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洪荒大鳄 >

第112章

洪荒大鳄-第112章

小说: 洪荒大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槊的代替品枪就有有百兵之王的美称,两军对阵战将当中用的最多的就是长槊,枪矛刀棍还算不上一般只是兵卒所用。而能够使得一手长槊的定然是军中猛将。
    长槊若使得好的,长槊自己就有生命。马踏连营之时,说是“枪似游龙” 但是使用的一定都是那丈长的长槊,一条丈长长槊把人马团团护住,槊头寒光到处,鬼哭狼嚎,大将百战百胜,岂是靠运气。长槊是改朝换代、扫荡乾坤的神器,非刀、剑可比。
    而禹使用的丈八开山槊也是骁勇非常,使将出来挑、刺、荡、封、横、压、送、转、攒、打、拦、搠、扫、扎,又借用那丈八开山槊的特性,借由这槊杆的弹性借力打力更是使用出弹、蹦、抽、等招式。
    这丈八开山槊乃是禹为自己精心制做的兵刃,这丈八开山槊的槊头,用的是禹治水之时,为了开辟水道,直通大海,需要将拦截在道路之上的山岭开凿出一条通道,每当禹开凿完一座山峰,发现这山峰之中有矿脉,那么禹就在那开凿的山峰之中寻找一块矿石。
    在禹治水完成之后就将那收集而来的矿石熔于一炉,精炼九次最后才铸成这丈八开山槊的槊头,而这丈八开山槊的槊杆,则是那禹在黄河之上开凿龙门山时遇到的一根万年老藤,那禹费尽了力气,才最后用开山斧将这老藤给砍了下来,最后才用一种独特的药液制成这槊杆,这槊杆可软可硬柔韧异常,由于这槊皆是禹开山所得的材料而成所以名曰开山槊,据说此槊每舞一下就有开山之力。
    那禹手中使着开山槊,接连的猛击,也不攻击那南山虬斧法的破绽之处,反倒硬碰硬的用开山槊猛击南山虬的青铜板斧,将那巨大的青铜板斧都击打的变了型,然后那禹猛的一扫,那南山虬手中变了型的青铜板斧就被扫飞了出去,不见了踪影,而那南山虬张着血淋淋的双手,似乎发现了什么只听那南山虬张着嘴颤声说道。
    “你练了巫……”
    可是还没有等那南山虬说完,当禹听道南山虬说出一个巫字,双目之中爆出一道精光,手中的丈八开山槊猛然击出,一击就将南山虬的脑袋扫掉一半,那脑浆血液四溅,而那南山虬剩下的半个脑袋上,嘴在在张着,似乎在说些什么,那就在一旁的禹听得清楚,说的还是一个巫字,过了许久那南山虬才倒下了,最终这场战役最后的胜者是禹。
    禹南征三苗打的十分艰苦,战争持续了将近三年,最后终于获胜。禹对战败的有苗一族采取了两种不同的处理,主战派的部分不论男女老少全都用锁链索回为奴,共计有千余人。其余的族民一律迁往三危居住。
    舜三十七年岁尾,禹率领南征军押解着一千多名俘虏凯旋而归。文武大臣和城中百姓都出城迎接,他们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欢迎南征的大将军归来。
    在禹南征期间,朝政名义上仍交给舜管理。但是,舜已经是八十多岁,虽然有心乘机恢复自己的旧制,无奈年事已高,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上朝中上上下下四梁八柱的主要官员都是禹的人,想恢复旧制谈何容易,也只好作罢。
    舜三十九年,舜已经八十四岁,但耳不聋,眼不花,能吃能喝,身体非常健康。禹念念不忘当年先父遭舜的迫害,流亡于羽山,父亲活活烧死的旧账,如今舜已经年老无能,正好借机报复他一下,也给死去的父亲一点安慰。
    于是,禹在朝廷上宣布,为了体察民情,舜帝近日动身前往江南巡狩。 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流放。众所周知还没有象样的道路,远行主要靠乘船走水路。
    如果走陆路,必须要有一拨人在前边开路,后面的人才能顺利通过。因此那时的出巡绝非像旅游那般潇洒,那时的巡游极为辛苦,不要说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许多年轻人都不愿意长途跋涉的远行。
    舜虽然年老,但并不糊涂,他对禹此举是心知肚明。然而他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因为禹已经向全国了天子南巡的公告,按照历代祖宗的规矩,天子在朝廷上向群臣宣布的事情是不能更改的,如果擅自更改,就是对天神的不敬,对祖宗的不恭。
