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民国投机者 >

第435章

民国投机者-第435章

小说: 民国投机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似乎移植了法国的浪漫和时尚,从各种时装店出来的男女让色彩变得丰富了许多,他们穿着的是巴黎来的各种最新时装。

    沧州饭店在上海算不上大饭店,不过因为十几年前泰戈尔的入住而名声大振。  成为外地到上海打拼地文化人入住的首选饭店,跨入饭店大堂一股书香即迎面扑来,四壁悬挂着各种名人字画,为客人提供休息和等待的区域的一侧居然还有一排书橱,这种浓烈的文化气息,将侍者门童都熏陶出一丝文化味。

    整个饭店充满文化人那种淡定与从容,就算是在三楼客房里看报的陈立夫此刻也有这种心情。

    “立夫。  你看他会不会来?”陈立夫身边坐着看报的长衫客合上报纸,看看手上地表问道。

    “当然会。  ”陈立夫头都没抬,依然关注的看着报上地消息,口中悠悠然的道:“他们的形势很不好,要么与我们和解,要么就去苏俄,要不是日本人逼得太紧,委员长才不会与他们坐下来谈判。  ”

    “杀了十年了。  可结果还是只能坐下来谈。  ”长衫可有些感叹的摇摇头。

    “此谈判与彼谈判可大不一样,淮南兄,”陈立夫笑道:“这是我们强势的谈判,与十年前可有天涯之别,十年前他们多嚣张,现在他们得老老实实的按我们的条件办。  ”

    张冲(此张冲非云南张冲,字淮南,中央组织部代理副部长)怀疑地摇摇头。  今天他们是在这里等中共的谈判代表。

    日军全面入侵长城之后,蒋介石开始采取步骤与共产党实现和解,陈立夫成为这项政策的具体执行人,陈立夫打算通过共产国际与中共取得联系,因此他与张冲在去年出使欧洲,打算经德国秘密去苏俄。  可惜事情败露不得不中止行程回国。

    回国后,陈立夫把这件事交给他的匹兹堡校友曾养甫,曾养甫通过他的同学谌小岑找到左宗棠的后裔、南京《扶轮日报》的编辑左恭,左恭与中共上海临时中央有联系,他向临时中央传达了国民党方面的要求后,临时中央派组织部秘书张子华与谌小岑谈判,但临时中央与中共中央已经失去联系,为此他们向曾养甫提出派人去陕北,曾养甫同意兵帮助他们取得通行证,临时中央于是派张子华和董建吾陕北向中央汇报。  不过曾养甫犯了个错误。  他没有派人护送他们。  张子华和董建吾在西安时。  正值陕北雨雪交加,交通受阻。  于是他们以财政部官员地名义向张学良求助,他们拿出孔祥熙的手令要求张学良送他们去苏区调查当地财政。  这个理由无疑是可笑的,张学良立刻通过南京查证,很快就得到消息,这两人身份特别,可能是国民政府派出的密使,便用飞机送他们到延安,不过这一下,张学良边开始放心大胆的与共产党方面联系了。

    董建吾的公开身份是牧师,依靠这个身份他成为陕北与南京方面地联系人。  不过好景不长,阎锡山很快得知蒋介石与中共有联系,他正与东征的红军在山西打得不可开交,为此他急电蒋介石质问为何要与红军勾连进攻山西,于是蒋介石中断了董建吾这条线,但暗地还保留张子华这条线。

    与此同时另外一条渠道也取得突破,那就是莫斯科渠道,邓文仪在去年担任驻苏使馆武官后,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共产国际与中共取得联系。  邓文仪很快就通过苏俄与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王明进行了会谈,不过让邓文仪失望的是,王明明确表示要真正解决问题还得回国找中共中央,不过他同意派特使去陕北,这个特使就是贵州离开红军的潘汉年,邓文仪让潘汉年回国后与陈果夫联系。

    五月潘汉年到达,在香港给陈果夫去信,陈果夫收到信后派张冲去香港与潘汉年会谈,然后两人一起到南京,到了南京后陈果夫梦没见潘汉年,而是让曾养甫告诉潘汉年,你是中共驻共产国际的代表的代表,不能代表中共中央,最好去趟陕北见见毛Z东,看看他们是什么意见。  于是潘汉年又到了陕北。

