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人家-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倒是脸上一红顿住不说了。
那三仙姑见他停住,连忙催问道:“那闺女穿的想来是玉女儿妆束凤冠霞帔不成?”张三郎蹙眉道:“那倒不像,就好似寻常人家儿,只怕还要次一等的家境,才穿的那样单薄,看去不过是一色半新不旧的袄儿,底下粗布裙子。”
三仙姑听见这姑娘的打扮,怎么说也不像是个仙女儿模样,又问道:“莫不是寻常人家儿的闺女脸软,不肯白日里卖头卖脚的,晚上寻个没人的时候来逢七拜斗也是有的。”
张三郎点点头道:“后来我细想了一回,只怕也有这样的事情,只是那姑娘的发髻古怪的很,迎着满地的雪光看去,倒像是一头白发一般……”
三仙姑听了这话,砸吧着嘴儿想了半日,方才拍手笑道:“莫非是她!”一句话说的那张三郎心坎儿里不知怎么扑通直跳,一把拉住了道:“干娘莫不是知道这姑娘的来历么?”
那三仙姑一个干瘪老太太,如何禁得住张三郎这大小伙子的力道,险险给他拽了一个趔趄,笑骂道:“你这小厮儿忒心急,怎么提起人家闺女来就这么来劲,险些把我老婆子半条命拽了去。”
张三见此番自己莽撞了,俊脸一红松了手,还是李四郎笑着上来打圆场道:“娘莫要恼怒,我这哥哥别看长我几岁,到底没成家,办事不牢,如今听说娘认得那女子,一时情急也是有的,如今眼看着二更天了,不如咱们一路打梆子敲锣回到更房里头,您老细细的将这女子的来历说与我们知道,方才出门时,我浑家给我带了一包槽油拌的鸡爪子肉,三哥那里还存着好烧酒,与干娘润润嗓子。”
那婆子听见有酒菜儿,倒来了精神,脚不沾地跟着哥儿两个回去。张三李四打了一通更,回在更房里头,将酒盅子摆开,李四自怀里掏出些酒菜儿,打发婆子吃了。
三仙姑一面吃一面笑道:“若早知道是她,也不用我老婆子特地跑一趟,哪里是什么玉女儿娘娘临凡,分明是我们隔壁村子乔家集里头的一个老姑娘,在家长到了三十多岁还不曾嫁人的,可怜败家破业的,姐儿两个跟着继母娘过活,只怕这是大的,乳名就唤作碧霞奴,她还有个妹子乔二姐,却不知道闺名儿,如今倒是快要往外聘了。”
那张三旁的都不理论,听见姑娘还没嫁人,心中一动,也顾不得吃酒,急急的问道:“她为什么不嫁人,怎么反倒是她妹子先聘出去呢,她家里难道没有亲生父亲、叔伯堂族,倒跟着继母娘过活,万一受了委屈可怎么好?”
这三仙姑原是十里八村儿有名的神婆,又因为自己贯会走街串巷的,深知许多闺蜜秘闻,所以也搭着做些保媒拉纤儿的勾当,虽然自己不曾嫁人,倒是个风月场中的明眼人,如今听见张三这连珠炮似的问了一篇话,早就猜出七八分,因笑道:
“这位哥儿莫急,听老身慢慢道来。”说着,滋溜一口酒,吧嗒一口菜,痛吃了两口,方才接着说道:“那姑娘是我在那隔壁村儿里的街坊,也是瞧着她长大的,哟,小时候就是美人儿胚子,十里八村儿一枝花,还有算命的打从村里路过,瞧见闺女生得俊俏,说没准儿将来能送进宫里头当娘娘呢!
她爹是村塾里头的教书先生,自小就教她念些个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又有女则、女训垫底,虽然说不上是精通诗词歌赋诸子百家,也会瞧个账本儿看个戏文,跟我们寻常妇道比起来,不做睁眼瞎子罢了。
原先我还憋着心气儿,要给她说一门好亲事呢,谁知道她家后来阔啦!她爹爹竟是个文曲星君下凡,在城里中了秀才老爷,一家子欢欢喜喜的搬进城里去住,听见有好大的宅子,这闺女儿竟是做了贵小姐,底下还有丫头服侍着呢。
谁知她家里人只怕是命小福薄,受不起这样泼天的富贵,先是他爹在一处勾栏院里,不知道怎么的勾搭上了一个窑姐儿,不顾她娘百般苦劝,非要接回家里来做姨娘,那窑子里的姐儿是个省事的?
