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医夫人-第1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在所有儿媳的心里,生养自己的母亲和婆婆,也必然是有所不同的。偏心也就在所难免了。
所以怪不得婆婆,以儿子为重。也无法责备儿媳,情份偏颇。家经难念,自古如此。
燕王妃示意守在门口的采莲和四珍不要出声,想再听听儿子听了这些话后,是个什么意思。又站了一会儿,这才命人传声入内。
穆玄阳出来迎母亲进了内室,燕王妃却对让儿子回大宁一事,只字未提。而是一心关心起了儿媳的身子。既然儿媳知趣,她也不想让儿子怨怼。
叮嘱着儿媳好生养病,又留下了好多的明贵药材。陆如雪也问侯了婆母,又闲话了两句,这才起身回院。
第三百九十章,喜忧参半()
穆玄阳以儿子被劫一事为借口,整肃北平城防治安为由,在妻子醒后,又在府中多留了一日。
陆如雪趁着这一日,命采月做了好多大补的药丸、温补调理的膳食,给丈夫补气补身。
可一日时间,又怎能补的回来这些日,因焦虑担忧而积下的亏损。不过是看着脸上多了几分血气,人也精神了一些。
燕王妃经此一役后,对这个儿媳的医术,倒是相当的信服。甚至不用府医,而是将儿子全权交由儿媳照顾。
直到妻子醒来后的第三天一早,穆玄阳这才依军令,带兵赶往大宁。
临行前,陆如雪叮嘱再三,还叫来四剑,指着地上的几个装药的箱笼,又仔细的吩咐了一遍,并特意嘱咐剑锋,一定要提醒着丈夫,按时服用补药。
可心中再多的担忧,也不能将人赚在手心里,该放手还是要放的。让安妈妈抱了儿子庭儿,代自己送丈夫出院。
穆玄阳也不舍妻儿,可妻子、儿子,如今都已平安,他再没理由不赶回到父亲身边。
抱了抱儿子,又亲了亲,朝内院看了一眼,这才上马而去。
剑锋上马后,朝着采星看了一眼。那天采星从内室冲出来,替他挡剑的那一幕,到现在仍不时在脑中闪过。
以前,他也听三少爷提起,少夫人有意将采星许他为妻。可三少爷和少夫人一直事忙,后又因燕王兴兵,这件事便耽搁了下来。
直到这件事前,剑锋甚至从不敢想,能娶到夫人身边最得力的丫鬟。要知采月和采星,都是三少夫人身边最为得力之人。能伺候三少夫人这样聪慧的主子,那奴才也必然不是寻常人。
陆如雪醒来后,也听采月说起此事,只要穆玄阳不怪罪,她便也装作不知,且她原就有意撮合这二人,更是乐见其成。
剑锋的性子和陆峰很像,且比陆峰的武功更高,心思更为缜密,只是长相上,差了陆峰一点儿。
不过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只要采星中意于剑锋,这点儿小小的不足,便也算不上什么了。
且剑锋虽长的不如陆峰,可与寻常人比起来,也并不差,甚至还多了几分阳刚之气。
不过现下剑锋要跟着三少爷,采星要留在北平王府伺候三少夫人,就是两人互有了好感,也只能埋在心底。总要等到事成之后,再作打算。
再说北平府,因之前一场大仗,不只损兵折将,甚至城中三分之一的建筑,屋毁墙塌。
城中百姓,更是死伤无数。不过好在守城将官,做事都很用心,不过半个多月,便已整肃完毕。
将无家可归的百姓,全都暂时安置于了西坊空屋之内。并按户发放粮食,补助银两。
而陆如雪当初征用的民屋,也都一一归还不说,还从自己的私房里,拿出了二千两的很子,按每户五十两,给予补偿。
至于那些被拆毁的屋墙,燕王妃决定,由王府出面,着工匠速速修补还原。
因此,北平城的百姓,都尊燕王府的穆三夫人为“活菩萨”。更有那手艺人,以陆如雪的男装扮像,以泥塑形,着色彩绘,供于观音庙之中。
