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三国-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机会未至。”
黄月英道:“那我们还要等多久啊?瞧瞧,黄叙都能够骑马了。这都快两个月了。昨天,爹说他准备向孔明提亲了。”徐庶道:“庶爱莫能助,惭愧。”
蔡琰道:“英儿,你去对汉升说,我不准他去。然后你再把江夏来人留住,请你爹出面,让江夏向你舅舅救助。我毕竟在你舅舅家住过多日,你舅舅若来,我就只能让汉升去了。”黄月英道:“搞了半天,就是要让舅舅来啊。咋就不能直接去叫舅舅呢?”
徐庶道:“你去叫的话,德珪固然会至,但必不会带兵。江夏求援的话,德珪必然带兵。胜了,就是德珪的功劳。”黄月英道:“舅舅的功已经够多了。多一样少一样,没关系的。”徐庶道:“你不是德珪。才会这么说。在德珪看来,这样轻松立功,自是越多越好。”
黄月英又问:“他倒是立了功了,我们呢?”徐庶道:“德珪一高兴,我们就可以得降卒。”
……
于是,众人依计而行。先由黄月英给黄忠说,不让黄忠去。然后黄月英又把江夏来人给留住了。江夏来人既然留住了,就再求了一次黄忠。而黄忠呢,也确实想去,就来求蔡琰。蔡琰道:“汉升已经没了公职。我不准你去。”黄忠无奈,只得照实回复江夏信使。江夏信使失望之余,正想离去,黄承彦就出来了。黄承彦给江夏信使指了一条明路。说是要想让蔡琰改变主意,只须蔡瑁出面即可。
信使回到江夏禀报了黄祖。说起向蔡瑁求援,黄祖略有不愿。但架不住张武、陈孙越来越猛,有时候公然在白日就冲进江夏城中掳掠人口了。黄祖无奈,只得向蔡瑁求援。蔡瑁得信后大喜,点了三千兵马就到了沔南。见到蔡琰,蔡瑁一说,蔡琰就准了。不过,准是准了。却是蔡琰、黄月英、徐庶、黄忠、黄叙五人一道去。蔡瑁也没多想,就答应了。
不一日,来到江夏。张武、陈孙还真不是盖的,完全不像寻常贼匪那样隐匿行踪,其军营就大模大样的立在城外上游十里。
黄祖出城迎接。蔡琰见过黄祖。因为蔡琰曾经阻止黄忠,黄祖没有提出见蔡琰。蔡瑁也没有提。当日,黄祖杀猪宰牛,犒赏三军。次日,蔡瑁出城列阵于张陈营前。张武、陈孙亦引兵列阵相迎。列阵完毕,黄忠出阵,立刀横刀,大喝:“某乃黄汉升是也,谁人与我一战?”对面张武喝道:“敌将休得猖狂,看我张武取尔狗头。”纵马来迎。交马三合,被黄忠斩落马下。黄忠见张武坐骑颇为神骏,扯住辔头,牵马回阵。对面陈孙大喝:“敌将休走。”追袭而至。黄忠一手牵马,一手掣刀,拖曳而行。陈孙堪堪追至,黄忠突然一翻刀头,将陈孙刺落马下。蔡瑁趁势挥军掩杀过去,斩获无数,余众皆降。
……
蔡琰拔马转到蔡瑁跟前,道:“德珪兄,小妹有一不情之请。”蔡瑁忽然立此大功,非常高兴,便道:“妹妹但说无妨。”蔡琰道:“我想要往汉中一行,需要一千降兵保护。”蔡瑁道:“这事儿好办。我少报一千降卒就是了。”
事先一清点,降卒有两千余人。蔡瑁叫士兵即刻把降卒押走了。都已经过了长江了。蔡瑁才跟黄祖打了个招呼。黄祖是准也得准,不准也得准了。
黄忠在降前得到张武坐骑,过来献给蔡琰。蔡琰见了,亦非常喜欢。蔡琰道:“我收下了,但是我不能骑。我跟英儿情同姊妹,除非有两匹这样的马,我才能骑。因此,汉升你就代我骑着它吧。”黄忠道:“既然蔡大家已经收下了,忠何能再骑。”蔡琰道:“神驹要常溜。如果没人骑,它就废了。汉升不要拘礼。”黄忠道:“既如此,忠就僭越了。”
……
过沔南,蔡琰与黄承彦辞行。黄承彦没说什么废话。黄月英则被叫到后面叮嘱了许久。以至于黄月英出来之后,精神一直都不是很好。过了几天,才慢慢恢复了过来。
