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行仙缘-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新产品开发成功,这天下午,厂里开了庆功会,于为戴上了大红花。散会后,于为没直接回家,又回办公室琢磨一张未定型的图纸,直到夕阳西下,才起身回家。
刚走出大门,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在石榴树下独行,“戚君慧”,于为向那身影喊了一声,果然,正是戚君慧。戚君慧回过身看了看,突然“扑哧”一声笑了,“喂,大功臣,好大的红花,要戴到街上去显啊!”原来,戚君慧今天赶一个活动计划,这时也才忙完,正回家呢。听戚君慧一说,于为这才发现,自己胸前还戴着那朵大红花,也笑了。于为摘下红花,和戚君慧并肩回去。
办公楼离生产车间较远,楼里全是机关科室,下班后这边就很少有人,今天是星期天,更是静悄悄的。两人聊了几句,突然都停止了说话,只闷闷地走。
眼下已近六月,两傍的石榴花开得正艳,火红的花瓣在夕阳照射下,散发出沁人的花香,戚君慧今天好素净,穿了一条乳白色的连衣裙,漫步中,时而伸出手,悠闲地撩开石榴树垂下来的、黄绿色的树枝,白色的连衣裙随着身体微微摆动,满头的秀发很随意地披在肩背上,在轻风中微微飘起……。
红花白裙、夕阳绿枝,交融出一种异样的绚丽,于为看得有些呆了。
“在想什么?”默默走了一阵,戚君慧轻声问。
“哦,没想什么,你很忙吧?”于为回过神来。
“你才忙啊!”
“我,我。”于为又在盯着戚君慧出神,心不在焉的。
“我什么?”戚君慧突然站住,转头望着于为。于为见戚君慧站住,急忙停住,并赶紧收回目光掩饰自己。
“我想”,于为想了想回答道,但才说两个字又顿住了,似乎有些累,想缓口气,戚君慧不说话,静静地看着他。
“我喜欢你。”于为终于鼓起勇气,轻声道出了一句自以为石破天惊的话。
戚君慧顿了片刻,“嗯,什么。”这次,声音已经细得象蚊虫。
于为听力不比常人,戚君慧的声音尽管细若蚊虫,于为仍然听到了。尽管知识丰富,但因为兴趣原因,平常不怎么关心这方面,所以于为对女性的心理,缺乏了解。这样一来,虽然听清了对方的声音,却不明白对方的意思。实际,戚君慧要是不愿意,早就会严肃地回应于为了。于为以为戚君慧不答应自己,顿时偃旗息鼓,楞住了。
两人就这样相对而立,谁也不出声,约耗了一分多钟,于为才说:“谢谢你!”。
“你刚才说什么?”戚君慧咬住嘴唇,轻声问,两手无意识地耍弄身边的树枝。
“那次我在国外出事,多亏你安慰我妈。”于为开始无话找话。
“我问你刚才说什么?”戚君慧这次着重强调了“刚才”两字,说完后,脸腾地红了。
“刚才,刚才。”于为念叨了两句,恍然大悟,“嘿嘿,嘿嘿嘿嘿。”定定地瞧着戚君慧笑了起来。
戚君慧先前还咬住嘴唇,好严肃的,这时见于为笑而不言,连眼角上似乎都有丝促狭的笑意,再也忍不住了,也跟着笑了起来:“平时不是蛮能说的吗,怎么现在疙疙瘩瘩了?”。两人一旦说明,顿时又活跃起来。
于母知道儿子已经有了对象后,幸福得成天合不拢嘴。戚君慧带于为到自己家,老人对于为也很满意,只是知道于为已经三十岁后,有些犹豫,但在女儿的坚持下,老人也想通了。由于两人的岁数都不算小了,在双方老人的希望下,于为和戚君慧在确定关系半年后,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于为的母亲这才心满意足。
婚后,两人在单位分到了一个单间,虽然只是单间,但已经令人非常满足了。那时,许多年轻人恋爱了多年,就是因为没有房子而一直无法结婚。两人虽然没有什么财产,但戚君慧心灵手巧,把自己的新家布置得整整齐齐,舒适温馨。于为虽然是男人,但因为在农村时得到了锻炼,做家务事是把好手,菜烧得非常不错。婚后,见于为好像什么事都知道得比较地道,戚君慧非常惊奇,曾多次追问,但于为总说是以前在书上看的,戚君慧也逐渐信了。
