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烟花碎 >

第43章

烟花碎-第43章

小说: 烟花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秋,晚雨,碧烟轻绕。

我手按桌案,一阵眩晕袭来。

身心皆疲,亦是我生病前的预兆。

毕珠拨开一层薄雾般的紫幔。

她低声提醒道:“国后娘娘,看您这么累,要不回去歇息?”

我随口问她:“上次,你出宫办事,到底去哪里?我在林府附近看到了你。”

毕珠脸色闪了一抹不自然。

“奴婢只是恰好路过该地,此言若有虚假,日后遭天谴,绝无葬身之地……”

我一愣,苦涩迅疾掠过心田。

毕珠出门办事,只是恰好出现在林府的附近而已。

“我只是随便问问而已,你不必害怕。”

我轻轻抬手。

她脸上一松,看见了我的疲倦之色,便知趣地离开。

回忆起那段悲凉的日子,我怔怔不语。

林府,森严守卫。

门扉传来一股诡异的味道。

守卫阻止我们,说除非有国主诏令,否则,违者斩。

我冷冷地说道,连我这个国后都要斩么?

不敢,不敢。

就在此时,我飞快地推开门。

为时已晚。

林仁肇中毒身亡,全身蜷缩,死不瞑目。

心口,微微疼痛。

我宁愿不知道这段历史……

一向对政事淡泊的他,为何如此狠心下令处死林仁肇……

林仁肇没有死在战场,却死于他人的谗言之中,误了性命,更令人扼腕。

我惊愕半响,仿佛不相信眼前的悲剧,正是李煜一手造成的。

李煜脸色苍白,却未发一语。

我悲痛地看向李煜,质问道:“国主,你……你……”

李煜脸如死灰。

裴公公慌慌张张地奔来,兴奋地喊道:“国主,林将军有救了……”

李煜凄然地看向他,轻叹。

“太迟了。”

裴公公突然松开了手中的铜盒。

就在瞬间,一株鲜艳的野草,轻飘飘地落在林仁肇的身旁。

①历史上,李煜鸩杀林仁肇,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你已经知道后悔了吧? 你这是亲者痛,仇者快!”

裴公公急急地打断道:“国后娘娘,其实,国主并没有……”

李煜淡淡地道:“裴厚德,你本是奉旨行事,自对主子言计听从。”

裴公公慌忙地跪倒,迟疑地看了我一眼。

“卑职愚昧。”

“裴厚德,传朕口谕,厚葬林仁肇吧。”

好久好久,直到有人碰触林仁肇的尸体……

黄保仪崩溃惨叫一声,跌跌撞撞地奔去,竟然推开了那些官差。

一双秀净的纤手,慢慢地抚平他尚未闭合的眼眸。

她的眼中清泪已坠,终于痛哭失声,连收尸的内侍们都面露不忍之色。

李煜平静地看向黄保仪:“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黄保仪猛然一颤,紧紧攥住林仁肇的衣角,眼泪不停滚落。

我听了,更加生气:“国主,你打算处置她?鸩酒,白绫三丈,还是弃市?”

“够了。”他的语气中几分惊怒。

我抬头凝视他,大声地说道:“古往今来,亡国昏君,古有桀纣之流,今有南汉,他们疏于政务,纵情声色,不分忠奸,致使国亡位终……孔子曾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而国主,你呢?难道也要像他们一样糊涂么?”

众人变色。

室内一刹那鸦雀无声。

我的这句话,触动了李煜的痛处,尤其是那句“亡国昏君”。

李煜终于忍无可忍,怒道:“家敏,你竟然如此大逆不道。”

我仰头直视他,微微有气:“敢于直言犯上之人,在江南也找不出几个。”

李煜的眼眸忽暗,却对裴公公淡淡说道:“送她回宫。”

裴公公躬身,无奈地劝道:“国后娘娘,卑职送您回宫。”

“不用了。我自己会走。”