蔡琰等人又住进了蔡瑁家里。蔡瑁的家面积到是挺大,但再怎么大,也容纳不下千人。那些俘虏,就直接被押进了城外的军营。蔡琰让蔡瑁将黄忠安排进了军营,操练俘虏士兵。黄忠原本就是荆州的武将,因而军营中人对于黄忠的到来都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对。这一边,黄月英开始购置兵器盔甲和马匹粮草。这上面,蔡瑁倒不好意思克扣点什么。
各种物资齐备之后,蔡琰带着黄月英和丫环香儿北上邓县,与亲兵会合。再次北上,到了洛阳。路上,经过了正在兴建的关口。关口正在按照蔡琰的吩咐,建成双关的形状。
到洛阳是为了看看蔡邕来没有。既然蔡邕已在洛阳,便盘桓了数日。俘虏邹氏,此时便在府中充当下人,相安无事。
蔡琰北上的本意是想向田润作个说明。把自己准备白手打天下的打算,说在明处。但是在洛阳这儿得到的消息说明,田润返回领地的时间尚早。于是,蔡琰就没有北上并州。
在蔡琰的心里,亲兵是可以接受的。神臂弓也是可以接受的。这些都属于姐妹情。无论怎么与田润较劲,姐妹情却是不能抹杀的。于是,蔡琰就拿了田润留下的神臂弓,再次南下襄阳。
……
重返襄阳之后,蔡琰感觉军营里的俘虏兵应该练得差不多了。便谓蔡瑁曰:“我还需要一个人,希望德珪兄能够提供其情况。”蔡瑁道:“人,有的是。但不是昭姬需要的是何种人也。”蔡琰道:“内政治理方面的人。”蔡瑁道:“这个,我可没有。你别不信,我是真没有。”蔡琰道:“既然德珪兄这边没有,那我就想去绑一个人来。德珪看看绑谁合适?”蔡瑁道:“伊籍,字机伯,山阳人,荆州幕宾也。时常与我作对。不若将其绑去。”蔡琰道:“善。”
转日,蔡瑁就派人将伊籍绑了过来。蔡琰又对黄月英说:“我们把那个孔明先生也绑来如何?”黄月英道:“不好。”蔡琰问:“因何不好。”黄月英道:“不因什么。不好便是不好。”
然后,蔡琰拜访了刘表。说了自己西行汉中的打算。刘表听了,就说让蔡瑁派五百兵护送。蔡瑁口头答应了。
……
选了个日子,就出发了。俘虏兵择其精壮,带了一千一百多名。由于要走山路,马车不能通行。所有的辎重,除了马驭,就是肩担背扛。
第一天走下来,还没有进入深山。很容易找了个地方就竖起了帐篷,宿营了。第二天,走了不久,便进入一望无边的原始森林。从谷内望去,但见绝壁危峭,更觉沟壑深邃,使人忧虑重重,疑神疑鬼。山沟林海苍茫,两旁岩壁陡峭,随时猿啼熊啸,到处陷坑暗河。
猴、熊猫、岩牛、野猪、山鸡等,沿途所见,叫得出名字的鸟兽就有二十多种。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和高山草地四种不同的植被共生一沟之内,观赏片刻之间。
行到午时,道路完全消失。剩下的蚕丛鸟道,乃不知道什么民族的祖辈们。用弯刀在莽莽林海中劈出来的道路。走到下午,两条猎狗忽然不听使唤,自行脱队而去。
为了避免瘴气,需要找一处稍微平缓一点的山坡宿营。自未时便开始找。还好,最后在天黑之前,终于找到了。
埋锅造饭。这时候由于不方便,便需要一次煮两顿。吃一顿,带一顿。次日第一次进食就吃携带的干粮。好在山区别的不多,泉水倒不少。比沙漠好多了。
路上遇一条潮水河。看着河水很大,正在想办法过河的时候,突然之间,水就小了。有些小兵的就在嘀咕,说是菩萨显灵了,菩萨为了让自己这些人过河,就把水拦住了。蔡琰、黄月英也不知道是不是菩萨显灵,也来不及多想,就催促快走。等众人过了河,翻过两道山梁,回头望时,那条河依然没有多少水。
还经过了一个特别的山洞。这时节,已是六月天气。外面已经非常炎热。众人虽然走在山林里,但因为是赶路而并非散步,人人都燥热难当。而那个山洞则寒气逼人。山缝里的水,沿着洞壁渗透出来就形成晶莹的冰帘。冰帘向一延伸居然长达三丈。滴在洞底的水则结成冰柱,形态多样。顶端一般呈蘑菇状,且多为空心。
山脚盛夏山顶春,山麓艳秋山顶冰,赤橙黄绿看不够,春夏秋冬最难分。就这样一路行来,约走了十日,终于到达了上庸。
……
汉中是一个郡,隶属于益州。上庸也是一个郡,却隶属于汉中。其实就跟长沙数郡隶属于江夏一样,汉中不是一般的郡,它就相当于后来人们所说的地区。
