么好的,姐姐努力一些未尝不能达到那样的效果。”
  卫贞贞欣然点头道:“姐姐以后好好练练,专弹给你们听。”
  寇徐两人欢呼一声,齐声道:“姐姐真好!”
  “对了,卫姑娘!”朱浩忽然回头道:“你会不会刺绣?”
  卫贞贞没想到他会主动和她说话,微微愕然,之后才习惯的点头道:“会一些。”
  朱浩笑问道:“那你愿不愿帮我一个忙呢?”
  卫贞贞急忙怯生生的道:“朱先生尽管吩咐。”
  朱浩颇有些无奈,卫贞贞在他面前实在是太拘礼了,看来也只有让她慢慢习惯了。
  于是朱浩道:“也非什么大事,只是绣一面简单的旗帜而已。”
  卫贞贞张口欲言,却有硬生生咽了回去,低头道:“奴家知道了。”
  一面旗帜,再简单也有宽达数尺,长过半丈吧?她习惯的是简单的刺绣,一副鸳鸯锦绣就要好几天的功夫,这旗帜……真是个粗心人哩!
  劳累一整天之后,朱浩师徒三人总算是又一次大快朵颐的在家中饱食一顿,也是这数月以来屈指可数的几顿大吃大喝之一,惟独不同的就是这一次是在自己家中办的。而且听说宜情园的厨子都是从御厨中抽调的,手艺自然不是什么家香楼、福聚楼可比拟的,也从侧面证明了当今圣上杨广对朱浩无比的恩宠。
  一切事情都还在预料之中,这些都是让朱浩比较满意的:遴选黎明新军、军训、新军情绪还有淘汰人员,都还在朱浩的的掌控之中。若是不发生意外,几天之后就可以把这一支精锐之师拉上战场了。更重要的是沿途中同样可以进行一部分的训练,只要杨广不头脑发昏,再次被向雨田的意识影响判断,这一次的出征结局就几乎预料的到了。
  只是,杨广始终是一个最大的变数。
  自从去年李子通投靠杜伏威又阴了老杜一把之后,老杜倒是实力大损,不过李子通也没有占到便宜。正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渔翁却是隋军来做的。若不是前不久杜伏威全歼隋军公孙上哲部,军威重振,又有各路义军纷纷归附,以致实力大增,又如何抵挡的住右御卫将军陈棱的八千精锐。
  至于和李子通的联合,恐怕也是貌合神离的。毕竟两位黑道霸主之间有解不开的仇恨,这一次也是迫于杨广南巡的压力暂时联合而已。
  抛开这些思绪,朱浩吩咐管家张阶从库中取来一匹未印上花纹的红绸,另加一卷明黄色棉线带进书房。几番比划之后,朱浩在上面做好标记,亲自送到了卫贞贞的房间。


卷五 江都风云 第一百一十六章 东山亭月
  已是深夜了,摇曳的烛光印着书桌上的事物,朱浩搁下手中的狼毫,放松身体靠在座椅上,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睛,轻轻的舒了一口气。
  仰躺了一会儿,墨迹已干,朱浩轻轻合上书本,将之放到书桌一边的一叠新书上,扉页上赫然是手书的“天道概论&;#8226;卷三”几个行楷大字。旁边还整齐的放着一摞书,扉页上是“三国演义&;#8226;卷十二”。
  弹出两缕指风灭掉烛火,书房立时暗了下来。一弯新月正值中天,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铺洒遍地,不远处的落瀑击石之声传入耳中,更添几分清宁谐静。
  朱浩正要起身回房,忽然耳朵动了动,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贵客远来,何不进屋坐坐。”
  窗外一道静立于院墙之上的灰影如同黑暗中的夜枭一般,轻轻掠过夜空,无声无息的落到书房外的假山上。
  “冒昧打扰,还望见谅!”
  朱浩长身而起,淡然道:“无妨!”
  灰影从怀中取出一张暗红色的拜帖,低声道:“接着!”
  “咻!”
  朱浩轻描淡写的伸长右手两指夹住帖子,这拜帖看似来势疾速无比,却没有蕴含什么力道,也算是表达了来者的善意。
  随手将帖子放到书桌上,朱浩微笑道:“不进来坐一坐么?”
