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妻盈门-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错,谢向荣很有钱。自他过了十岁的生日,谢嘉树按照谢家祖训,特意拨了两个铺子和一个田庄交给他打理,这三处的收益全都归谢向荣所有,每年少说也有一两万两白银呢。
除了这些,洪氏当年留下的私房也都平均分给了三个孩子。
这份私房不是嫁妆,而是洪氏以旁人的名义与几位官眷太太‘合伙’做的生意,主要是两个绸缎庄一个酒楼还有一个钱庄,因为东家都是女眷,所以洪氏特意请了专业的大掌柜和账房去打理。
也正是请了专业的管理人员,所以在洪氏过世后,几个铺子还照常盈利。又因着背后的东家靠山够硬,也无人敢捣乱,经过几年的发展,生意竟是越来越好了。
洪氏占了三成份子,每年可分得一万七八千多两银子,而这些既不是嫁妆,也不是谢家东苑公中的产业,只是洪氏的‘脂粉钱’。
如今全都给了谢向荣兄妹三人。
谢向荣自持是兄长,理应照顾妹妹弟弟,是以这些分红,他将大头留给谢向晚和谢向安平分,自己只拿了三千两。
三千两银子放在普通人家绝对算得上一笔巨款,可对于谢家。真心不算什么。
而谢向荣呢,除了谢嘉树给的三处营生的收益,老祖宗那儿也有诸多赏赐,再加上这些分红,所以别看他只是个小小少年。手头上能控制的银钱着实不少。
手里有钱。谢向荣性格也好,虽然对万华堂真心尊敬不起来,但是该尽的礼节是丁点都没少。
偏这万华堂是个极品。他的极品与其妹不同,用谢嘉树的话来说,那就是读书读得脑壳坏掉了。
明明是个小小少年,性格却迂腐得可以直接进棺材了,整日摆出一副是金钱如粪土的清高模样,嘴里吃着谢家的饭、身上穿着谢家的衣,读书用的澄心纸、李墨等贵重物品也皆是谢家买单,他却话里话外嫌弃谢家市侩、粗鄙。
当然,若是你读书读得好。清高一点儿、孤傲一点儿也就罢了,偏是个榆木脑袋,读书根本就读不进去。
整日‘子曰’‘诗云’的拽文,可一道正经用功的时候,就哑了火。
幸好之前以守孝为名,错过了科举。否则,以他三岁启蒙,跟着举人父亲整日读书的情况,竟连个童生试都没有通过,多少有些打脸呀。
估计当初谢贞娘不想回家。也是因为万华堂这个不讨喜的性格,唯恐他来了谢家拉仇恨。
故而,饶是谢向荣做足了礼数,万华堂对他还是诸多埋怨、各种瞧不上。
盐商之子什么的已经不算什么了,最让万华堂耿耿于怀的是谢向荣的‘小气’‘没雅量’——竟然不介绍他与陈知府的二少爷认识,谢向荣这小子定是担心自己太出色,陈少爷若是认识了自己,定会跟自己交好,不再理睬谢向荣这个商户子!
谢向荣不肯将他介绍给陈二少爷,定是在嫉妒他,没错,就是嫉妒!
哼,谢向荣,真小人也!
幸好谢向荣不知道万华堂的这种奇葩想法,若是知道了,他定会直接撒手不管——反正父亲就要回来了,万华堂是整个谢家的亲戚,又不只是他东苑的,他谢向荣银子多,可也不会傻呵呵的捧着大把的银子送给对方挨骂听,自己又不犯贱。
也正是因着这份‘不知道’,谢向荣和万华堂经过几日的磨合,总算有了个相对平衡的状态:那就是表面客气,实在互不干涉。
对此,谢向荣很满意,不过心里却对万家兄妹起了戒心。
私下里跟谢向晚说话的时候,也会诸多嘱咐:“妙善,我看表姑似也不是什么好相与的,偏碍着老祖宗和姑祖母的面子……唉,平日里你定要多加小心呀,切莫被她骗了去。”
“嘻嘻,大哥放心啦,她不好相与,难道我就好对付?”
谢向晚一扬小脖子,得意的说道:“骗?您妹妹我又不是个傻的,哪那么容易被人骗呀。”
“呵呵,我当然知道自家妹子聪明,不过是担心你,提点你两句,”谢向荣在陈家家学读了几年书,愈发沉稳老练,小小少年周身都笼罩着一股浓郁的书卷气,却又不显酸腐,反而有几分英朗儿郎的模样。
他听了妹妹的抱怨,也不气恼,依然好脾气的哄着妹妹,“妙善最机灵了……只是小弟在延寿堂,他年纪小,还需要咱们多多照拂呀——”
许多天后,当谢向安真的发生意外的时候,谢向晚严重怀疑自家大哥是个乌鸦嘴。
这日,是三月初一,按照谢家的规矩,东、西两苑的主母并少爷小姐们都要来延寿堂给老祖宗请安。
谢贞娘母女住的槐院原就属于延寿堂的建筑群,平日里几乎从早到晚都待在延寿堂。
今日也不例外,谢向晚领着两位嬷嬷和两个丫鬟进入正房的时候,袁氏、小洪氏以及谢贞娘已经围坐在罗汉床边,笑语盈盈的陪着老人家说话,气氛很是和谐。
谢向晚规矩的请了安,而后撒娇的挤入老祖宗的怀里,娇声道:“老祖宗,是不是有什么喜事?您和大伯母、母亲这般开心?”
