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医夫人-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对于金府少爷,和燕王三子的事,也提了一二。不过着重还是提了大小姐当初的无奈,和一心为陆府着想的心思。
第五十四章, 万金家书()
太夫人担心孙儿们,想要回怀远祖宅去看看。却被老太爷和儿子给劝了下来。
大夫人唐氏,正不知要如何,才能解了婆母的心头气。就听下人来报,在祖宅荣养的刘妈妈,带了三夫人和大小姐的信进了京。
忙命刘妈妈近来,在太夫人面前,将祖宅的人和事,一一禀告清楚。
“好,不亏是我们陆府的大小姐,有见识、够决断!”
太夫人听了刘妈妈的话,一脸的兴奋。坐在榻上一拍身边的炕案,一脸的自豪。
手劲之大,震的案上的茶碗“叮当”乱响。吓了屋里所有人一跳。
“嗯,如雪那孩子,倒是比去岁来时更稳重了。心明眼亮管中窥豹,行事更是兼权尚计,不错!”
陆老太爷也很喜欢这个大孙女,虽说孙女自小,就与常人家的孩子不同。
可行为处事,却是守礼知节,所以他也一向很放心。
这件事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金府和燕王府两边也参了进来。
虽说眼下没出什么岔子,可纸终包不住火,人心最是难测。保不齐以后就会传出什么闲言碎语来,坏了孙女的名声。
好在孙女小小年纪,就已经懂得长计远虑,早早的就使了一计李代桃僵。
刘妈妈刚才说的时候,太夫人还有些担心,怕老太爷因为孙女出手为外男医治而生气。
这会儿听着老太爷的话,就已知没事了。可也不愿再提起此事,侧过头看向了大儿媳。
“如雪那孩子倒是有些手段。要我看,还是老三家的太绵软了些!”
“不然又何至于让那些婆子们,欺到了头上。怕是如雪那孩子,早就看在了眼里。只是碍着那是她母亲,这才一直隐忍至今!”
“这下倒好,趁着这事,将那些个不省心的,全都打发了去。”
一想起孙女,太夫人是一脸的欣慰和自豪。可对于三儿媳,她虽说不讨厌,可却喜欢不起来。
“母亲说的是呢,儿媳原也觉得小叔妇这性子好,还羡慕的很呢!”
“可叫母亲这么一说,倒像是在夸儿媳,这泼辣性子更讨喜些!”
身为长房长媳,唐氏可不敢就着太夫人的话,乱编排妯娌。
不然万一传了出去,只会让人戳她的脊梁骨,坏了她贤德的名声。
“你倒是会捡话儿的,我哪句话赞你来着?”
“这会子只儿媳近前侍俸,母亲心里头若是赞着别人,那儿媳等下回去,就拿着巾帕,躲在那屋子里头大哭去!”
“就你见日的没个正形,也不怕两个儿子见了笑话!”
“在母亲面前,儿媳也是半个孩子呢,要笑就由他们两个自笑去!”
几句话逗得太夫人脸上,再没了阴沉,就连老太爷的眼中也透出了笑意。
大夫人见翁慈二老,虽为孙儿们脱险而宽慰,可脸色却仍有些阴沉。忙陪笑的打了两句哈哈,多劝了几句,两位老人,这才将心里的不快扫了去。
大夫人这才又接着说道,“如雪那孩子,可真真是个人尖子!”
“不论小叔妇是个什么性子,可那孩子的眼里,却是容不得一粒砂子。把那岂子小人,看的清楚着呢!”
“像咱们这样府第宅门里出来的小姐,又哪一个不是如此!”
“倒是如雪那孩子,虽跟着她母亲住,却没随了她的性子。这番作为,倒有些像我年轻那会儿。”
见太夫人这么说,大夫人也跟着接到。
“那还不是全仰仗着母亲,教导有方。咱们陆府的大小姐,上有祖父祖母疼着!”
“还有我们这一众伯父伯母宠着,就连她那几个兄长,也都护得紧。可却偏没把孩子养的娇气了!”
