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南宋风烟路 >

第1234章

南宋风烟路-第1234章

小说: 南宋风烟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正当金宋万余兵马陈力就列、楚风流和林阡才刚面对面剑拔弩张之际,忽而从第一战场传来一条最意想不到的战报,“叶不寐被重伤,苏军自行撞围”。

    一瞬,楚风流和杨妙真同时从林阡眉间看见“不出所料”,原来林阡早就知道?果然师父早就知道!

    原来,原来你和我同时出战,竟是骗我?算计到战事胶着我只能走这条决战之路,所以你选择亲身抗我同时吸引我的注意,和邪后、郭子建、辜听弦、孙寄啸一样,你们的光芒四射、大放异彩,为的,是对我的心绪调虎离山,是为了让我黯淡苏军的存在,是你在掩护苏军的自行撞围,楚风流的脸色一刹变得惨白,可是为什么?她忽略了什么!?

    妙真也存在着同样的疑虑,师父当时蹙眉若有所思的缘由显然就在那句苏军太弱的抱怨里,师父从那句里听出了这一战的唯一转机是苏军没那么弱。然而妙真不解的是,苏军怎可能不弱,难道在袁若、赫品章、曹玄都已力竭的此刻,还能是那个苏慕梓良心发现?到底大家忽略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和伏击一样,破局的方法,不在人多势众,在于——意想不到。

    不止楚风流和杨妙真心中悬着“为什么”,其实除了林阡早先有过被战报提醒之外,金宋双方所有人都在怀疑此时此刻。

    为什么?因为除了苏慕梓之外,众人估算失败的还有另一个人!

    这个人神色忧滞地对意外沦陷的林美材说对不起,疏忽了,原来我们近身有金军奸细。

    可这个人的内心并不忧愁,因为他知道,这一战他要赢,他要赢了。

    事实上这个人对金军奸细本来有底,正好趁着这一仗剔了出来,却一个人都没有告诉,而是不动声色地,对这奸细进行了反利用,透过金军奸细向金军继续加深了“苏军难济”、“袁若、赫品章和曹玄力竭,武功只到平日三成”的假印象!

    没错,假印象,苏军确实只能做里应外合的锦上添花、战力没多强,但如果金军整体被抗金联盟的高手们拖缠,苏军完全有自行撞围的能力,是的,苏军也没有假象里的那么弱!袁若、赫品章是力竭了武功只到平日三成没错,但这个人没有!

    这个人也知道苏军里有海上升明月的安插,安全起见却没有通过海上升明月向林阡传信,一是没时间去把他们剔出来,二是,他赌一把,林阡懂!也许别人不知道这个人武功的特点,这个人的武功并不曾献世多次,便连苏降雪、顾震、苏慕梓等人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可无巧不成书的是,这世间有且只有林阡和这个人打过整晚,知道这个人的武功在整晚的过程变化——

    林阡在当初顾霆谋叛、苏降雪剿杀的百里林内战里,为了救李云飞等人和这个人打了整晚,整个晚上,连林阡都有力竭到武功滑落到素日三成不到,这个人却不曾,这个人的武功特点,哪怕精疲力尽,都能掂量出七成上下的大概。林阡那种高手,怎可能看不出来?

    这个人,现在凝聚了苏军大半军心,趁着金军注意力全在邪后、辜听弦、孙寄啸、郭子建身上,突然从侧翼突击将金军打断、分割、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地集中苏军力量冲散了叶不寐的中军,不仅重伤叶不寐,更协同林美材的正面军队将第一战场的完颜纲、完颜承裕围歼!

    同样还是这个人,对林美材建议说,“围师必阙”,故意给此地溃散金军留了缺口,任他们溃不成军却把乱势引向了近在咫尺的第二战场,从而压得当时惊于变故却还惊而不乱的术虎高琪、轩辕九烨等人也兵败如山倒。

    这个人,原本太渺小,小到苏慕梓会把他当替罪羔羊,小到苏慕梓以为能够利用他的傻,然而,在看懂了这一战他能把叶不寐重伤的这种武功档次、以及他对林美材献策时的战略水平之后,苏慕梓才意识到真正傻的人不是他而是自己!