老祖宗伸手拦住谢向晚软香的小身子,满是皱纹的脸上笑容不断,“刚接到你父亲的信,说是再有几日,他便要回家了。”
“哎呀,爹爹要回来了?”
谢向晚一脸惊喜,“真是太好了,爹爹终于回来了!”
自她的记忆中,这还是谢嘉树第一次离家这么久,足足一年半呀。
潜意识里,谢向晚也隐约猜到了,觉得父亲迟迟不归,应该不单单是做生意和请先生这么简单,父亲定是还有更重要的事儿要做。
可到底是什么事?需要一个盐商去千里奔波?
谢向晚一时想不出,脑中那个模糊的想法又太过骇人,她不敢细究。
不过眼下父亲要回来了,谢向晚也顾不得那些乱七八糟的猜测,心里只有满满的欢喜。
“可不是吗,快则三五日,慢则七八日,老爷就要回来了呢!”
袁氏非常高兴,暂时忘了她对谢向晚的怨毒,还喜滋滋的接话道:“老祖宗您瞧,一听老爷要回来,咱们大小姐高兴的眉眼都是笑意呢。说起来几个孩子也怪可怜的,父亲一去就是一年多,别说大小姐了,就是咱们向意这个不懂事的,也天天掰着手指数日子、盼着老爷回来呢。”
嘴里说着‘不懂事’,脸上的表情却全部是这么回事儿,且只要有耳朵的人都能听得出来,袁氏这是踩在谢向晚夸奖自己的女儿呢。
谢向晚似是没听到,整个人还沉浸在父亲要回来的惊喜当众,只见她白胖的小手拉着老祖宗的衣袖,再次确认着:“老祖宗,父亲真的要回来了?”
老祖宗微微颔首,伸手抚了抚小女娃儿肉嘟嘟的手背,道:“可不是,我已经让你母亲命人收拾房舍了——”
说到这里,老祖宗顿了顿,目光瞥了眼一脸恭顺的小洪氏,又低头看了看满脸喜悦的谢向晚,欲言又止:“说起来,你娘的孝期早就满了,你、你父亲也该回东苑了。”
面对六岁的曾孙女儿,老祖宗实在说不出‘圆房’这两个字,只含糊的暗示着。
听了这话,小洪氏先涨红了脸颊,抬头不安的看了谢向晚一眼,见她并无异色,这才又飞快的低下头。
坐在小洪氏对面的袁氏也红了双颊,不过她不是羞红的,而是气红的,方才因丈夫归来的喜悦一扫而光,眼中满是怨毒。
强忍着心底的酸意和怒气,袁氏语气极不自然的说道:“哎呀,弟妹,真是恭喜你啦。等了三年,终于——”
老祖宗见她越说越不像个样子,冷声打断道:“好了,时辰不早了,我这里不需要你伺候了,你且带着二小姐回去吧。”
袁氏被狠狠的噎了一记,俏脸涨得紫红,此刻她是又羞又恼,想要发作,但一对上老祖宗那双凌厉的老眼,她所有的胆气瞬间化作虚无。
愤愤的起身,拉上女儿,草草的行了礼,袁氏气鼓鼓的离开了延寿堂。
老祖宗对小洪氏道:“你也回去吧,嘉树眼瞅着就要回来了,房舍、铺陈等物都需要仔细打理,你且去忙吧。”
小洪氏羞答答的应了声:“是。”
娉婷的起身,冲着老祖宗和谢贞娘福了一礼,便退了出去。
老祖宗微微叹了口气,转头看向谢向晚,正欲安抚几句,不想谢向晚却抢先开了口:“老祖宗,妙善也有一事回禀呢。”
ps:思路有些不对,容某萨重新整理下,更新有点儿少,还请亲们见谅,嘿嘿!
☆、第059章 一句提醒
“哦?什么事?”
方才袁氏的口无遮拦让老祖宗有些生气,这会儿见谢向晚主动将话题转移,稍稍松了口气,温柔的问道。
“是这样,京城的陈夫人来信了,说是家中的女儿到了出阁的年纪,想要借两位嬷嬷回京教导几个月……”
谢向晚嫩白光洁的小脸上带着些许不舍,嘟囔着:“唉,宫嬷嬷和林嬷嬷在咱们好好的,妙善真是舍不得。可说到底,两位嬷嬷能来咱们家,多亏了陈夫人,妙善实不知该如何回复。”
说完这些,她抬起头,略带期许的看着老祖宗:“老祖宗,您说此事该如何处理?”
