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记事簿 >

第165章

重生记事簿-第165章

小说: 重生记事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的姜万勐已经完全不再被“子弹”所束缚,他只管生产“枪”,至于“子弹”,自然会有人考虑到。

不管是百通风投还是姜万勐,都是在等一个机会,只要它成熟了,才是VCD大展宏图的时候。过早的让它进入市场,并不是明智之举。

给姜万勐支了一招之后,韩俊便不再过问合肥那边的事宜,韩俊不相信自己都把话都说的这么透彻了,他们还不理解。如果那样,他姜万勐也不可能走到他现在的这一步。

只是韩俊完全没有想到,通过新闻媒体造势,效果固然喜人,却也给他自己造成了不大不小的“困扰”。

因为,孙林又来了……

要成为一个成功的新闻媒体,最新的新闻素材当然是一定要有的,当然,即便没有最新的素材,观点如果能不落俗套也是一样的。

现下,广大媒体的视线都集中到了VCD和它的发明者身上,而新华社这边,却把眼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

孙林把当初采访韩俊的初稿给总编一看,以总编老辣的眼光立刻发现,这绝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新闻素材。

不过孙林也说出了自己的疑虑,因为这个韩俊的履历,看起来实在太“假”了一些,新华社毕竟是个正规的、正统的新闻机构,并不是那些街边小报,什么东西都能整成新闻,他的社会影响力是无与伦比的,不能胡编乱造,一个操作不好,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和恶劣的影响。

但总编的考虑却与孙林完全不同,改革大潮已开,他们需要“典型”,一个正面的典型来烘托改革开放的成果,就像广为流传的“深圳速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小孙,深圳是个出商业天才的地方,但它占着政策的优势,内地还没有一个地方能与之相比,可滨海……呵呵,既然能有这样的人物,实在是不可多得。这件事,你全权负责!”

总编的话,让孙林不能拒绝,同时也打消了他的疑虑,既然总编都认可了,那还有什么不能写的呢?

当即奔赴滨海,当几乎所有媒体的目光都对准了VCD的时候,他却要从VCD的“背后”入手,准备对韩俊展开新一轮的采访……

滨大的93届新生的军训,时间要比韩俊当年长,足足有一个月之久,要等国庆过后10月上旬末,他们才能从潜艇学院返回。可即便没有白悦在身边,这段日子一来,韩俊过的也是十分的“充实”。

能不“充实”吗?光是不断接到苏维康和姜万勐的电话,就够韩俊废脑筋的。而关于VCD的热议,大学生们也有自己的见解,就连709宿舍里的一帮兄弟,偶尔也会谈起,只是问起韩俊的意见,他只是一笑而过罢了。

前两天总算安排好了一切,过两天就是国庆节休息了,韩俊准备趁着国庆的时候,却看看张绍林,恩,还有白悦。

这天下午,刚刚上完专业课的韩俊,准备去图书馆借两本书回去看,最近营销课上,老师大叹史玉柱的飞速崛起,他的营销方式被誉为经典。

就算韩俊知道97的时候,他会重重地摔上一大跤,也不得不赞叹他的确是一个营销天才,毕竟,过不了多久,他还会再次崛起,而且第二次起来的时候,远比当年要成熟。

去年的时候,韩俊就隐约听到过这个营销天才的名字,此次老师再一讲解,加上于笔记里的记载一对照,韩俊总算对上了号。看着笔记里的他一项项成功的营销策略,一度让韩俊认为,这人是不是也跟自己一样拥有一本《重生记事簿》?

不过,他的那些营销手段,这段时间跟老师的讲解一结合,理论联系实际,韩俊心里也有了一种想法,他成功的某些手段,的确可以借鉴一下,比如……那铺天盖地的广告。日后VCD正式投放市场的时候,一定不能吝啬广告的成本……

刚刚回到宿舍,就发现,早有一人等在了那里,而宿舍里的几个兄弟,都是饶有兴致地围着他问这问那……

“孙记者,你怎么来了?”见到是孙林直接找到了学校,韩俊有些惊讶。

而孙林见到韩俊,也根本不掩饰自己的惊讶,摇头感叹:“韩俊,你实在太让我吃惊了。”上一次见到韩俊,是在他的办公室里,当初听说他高二考上大学,以为他经常跳级,要么已经毕业,要么就是不屑于大学的学习直接休学了,万没有想到,韩俊居然是个在读的学生。