我怒气冲冲地出门,遂掀起轿帘向外看,透透气。

迅即间,荒凉的气氛扑面而来。

毕珠居然提着一只发光的灯笼,潜入隐秘的角落,不见了。

江南流言四起。

外面传来噩耗,潘佑和李平被捕入狱,随即悬梁自尽。

死棋,无人可解。

下雨了。

栏外深青,水色薄光。

窗棂下顺着一连串桃状的雨珠,冰滢动人。

天有些凉了,我不由得抱紧了怀中的咕咕。

眼前的咕咕,它一如既往地信任着我,亲近我,牵动了我的心。

其他人呢?我不由得叹气。

夏夜,我披衣散步。

清风徐来,吹来一缕凉爽的花香。

我微微扬起下颌,深深地呼吸,一刹那,心肺间好似被洗掉般的清透。

菡萏初发,碧叶清淡,立身淤泥中,旁观滚滚红尘。

历史轮回,如此这般,可惜我自己偏偏看不透。

最后,我合眸入寐。

梦中,有温暖的大手,仔细为我盖被。

日上三竿,透过格窗。

学堂里的讲台正上方悬挂着一幅孔子的画像。

两位师傅摇头晃脑,聚精会神地授课。意可和宜爱坐在桌前,正在笔录。

他们手持古书,摇头晃脑,念道:“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我制止刚想通传的内侍。

宜爱举手问道:“弟子有一个不懂之处,望两位先生尽力解题。”

“不敢,但请永静郡主尽管提问。”

“何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老夫子抚须一笑,答出她的疑惑:“民众是要放在第一位,国家次要,君主排在最后。唐太宗曾言道,民则载舟,民则覆舟。也就是说,民众能拥护君主,亦能推翻君主。作为一个国家,必有律法,治民。社稷虽是国家存在的根基,但律法并不能镇压民众,反之,如果没有民众的支持,国家就不存在,君主亦不能拥有最高的权利与地位,更谈不上恩泽苍生,所以,君主的地位才次于社稷,亦排在民众的后面。君主若能认识到上述道理,应当认真听取臣民的意见,关心苍生疾苦,而不是一味疏于政务,或者残暴镇压,对民众利益视而不见——”

我轻笑拍手。

他们掉头见到是我,纷纷施礼。

“臣潘慎修、张洎见过国后娘娘。”

刚才给宜爱讲解之人,正是潘慎修。

我悄悄地打量他们。

潘慎修一身玄衣,长相平庸,个性沉稳,据说他饱读诗书,具有高尚品德,负责校对书籍,尤擅下棋,深获潘佑等人的称赞。而张洎穿着暗绿官袍,五官挺周正,胡子略白,可是,他的眼眸却闪了一抹狡诈的光芒,但愿只是我的个人偏见。

我问他们:“她们的学习进度如何?”

张洎侃侃而谈:“回国后娘娘,两位郡主天资过人,日后必成大器。”

我转头问潘慎修:“你说呢?”

“臣以为,两位郡主虽聪明过人,却缺乏基本的人生经验,理应多读道书,博涉文史,才能跨出更高的一步。”

张洎朝他使眼色,“潘成德,你有心让两位郡主下不了台面?还不快赔罪?”

潘慎修淡淡答道:“臣奉国主之令而倾囊相授平生所学,让她们认字念书,精通琴棋书画,而不是如你这般巧言令色,甚至阳奉阴违——”

“你……”

张洎黑着脸。

宜爱却捂嘴轻笑。

“时辰已到,你们回去用膳。”

“臣遵旨。”他们行礼告退。

我转首看向意可等人,笑道:“你们想不想出宫?”

意可低头看着自己的脚,“我想去,妈妈。”

其实,妈妈这个称呼,是我之前教她们的。因为,娘对我来说,是有些别扭。

宜爱冷冰冰地回道:“随你们。”

这孩子,还真执拗。

风起,树梢,红日初落。

金陵城,不如先往的那样热闹,亦不太过冷清。

我们只见一群人围观,便挤进了人群,原来是有人在射靶心。

我正沉吟间,一支银箭霍然射在红靶中心,大家再次爆出热烈的掌声。

我们走到偏僻的地方,点了几碗鸭血粉丝汤。意可看起来毫无胃口,我让店小二换了赤豆汤圆,她才转忧为喜,轻轻地抿了一口。意爱则津津有味地吃完鸭血粉丝汤。

花灯如海,渐乱眯眼。

突然间,衣衫褴褛的老头子拦在我们的面前。

我皱眉轻道:“请你离开。”

老头子看了看我,又看了看意可等人,连连点头称道:“女施主是天外高人,而两位小女施主则是后妃之相,日后贵不可言。”说罢,他抱着酒罐,一脸醉醺醺,大笑而去。

我轻轻一叹:“原来是酒鬼,我们回去吧。”

意可脸上疑惑,问道:“妈妈,什么是后妃之相?”

我一时语塞,怎么告诉她们?

宜爱发问:“后妃,是不是皇后嫔妃?”