  灰衣人抱拳道:“多有打扰,后会有期!”
  说罢又如起初那般,几个起落便消失的无影无踪。
  打开明黄色的拜帖,上书“东山亭月”四个正楷字,观其用笔圆润,外柔内刚,结构疏朗,气韵秀健,颇有王羲之余韵。相比之下,朱浩的那些字就有些不甚了了。习武之后对于精微力道的控制自然会更加精确,只是终究下的功夫太少,现在朱浩的字比起当初已经有极大的进步了,但与这几个字相比,却是缺少了几分神韵。
  更重要的是,这几个字和上次寇仲带回来的那个写着“君婥已归”的纸条上面的字迹是一般模样的。
  临江宫之东,是有一座风景明秀的小亭山,离宜情园只有五六里路。这山却是因山上几处颇有特色的小亭而闻名的,渐渐被后人叫做“小亭山”,后来也不知原名是什么,倒也是个夏日乘凉避暑的好去处。
  “秦王殿下好兴致!”
  朱浩飘然落下,负手而立,朗声道:“却是让在下好找一阵。”
  新月当空,银辉映照的亭中有一人身着便服,正于石桌旁自斟自饮,自得其乐。细看之下,赫然前日退朝时候瞥见的秦王浩。
  秦王浩回头微笑道:“独饮无趣,朱兄不过来陪我喝一杯吗?”
  这人倒是不摆架子,朱浩信步踱入亭中,也不拘礼,就在他对面坐下,径自端起秦王亲自斟满的酒杯一饮而尽,咂着嘴道:“这酒还不错。”
  上次只是匆匆一瞥,只看见这位闻名已久的秦王杨浩的面容,当时也只是感觉其长相英俊,并未看出有其他出彩的地方,仔细回想却又觉得印象模糊。自从修习长生诀第一图之后,朱浩对于一些特定场景是想忘也忘不掉的,比如说觐见杨广的时候,朱浩可以清晰的回忆起在场诸人的每一个表情,还有一些细微的动作,甚至还包括一些特别留意的人的精神波动,不过对于这位秦王浩却是回想不起什么来,这中情况只有一种解释——他有一种特殊的方法可以敛藏自己的精神波动。
  此时此刻朱浩所面对的秦王浩身材修长,英俊潇洒,却是说不尽的儒雅风流。一双深沉的眼睛里似乎敛藏着无限的睿智,只是却不时流露出一抹淡淡的惆怅。
  这一刻,朱浩才有些明白当日傅君婥为何会说他们两人有些相似,难怪连傅君婥那样高傲冷艳的美人也会钟情于他,这种成熟中带着沧桑的独特魅力应该是少有女人能够抵挡的。
  杨浩同样饶有兴趣的看着他,半年前朱浩的面容说起来其实只算是比帅气,有棱角,又是当过兵的,予人以刚毅果敢的感觉,不过在修习了《长生诀》和道心种魔大法之后逐渐产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时常在他身边的寇徐两人在这种潜移默化之下并不会有多大的感觉,可是经过了时间的累积,实际上现在朱浩的面貌气质已经算是有了极大的变化了——就像徐子陵练习长生诀第七图的功夫,同样会产生气质和面貌上的变化一般。这种表现就是使他的面部线条缓慢的产生一些细致的变化,变得更加棱角分明,英伟不凡。加上长生诀所强调的仙风道骨的气质糅合着道心种魔大法产生的独特的魅力,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现在的朱浩对于异性的吸引力绝对是直线上升的。
  不过这种吸引却与男女之间的倾慕却有一些差别,道心种魔产生的魅力是吸引女性,而长生诀的精神力却是让人崇敬而疏远,就如同人们会膜拜神仙,却不会爱上神仙一样。
  各自收回目光,杨浩开口道:“这是凡间俗物,自然是比不上天界佳酿的。“
  朱浩将酒杯放回石桌上,笑道:“这酒想必是宫中窖藏已久的佳酿,殿下倒是有心了。“
  杨浩再一次将两只空杯斟满酒,打趣道:“这么晚了还邀朱兄出来喝酒赏月,朱兄不会介意吧?“
  朱浩淡然道:“早盼与殿下相见,自然求之不得。”
  “我也是!”杨浩手执酒杯,道:“君婥到洛阳之后,倒是让本王好奇,朱兄这样神仙似的人物到底是什么样的。”
  朱浩举杯道:“是不是见面不如闻名?”而后将杯中美酒饮尽,笑看着对方。
  杨浩深深的回望他一眼,摇头道:“未见面只觉得朱兄智深似海,深不可测;如今却是真正认同君婥所言。”
  不待他说话,杨浩便继续道:“朱兄说自己不是神仙我也不信了。”
  朱浩挑了挑眉头,好奇道:“这又是为何?”