    “曹玄,曹玄……你,你好狠啊!”眼看苏军顺利突围,苏慕梓的脸却倏忽变得惨白,一直指着这个人,舌头打结再也说不出半句话。(。。)

第1272章 圣贤修因;凡夫求果() 
昼夜交替,血流漂杵。

    僵局被一个超乎意料的曹玄打破,楚风流的围城打援随即遭遇惨败,盟军与苏军首度合作,半夜而已,便于两大战场歼敌上千。

    对于任何一个有良心、有梦想的苏军来说,这一仗都打得“从未如此过瘾”,这也许是盟军一次小胜,却是苏军的重返荣耀、一大胜。

    而对楚风流而言,这场孤注一掷一旦失败,对林阡上屋抽梯计的颠覆就不再有,从此她和麾下金军只能依靠坚壁据守的拖延策略,负隅顽抗,哀兵必胜……

    可惜林阡不会给他们加深穷凶极恶的可能性——轩辕九烨等人尚未脱困之际,林阡已将薛无情的尸首送还楚风流,此举一则表示尊重,薛无情,楚风流,轩辕九烨,司马隆,这些对手都很强大,都值得盟军尊敬,二则,盟军战胜的同时表现仁义,自然也杜绝了金军进一步的化悲愤为战力。

    楚风流难得一次败得这般惨烈,从战场和军心都被林阡完克,人前她还能强撑着巩固防守、并对麾下说出一句“厚葬薛大人。”却是一回帅帐就箭伤发作倒地不起。

    林阡却真是发自肺腑地佩服也看重楚风流,这个女人,身负重伤都能让林阡计成后还消耗良多,“不让须眉,不愧楚将军。”

    然而在这一战里,她还是败给了林阡的明察秋毫。

    林阡终究没有辜负曹玄的信任,关键时刻看出了战报里曹玄故意的自我削弱,并且迅速地给予了配合和陪衬,或许这同样是来自于对部下的驾驭,虽然曹玄当初叛离今日才重新归顺于他。

    岂止这一战楚风流败给了林阡,苏军归属问题才是她最惨痛之处。若非她被苏慕梓坑害错误地为渊驱鱼,苏军纵使有曹玄深谋远虑也只是一盘散沙而已!

    当她楚风流露出狰狞的真面目对苏慕梓进行公然剿杀,郭子建、袁若、林美材、辜听弦等人,则分别不计前嫌、生死不顾、毫不犹豫、不遗余力地出手相救,挽回并且伸手接纳了那支风雨飘摇、支离破碎的苏军,对比如此鲜明。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苏氏兵马,如何不对盟军和林阡感激涕零、感恩戴德、心悦诚服!九死一生逃出生天获得新生,终于身心一起见到了他们的新主,那新主,同样是曹玄带领他们找到的,林阡。

    迫不及待、争先恐后、喜极而泣、泪流满面……苏军在那一刻由衷表现出的一切,令金军听到的最初足以惊愕、恐慌!

    苏军,祁连山,曾经都是能帮金军对林阡后院起火的势力。如今百川入海尽归林阡所有,陇右的金宋兵力何止此消彼长这么简单!这一战的结局如此颠覆,后果如此意外,危害如此巨大……

    “日后陇右,恐难复也。”苏醒后,楚风流悔恨之余握紧了拳。

      

    当初,楚风流和林阡一样,将苏军一分为三看待:抗金派、降金派、中立派。这三派的人数并不尽相同。会主动投靠林阡的抗金派十根手指头都数得过来,甚至可以归进中立派合计。人数方能和降金派抗衡,所以楚风流又称苏军其实只有两大派,“降金或四分五裂”。

    林阡也说过,苏慕梓倾覆后,必然是“大批降金,大批归隐。只有一小批兵将可能主动归我。”由于存在着苏降雪等障碍,加上旧主苏慕梓会依附金人,这一小批的抗金派难免不受中立派的影响产生消极和隐遁之意,虽然归顺林阡却不卖力,最终归隐在林阡军中……

    是以一旦苏慕梓势力倾覆。最大的获利者是楚风流。

    后来的谌讯之死,也令她笑叹,天助我也。为何?因为谌讯之死给那些中立派甚至抗金派们指点了除了归隐山林、归顺林阡之外的第三条路——如果发现信仰只是一场欺骗,那汝等大可自尽以殉道。如此,林阡收益则更少。

    此外楚风流也清楚,尽管出了谌讯这号人物,林阡还是会想尽办法争取多多益善的抗金派,但那不会比楚风流收服降金派见效快,楚风流能抓住和利用这种“时间差”兼并“人数差”一起来打败林阡。

