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腹黑长成记 >

第277章

重生之腹黑长成记-第277章

小说: 重生之腹黑长成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那些企业现在都已经人满为患了你还要问我要人?”邵舒同不明所以的问。

    “那我想问,为什么同样一家企业交给私人人家赚得到钱,还能将企业做大做强,而在我们手里就要烂掉做出来的东西滞销这是什么原因您想过吗?为什么大家喜欢买老外的东西而不愿意买我们自己“华夏制造”的东西你有没有想过?我问道。

    “。。。。。。”邵舒同问的额头出了三道黑线。“我觉得我们华夏制造的东西很好呀,电视机质量用了十几年也还在看没有坏掉,衣服穿着也挺舒适的。要说唯一不足就是款式老气了些,在国外,人家的服装都有时装秀什么的,还有产销会,而我们只有蒙头搞,信息闭塞。”

    “很好,光光这两点就足以要我们企业的命了。所以我要的是人才,管理人才和各家企业的研发人才。”

    “这几年虽说已经在培养,可是按照这样的需求是远远不够的。”邵舒同实话实说的道。而且从国外聘请也不划算呀!”

    “那么挑选一批苗集中去国外培养。我们学校的教育模式也要改变。现在部门单位不是已经都联网了,我们可以将社会上所需的人才反馈给学校,然后学校根据这类去培养招生,这样也不会造成人才浪费的现象,做到专才专用。”

    “这个点子相当的好,如果能做到联网以后就不会出现人才浪费的想象。我明天就去京城大学,找计算机的系的教授让他们去鼓弄。”邵舒同立马表示。

    “这件事情可以慢慢来,最重要的是先给我找出现在我所需要的人才。”这样我才能尽快的去试点城市摸底。

    这顿饭最后吃到凌晨我们才意犹未尽的结束整个话题。

 407 人才

    不久,在悄无声息的寂静中一个全名为“华夏国有企业管理改革试点办公室”在京成立。这个部门不隶属于任何部门,直接由全国政协委员,华夏中央银行行长邵舒同同志统管,而我成为办公室主任。谁都明白,这个部门这个职位都只是暂时性的,也非常难得地,在这件事情上,京城的保守派和激进派都保持了一致的意见。

    好吧,我也有一种觉悟就是一旦改革不成功,我就成炮灰的觉悟。所以为了不被当成炮灰这几个月我都在忙碌的招聘各方的人才,这种比例是1:3:8也就是说一个有经验的老人带三个没有经验的新人。而这三个新人在一段时间后要带出第二阶梯的八个新人。

    现在华夏上面最缺?就是管理人才,相当初我为了将自己的酒店开好,就让吴亚存去香港物色人才,像是大山,严妍都是那个时期聘来的,而吴亚存能在短时间里成长起来这也和严妍的教导不无关系、

    应聘会已经开始了好多天,可是效果却不理想。我翻开一堆招聘的资料,国内的大学生,没有实际经验,可是缺一个个牛气哄哄,好像没有他们干不成的事情,而有能力的人想要一份稳定的工作,又不会来这种暂时的部门,所以人才就成了一个难题。

    看了折叠资料,我是在坐不住了,直接找上了邵舒同,按照这样下去,别说是改革,连改革的影子也看不到。

    “怎么了?折叠资料怎么惹你了?”见到我气势汹汹的上门,邵舒同挥手将一个正在报告工作的属下先请了出去,然后面对我道。

    由于邵舒同对下面的秘书说过,我随时可以闯他的办公室不必报告,所以。我没有让秘书通报。

    “邵行长,这样子下去是不行的。”

    “哦?这批人还是不满意吗?”邵舒同长吸一口气问。这一个月来他们已经进行了五六场的招聘会,可是全部被我否决。所以连邵舒同也没有耐心了起来。

    “邵行长,您说过的要全力支持我的。我知道现在时间很紧迫。可是根源的问题不解决,就是暂时出现了成效,以后问题矛盾也会凸现出来,与其一次一次去修复无尽的麻烦为什么我们不再开始的时候多做一些准备,将事情一次性解决的彻底呢?”