此时,汉中太守叫苏固,上庸太守叫孟当。
历史上,张鲁曾经盘踞汉中,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张鲁的爷爷叫张陵,又称张道陵。他创立了五斗米教。其教义自道教中而来,而又有所区别。张陵死后,其子张衡继行其道。这个张衡跟制作浑天仪的那个张衡不是同一人。后来,张衡又死了,张鲁就成为五斗米教的宗师。
张鲁的发迹并不是通过自己,而是靠其母亲。张鲁的母亲长相奇美,据说“有少容”,也就是年纪一大把,还青春永驻的意思。而且张鲁的母亲还“兼挟鬼道”,相当于会算卦,会预知吉凶祸福。又从后一点,可以推论其擅于言辞,精通察言观色。这么几项素质加在一起,自然就是成绩优异的公关大姐了。
刘焉原是幽州牧。后来因为益州刺史郄俭在益州大肆聚敛钱财,贪婪成风;加上当时天下大乱,黄巾四起,刘焉欲取得一安身立命之所,割据一方;于是刘焉向朝廷求为益州牧,封阳城侯,前往益州整饬吏治。后来郄俭为黄巾贼所杀,刘焉进驻益州。
张鲁的母亲既然善于察言观色,少不了就会依附权贵。于是就频频出入于刘焉之家。在这样出色的大姐面前,没有什么关是攻不下来的。于是,张鲁便得到了刘焉的重用。
东汉初平二年,即191年,刘焉任命张鲁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脩带兵同击汉中太守苏固。张脩杀苏固后,张鲁趁其不备,又杀了张脩。于是张鲁夺了张脩的兵众,又得了苏固的降兵,盘踞汉中。
后来刘焉死了,其子刘璋继位。刘璋早就看不惯父亲被张鲁的母亲所迷惑,就随便找了个理由,将张鲁的母亲及其家人全部斩杀了。自此,张鲁与刘璋公然反目,不相往来。
我们的故事进行到此,还只是190年的6月。张鲁盘踞汉中的事情还没有发生。当然,也不可能发生了。
第二卷 第166章 拿下上庸
第166章 拿下上庸
黄忠走在队伍的前面。听向导说已经到了上庸,便命令队伍停止前进,来到了前端。遥望前面山谷,的确有座城池。城池依山傍水,规模不大。“这座城就是上庸?”黄忠问道。向导回答是。黄忠便叫了个人,到后面给蔡琰传信。
蔡琰听说上庸到了,带着黄月英也到了队伍的前端。一看,徐庶已经先到了。蔡琰问:“那远方山谷里的城池真的就是上庸吗?”向导答道:“真是。小的来过多次。错不了。”蔡琰道:“那咋我们没有经过一座县城就直接到了上庸了呢?”向导解释说:“诺,顺着那条河过来,就会经过两座县城。我们是抄的小路,因而就没有经过那些县城了。”
蔡琰道:“我以前听说过上庸城。我以为是座很大的城池。再怎么猜想,也应该是一块平地,至少是一块山间盆地。却不料上庸城这么小,而且就夹在群山之中。”
徐庶道:“我们就这么过去恐怕是不行的。相对于这么一座小城来说,我们的人马多了一点,不像是正常的客商,反倒是攻城的强匪。”黄月英道:“其实我们就是攻城的强匪啊。难道说这座城池我们不攻么?”
蔡琰问:“元直何计可取此城?”
徐庶道:“只能用里应外合之计。”黄月英奇道:“难道城里还有我们的人?”徐庶道:“城里现在没有。我们派人进去,不就有了。”蔡琰问:“元直你看派多少人合适?”徐庶道:“这么一座小城,恐怕不能超过十人。”蔡琰道:“那就派十人好了。”叫过一个亲兵,“你通知一下,让百人长都到前面来。”
……
过了一会儿。百人长们都来了,共有十一人。
蔡琰道:“你们是汉升选出来的百人长,想必武艺高于普通的士兵。但是,光有武艺是不行的,还得有忠心。”百人长们齐道:“属下誓死效忠蔡大家。”蔡琰又道:“我相信你们。但是,光我相信还不够,你们应该用事实来证明,你们的确是忠心耿耿的。看见没有,远方有座城池。那就是上庸城。现在,我派你们混入城中。大队人马则于天黑之后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