婚后的日子很平静,转眼间,六年的时间过去了。婚后两年,生了个女儿,取名于静灵,现在已经四岁多了。六年中,于为练功的机会少之又少,由于怕引起戚君慧的误解,所以,只是在戚君慧没在家的时候,才进如意居中去打坐体悟。这六年,于为练就了一项本领,自己在如意居中打坐时,只要戚君慧一回来,于为老远就能听出戚君慧的脚步声,并可以马上停止打坐,及时从如意居中出来。所以,于为的秘密,戚君慧也一直未发现。
几年体悟下来,于为心下明白,已经完全可以开始下一个阶段的修炼了,只是苦于没有机会,毕竟,心动期的修炼是真正的修仙,每一次入定少则十天半月,多则一年以上,如果自己躲在如意居中入定,家里人找不到自己,不知道会怎么慌张呢。
不过,有时尽管戚君慧在场,于为仍然打坐体悟,但谎称自己是练习气功。戚君慧自然请于为教她,幸好于为看过的书多,其中少不了气功方面的,通过悉心研究,找了一种适合女性锻炼的功法,传给戚君慧。虽然于为没修炼过那种功法,但凭着自己练习仙缘法的底子,还是很顺利的满足了戚君慧的要求。从此,夫妻两人经常在一起打坐,戚君慧一直蒙在鼓里,以为于为练习的功法,与自己是一样的呢。于为每当想到这里,就不免暗中发笑。
看看快到公元一九九一年了,于为所在的纱厂的效益,也如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厂里又是调整领导班子,又是搞承包,折腾过来折腾过去,始终不见景气,许多人开始找退路了。
在于为他们科,科长林永明本来就心有不甘,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现在见厂里效益不好,干脆辞了职,回农村去当养鱼专业户去了。
林永明走后,论资排辈,由原来的副科长主持技术科工作。本来一开始还没什么事,但因为于为业务能力较强,有人私下议论,认为于为应该当科长,不料,这些议论不知怎么的,传到主持工作的副科长耳朵里去了。于为虽然觉得不妥,但也没有办法制止这些议论,渐渐,于为感觉到了副科长对自己的提防之心。
本来工作与否,对于为确实没什么意义,对当不当领导,于为更没有想过,反正自己不吃饭也饿不死。但戚君慧要吃饭,女儿要吃饭,于为和戚君慧都是明白人,两人也看出,再呆在厂里没什么奔头了。于是商量了几次,并做通双方老人的思想后,两人也象林永明一样,双双辞职下海开饭馆。
辞职后,张罗了一段时间,东拼西凑,筹集了一万多元。于为考察后,把自己的客户群定位在工薪阶层上,在一条不算太偏僻的街面上,低价租了间小屋,有五十来平方,又花了几千元进行了适当的装修,做好了开张的准备。
您阅读。的小说。来至WWW。UMDTXT。COM
第十五章 结识同道
更新时间2008…10…22 13:24:21 字数:4354
在于为和戚君慧的精心准备下,饭馆如期开张了。戚君慧费了几天脑筋,给饭馆取名为“誉美食家”,名字想好后,宝贝得不得了,在于为面前大大地自夸了一番。见戚君慧兴致这样高,于为当然点头同意。
开张之前,于为还做了一件重要的事,就是练习提高做菜技术。一个小饭馆能否生存,最根本的还是要靠特色和口味。于为是个聪明人,知道应该出奇制胜,再三斟酌后,决定以川菜为主。四川是个人口大省,到全国讨生活的人很多,在天津开川菜馆,既照顾了川人,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天津本地人的换口味心理,一举两得。为使饭馆的川菜地道,一开始于为还想请个四川厨师,但一直没物色到,于为才下决心自己上。
中国地大物博,南北菜肴口味有天壤之别,川菜是中国主要菜系之一,享有“吃在中国,味在四川”的美誉,川菜取材广泛、风味独特、调味多样、菜式适应性强。要做好川菜是不容易的,故有“十年的秀才、百年的厨师”之说,但好在于为以前对做菜本来就有些讲究,现在为了饭馆的顺利生存,更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努力,一段时间的私下练习后,就比较熟练地掌握了炒、煎、烘、氽、炸、熏、泡、炖、糁、焖、烩、爆等技法了,做出来的十几个家常菜达到了色、香、味、形的统一,于为也不禁自我陶醉起来:嘿嘿,还真想不到呢,自己技术会这样好!美死。
