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纵横五代之武当掌门 >

第354章

纵横五代之武当掌门-第354章

小说: 纵横五代之武当掌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土地改革仍是沿袭了在南平与武平的做法,只是比先前更为细致深入。说得直白一点,基本跟后世做法差不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取消大地主,一体缴税纳粮。

    经济改革说白了最简单,政府鼓励经商,除了正常税收外一律不得骚扰刁难商人,鼓励海外贸易与商人流动,提倡多劳多得,提高商人政治地位。

    军事改革参照后世解放军制度进行,这点萧汉说得最多,李从善等人也听得最认真。乱世之中只有强有力的军队才能保护自己,这一点是个人都清楚。萧汉举了好多例子来讲牢牢把军队控制在手中的道理,要把“国主指挥枪,一切听国主指挥”的思想贯彻深入下去,政治委员配备至班一级,每月要进行思想汇报,牢固控制兵士思想,强化战斗立功意识。

    全面实行募兵制,以商税及一切税收做保障,保证军兵月饷发放。强化立功意识,加强练兵力度,必要时可与周边国家制造摩擦操练军队。加大研发武器与训练力度,精研做战阵法,建立特种部队。一年进行一次大规模军事汇演,重奖胜者,严惩败者。

    科举改革方面全面推行萧汉所编新型教材,除了传统的四书五经、诗词歌赋外加试算术、策论,考上进士者一律要经过朝廷培训半年再次考核后方可做官。江南州、府、县、乡建立学宫,全国实行免费教育,朝廷负责出资印刷所有课本,全国六岁以上男女幼童一律免费入学就读,贫困生由国家提供衣食住行所需生活用品。

    科技方面,鼓励民间技术创新,只有与国有利的新型科技,百姓可以申报专利,一旦证明于国有利,便可获得重奖,并且参与分红。

    萧汉说得要详细得多,每点都分开了条分缕析,厅中寂然无声,只听到徐铉刷刷写字的声音。诸位武将俱是大老粗,好多都听不懂,只是互视不语。陈乔却是听得连连点头,只是脸上充满疑问。

    萧汉一连说了两个时辰,这才感到有些乏累,田延福端上茶来,萧汉一口饮尽,接着又说了半个小时才告一段落。

    李从善双目灼灼,脸上极为兴奋,右手一直轻轻在桌上敲击。听萧汉说完,李从善击掌道:“说得好。”众将如梦初醒,跟着大声叫好。

    李从善摆手止住众人,转头问道:“萧兄说得虽细,本王仍有好多听不懂,不知萧兄能否再行解释一番。”

    萧汉自然无有不从,上面说得那些已经超出他们的认知范围,如果不是有多次与李从善交往洗脑的前提,现在突兀说出不把他们吓呆才怪。

    李从善先问起政治改革之事,萧汉说得更细,一问一答之间,已近丑时,李延宁带人送来饭菜,众人草草用过,接着听萧汉演讲。

    李从善对议会制明显不感兴趣,自己好不容易政变成功,却要手下官员分化自己权力,任谁都不干。萧汉也知道要他那样做是强人所难,只得转而向他推荐内阁制,勉强说得李从善点头同意一试。

    土地改革、经济改革、科举改革、军事改革方面诸人都有好多问题,萧汉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直到众人皆呼明白才算告一段落。

    陈乔重点问了教育改革,明显对此很有兴趣,当即请求李从善要当教育部长,李从善还没想明白,推说一切安定后再行商量,令陈乔很是失望。

    徐铉很关心科举改革与经济改革,问了好多问题,特别是关于土地改革,怎样保证既让百姓得利又不激起地主反抗。李从善也很关心这个问题,更关心的是税收增减,萧汉说得更为详细,一番狂侃下来,李从善大喜过望,当即决定先在全国搞个试点,然后全面推开。

    不破不立,萧汉今晚所说的方法俱是后世所来,远远超出众人认知,要不是他口吐莲花侃得众人脑子短路,肯定会怀疑他从哪儿得知这些东西。

    李从善对他是完全信服,当即决定改组各部,推行内阁制,具体人稍后再议。

    大事谈完,众人心满意足,眼看今晚是睡不成了,众人却一个个精神抖擞,睡意皆无,接着谈起登基之事。昨晚成功已近酉时,登基已来不及,一切只能推到明日,这也是李从善能请萧汉来彻夜长谈的原因。