    舜此刻已经是箭在弦上,他唯一所能做的就是老老实实的上路。禹对舜南巡十分重视,特意为他准备了好马良车,还挑选了一百名年轻力壮的军士为护驾卫队,另外还派遣二百壮士为开路先锋,专门负责探路,逢山开道,遇水搭桥,为后面舜帝一行人开辟一条畅通的路。
    又过了数日,禹选择了良辰吉日,并且在宫中设宴为舜饯行,同时为舜帝南巡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紧接着,禹宣布天子南巡正式出发,一时万众欢呼,钟鼓齐鸣,满朝文武大臣都徒步护送虞舜一行到城外才止步。
    舜和他的妃子女英在卫队的保护下乘车离开帝都,缓缓的南行而去。路途上舟车劳顿,果然是十分的辛苦。虞舜身边好在有爱妃女英陪伴,一路上与他闲聊解闷,总还有一些快乐。
    不知不觉行走了十余日,这日来到了长江北岸。先行的队伍已经备好了渡江的大船,正在等待着舜他们的到来。而一登上那早就准备好的大船,不知道为什么原本还很健康的舜就病倒了。
    但是,船上没有医生,因为禹根本就没给他们安排随行医生,他们自己也忽视了这一点。如今又是在船上,大家干着急没有办法,只能用湿麻为舜冷敷降温,以控制体温的上升。女英催促船家乘夜急行,争取天明时在江边靠岸,期待着上岸找医生瞧病。
    南巡的队伍渡过长江,到达南岸后,舜一行来到一个小型的部落,而正好部落当中有一名巫医,于是女英的强烈要求之下,那护送舜的军队才同意让舜住下来治病。经过几天的休息和治疗,舜的病大见好转。于是,在护送舜的军队的要求之下,还没有痊愈的舜便又继续赶路。
    谁知行至苍梧,舜的病突然反弹,高烧不退,多方救治无效,不久便离开了人世舜的妃子女英悲痛欲绝,在众人的帮助下,把舜葬在了苍梧之野。
    女英在安葬舜之后,悲痛欲绝,独自跑到竹林中痛哭。她的泪水滴在竹叶上,竹叶上便出现了斑斑纹络,就形成了后来的“斑竹”。
    女英是陪伴虞舜最久的一位爱妃,她痛哭之后,不愿再苟活于世,遂投河而死。舜四十五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四十年,卒于帝舜三十九年,终年八十四岁。遗体葬在九嶷山下的零陵,帝号舜,尊号帝舜有虞氏。
    舜病死在江南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帝都,禹的亲信和那些见风使舵极力巴结讨好他的大臣们立刻行动起来,他们都纷纷劝禹自立为帝。
    面对群臣的劝荐,禹却不为所动。他是个极为聪明的人,他想的是要流芳百世,不想遗臭万年。为了树立自己贤明圣德的形象,他没有采纳大臣们的意见,而是出人意料地把舜的孙子美叔扶上了帝位。
    许多人对此很不理解,这天下明明是他自己说了算,干吗还要弄个傀儡天子呢?当然,禹这样做自有他的道理,因为这样做既掩饰了他迫害君王致死的真像,又显示了他忠君贤孝的美名,可谓用心良苦。
    姚美叔是一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物,空长了一副好皮囊,思想颓废,灵魂空虚,根本不堪为帝。他虽然坐上了帝位,但禹并没有给他实权,和他祖父一样,他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傀儡天子。
    好在他这个人对权力并没有多大兴趣,在他心目中,人生的价值就是享乐,天下兴亡无关紧要,每天只要能尽情地寻欢作乐,身边时刻有美女相伴这就足够了。
    其实禹早就看透了他,知道他是个不成器的花花公子,之所以把他扶上台,不过是让他帮自己完成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根本不需要他有什么作为。因此,禹便极力满足美叔的奢华和**,让他终日沉迷于音乐歌舞和美女之中。
    美叔的宫中有妃子和宫女百余人,都是禹从各地为他挑选来的美女。他贪色纵欲,日夜寻欢,强健的身体逐渐衰弱。然而,他却对禹感恩不尽,认为是禹满足了他生理上的种种**,禹才是他最值得尊敬的人。
    在他看来,人生的最大的价值就是自身的享乐,除此之外,别的都不重要,至于江山社稷黎民百姓,那都是身外之事,无关紧要。所以,他根本不在乎有权没权,更不愿操心费神地去管理什么朝政。他认为管理国家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既然禹愿意代他分忧解愁,他又何乐而不为呢!