老祖宗刚刚听了这话的时候,心里咯噔一下,看向谢向晚的目光也有些复杂——难道是妙善知道华年和蓁蓁都在打两个嬷嬷的主意,所以才以陈夫人的名义将两位嬷嬷送回京?
但很快,老祖宗又打消了这个猜测,妙善才几岁呀,就算再早慧也不可能妖孽到如此地步呀。
再者说,华年的事儿,除了她与贞娘,并无其它人知道。老祖宗自认为她还没老,至少没老到连个延寿堂都控制不住的地步。
消息没有外漏,那么谢向晚又怎会提前做出准备?
难不成这是真的?
老祖宗的目光闪烁不定,直直的看向谢向晚。
谢向晚眉色不动,静静的回视过去,一双明媚的大眼澄澈如水,丝毫没有半分算计或是心虚,有的只有稚童的天真烂漫,以及极力隐藏的舍不得。
良久。老祖宗才挪开眼睛,将目光转移到站在一侧的两个嬷嬷身上,她没有说话,只静静的看着。
宫嬷嬷会意,忙从袖袋里掏出一封已经开了封的信,双手递给老祖宗,“这是陈夫人的信,还请老祖宗过目!”
老祖宗松开拦着谢向晚的手。接过那信封,打开细细的读了读。
果然,这封信确实是陈夫人亲笔所书,信中所求之事也正如谢向晚说的那般:家中有一庶女,虽不是陈夫人所出,但终归要唤她一声母亲。
如今这庶女要议亲了。为了能多增加点儿砝码(虽是国公府的小姐,毕竟是庶出呀),陈夫人想起了宫、林两位嬷嬷。便想将两位嬷嬷借去几个月。
陈夫人在信里说得很清楚,她只是‘借’,绝不是‘要’,只待那庶女顺利出了阁,她就立刻将两位嬷嬷送回来,还请谢家千万不要多想。
老祖宗缓缓折起信纸,低头看向谢向晚,“妙善怎么想的?”
谢向晚嘟着小嘴儿,一脸的不情愿,低声咕哝道:“我自是舍不得两位嬷嬷。然这三年来。夫人对我多有照拂,如今好容易请托我一回。我、我实不好推辞。”
这话是实话,洪氏过世后,陈夫人不止送来了两位嬷嬷,还三不五时的写信给谢向晚,询问她可有什么为难之处,慈爱的就像一个与洪氏相交多年的长辈。
不管当初洪氏是怎么与陈夫人搭上关系的。但两人相识后,在洪氏的努力下,彼此间的感情迅速升温,很快便发展成了生意伙伴。
那时洪氏手里有钱,身后又有水运四通八达、帮内数百上千兄弟的漕帮做靠山,不管做什么生意都极方便。
而陈夫人所在的国公府呢,经过五六十年的繁衍,子孙繁茂,偏家中子弟多有不肖,只知吃喝玩乐,个个趴在祖宗的基业上吃老本,不事生产,真正上进的不过寥寥。
眼瞅着国公府渐渐入不敷出,作为一家主母的陈夫人很是忧心。
对于洪氏‘合作’的建议,陈夫人几乎想都没想就应承下来了——不必自己出钱,只需将国公府的名号借洪氏一用,每年却能得到几万两的分红,傻子才不答应呢。
再说了,陈夫人也不是瞎子,很会看人,她跟洪氏相处了几日,发现这人虽出身江湖,看似卑贱,然则行事颇有章法,且为人光明磊落,出手大方,颇有几分江湖女侠的豪爽之气。
对于这样的人,陈夫人也乐意结交、乃至合作,因为她知道,与洪氏而言,她要的是身份和儿女的前程,对金钱什么的并不在意。
至于什么违法乱纪、接着国公府狐假虎威之类的事儿,洪氏更是想都不会想。
陈夫人看得分明,洪氏这般规矩,倒不是怕连累旁人,而是怕耽搁了自家儿子的前程。
一个不会惹是生非、却能带来大把银钱的合伙人,陈夫人当然不会拒绝。
是以,陈夫人返京后的第二个月,便命心腹管事在京中最繁华的两条街上各置办了一个店铺,分别是一家绸缎庄、一家银楼。
年底盘点的时候,陈夫人惊喜的发现,两家店铺虽只开业四五十天,却已经将本钱挣了回来。
次年春天,已经病弱不堪的洪氏又写信和陈夫人商量,没过多久,便又在京城增开了两家店铺。
再后来,洪氏难产而死,临终前早就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