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夜未央-第1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功,兴灭继绝。续萧文终之后于酂,襃厉群臣平津侯等。昭六亲之序,明天施之属,使诸侯王封君得推私恩分子弟户邑,锡号尊建百有馀国。而家皇子为列侯,则尊卑相逾,列位失序,不可以垂统於万世。臣请立臣闳、臣旦、臣胥为诸侯王。”
这是极其中肯的建言——即使只是考虑朝廷与诸侯之间尊卑序位,皇子也是必须封王的。
孝武皇帝却仍旧不愿封皇子为王,制曰:“康叔亲属有十而独尊者,襃有德也。周公祭天命郊,故鲁有白牡、骍刚之牲。群公不毛,贤不肖差也。‘高山仰之,景行向之’,朕甚慕焉。所以抑未成,家以列侯可。”
群臣同样坚持己见,不过三天,四月初二,戊寅日,丞相庄青翟、御史大夫张汤昧及列侯、吏二千石、谏大夫、博士等再次上疏:“康叔亲属有十,武王继体,周公辅成王,其八人皆以祖考之尊建为大国。康叔之年幼,周公在三公之位,而伯禽据国於鲁,盖爵命之时,未至成人。康叔后扞禄父之难,伯禽殄淮夷之乱。昔五帝异制,周爵五等,春秋三等,皆因时而序尊卑。高皇帝拨乱世反诸正,昭至德,定海内,封建诸侯,爵位二等。皇子或在襁褓而立为诸侯王,奉承天子,为万世法则,不可易。陛下躬亲仁义,体行圣德,表里文武。显慈孝之行,广贤能之路。内襃有德,外讨彊暴。极临北海,西溱月氏,匈奴、西域,举国奉师。舆械之费,不赋於民。虚御府之藏以赏元戎,开禁仓以振贫穷,减戍卒之半。百蛮之君,靡不乡风,承流称意。远方殊俗,重译而朝,泽及方外。故珍兽至,嘉穀兴,天应甚彰。今诸侯支子封至诸侯王,而家皇子为列侯,臣青翟、臣汤等窃伏孰计之,皆以为尊卑失序,使天下失望,不可。臣请立臣闳、臣旦、臣胥为诸侯王。”
这一次,直到四月初七,癸未日,天子仍将奏疏留中不下,没有任何回应。
在这种情况下,群臣却再次上疏:“丞相臣青翟、太仆臣贺、行御史大夫事太常臣充、太子少傅臣安行宗正事昧死言:臣青翟等前奏大司马臣去病上疏言,皇子未有号位,臣谨与御史大夫臣汤、中二千石、二千石、谏大夫、博士臣庆等昧死请立皇子臣闳等为诸侯王。陛下让文武,躬自切,及皇子未教。群臣之议,儒者称其术,或誖其心。陛下固辞弗许,家皇子为列侯。臣青翟等窃与列侯臣寿成等二十七人议,皆曰以为尊卑失序。高皇帝建天下,为汉太祖,王子孙,广支辅。先帝法则弗改,所以宣至尊也。臣请令史官择吉日,具礼仪上,御史奏舆地图,他皆如前故事。”
……竟是……有些……逼迫的意思了……
霍光守尚书令,御史大夫寺送来的复奏都是由他呈报天子,每一次,他都是心惊胆战地过去宣室,不离开宣室,心都是吊在嗓子眼。
看着天子与朝臣来回推让,看起来是“天子恭让,群臣守义,文辞烂然”的盛事,然而,其中的意思……
霍光的记忆中,关于元狩六年的一切……都仿佛笼着冰纨,模糊……不明……
然而,有几个情景却是始终……记忆犹新……
其中就有四月初七日的记忆。
——当群臣“请令史官择吉日,具礼仪上,御史奏舆地图,他皆如前故事”的奏疏送到天子面前时,天子没有太过震惊的神色,只是轻轻皱眉,盯着那道奏疏看了许久,才开口:“可!”说着便着奏疏扔到他的面前。
天子说:“罢了!迟早要封!难得冠军侯会为这种事操心!”