“只这一点,就足以见如雪那孩子是个好的,宠不坏去。”
京城里的勋贵人家,常有内府宴会。哪家女儿是个什么性子,这些人精似的内宅妇人,又有哪个是看不清的。
大夫人也常拿这些闺阁女子,和侄女相比。这不比不知,一比之下,侄女的性子人品,那可都是一等一的,她又怎能不多偏疼一些。
“你多偏疼她一些,倒也是有的。二房那边离的远,可每回来信,也都会问起如雪。”
“说是如雪这几年,可是年年都往北边儿寄送药材。就连那菊花枕,敷脸的面霜,也是没有一年落下的!”
“这么好的孩子,又哪里能不召人喜欢的。”
婆媳两个又多打了两句哈哈,太夫人这才看向刘妈妈。
“你离府时,崇宇的身子可是好全了?如雪那孩子怕是累瘦了吧?也不知有没有好好的补补?”
“我看也别等到阳月了,这就派个人回去将她们兄妹接来。还是在我身边看着,我这心里才踏实!”
太夫人讲了这么会子话,也不外是想寻个借口,又要旧事重提。
“回太夫人话,三少爷确是已然大好了。大小姐虽说薄减了些,但精神却很好!”
“二位小主子怕太夫人您担心,还写了信。三爷和三夫人也写了请安信,都在那木盒子里装着呢!”
刘妈妈一进门,就将装有信函的木盒,交给了太夫人身边的大丫鬟兰若。
至于太夫人后面那句话,明显不是对着刘妈妈说的,所以刘妈妈只回了前半句,就低下头等着主子问话。
“母亲怎的又心急了,没的又急伤了身子,若是让如雪那孩子见了,还不知怎个心疼呢!”
“刚才刘妈妈进来回话前,还叮嘱了兰若,拿了宁心丹出来。可见如雪那孩子,可是个心细的呢!”
唐氏被夹在这对活宝祖孙中间,当真是进退两难。这个侄女一向不喜欢应酬,所以不太喜欢进京。
而太夫人年纪大了,又不能离了她们回祖宅养老,可又想孙女想的紧,还好侄女每个月都有来信。
甚至有时天气突变,或是朝廷又有什么大事发生了,还会一个月二三封的报着平安。
太夫人这才没强将孙女,召到自己身边来。可也不死心,只要寻了借口,就会旧事重提。
“兰若,快将那盒子打开,把信拿出来!”大夫人只希望那盒子里的信,能打消婆母的心思。
兰若听命忙将木盒打开,将三爷和三少爷的信先承给了老太爷,这才将三夫人和大小姐的信捧到了太夫人的面前。
注:①小叔妇:弟妹。
第五十五章,祖孙情深()
太夫人先是拿起孙女的信看了,“你看看,这哪里是什么报安信,分明就是请罪函!”
“嗨,如雪这孩子,怕也是被吓着了,不然信也不会写的这般小心翼翼!”
突然听太夫人这么说,连老太爷都有些好奇起来。放下儿子的信,伸着头侧着身子,想看看孙女的信上,写了什么。
可偏太夫人还记着,刚才老太爷一进门,就拿话架了她。这会儿搂着孙女的信,不给老太爷看。
陆承祖即不敢笑,也不敢劝,只得拿眼神示意夫人唐氏。
唐氏侧头笑了一下,这才起身,朝婆母坐着的木榻,近前了两步。
“母亲,如雪那孩子信上都写了些个什么?让您看着又是心疼,又是叹气的!”
“没得连儿媳,都跟着紧张、好奇起来。母亲行个好,也给儿媳看两眼吧!”
“嗯!”太夫人也知这是儿子的主意。
可她心性虽是老小孩儿,只是毕竟年龄不小了,还当真能一直和老太爷置气不成。
所以借着大儿媳的话,就将信递了过去。
“嗨!”大夫人看了两眼,也跟着叹起气来。
“当初父亲和母亲,允了如雪那孩子,研药习医。那也是许了她,不许为外人医治的条件!”
“这孩子又向来,规行矩步惯了的。如今虽是被逼无奈,可毕竟是有违了初衷!”
“甚至这件事,还牵扯到了燕王府,和宣德侯府。难怪这孩子要再三的请罪!”
“只看这信上写的,就连我这个做大伯母的,都替那孩子感到心疼!”