若是寻常小户人家的女孩儿做妾,娶回家里也不过就是指桑骂槐,闹的家宅不安,鸡飞狗跳的也罢了,他家大娘子原是大户女儿出身,这些都好弹压得住,只是这院里的姐儿都是人精托生的,坐山观虎斗、借剑杀人、引风吹火、站干岸儿,全挂子的本事,秀才娘子一个斯斯文文的闺阁贵体,能斗得过她?也搭着这位大娘子身子单薄些,病气交加,支持了几年,抑郁成疾竟伸腿儿去了……”
张三听到这里,心中无名火起,蹙着眉头说道:“真真没王法了,这位姨娘也是欺人,怎么尊卑长幼不分,大不成个体统。”
那婆子见了,心中自以为得计,笑着说:“这张家大公子倒真有一副侠肝义胆,这样古道热肠的……这还不算完呢,可怜那秀才老爷经了丧妻之痛,每日里长吁短叹的,没几年竟也是一病死了,就留下这闺女儿,并一个小妹妹,也不过七八岁的年纪儿,就落在后娘手里,丫头也给革了去,只把她姐妹两个当做丫头一样使唤,虽然不敢明目张胆朝打夕骂的,到底贫苦些,好不可怜。
且喜她爹妈在世时已经给这大姑娘说了人家儿,倒是门当户对的,也是镇上念书人家,听见倒是个才貌仙郎,好不般配的,好容易熬到了十五岁,快要出阁,谁知道就得了那种病,这才是红颜命薄呢……”
张三李四两个好似听了说书一般,听到了紧要之处却听那婆子卖个关子,张三郎听了心里一紧,连忙问道:“干娘,到底这位姑娘得的什么样的症候,莫不是因为此症,她夫家竟然悔婚不成?”
那三仙姑听了,又一扬脖子吃了杯酒,摚一摚雪气,将筷子捡了些酒菜儿吃了,这才又说道:“你方才不是说,映着雪影儿瞧着那闺女一头白发么,就是这个病,叫做天老儿,是不能嫁人的了。”
张三郎听了,心下一紧,替那姑娘不值起来,李四郎也叹道:“竟是这等没福?可见红颜薄命之事倒是有的,只是两家儿既然有了婚约,她那夫家就这般不认账不成,难道不怕姑娘家里闹到衙门口儿去?”
三仙姑伸手在李四郎脑门儿上一戳道:“年轻后生家就知道浑说,那衙门口儿是那么好进的?俗话说衙门口儿朝南开,有理没钱别进来,如今人家男家是镇上富户,这闺女儿的亲生父母俱已没了,她那继母娘肯给她去使银子花钱出这口闲气?
再说这女孩子针黹又好,又会整治菜蔬汤水,连庄稼活儿也能搭把手儿,那真是上炕一把剪子、下炕一把铲子,她继母娘身边儿又没有使唤丫头,还巴不得她就烂在家里,一年到头整治些锦绣帕子、下酒菜儿,倒好些个进项呢。”
☆、第12章 李官哥认亲得名
张三郎听了,心里气忿忿地,把手上的盅子重重的往桌上一墩,倒把李四郎娘儿两个唬了一跳,那李四见张三郎动了真气,连忙劝道:“哥哥切莫动气,且听听干娘还有什么故事儿不曾说?”
三仙姑摆摆手道:“从那往后又过了十来年了,她家大姑娘倒是再不肯出门的,就在家中做些针黹女红,下厨整治几样酒菜儿,我们屯里人有的上城去谋生计,带了自家编的筢子扫帚往镇上去卖也是有的,都是那姑娘的继母用小篮子装着,央人带到城里去卖,得了钱只怕都归了那妇人,倒是可怜的这姐妹两个,白白辛苦,到头来都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如今小的也快双十年华了,只因当日父母不曾定下人家儿,虽说一家女百家求,只是她那继母娘名声在外不大好听,又不肯拿出钱来给这小的置办嫁妆,如今还没有人家儿呢,可惜了一个整整齐齐的孩子……”
张三郎听那姑娘遭遇,不知怎的心下十分不忍,虽然有些害臊,也只得搔了搔头发问道:“敢问干娘一声,不知道这家的大姑娘还嫁人不嫁人呢?”