    “可是,小夕你到底想要怎么样的人才,试问这些日子。我也看过不少递给你的名单,为什么你全部都否决了呢?像是这一位。。。”邵舒同翻出资料中的一名应聘者名单:“京城大学经济管理系毕业,而且他的论文在国内得过多个奖项。”

    “你是不是怀疑我不想去做这件事情?”我没有看这个人的名单,因为这些人。只要有一点希望的我全部亲自面试过,邵舒同所说的这个人原本我也是抱着相当大的希望,可是有时候希望越大偏偏失望就越大。如果邵舒同不是怀疑我,就不会出来反驳我。

    “我没有这么说过,我把这件事情既然交给了你。就要相信你。”邵舒同撇过脸道。

    他也是愿意相信刘夕的,只是在他的位置上压力也相当的大,特别是某些人提出了这个人以后。

    “是不是这个人背后有背景?”我也不是傻子,马上就嗅到了不对劲。

    “没有关系,如果真的不行我也不会勉强。只是那边要一个解释罢了。”邵舒同道。

    “解释?你让他去问问我当初给他的测题他是怎么解答的?”我也不多说,连一道简单的测题都应付不了的人,还想进这个团队?当初同一个问题测了一百个应聘者,过这道关的只有三分之一不到,而其中这名应聘者会让我印象深刻是写完答案,直接问我什么时候可以上班。对于一个人的自信我相当的佩服,可是连自己的试题都不知道有没有过的人居然想直接上班,这样的盲目,就算是他的答案是正确的我也不会录取这样的一个对事态度,我要的人是绝对的服从,绝对的配合,而不是搞什么英雄主义。在未来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不需要英雄主义,要的是一个团体的配合。这样就算以后,我不在这个组织,下面的人也可以高速运转。

    “那你现在打算怎么做?”说道这个份上邵舒同哪里有不明白的道理。然后他就问了我的下一步打算,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充裕,所以他的压力也很大。

    “既然在国内找不到就去海外找猎头公司。”

    “这是我们国家的机密,怎么可以找老外来?”就算是思想开明的邵舒同也被这句话惊愣了。这事关国家的机密万一外国间谍混进来其中组哟些手脚怎么办?所以这是万万不行的。就算是他这管通过了,上面也不会同意。

    “这么说吧,如果把这些国有企业比做事一个个人,而现在出现的问题是,这些人的身体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毛病,而我们企改办就好比是医生,去帮助这些人看病。我们只会看病下药,而不会去干涉这个病人的日常生活,这样比喻你明白吗?就算是国外一些敌对分子乘机加入我们这个团体,要这些人的命,那在他给病人开药之前还要通过我这一关,如果一看不对,我们的整个团体就会给他喊停。”就算是出现少许别有用心的人,可也总比让一些什么都不懂的来滥竽充数的好。况且说是让猎头公司出面,而那些人的背景到时上面一定会一个个审核。在国际上通过猎头公司虽然价格贵上一点,可是我们选择的范围也大了。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有能力的人,他们不愿意过被束缚的生活,所以会选择一些短期的工作,这样时间短,报酬又丰厚。我就是想让这些人出面。能在这样的能人下面干,下面的人成长起来是极快的。

    “你是不是早就有这样的想法?”邵舒同苦笑道。

 408 重聚

    “邵行长,华夏的历史您应该知道吧?战国的时候秦怎么强盛起来的?道理摆在我们的面前,历史的借鉴都在面前,可是能活用的又有几个国家能做到?”

    那时的秦难道不怕有细作混进来?秦怕,可是秦穆公更加怕国家从内部垮掉,和中原各国相差越来越大。原本秦就是在一片最贫瘠的土地上,外有蛮夷,内部又受到大周各国嘲讽看不起,认为他们是蛮人。在这样的情况下,秦几代立志改革,启用了大量的外来人才,百里奚,是楚国的宛人,“谋无不当,举必有功”,他辅佐秦穆公倡导文明教化,在百里奚没有来到秦国之前,秦人被中原的人称为蛮夷,实在是和秦人的生活习性有关,秦人原本就生活在西戎边境,和真正的蛮人混居,而对中原人而言,那是不文明的行为,所以秦当时被中原各国相当的看不起,加上祖上就是因为养马有功才被封地,和中原各国比起来秦朝的底子太薄,地方又贫穷。