    在这两条线外,曾养甫还打通了周小舟、翦伯赞这条线,在这些线中,南京方面最重视的是潘汉年,因为他是莫斯科回来的,是共产国际的代表,也是中共中央的代表。

    今天陈立夫和张冲在这里就是等待潘汉年地到来,以开启第一轮国共和谈。

    “庄文革在云南又开始大动作了,”张冲还在浮想连连时,陈立夫反动报纸说:“看来他是想把云南建成第二个重庆了。  ”

    “重庆发展得挺好,如果他能把云南变成第二个重庆,那可是立了一大功。  ”张冲说到这里,像是想起一件事,他合起报纸抬头问道:“听说,委员长要培养庄文革为接替人?你看有这回事吗?”

    陈立夫惊讶地抬眼看着张冲,见他神态平静,便郑重的说:“淮南兄,这个话可不能随便说,无论委员长还是庄文革都不会接受这个话。  ”

    “庄文革还不能接受?”张冲有些讶然地反问道。

    “以我对他的了解,他肯定不会接受,”陈立夫眯着眼睛似乎是在回想他印象中的庄继华:“这是个很小心很谨慎的人,那怕就是十成把握他也不会轻易表态,所以他不会接受这个的,相反我以为他会强烈反击这种传言。  ”

    张冲想了想说:“看来他是个聪明人,古往今来,太子都是很危险的。  ”

    陈立夫似乎被触动了,在聪明人看来太子是个看上去风光,其实却是危险的职业,不仅要受到皇帝的防备还要时时防备别人的暗算,庄继华这样的聪明人怎么会选择这样的职业呢,他连中央委员都不想当,何况这个名义上的太子了。  现在这个连中央委员都不是的人却主持着两个省的工作,委员长真是找了个又好用又廉价的长工。

    张冲见陈立夫没有继续谈这个话题的意思,便又打开报纸继续看报,最近报上的新闻大多是蒋介石在洛阳和云南方面的消息。

    蒋介石的消息就不用说了,来自云南的报道最初是云南在全国范围内招聘老师,就如同当初的重庆,而后就是“大兴土木”,颁布了一个两年交通规划,要修建两条主干道和十几条支线,随后又如同当初重庆一般宣布减税,免除农业税,商业税只收2%。

    这下所有新闻记者如同猫嗅到腥味一样开始向云南跑,没几天就发回报道,什么滇缅公路动工,滇黔公路开工,昆明钢铁厂破土动工,十万民工上滇缅等等,简直把云南描绘成了一个繁忙的大工地。

    可陈立夫却清楚这些都是表象,冯诡给他的报告中早就有了,庄继华亲自坐镇昆明督促这些工程的开展,短短几个月时间里,从美国过来的三套工厂设备经越南直接拉进昆明,在全省范围内的矿产勘探已经展开。

    云南的收复还带来一个意外收获,那就是攀枝花的设备可以通过越南上岸,经滇越铁路拉到昆明,然后车运攀枝花,缩短运输里程近千里,于是西南开发队决定将皎平渡大桥列为优先项目。

    工业下面掩盖的是军队和政务整训,军队整训庄继华耍了花招,将原滇军的整编拖长,抢先大肆扩充杜聿明的护卫队,十月初云南护卫队正式成军,蒋介石给了一个军的番号——六十军,原滇军保留番号三十八军。

    杜聿明在三个月的时间内,从贵州和云南招募了三万人,现在他的六十军已经齐装满员,全部按照护卫队编制,在昆明附近热火朝天的训练。

    三个月时间里,第一期政务培训班结束,昆明周边的五六个县的县长乡长全部由政务班出来的干部接替。

    “你说,他们会答应委员长的条件吗?”张冲有些忧虑的声音打断了陈立夫的思绪。

    排名狂掉,真是羡慕那些一夜百票呀,求月票。。。。。。

    求月票支持。。。。。。。。。。。。。。。。。。。。。。。。。。。。。。。。。。。。。。。。

第二部 经略西南 第八章 投机西安 第一节 破冰(二)

    第二部 经略西南 第八章 投机西安 第一节 破冰(二)

    陈立夫一愣,过了会才反应过来,他苦笑也下没有说:“谈判嘛,先谈着,我们漫天要价,他们就地还钱。  ”