    美叔元年,北方有一部落反叛作乱,宣布与中原政权断绝关系,拒绝纳贡。禹大怒,再次亲自领兵北伐,征战了数月,终于降服了这一部落。
    美叔十六年,由于姚美叔终日荒无度,身体日益衰弱,他知道自己阳寿不多了,便更加生活奢靡起来,美叔十八年,姚美叔病病殃殃的身子骨居然又活了一年多,这让禹颇感意外。为了进一步满足他的**,禹便再次派人前往江南,挑选了两位极为性感的江南美女,敬献给好色的帝君姚美叔。
    姚美叔看见这两位袅娜多姿的妙龄女子,眼睛顿时放了光,喜不自胜,深深谢过禹。自此,他对二女爱之颇深,日夜不离,仅月余便被二位美女靠的油尽灯干,一命呜呼。
    二任舜帝姚美叔死了以后,禹并没有立刻即位称帝,他此时已经九十岁,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那九十岁的禹依旧身体强壮如昔,甚至比自己的儿子启看上去还要强壮的多,出于政治目的,他将国都迁到了阳城。禹的政治目的究竟是什么呢?很简单,他不想就这么继承帝位,做一个虞舜政权的帝君,而是要改朝换代,建立夏后氏自己的天下。
    禹在阳城选择吉日举行了开国大典。他以中原霸主的身份谦卑地向臣民宣告。
    “我夏禹乃一介莾夫,承蒙上天眷顾,万民辅佐,得以平复水患,实在是不敢贪天之功为己功,也不敢枉自称帝。自即日起改帝号为王,改国号为夏!”
    禹的一番表白,表面上是尊重先帝,不敢与之处于同等地位;实际上他是彻底否定前朝,不屑与之同流。他对前朝的帝制政权予以彻底否定,他要建立起一套崭新的王朝制度。于是,夏禹在一片欢呼声中正式即位称王,以辛卯年为夏禹元年。
    但是似乎有很多的人并不买那禹的帐,认为那禹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夏是对人族的一种背叛,那禹自立为王之后,就率众往巡狩天下,在茅山大会诸侯,但是那防风氏的首领,却故意迟到了,这禹大为震怒,就要以这迟到为理由将防风氏的首领处死,那防风氏的首领当然不愿意,就想冲回自己的部落,招集部众与禹开战。
    这防风氏部落是人族之中有名的巨人部落,那部落之中的成年人的身高都在三丈上下,而那防风氏部落的首领的身高更是达到了四丈多,更身兼力大无穷,那防风氏首领就手中抓着那宴会上的那重有千斤的大鼎当作武器,狂打之下,居然没有人能够阻挡的住,眼看着这防风氏首领就要冲了出去,那禹决定出手了。
    只见那已经九十岁的禹,将手中的丈八开山槊朝着那防风氏首领就是接连的三击,第一击就将那防风氏首领拿在手上的大鼎击碎,第二击就将那防风氏首领直接扫断,第三击就将那防风氏首领的首级削了下来,这一下杀鸡警猴后,就再也没有人敢和禹作对了。
    虽然那禹已经九十岁了,但是身体依旧强壮的如同青年人,但是那禹麾下的众臣却不这么认为,纷纷要求禹选择继承人,迫于无奈禹就选择了当时很有名气的贤臣皋陶,在朝廷上宣布立皋陶为王位继承人。
    皋陶,名庭坚,字聩,颛顼帝与邹屠皇后第七个儿子,舜、禹时期的士,士师,大理官,皋陶有一只獬豸(獬豸又称直辨兽。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独角兽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会将罪该万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能知道谁是有罪的人,皋陶审理案件,遇到疑难,就牵来獬豸,獬豸只触有罪的人,皋陶在掌管司法时,“划地为牢”,成为最初监管犯罪之人的囚禁场所。
    不过就在那禹将皋陶定为自己继承人的第二年,那皋陶就成就了天仙道果,骑着自己的那一头獬豸飞升而却了,那禹亲眼见证了皋陶骑獬豸飞升,心中若有所思。
    不过皋陶骑獬豸飞升之后,那禹只好在寻找一个继承人,经过仔细斟酌,禹又推举伯益为帝位继承人。伯益观念上因循守旧,做事情瞻前顾后,没有主见,禹内心里并不喜欢他。但他在朝中人缘好,许多大臣都认为他是贤臣。没办法,他只好尊重大家的意见,推举了伯益。
    但是在确立伯益为接班人的同时,他却把国家的军政大权交给了儿子启。他让启率国家的常备军驻扎在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