  杨浩一边亲自斟酒,一边道:“张须陀之事或为人谋,龙船之前已非凡人,当日邗沟之上,本王可是跪过‘谪仙人’的。”后面一句“谪仙人”三字咬字极重,那仿佛可以洞彻一切的目光让朱浩连分辨都懒得去了。
  朱浩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反而道:“我听闻张须陀与瓦岗军当日战况,想必殿下也不是直接告诉张将军的吧?”
  秦王浩道:“你可是神仙,这些还不是掐指一算就知道了,何必问我?”
  朱浩摇头苦笑,“要真是神仙就好了,我又何必这样劳心劳力的。”
  (注:此文中的小亭山非绍兴那个小亭山)


卷五 江都风云 第一百一十七章 隋宫辛秘
  秦王浩忽然长身而起,到亭边指着茫茫夜色中朦胧起伏的江山,回望朱浩大笑道:“朱兄神通绝世,可否算算这锦绣河山,什么时候才会太平?”
  朱浩给自己斟满一杯酒,把玩这手中的青瓷杯,淡然道:“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纷争,天下又何时有过真正的太平?”
  杨浩自嘲的笑了笑,低声道:“天下又关我什么是?”
  “杨家的天下关不关你的事呢?”朱浩放下酒杯,冷然问道。
  杨浩回身坐下,一边自己给自己添满酒,一边道:“朱兄不是说过‘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么,这句话本王也很认同,天下又如何会是一姓人家的天下?王朝霸业只是过眼烟云,穷图毕生精力。”
  “这句话倒颇有看破红尘之意。”朱浩忽然问道:“殿下是信佛还是信道?”
  杨浩一怔,方才答道:“父王信佛,我亦看过一些佛教典籍,却是什么也不信,只信自己。”
  “好一句只信自己!”朱浩赞道:“这份见识却是世间少有的了。”
  杨浩目光炯炯的看着朱浩,一字一句的道:“那朱兄是来拯救大隋的还是来拯救天下百姓的呢?”
  朱浩毫不示弱的回望,微笑道:“谈不上拯救不拯救的,我的肩膀承受力有限,担不起那多重责,只是想尽自己的力量让天下百姓所受的苦难再少一些……仅此而已!”
  杨浩默然半响,方才摇头自嘲道:“本王终究是放不开啊!”
  两厢缄默,各自闷头饮酒。过了一阵子,朱浩忽然笑道:“鲁妙子曾言秦王俊也是他一生也未看透的人之一,殿下能不能说说当年宽恕仁爱的秦王俊是怎样的人呢?”
  这却是当时朱浩与鲁妙子在安乐窝闲聊之时,无意谈论起文帝杨坚几子的时候,从鲁妙子口中得知的原话,只是没想到却引出了三十年前的一段奇异的隋宫辛秘。
  乍听鲁妙子的名字,杨浩诧异道:“鲁大师尚在人世么?”
  朱浩回想起在飞马牧场度过的那些短暂的时光,一时有些走神。现在回想起来,还是不禁感慨鲁妙子的学识智慧,真的难以想象,在这个时代的人眼中,鲁妙子只是学识渊博、无所不会、无所不精的“天下第一巧匠”而已。
  以朱浩的眼光来看,他绝对是当时当之无愧的最博学的博士,最杰出的发明家、数学家、天文学家,最伟大的设计师、建筑师、工程师,当然还是医学家、美食家、地理学家……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