    但是秦穆公不但是一个好学的君王,他还是一个隐忍的君王,他接手国家的时候,国家内忧外患,内忧贵族矛盾突出,民贫。而对外和各国的战争不断,他的兄长秦宣公在位时期有绝大部分的时间在战争中度过,和邻国的关系及其的恶劣。先是和晋国大战,虽说开始的时候是被欺负的紧了才不得不打起来,后来确是打上了瘾。谁也分不出是错是对,反正是结下了仇怨,看到是晋国的人就打。可是和秦国比起来,人家晋国富有太多,所以光打仗就把秦国打的人口越来越少,国家越来越穷民不聊生。秦宣公死后其弟秦成公继位,在位四年。虽想图志,却是有心无力,继位四年便亡。在这样的情况下穆公继位。他用五张羊皮换下被充当奴隶的人才百里奚,不但没有看不起作为战俘的百里奚。还重用了他, 这一时期,秦孝公称之为“甚光美”的时代。史载百里奚“三置晋国之君”,“救荆州之祸”,“发教封内,而巴人致贡;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使秦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为秦国最终统一中国奠定了牢固基础。

    只有做到真正的有容乃大一个国家才会强盛。

    “就像很多的华人去国外发展,为什么?因为他们觉得国外才能实现他们的抱负和理想,而同样。反方向思考,为什么我们就不能从国外引进所需要的人才呢?我们为什么要用有色眼光看待那些人?拒绝这些人?难道别的国家就不怕我们国家派去间谍?”

    “好,这件事情你去做,但是你选定的人,倒时给我一份名单。;”都已经说道这个份上了。邵舒同还能不同意吗?不同意不是就说我们华夏没有容忍的雅量,刘夕现在用这些话堵他,到时他也只能用这些话去赌上面那些老头子的嘴。

    秦穆公的人才?

    “丫头,战国时期六国再打也是在自己的地盘上。”忽然,邵舒同补充道。

    “我的老大。这个世界上的人再打都是在地球上。”我回答。

    反正对现在的我来说解决人才才是首要大事,只要能找来真正的人才,以我们华夏人的学习能力,要把人家的知识拿来活用只是时间的问题罢了。要知道按照智商,华夏人的智商可是全世界高智商种族之一。

    有了邵舒同的一句话,接下来的布局就快了很多,直接将事情委托给了国际猎头公司,一个星期时间,国际猎头就给了我一个长长的名单,经过删选,半个月时间,我选定了十个人两个美国人,五个来自欧洲,一个来自香港,还有两个是华夏留学生,算是爱国人士,原本这两个人已经被世界五百巨头公司选中,但是他们毅然放弃了绿卡的机会选择回国。

    一个星期时间,他们整装完毕,来到京城和我会合。这几个人最低的是硕士毕业,如果要一直请他们华夏国还开不起工资给他们,也因为是短期合作,所以几人的工资是一般ceo的三倍到四倍的样子,两个留学生的工资稍微低一点,不是欺负他们给他们工资低,而是他们两个有留下来的愿望,所以在详谈了之后,就给出了长期的一个工资。

    紧接着我让邵舒同找的会计师团队和实习生也到岗。在这些实习生没有成长起来可以独当一面的时候我全部称之这部分人为实习生,会计是一个五十人的庞大团队,有的国有企业光员工就有好几万,所以我要在最快时间算清老帐,一些假账坏账,这些没有庞大专业的队伍是不行的,这样九十人的队伍就出发了。

    这次的试点城市是我选择的,定在了东海市,东海市是父亲刘家笙的后花园,在刘家笙时代,他就已经给很多企业进行过改革,不过也有一些企业由于庞大臃肿刘家笙也怕失去控制,所以就没有动刀。其中以东海纺织和955船坞工厂的问题最为严重。而海东磁钢厂也因为管理不善在近年来不断的在走下坡路。

    在前往东海市之前我与几个老朋友,约定了见面,这几个人不但是我亲自选上来的实习生。还是当年的校友。

    “朱燕,杨立。宋鑫。”在翡翠尊皇会所的包间,我们相约见面。

    “老大。”我们几人相拥在了一起。以前十三四岁的我站在他们高中生中,真是睁着眼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