唐氏只育有二子,没有女儿。所以对两个侄女,都很是喜欢。特别是这个大侄女。
每年唐氏用的面霜,睡的菊花枕,用的香胰,甚至是喝的花茶,补身的药膳食方。全都是这个大侄女依着她喜好,亲手做出来的。让她不喜欢都难。
所以见了信,倒是真的为陆如雪感到担心。
“看看,我说什么来着!”见大儿媳和自己想的一样,太夫人觉得自己更有理了。
“就依我的,赶紧把那俩孩子,接到我身边儿来。不然只不定什么时候,又受了谁的气去!”
眼见着太夫人又要闹起来,大夫人这才惊觉,自己一时感慨说错了话。倒成了让母亲接侄女进京的借口,心下不由得一急。
老太爷从大夫人的意思中,多少也明白了孙女信中写了些什么。
“金府的那位淑夫人,与三儿媳是手帕之交。即是求到了府上,总不好见死不救!”
“倒是这燕王府,还真的有些仗势欺人,竟然是带着人打进府的!”
“如雪那孩子,没被他们给吓病了,已经算好的了!”
老太爷已将三儿子的信看过,再加上刘妈妈刚才的陈述,自然就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心下难免有些气愤。太夫人更是被气得不轻,只是这次没再拍炕案。
这一提起燕王府,陆老太爷和太夫人的脸色,都不是太好看。就连大老爷和大夫人,也沉了脸色。
“那燕王仗着在北边,坐拥二十万大军。如今除了皇上,他还把谁放在眼里!”
“那燕王三子身边的侍卫,只怕也是从那战场上滚过生死的!”
“如雪那孩子,却硬是敢拿话,将人给顶了回去。甚至没矮了陆府一分的颜面!”
“就只这份气势,那就是无罪有功。老爷倒是说说看,可是这个理儿不?”
太夫人娘家可是武将出身,所以一想到,燕王府的侍卫,竟拿着砍敌用的刀剑,去对着两个孩子,不由得就怒从中来。
陆老太爷点了点头,他虽未战场厮杀过。却可以理解夫人为何而气。
所以将话引到了孙女身上,借以平息老妻的心头火。
“夫人说的是,如雪那孩子,是咱们一路看着长大的,平日就能安不忘危、谨言慎行,这等性子自然是甚好!”
“可小小年纪,却过于规言矩步、刻己自责了些!”
以前是因为怕孙女的年纪太小,不知轻重为别人乱看诊医治,这才有了当初的一诺。却不想如今却成了羁系孙女的束缚。
听老太爷这话,像是为了当初的一诺,而有些自责,太夫人心里也有些感同身受。
“当初,老爷也是为孙女的名声担心。怕她们年小,做事不知分寸!”
“此番看来,如雪这孩子,行事如此稳妥。老爷倒是可以安心落意了。”
“嗯!”太夫人果然依着老太爷所想,将心思放在了孙女的身上。
太夫人其实就是嘴硬心软,行事多燎如观火、善聆音察理。所以陆老太爷对这位夫人,才会很是倚重。
老太爷接了话,太夫人也不再提接孙女进京的事。大夫人这才见缝插针的又把话接了过去。
“前些日子,凤阳府母亲的娘家,汤府那边儿才来过信儿!”
“说是要给表兄过寿。母亲是长辈,总不好去给小辈贺寿!”
“不如就让三弟一家,去这一趟,就道儿也好能早些进京。”
汤府就是以前的信国公府,因信国公和嫡子全都战死杀场。如今汤府的当家人,是信国公的庶子所出。
所以皇上降旨,以信国公无嫡子为由,不予其庶出子孙承爵。
可念在信国公,一门忠烈的份儿上。仍允其后代子孙,居住于凤阳信国公府。只不过,将府名改为了汤府。
当初太夫人汤氏,还是闺阁女儿时,就与庶出的兄弟不甚亲厚。
如今出嫁多年,汤府又是庶侄当家,自然就更少了往来。所以凤阳来信,太夫人是一定不会去的。
而大夫人是长房长媳,丈夫又是太子太傅。这样的身份,去出席庶表兄的寿宴,也是不妥的。
而陆府又没有庶子,只得让最小的三弟一家代劳。这样也不算矮了陆府的身份。
且汤府的寿宴在桂月末,等到那时再进京已近菊月,比往年只提早了一月。
想来就算侄女,再不喜应酬,也必然不会反对。
太夫人还是觉得,最好能马上接孙儿们进京。可也不能不顾着大儿媳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