“呃……咱出去说吧。”看了看宿舍里众兄弟们好奇的目光,韩俊一阵挠头,显然他能到学校找自己,不是过来叙叙旧这么简单的。有些话当着兄弟们的面说实在有些不太自在,索性到外面说来的好些。

而孙林也正有此意。

俩人来到学校外面的小茶馆里,面对而坐,虽然都是一脸的微笑,心思却是各异。“既然媒体这么积极,配合他们一下也好。”韩俊心道,此时VCD正在被热议,自己也应该尽一把力,让它的声势更上一层楼。而孙林则想对韩俊做一次更深层次的采访,就像主编说的那样,塑造一个内地的典型……

“改革开发大潮下的商业天才!”两天后,《参考消息》上孙林的又一篇文章登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不管是早在一年前就成名的崂山绿石,刚刚面世不久的崂山绿茶,抑或签约日本小学馆,成为日本著名的脚本作家,还是拥有一座正在开采的铜矿,韩俊这个正在读大学的青年,顶着神秘的光环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当然,仅仅如此并不会引起人们的太大注意,但时下热议的VCD专利申请事件,居然也是他一力促成的之后,立刻吸引了大量的眼球。貌似此时,只要跟VCD沾上点边儿的,总会成为被注意的对象。

而一个大陆人,手里居然控制着一家香港的投资公司,让人们顿感好奇,可更多的还是惊奇,全因为,韩俊的年龄!十八岁!

“中国最年轻的企业家。”

“中国最年轻的日本漫画脚本作家。”

“中国最年轻的商标拥有者。”

“超越年龄的远见与见识。”一个个花团锦簇的高帽子不花钱样地戴在了韩俊的头上。

看着这篇报道,韩俊一阵呲牙咧嘴,随之而来,便是滨海本地媒体的蜂拥而至,他们都没有想到,原来目前被热议的VCD最大的,唯一的投资商,就在自己身边,而且还是那个平常跟自己关系不错的韩俊!

市委的一众领导更是亲自来到海鑫公司,对于韩俊近期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敦促他再接再厉,为拉动滨海市的GDP做出应有的贡献!

“这下,可真他妈出名了!”随着每天慕名而来的记者越来越多,显然不能让他们都来学校,索性安排老朱代为接待他们,找时间也学着当初在日本的样子开一个记者招待会,当然,这是后话。

但孙林这篇文章虽然让韩俊一时间疲于应付记者,可效果却是显著的。VCD这个依然没有面世的产品,期望度被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一百零七章 借名造势

虽然已经是十月中旬,可深圳依然湿热异常,与繁华的市区不同,市郊没有得到太大的发展,稍显落后,可此时一个不知名的村庄里,却是一派热闹的景象。

午饭的点儿一过,村里的青壮纷纷出门,朝着村口一家工厂赶去,看他们的样子似乎很是着急,不过从他们脸上的笑容来看,或许是到了发工资的日子了吧……

一年前,一个香港商人在村子里开了一家工厂,生产录音带和录像带,实际上也不是生产,只是将空白的磁带通过大量的机器,转录一下而已,再通过他独有的渠道贩卖出去。村里的居民,除了种田吃饭的,大多青壮劳力都加入到了这个工厂,活轻松,待遇也颇高,总比靠天吃饭的种粮食要好上不知道多少倍。

“芽仔,你今天不是放工吗?怎么还要去厂里头?”农家小院门口,一个老妪佝偻着身子,问道正要出门的孙子。

这个叫芽仔的青年冲奶奶一笑,说道:“奶奶,厂里进了新设备,要加班的。”

“哦,去吧,多多干活,多多赚钱。”听到孙子的话,老妪咧嘴一笑,尽管缺了不少牙齿让她的笑容看起来有些滑稽,却难掩眼中的慈祥。

就在两个星期前,村里这个厂子里突然到访了几个内地过来的人,老板原以为是便衣公安,立刻组织了厂里工人准备“武装抵抗”一下,可后来才知道,那几个人不是来捣乱的。实际上,就算是要来捣乱的,即便来的人再多上十倍,他们也不怕,谁要是跟能给他们饭吃的工厂过不去,就是跟他们过不去。而且,老板也说了,来人不是公安,而是财神爷。

工人们不知道他们给老板说了什么,反正当他们走的时候,老板是一脸的红光,仿佛比做成了一单大买卖还要高兴。进而,老板又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不少的设备,和大量的可以当镜子一眼的圆片片。让几个亲信指导工人们,加班加点地操作。

有好奇的工人,问了问,知道这种东西叫光盘,五毛钱一张,可一进一出那个方方正正的机器,再弄上包装,就能卖到5块钱,真是很神奇呀。不过在其他的工人看起来,这种东西应该跟录像带差不多,可是,有什么机器能放出这样薄薄的碟片呢?