霍光惊出了一身冷汗。
——那时他第一次听天子在这种私下言语中称霍去病的爵位。
……那意味着什么……
霍光不敢想……不愿想……
——元狩六年的记忆……除了漫天血色……便是沉重的黑色……
——那令人绝望的丧服……颜色……
注:《史记。三王世家》中霍去病的奏疏是【三月乙亥】奏未央宫的。问题是三月初一是戊申日,乙亥日在戊申日的三十三天前,而且,朝臣讨论之后上书的日子就是三月初一,即戊申日,因此,霍去病的上书不会在三月,我是以乙亥日推断具体时间的,特此说明。(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100、霍去病的想法()
——“没有人比景桓侯更维护太子了。”
霍光想着自己之前所说的话,只觉得脑中完全是一团乱麻了,
——他的兄长啊……究竟是为什么上那么一道奏疏……
孝武皇帝是乾纲独断的性子,分封皇子这种事情……岂会容臣下这般自作主张?
——那些朝臣不清楚,霍光是禁中随侍的中臣,岂会不明白天子的心思?
——天子根本没有一定要分封皇子的意思!
元狩五年,复置三国,并不是因为天子觉得应该分封皇子了,而是因为,元狩五年的盛夏时节,天子病了。
——病得很重!
——重到天子****夜夜都要把两位大司马放在身边,绝对不放两人同时离开。
——重到当朝郎中令以为天子一定会为少主除强臣,当众就敢向大将军挥刀。
——重到病情刚刚好转,为了安定人心,天子就用大驾卤簿幸甘泉,并主持行猎。
……
想想孝文皇帝与孝景皇帝的寿数,所有人对天子……的大事……都是有心理准备……
——孝文皇帝四十七岁崩。孝景皇帝四十八岁崩。元狩五年,当时的天子已年近四十……
几乎所有人都在考虑,太子即皇帝位……会是什么样的局面了……
……尤其是两位大司马……会怎么样?
虽然,两人都是皇太子的骨肉至亲,但是,也都是权势甚重的强臣。
当年,孝景皇帝说周亚夫:“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哪里就是因为周亚夫仅为席上无箸而显出的不平之意……
……少主强臣……
霍光相信,朝臣原本的确是有所笃定的,但是,郎中令被“鹿触死”,却让所有人都拿不准天子是何打算了……
无论如何,李敢的死都让所有人意识到——两位大司马……是不能得罪!
再则——即使天子的病势开始好转了,朝臣也不得不考虑帝位更替的可能性。
——毕竟,天子这一病……反反复复……折腾了两年,直到元鼎元年才算痊愈……即便是痊愈……谁又敢说,天子一定会长寿?
——连天子自己都不敢肯定……吧……
……否则……为什么忽然就复置诸侯王国?
——霍去病从童稚之年便出入宫禁,深得天子的宠幸,对天子的心思,他岂会不明白?
——对分封皇子……孝武皇帝并不排斥,只不过……
在病重的时候,孝武皇帝的确有分封皇子,安排身后事的打算,但是,入秋之后,天子的病情就开始好转了,之后,驾幸甘泉后,又组织行猎……不管是不是那个上郡巫者真的有神通,总归,天子的病的确是开始好转了。
——至少……看起来……这一次……是不会有事了。
正这个原因,分封皇子的事情便拖了下来。
——毕竟,除了刘据,皇帝的其他皇子……真的是太年幼了。
——刘据才不过十二岁!
——所谓胜衣……能穿起成人的衣服……真的是……蛮牵强的。
皇帝对其他皇子的确不上心,想着分封,不过是因皇太子年纪尚少,怕万一有意外,有其它皇子在京,引得朝臣不安份——皇太子年少,必然倚赖外戚。
……有吕氏的例子在前,刘氏宗室若是借此生事……
皇子与诸侯王,终究是不一样的。
——皇子的身份并不太受约束,而诸侯王……自孝景皇帝中二年开始,便失去了治民之权,连王国的官吏都是由天子为其所置。
可是……这一切都是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皇帝是在考虑自己的身后事。
既然病情好转了,皇帝自然不乐意封建诸侯王——哪怕只是考虑税赋!
——漠北大战之后,朝廷的兵马损失巨大,正是亟需用钱的时候,皇帝怎么可能愿意多出几个诸侯王,分薄自己的收入?
——哪怕那是他的亲生儿子!