誉美食家开张后,果然天如人愿,生意兴隆。由于饭馆味道不错,价钱适合工薪阶层,开张不久,就有了比较稳定的客户群,到后来,差不多每天都有人提前订餐。人逢喜事精神爽,于为仗着自己修炼仙缘法的底子,包揽了大部分事务。一开始,戚君慧体贴丈夫,还怕于为受累,争着做事,后来见他不但没有表现出什么不适,精力还很充沛,也就渐渐松懈并习以为常了。半年后,饭馆生意越来越红火,于为又将紧靠饭馆的另一间门面也租下,门面扩大到一百多平方。门面扩大后,于为请到了一个大师傅和几个工人,自己不再炒菜,只负责迎来送往。于为的妹妹因为工厂效益不好,也辞了职,一起来照顾饭馆,于为将股份分了一股给妹妹。
一年多后,赚了几万元。于为寻思:虽然饭馆生意不错,但自己是修仙之人,说不清这样的日子能过多久,还是想办法多积点钱吧。自此,心里存了个念头,想寻找新的致富机会。
这天,于为正在饭馆忙乱,林永明来了。林永明最近生意不顺,养的鱼总卖不出去,听说于为的饭馆生意不错,这次特别来找于为谈生意。老领导兼朋友到来,于为自然殷勤招待,请大师傅炒了几个下酒菜,自己陪着慢慢聊。最后,两人谈妥,每个星期,于为在林永明处进八十斤鱼,由林永明那边送来,价钱按市场价的八折计算。本来,于为已经有了固定的供鱼伙伴,但见朋友有难处不管,不是他的风格。从此,两人经常联系。
一次,林永明邀请于为到家里作客,于为从没有到过林家,自己也想到郊外走走,就愉快地接受了。抽了个空,于为一天早上带了妻女,赶公共车去林永明家。好久没有到郊外了,见了郊外的青山绿树,于为不觉精神一爽,女儿于静灵更是兴奋,一下车就高兴得乱跑,喊也喊不住。林永明家离城不远,只有十多里地,家里有八九亩土地,林永明让妻子在家做饭,自己带于为到鱼塘周围转转,顺带看风景,戚君慧也带了女儿同去。
林永明家门前是公路,左面三百米远的地方有个天然小湖,林永明在房屋后面不远的地方建了三口鱼塘,将小湖中的水引来供应鱼塘。顺着一条小路可以走到鱼塘,在鱼塘周围一丈左右的地方,因为长年有人行走,所以光秃秃的,鱼塘后面,全是菜地。菜的长势不算好,虽然一片碌意,但好象没有多少精神,林永明说是因为土质差的原因。可不,于为仔细观察,才发现周围都是黄泥地。“黄泥地”,于为在心里嘀咕了一句,若有所思。
“喂,吃饭了”,林永明妻子扯起了大嗓门,于为她们的闲聊被打断。林永明妻子动作真快,没用多少时间,就做好了八九个菜。
喝酒时,林永明又谈起生意不顺的事。于为听后,突然说,“老林,你看这样行不?”
“什么行不?”见于为没头没脑的发问,林永明下意识地反问。
“可以烧砖卖啊。”于为顿了一下接着说:“我想过了,你这里黄泥有了,再从湖中取来湖底泥,湖底泥粘性好,跟黄泥混合在一起烧出的砖,质量非常不错。这些年到处都在建房,销路是不用愁的。”
“钱呢?”
“要不了多少钱,如果你觉得可以,我们合伙干,钱实在不够,就去贷点款。只要有销路,要不了多久就可以找回来了。”于为继续道:“老办法烧砖是先筑土窑,然后把粘土和水践踏,使粘均匀,再入模成砖,阴干后,才入窑烧制。如果要提高效能,我们可以改进一下,在践踏粘土和入模成砖这两道工序上做文章,订制专门的机械来加工。”
于为很是热心,又对大家谈了一大通,分析了办砖厂的各种有利条件,提出了克服困难的办法,还分析了市场。这些日子以来,于为一直在想再做点什么生意,今天似乎是偶然遇到了机会,实际于为一直留心经济,所以现在侃侃道来,如数家珍,似乎自己早就办过砖厂一样。机会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于为今天能提出建议,正是平时的留心经济的结果。
听于为说得这样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