    陈立夫的话里显然没什么信心,顺利平定两广事变,又拿下云南,蒋介石的信心明显与年初不同了,提出的条件比上次更苛刻,他实在没把握说服潘汉年。

    两人正说着,门外传来敲门声,门厅里的侍卫打开房门,敲门的人冲他略一点头,让开身体,后面的小开摸样打扮的潘汉年跨入屋内,他就是那支黄土高原奇特队伍中的小开。

    从莫斯科回来后,他在香港和南京与国民党方面进行了两次接触后,便去了保安向中央作了汇报,然后在陕北做东北军工作,随叶剑英,也就是队伍中的马夫,一起到西安,可没想到到西安没两天就接到中央指示,到上海与南京谈判,于是他就到了这里。

    “潘先生欢迎回来。  ”陈立夫和张冲一见潘汉年进来,立刻放下报纸上起来迎上去。

    “对不起,对不起,有点事情耽误了,让你们久候了。  ”潘汉年满脸歉疚,离约定时间已经过去半个小时了,他看出他们已经等得有些不耐烦了。

    “那里,那里,我们可以理解。  请坐。  ”陈立夫笑容不变大度的答道,他的口气和动作都充满主人的慷慨。

    潘汉也微微一小,没有反击。  顺势坐到沙发上,陈立夫和张冲也坐在他对面和旁边的沙发上。  陈立夫虽然小小斩了点上风,可他心里却从来没小瞧这个潘汉年,仅凭他始终一个人来谈判就说明他是个非常难缠地对手。

    “潘先生,不知贵党对国共重新合作有那些建议。  ”没有过多的寒暄,陈立夫开口就问。

    潘汉年从随身带着的皮包里拿出个信封递给陈立夫:“这是我党周E来同志给蒋先生的一封信,请陈先生转交。  ”

    信没有封口。  陈立夫接过来正在犹豫要不要看,潘汉年又说:“我党对贵党能重新回到国共合作的道路上来由衷欢迎。  不过既然是合作,我党也有条件,这些条件是我党主席毛Z东同志亲自拟定的。  鉴于事关重大,我把这些条件背下来了,我现在就背给你们听。  ”

    陈立夫立刻抬手:“潘先生,请等等。  ”

    张冲急忙找出一张纸,然后拿起笔准备记录。  潘汉年略微歉意的点点头,然后开口道:“国共两党抗日救国协定草案,

    一、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鉴于日本帝国主义者对于中国侵略之有加无已,危害中国领土主权之保全与民族之生存,一致认为惟有两党合作并唤起民众,联合全国各党各派各界,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与国家。  实行对日武装抗战,…。。。

    二、双方共同承认,互矢最大之诚信与决心,一致努力于下列之伟大地政治任务:(甲)实行对日武装抗战,保卫与恢复全中国之领土与主权;

    (乙)实现全国各党各派各界各军之抗日救国联合战线;

    (丙)实现依据民主纲领而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

    ……

    三、 为力求以上政治任务之完成起见,双方同意实行下列各项必要地步骤与方法:

    ……”

    潘汉年洋洋洒洒说了八条。  其中第三条更细致到六款。  陈立夫边听边在心里默默盘算,默默比对蒋介石给出的条件,毫无疑问双方差距太大,对方在上次提出的五条上更进了一步,价钱又说抬升。  上次只是改组国民政府组建抗日联军,这次不但要改组政府,还要改革现行政治制度,改组军事机关,要求瓜分最高权力,要求与苏联建立互助关系。  毫无疑问。  这里面的大部分条件。  蒋介石是肯定不会接受的。

    待潘汉年说完之后,陈立夫耐心的等了等。  张冲挥笔急书,待写完之后,又递给潘汉年:“潘先生请看看,有没有遗漏。  ”

    潘汉年当然清楚,这是向蒋介石报告的,他接过来仔细浏览一番,然后提笔在两个地方作了补充,然后才交给张冲。

    陈立夫沉凝片刻后说:“我也说说我们地条件,这也是委员长亲自拟定的。  ”

    陈立夫说完之后,潘汉年也拿出纸笔准备记录,陈立夫郑重而平静的说:“我方的条件如下:对立的政权和军队必须取消;红军保留三到五千人;师以上干部一律解职出洋,半年后如回国,量才录用,适当分配到南京政府各机关服务。  如军队能如此解决,中共所提的政治各点就好考虑了。  ”

    潘汉年一愣,这也太简单了,不过他还是快笔将陈立夫的话记录下来。  这个条件与张子华传回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