    楚风流在苏军问题上几乎一直是同林阡下的明棋,结果没想到竟然在最后一刻崩盘——计划之外的楚风流和苏慕梓兵戎相见,竟然帮林阡大大缩短了这一收服抗金派的时间,另一方面,还给他亲手送过去了一部分楚风流始料未及的中立派……

    亡羊补牢,楚风流原想在最后一刻通过围城打援完成对苏军和盟军最后的离间;

    却真的没想到非但袁若舍生忘死,郭子建也一样倾力相救,作为与苏军仇怨最多的白碌盟军,那种明知危险,明知是死,却还不计前仇,戮力同心的行为,当真感染了沉睡多年的苏军,激得他们也一腔热血、一片赤诚……

    “林阡,你原是厚积薄发……”也是到那一刻楚风流才意识到,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因为给林阡送去的那部分中立派,只是楚风流的始料未及,不是林阡的……

    她是怎样的失算啊,原来林阡不止抗金派要争取,连中立派林阡也想要!并且林阡很早很早以前就已经为了克服那些比登天还难的困难,选择在金宋之战如火如荼的同时,一个人悄然地艰苦地开辟起另一疆土,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地搬开了一块又一块的绊脚石,楚风流和轩辕九烨等人,没发现,更没拦他,被他先行了那么多步……

    是的,失算之一,林阡连中立派也想要,林阡在这一点上,有着完全超出楚风流的胃口——

    为何中立?这些人之所以动摇不定,不就是想看看,谁更符合他们的原则和良心吗?退隐和自尽都是逃避而已,他们当然最有可能选择逃避,但如果林阡主动摒弃前仇、向他们伸出需要他们投靠的手。过程中不惜排除万难、甚至可能要放下身段……那么,为什么就不能由抗金派去影响中立派?

    “这事太棘手,林阡根本做不到。”楚风流为什么想不到,林阡不但会接纳主动来降的那一小批苏军,更还要定了宁肯归隐的那一大批?因为她的潜意识在她想到的刹那告诉她,盟军和苏军积怨已深。要冲破金军、苏军和盟军人心的三重阻碍,太难,林阡不可能做得到。

    “三方阻力都有,那么,便先从己方入手。”林阡不觉得这个难题比扶起辜听弦更棘手。要中立派归顺,既然必须盟军主动,那和中立派的积怨,当然从盟军开始消融。

    所以楚风流失算之二,林阡超前地看见了这一切。因此很早就在为了决心而行动。

    楚风流不知道,林阡的想法是,见影晚,立竿可以早。见效慢,行动可以快。

    “若苏慕梓倾覆,先敞开大门让苏军投奔,再慢慢让他们融入。”苏军与金军地道合作疑案发生后,林阡就对郭子建说。那时林阡就在麾下中着手消解对苏军的仇视、误解、偏见、怨念。让麾下给予苏军通融、投奔的机会。

    话虽如此,林阡也承认。收服抗金派本来见效会比楚风流慢,想收服中立派就更慢;要苏军和盟军完全放下前仇,和铺满陇右一样还需要耐心。要耐心?那就等。反正他也比楚风流行动得早,等得起。

    于是,在耿直死后、苏军盟军矛盾激化的日日夜夜,林阡和郭子建在盟军军营四处奔走。似乎在做着一件与当时战事毫不相干的事,却是在今日才看出后劲多足。林阡的耐心终于没有辜负了他,成效虽然慢可是成就卓然:林阡最大程度地化解了白碌盟军对苏军的仇怨,为苏军的归顺砍去了自己麾下可能会引发的枝节,从而为今日郭子建袁若生死全抛地营救苏军、苏军义无反顾地投奔盟军铺了一条平坦大路!

    看似被楚风流牵着鼻子走。只能在那段时间做那些看似没意义的事,其实,凡夫求果,圣贤修因,所以林阡会有最后的顺理成章和水到渠成,所以只有林阡才能毫不突兀地承接了这些意料之外的收获。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由于盟军先行释怀、主动伸手,苏军将近半数的中立派都自行演变为抗金派。这些拜楚风流所赐此刻燎原之势,而事实上即使没有楚风流推动,原本也大势所趋、必然会慢慢地滚雪壮大。

    大势——楚风流要逼迫林阡顺势而行,林阡却把势都慢慢顺成了自己的。

    虽然慢,可是稳。

    换句话说,林阡其实也预料到了楚风流能帮他缩短收服抗金派和中立派的时间,因为,楚风流和苏慕梓的关系建立得快,但是不稳,他们的撕破脸是偶然也是必然,楚风流从苏慕梓得到过太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