那三仙姑心里早就明镜儿似的,只等着张三郎捅破了这一层窗户纸,如今见这后生,生得这样雄壮,倒是个脸软的雏儿,忍不住就想逗他一逗,故作不知笑道:“哟,你这小后生问话好生奇怪,人家大姑娘嫁不嫁人与你什么相干,再说这天老儿的病从来是不能嫁人的。”
张三郎听见三仙姑这般说,不知是戏弄他,有些急了道:“若是有人去提亲,他家也不肯嫁么?”说得那李四郎和三仙姑绷不住,都扑哧儿一声乐了出来,三郎方知是人家下套儿哄他,臊了个大红脸,低了头喝着闷酒,不言语了。
李四郎见张三臊了,有心找补两句,忽然瞧见铜壶滴漏上头指向三更,连忙笑道:“只顾着说话儿,险些误了时辰,哥,咱们再出去打一趟更数,顺便送了我老娘家去歇歇,有话明儿再说也不迟啊。”
张三郎心中还有好些话要问那婆子,只是这老娘是有个年纪的人,熬不得夜,也怕连累李四郎,只得点点头,哥儿两个依旧拿了梆子锣,一路打着更送他老娘回家。
回来路上,那张三郎因细细问李四郎好些关乎三仙姑的来历,又问她在乡下可有什么进项副业,李四郎成过亲的人,心里早已通透,因有些担忧道:“三哥,论理我老四不是你嫡亲兄弟,便是亲兄弟时,也只有哥哥管教兄弟,哪有兄弟说哥哥的不是……只是这件事上,既然我老盟娘回乡之时托付了,叫我在镇上好生看顾哥哥,也少不得讨人嫌多说几句……”
张三虽然性情豁达爽利,倒也是个聪明人,知道李四郎意欲规劝,连忙笑道:“往常一处念书,先生不是说过,友直友谅友多闻么,兄弟有话只管说,你我弟兄之间倒犯不着装神弄鬼儿的。”
李四郎见张三不见怪,方才试探着说道:“我这老干娘虽然是个神婆,平日里单靠着跳神为生,只是闲了时最爱保媒拉纤儿,诨名叫个撮合山,如今那姑娘在家长到三十多岁了,家里哪能不急?也不知许了我干娘多少媒谢钱,所以她这样编排人家,只怕也是一面之词不可尽信。
再说即便我老娘所说是真,那天老儿的病咱们虽然不曾见过,往日市井之中也不是没有听过,凡是得了这号儿病的,哪一个不是通体雪白一头银发,人不人鬼不鬼的?虽说女子讲究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那是有钱人家的贵小姐。就好比我浑家,难道还能躲在家中不出去买菜买线了不成?你要是娶了这样的妇人,白白搁在家里不能干活儿,旁的不说,我那老盟娘还不闹得沸反盈天的?”
张三郎原先听见姑娘没嫁人,心中吃了蜜蜂屎一般突突直跳,如今给李四郎一桶凉水泼下来,倒是有些担忧泄气了,摇了摇头道:“若是我只有一身一口在此处倒也好办,她不能出门,我多干些也不值什么,左右如今家里上上下下还不是我一个人打理,只是我娘那边儿倒不好办……”
李四原先憋着心气儿,要一鼓作气劝张三郎丢开这一片痴心,如今见义兄眉目紧蹙,只怕这是情根深种了,自己倒舍不得多说,话到嘴边话锋一转道:“哥先别着急,赶明儿咱俩差事做完了,你到我家里吃两杯,再与干娘仔细说说这事儿。”
那张三郎见兄弟知疼知热的,心中十分感激,两个回在更房之内,又吃些水酒,再打了两趟更,等到早起看街老爷过来交割了,两个方才散了差事各自回家。
放下张三郎如何暂且不表,却说那李四郎回在家中,天色刚蒙蒙亮,就见自己家里亮着灯火,知道浑家已经起来收拾早饭,心里一热,大步流星走上前去打门,里头杜娆娘听见脚步声音,就知道是自家男人回来,只是如今天色未明,少不得问上一句:“谁呀?”
李四郎低低的声音笑道:“你亲汉子来家都听不出来。洗牝了没有?”说的妇人脸上一红,开了街门儿啐了一声,悄声道:“还不悄悄的?你干娘在这里,拢共一间睡觉的屋子,做你的春秋大梦呢?”
李四这才想起干娘在自家住几日,想着不能与妇人欢会,心下还不足性,趁着夫妻两个在天井院儿里,伸手就在妇人翘臀上拧了一把笑道:“难为四奶奶这几日独守空闺了。”妇人娇笑了一声,推了李四郎一把,转身往小厨房里跑了。
这厢李四郎进了屋,见三仙姑正坐在炕上逗自家哥儿玩儿呢,笑道:“干娘起得早?”三仙姑见李四回来,连忙抱了娃往边儿上蹭蹭说道:“你累了一晚上了,吃了饭好生睡睡吧。”
那小奶娃儿与这位老奶□□玩了半日,早已熟了的,见两个大人只顾着说话儿,倒不理自己,蹬着腿儿撇了嘴儿,堪堪的要哭。三仙姑见了连忙抱起来墩着他玩儿,一面笑道:“这小厮儿倒会挑理儿,跟你小时候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正经的起了大号没有呢?”
李四郎笑道:“小门小户儿的起什么大号,若是将来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