    李煜已被囚禁,所有朝臣俱被看管,金陵城一只苍蝇都飞不出去。薛定方为人嫉恶如仇,趁着大乱名义,在金陵城到处派兵搜捕无赖恶少、登徒浪子,进行了一次“严打”,杀了一百多人,也算是为本次政变画了一个句号。

    登基需要禅位诏书,陈乔早有准备,当即从袖中抽出一份拟定好的诏书,只要盖上国主大印便可生效。李从善大喜,当即把诏书交与肖延寿盖章。国主大印昨晚便由郑彦华搜出交与李从善,此时由王妃亲自保管。

    众人又商量登基事宜,自有陈乔、徐铉一干文人出谋划策,很快敲定细节。李从善眼看东方将晓,立即命令众人回去整备军队,准备参加大典。

    众人起身告辞,厅中只剩下李从善、陈乔、徐铉、萧汉四人。四人又商量一番,拟定各部部长名单及阁臣名单,眼看天将破晓,李从善抱歉道:“害得你们一夜未睡,小王实在过意不去,待得一切事定,本王必有厚报。”

    三人连道“不敢”,正在说话,便见李延宁躬身过来道:“殿下,车马已备齐。”


………………………………

第五0四章 论功行赏

    李从善听李延宁禀告车马备齐,当即伸个懒腰,自有侍女丫环端了四盆水过来侍候四人洗漱,三人振奋精神,各骑了一匹枣红马随着李从善上朝。

    此时天色微明,空气清新,萧汉看一眼护卫车队,只见四大家将带着五百余军将前后护卫。前面打着大旗是两名副将,身后跟着二十余名小将,俱是金盔金甲,清一色高头大马,威风凛凛。

    二十余人后面又是一队两百人的唐军,鲜衣怒马,手持长枪,风度气质非同一般。护着身后一辆四匹白马拉着的一辆红色大车,华盖精美,两边插了数杆龙旗。大车两边便是四大家将与萧汉、陈乔、徐铉亲自护卫。

    后面又是一队金瓜金甲的护卫将士,身高体态大都相同,个个精壮非凡,俱是郑彦华亲自挑选送与李从善护驾的野战精英。

    大街上空无一人,空气清冽,车辚辚马萧萧,马蹄声踏在空旷的街道上,犹如喜庆锣鼓一般令人振奋。

    众军护着李从善来至宫前,皇宫血战痕迹早有郑彦华清扫干净,一切恍如没有发生。宫门前黑压压一片,却是满朝文武排列整齐等候李从善到来。周围站满了军兵,一个个凶神恶煞一般,刀枪出鞘,恶狠狠盯着圈内众臣。

    皇宫前人数虽多,却是寂然无声,听到车马之声,俱是身子一震,一起抬头看向来处。

    皇宫前早换了郑彦华部队驻防,看到郑王旗号,所有禁卫士兵同时下跪高声道:“拜见国主。”

    宫门前所有文武大臣一起下跪行礼,口称“国主”,李从善由李延宁搀扶下车,满面笑容请众人起身,然后径直带着萧汉等人由军兵护着进入皇宫大殿。

    片刻之后,李延宁由大殿走出,大声道:“国主请诸位文武上殿。”众臣高呼“遵命”,分文武依序进殿。

    文班统领是原先的宰相严续与副相汤悦,二人全身发抖,脸色灰白,身后跟着韩熙载及六部部长、侍郎等人。

    武班统领是三军元帅孙震,身后跟着杨收、朱令贇、郑彦华、薛定方等一众高级将领。

    昨日政变突起,众臣本以为很快便会被平定,没想到李煜与李从善对阵以完败告终,众臣生在乱世,自然见惯改朝换代之事,眼看李从善人马精悍,立即各自誊写奏章拥立李从善为国主。

    严续与汤悦身为大臣之首,二人被军兵严加看管,整整监管了一夜,二人通宵未睡,双目血红,此时率领众臣躬身下拜,面上却是一片绝望。

    众武将却是一脸喜气,此次政变成功,升官发财就在眼前,连孙震脸上都笑开了花,看得一边的萧汉直感叹名利害人。

    李从善端坐龙椅之中,左右站着四名家将,所有太监宫女仍被囚禁在宫中,还未及甄别,李从善自然也不放心用他们。

    萧汉与陈乔、徐铉站在龙椅左下方,这也是李从善特意安排,为的是让群臣认识明白谁才是新国主亲信,也是抬高三人身份地位之意。

    一众文武大臣山呼“万岁”同时下跪,萧汉入乡随俗,跟着陈乔、徐铉跪下。李从善朗声道:“众卿平身。”文武众臣相继起身。

    陈乔从袖中扯出一纸诏书,朗声诵读道:“朕在位二载,国危动荡,威武不彰,民心不扬。朕仰瞻天理,俯察民心,日夜拊心,自愧德浅福薄,难承先皇大业。今有郑王贤明,光昭日月,天民悦服,必能中兴大唐,承继伟业。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唐尧不私於厥子,而名播於无穷。朕羡而慕焉,今其追踵尧典,禅位于郑王。”