封建诸侯便是分民、分土。分民,诸侯要食民所纳的算赋,分土,诸侯要食所封之国的地租。
多封一个诸侯,天子便少一份租税收入。
更何况,病情刚刚稍好,天子便再次准备派大军出征。
——这个时候,天子怎么可能想分封皇子为诸侯王?
虽然丞相、御史大夫所说的理由也不无道理,但是,与战事将需要的耗费相比……那些虚名……天子还真的不看重!
——只是,谁会想到,群臣竟会那样坚持?
——究竟为何坚持?
霍光每次想起那次请封皇子的事情,都觉得胆战心惊——看着那几份奏疏,一次次地将霍去病的奏疏抬出来,重复了一遍一遍……
——什么是帝王心术?
——这般一呼百应……
身在禁中,霍光不敢与兄长通信,只能背着天子,悄悄与大将军沟通。
……结果……
大将军很认真地听他说完种种隐晦的担忧,最后,只是微笑着摇头:“没事的。光毋需如此忧虑。”
他相信卫青不会坐视霍去病陷入困局,心下稍安。
事实也证明,天子除了那么一声“冠军侯”之外,倒也没有任何针对霍去病的动作。
当然,也许,与霍去病不在京,不无关系。
——出征匈奴的打算是在甘泉宫定下的,随后,霍去病便直奔塞上,收拾士马,准备出击。
那份奏疏是霍去病抵达塞上之后,由其长史还京送呈的。
当时,霍光始终不明白——他的兄长究竟在想什么?
——为什么要上这样的奏章?
——即使是因李敢击伤的卫青一事,担心世人以为他们舅甥反目,当众射杀李敢,也足够了!——何必挑衅天子底线?
……
无论如何,天子同意了册封皇子为诸侯王。
四月十九,丙申日,公卿大臣奏未央宫:“太仆臣贺行御史大夫事昧死言:太常臣充言卜入四月二十八日乙巳,可立诸侯王。臣昧死奏舆地图,请所立国名。礼仪别奏。臣昧死请。”天子制曰:“立皇子闳为齐王,旦为燕王,胥为广陵王。”
翌日,丁酉日,有司奏册封礼仪。
四月二十六,癸卯日,御史大夫张汤正式将封建皇子为诸侯王的诏令下予丞相,丞相下中二千石,二千石下郡太守、诸侯相,丞书从事下当用者。皆如律令。
四月二十八,乙巳日,天子命御史大夫张汤庙立三位皇子为诸侯王,并赐策。
三位皇子所受的策书皆天子亲制——诫齐王以慎内;诫燕王以无作怨,无俷德;诫广陵王以慎外,无作威与福。
在霍光看来,那三份策书便是孝武皇帝对那三位皇子所能给予的最真切的父子之情了。
庙立之后数月,三位诸侯王便相继就国。
在那以后的十多年,直到李夫人生下皇子髆,太子刘据都是天子身边唯一的皇子。
也是在那以后的十多年之后,霍光才真正明白兄长为何在备战之际,仍然惦记着让皇帝分封皇子。
——不过是为了刘据……未雨绸缪!
孝武皇帝对后宫素来寡情寡恩,虽然对长子厚爱非常,但是,对长子的生母,除了封其为皇后,却是不再宠幸了。
——皇后毕竟不再年轻了。
后宫中,得宠的是王夫人——皇子闳的生母。
——元朔六年,卫青自塞上还师,受赐千金,随即就有人向卫青进言:“将军所以功未甚多,身食万户,三子皆为侯者,徒以皇后故也。今王夫人幸而宗族未富贵,愿将军奉所赐千金为王夫人亲寿。”
虽然,王夫人受宠并未惠及其宗族,但是,当时,在宫中,的确没有人比王夫人更得宠了。
甚至于,王夫人卒后,齐人少翁以方夜致鬼,如王夫人之貌,天子自帷中望见,随即拜少翁为文成将军。
甚至于,王夫人所出的皇子闳,也的确被天子宠爱着。
——刘闳是年纪仅次于刘据的皇子,其母又有宠,他自己也很得天子的宠爱……
——多么相似的情况……
十多年后,当赵婕妤与其子被天子宠爱着,引起舆论不安时……霍光终于明白兄长为何会上疏请封皇子了。
——他的兄长……从来不是迟钝、愚笨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