我眼中一愣,随即悠然一笑。

“说实话,后宫妃嫔其实很可怜,她们为了得到帝王的宠幸,不惜出卖尊严,不惜任何代价,甚至彼此陷害别人,最终两败俱伤。就如当年的武则天,她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生生地掐死自己的孩子,嫁祸王皇后,即使她日后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史书上写着最辉煌的一笔,后人毁誉参半,但对她来说那又如何?再说,她的丈夫、儿子、亲人也不是个个离她而去么?——”

两个小女孩面上一愣。

“一入宫深似海……毕竟,帝王的恩宠终究会有褪色的一天。争来争去,到来,独守冷宫的是自己,又有什么意思?即使贵为皇后,母仪天下,她也必须学会忍受独守空闺的寂寞,还要强作欢颜地面对他的众多嫔妃。我看,所谓的后妃之相,不要也罢。”

“意可、宜爱,我不要你们入宫,把自己看得更低,等着帝王的随时宠幸,与其他嫔妃争宠,勾心斗角。所以,我只想让你们平安长大,嫁给对你们最好的丈夫,生儿育女,平淡度日……我希望你们最好记住我的话。知道吗?”

宜爱的眼中闪着一抹惊悟。

匆匆数月,波澜不惊,金陵渐入初秋。

天冷了,我抱着咕咕,在亭间给两位小女孩讲故事。

毕珠拎着八宝食盒,轻轻地摆放在石桌,微微施礼告退。

银盘闪闪,方形糕点的表面上沾满了黑芝麻。

这就是皖南徽墨酥,是由黑芝麻、百花蜂蜜调制的一种江南糕点。

意可点头温和一笑,拈起一块徽墨酥,准备轻尝一口。

突然,咕咕纵身一扑,咬向意可的双手,吓得她尖叫一声,手中一松,徽墨酥正巧落在它的旁边。它的眼珠一转,很快叼起一块墨酥,抖了抖数根胡子,只见它双腿一蹬,跳到屋顶,翘起屁股,尾巴轻晃,一扭一扭地爬上去。

转眼间,咕咕盘在屋顶上咕噜地舔着抢来的墨酥。

宫娥太监抬头望上,评头论足。

最后,秋水忍不住问我,“国后娘娘,要捉它么?”

“不必了,馋猫自己知道回家。”

我让宫人端来一盘饺子,只见鲜白的饺子,热气腾腾,笑吟吟地说道:“我们一起用膳吧。”

有人轻声叫道:“你们在此地吃饼饵,怎么事先不叫我一起吃么?”

意可和宜爱不禁唤道:“父皇!”

李煜面如冠玉,长身玉袍,手持并蒂莲。

抬手间,众宫娥行礼告退。

一茎孤绿,同心双萼,一红一白,藕香如水。

他眼中负疚,缓步走来,将这支并蒂莲奉到我的眼前。

“家敏,请收下为夫的一片心意。 ”

我眼中湿润,哽着喉咙,一时说不出来。

宫娥们在旁斟酒撤碟,轻微的声响。

我们四人围坐,吃饺子,不亦乐乎。

意可显得非常开心,说大家好久没在一起。

天伦亲情,丝丝缕缕的温暖。

他的眼中泛着撩人心弦的暖光。

美妙光阴,就在那一瞬间。

直到,有人匆匆来报:“宋朝使者有事参见国主。”

作者有话要说:①林仁肇之死,史上有诸多说法,最经典的是从善的一封密信。

风雨瓢泼

掌灯时分,他们渡江抵岸。

最可悲的是,仓促之下,宫人们纷纷收取龙幡、鸱吻等。

宋朝的使者——梁迥与李穆,大摇大摆地进宫。

他们戴着长翅帽,身着官袍,手持诏书。

“今冬行柴燎之礼,国主宜往助祭。”

我们立刻怔住了,第一个反应的就是不能去!

李煜深深地吸气,面色凝重。

“自入秋以来,臣抱恙在身,不宜远行。”

他们听后神色各异。

随即,李穆面无表情地说:“皇上只召江南国主夫妻两人,不得违命。”

一时间,全场紧张。

“皇上的恩宠,臣一直心存感激,欲入朝面圣。奈何身体不佳,无法成行。”

梁迥轻蔑一笑:“国主何必拒召不去,难道要让皇上亲自到这里迎接你?”

众人变色。

我微微皱眉。

他们敢威胁李煜。

我紧紧地握住李煜的手,看向大宋使者,眼中掠了一缕冷意。

“国主一直效忠于大宋,身系江南百姓的安危,奉贡甚谨,并无失礼之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