    众臣听完禅位诏书,再次下拜高呼“万岁”,李从善从龙椅上站起,避让到一旁道:“臣弟才疏学浅,哪堪国主重任,请众位另选贤明。”

    众臣再次下跪,严续与汤悦早已认清形势,知道立功机会来了,立即出班跪到正中劝进道:“李煜失德,天下归心于郑王久矣,请殿下勉力为之,救江南百姓于水火之中。”

    众文武跟着劝进。李从善执意不肯,众臣苦苦相劝,来往三个回合后,李从善叹息道:“先兄失德,江南百万生灵何辜?小王不才,愿勉力为之。”

    众臣大喜,山呼“万岁”。萧汉跪在一边冷冷看着,终于亲身经历了一次“禅让”。想来尧传于舜时想必也是如此,估计早被囚禁于某处谷仓之中哀伤怨叹。

    禅位完成,自有专人服侍李从善到殿后更衣,众臣在前殿等着。片刻之后,李从善穿戴一新从后殿转出。众臣再次下拜,然后退往两边依序站定。

    南唐自称大唐后裔,一切沿承唐制,所穿戴也于唐朝大体相同,一样的通天冠,衮冕,与后世电视剧上演得差不多。

    只是李从善长相俊美,此时当了国主,脸上光彩流溢,别有一番风采,又多了一丝威严,让萧汉油然生出一股陌生感。

    李从善扫一眼殿下诸臣,朗声道:“诸位爱卿俱是先皇挑选,公忠体国,希望与本王一起同心协力,重铸大唐往日辉煌。”

    众臣一起高呼“遵命”,李从善勉励众人一番,不外乎告诉众臣前事不究,打消他们心中疑虑,以换得过渡平稳,这也是历朝历代通用做法,却也是安定人心的最好办法。

    众文武松了口气,特别是严续与汤悦、韩熙载等人更是如此,他们俱是李煜亲信,本想着国主易位,自己最起码官位不保,没想到李从善比李煜还要心胸宽广,根本不提此事,让三人心中大为悦服。

    闲话扯完,新朝初立第一件大事便是论功行赏,李从善早有准备,当即命陈乔取出诏书宣旨。

    殿下诸臣腰杆挺得笔直,特别是参与政变的武将一个个双眼放光。陈乔扯开诏书,大声诵读。前面不过是一番套话,说什么大臣们公忠体国,为国立功,当行封赏之类的。后面的才是重点,却是废除六部,新立财政、教育、民政、公安、司法、人事、税务、监察、工商、水利、外交、国防诸部,比原先六部多了一倍,听得众臣一愣一愣的。

    此等更换六部名称之事前唐武则天便干过,众臣自然知道,眼看李从善初即位便大刀阔斧更换诸部,简直是胡闹,俱在心中摇头暗叹。

    殊不知李从善为人精明,萧汉一番游说并没完全说服他,不过感觉分权设部有利于加强皇权,自然要采用。

    下面便是各部部长任命,国防部部长自然是孙震,副部长分别是杨收、朱令贇、郑彦华三人。郑彦华同时兼任禁军总指挥使,负责筹建新的左右神武军与天兴、控鹤两军。

    财政部长潘佑,教育部长陈乔,民政部长为原礼部尚书暴敬之,公安部长为原战虎总指挥金秋平,司法部长为原池州刺史张全约,人事部长为原中书舍人李平,税务部长为原户部尚书马宁远,监察部长为原潜龙总指挥使葛少丰,工商部长为原工部尚书刘知洋,水利部长汤悦,外交部长为原礼部侍郎田延朗。

    原先六部部长一体免职,六部原下属全部留用,分到诸部办公,群臣悦服,跪拜谢恩。

    其余诸将与参战军士俱有封赏,郑彦华手下高敬唐以攻打宫门之功实授厢都指挥使。薛定方巡城有功实授步军都指挥使,与他我薛涣一个级别,把他乐得嘴巴都能扯到耳根上去。

    各部职能与办公机构退朝之后自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