不过,对于他们来说,老板让怎么干,他们就怎么干,反正给工钱就是了。

就在这天,上万张的碟片经过几天的加班已经转录好了,只差包装了,老板站在院子里讲起了电话,有路过的工人,听了个仔细:“阿唐,那几个人过去找你了吗?恩,的确是这个样子,他们已经跟我联系好了,只等那边一发售,我们就立刻跟进,事先他们会给我们消息,把路子通一下。也就这段时间了,不会很久的,这可是一个好机会呀。地点?你笨呀,他们会通知的,第一站一定是北京啦,上海啦,广州深圳也有可能,另外,滨海市和合肥市也是有的。滨海没路子?呵呵,我有呀,要不,你把货都给我?呵呵,开玩笑的,你的忙我是一定会帮的。当然啦,你那边要是有什么新片子,可要多多介绍给我哟。”

“看来,厂子是越来越红火了呀。”这个想法,几乎是所有工人一致认定的。

韩俊出名了,此时的他,可谓痛,并快乐着。

所谓痛,不是心痛,而是头痛,随着前来采访的媒体越来越多,韩俊准备大造声势的同时,也颇感头疼,总不能都让他们到学校里来,上次一个孙林就让一帮舍友惊奇了半天,这还都是跟自己朝夕相处的,要是再让大批记者涌入学校,这学也就没法儿上了。

而至于快乐,那可就太多了……

不仅仅是因为孙林的那篇文章让韩俊扬名,而是韩俊的名字见诸《参考消息》这等重量级的报端之后,滨海市的一众领导脸上倍感有光的同时,还引起了省里领导的重视。韩俊促成VCD专利申请之事,尽管看起来是防患于未然,可有心人不难看出,这无异于力挽狂澜。

而韩俊的一系列产业,自然也进入了相关领导的视线,这不看不知道,一看还真就吓了一跳。

韩俊的铜矿地处郊区,虽然同为海鑫公司旗下的产业,却不会享受到高科园“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而仅仅成立不到一年之际的海鑫铜矿,已经闷声不响成为了实现利税近千万的纳税大户。在拉动滨海GDP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他使用吉戈庄村民为矿工的举动,更是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问题。

省委领导,更是亲自致电滨海市委,指示“这样的企业,政府应该大力扶持,密切关注!”

本来凭着跟于长胜的关系,这样的事情,市委也没人当回事儿,可这一拿出来,任谁都吓了一跳。一时间,政府的关怀,媒体的关注,纷至沓来,诸如“优秀企业家”、“明星民营企业”的名头不要钱般地砸了过来。估计差不多要评个滨海十大杰出青年,他也绝对够格儿了。

这样一来的好处,却也大大超乎了韩俊的预想,原本只是想凭借媒体给VCD的市场进行预热,这种免费的广告不要那就是傻子。

而接下来,却给韩俊名下的两家绿石博物馆带来了大量的客源,不仅好奇的市民想看看这个“中国最年轻的企业家”是如何经营企业的,各地的客商得知韩俊拥有一家实力不俗的投资公司之后,纷纷前来推销自己的项目,而韩俊的办公地点就是在博物馆内,来了总不能空着手回去。登时让绿石的销量上了一个新台阶,看着账户上不断增加的利润,老朱等人乐的合不拢嘴。

9月底的时候,他名下几个实体店铺的店员培训完毕,趁着国庆之前同时开业,本以为跟负责经营的合同人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可一开业,不论是眼镜店还是美容美发,都是顾客盈门火爆无比。究其原因,眼镜店是成规模,三家连锁同时开业,店铺装修考究,员工服务周到,价格却要低亨得利一筹,至于美容美发这个就更不用说了,凭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