都说观音菩萨,有三十三应化之身,所以男装的陆如雪,在北平城的百姓心中,就是观音转世。
穆三夫人久病不出的消息,也不胫而走,百姓们自发去观音庙,为穆三夫人上香祈福。更有得陆如雪帮助救治的兵将,来到王府门前,朝着王府跪拜磕头。
一时间,陆如雪的名声,甚至超过了当初镇守北平,且受了刀伤的燕王妃。
好在燕王妃在这件事上,并未苛责儿媳。三儿媳能得百姓拥戴,于燕王府,只有好处。且最重要的是,三儿媳是自己嫡子的妻子,而非庶媳。
不过二少爷和二少夫人,却有些不开心。他们之前也是出了大力的,可北平的百姓,却没有人记得他们。
一个是为了救一城百姓,而甘于冒生死之危,奔走于四城的妇人。一个不过是镇守于王府,驱逐刺客的男人。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不然陆如雪的名声,也不会盖过了燕王妃。
只是府外的这些事,陆如雪并不知情,不然也能早些阻止,或向婆母解释。
北平事了,京师和怀远,也很快都收到了消息。不过皇上却是在得到消息后,拍案大怒,骂宋忠好大喜功,过于急功近利,坏了皇上的计。
若不是宋忠已死,人头还被穆玄阳,悬于北平的城门之上,以祭奠亡灵。早灭了他五族。
而陆府诸人,在得了消息后,却是一片欢喜。北平坚守不破,燕王便轻易不会战败。
其实也怪不得陆府的人,心中对新皇少了几分忠义。实在是在陆府人的心中,是皇上逼死了陆太夫人,且陆如雪的份量,原就重过皇上。
所以,倒也不是陆府的人会去支持燕王,而是与皇上相比,他们更希望燕王会赢,便自然而然的,站到了燕王一边。
只是他们还不知,陆如雪重病一事。甚至连庭儿被劫一事,穆玄阳也未在信中提过只字片言,只是向诸人报了平安。
陆老太爷问了来送信的王府侍卫几句,便命人带他下去休息。将信送进内院,交给了三儿媳云氏。
云氏得知女儿、外孙没事,这才放心。她这些日子一直为女儿担心,原本就不硬朗的身子,又因积郁过度,而大病了一场。
亏得长媳沈含烟,衣不解带的照顾着。儿子又秘请了大夫进府,为云氏医治,这才有所好转。
又有陆如雪为府里配的补药,好容易才将病后的身子,给补了回来。
陆承耀因一些事,去了城外的陆氏宗族,回府后方知女婿派人送了信来。可读了信,却并未如父亲和妻子一般安心。
若女儿无事,这信又怎会托了女婿来写。只怕女儿是出了什么意外?连笔都拿不得。或是燕王妃,怕女儿与娘家串通,泄露了机密,而将女儿圈禁,封锁了消息。
而穆玄阳来信,不过是为了安他们的心。在大事面前,人往往会走了极端,陆承耀此刻,便是想的太多太过。
第三百九十一章,远方来信()
找来儿子相商,这些日子陆老太爷的身子,已是大不如前。一些事情,陆承耀也不敢拿来去扰了父亲休养。
而兄长和二哥,为了照顾三个房头的生意,已经很忙了。且这件事,原就是三房自己的事,陆承耀也不好去烦两位兄长。
好在儿子陆崇宇,自其妹成亲后,便比以前更为成熟独立。且娶妻后,做事也更加的稳重。所以女儿的事,陆承耀才会想到叫儿子来商量。
“父亲若是不放心,不如由孩儿去一趟北平燕王府,去探望妹妹。”
听了父亲的话,陆崇宇也觉得妹夫这信来得蹊跷。且上回妹妹回乡奔丧,走时气色就不佳,他一直惦念。甚至瞒着祖父,给妹妹去过书信。且他也想见见自己的小外甥,都说外甥像舅。
“你祖父多少还有些顾念着对皇上的忠义,不肯让陆府中人,涉足于燕王与皇上之争。又怎会允你,于此时赶去北平。”
陆承耀叹了口气,他虽担心女儿,可也不愿儿子以身犯险。
“儿子可以向祖父保证,只是去查探妹妹的消息,即不助燕王,也不相帮于皇上。”陆崇宇心中对这位皇上,可没什么好感。
“这不是咱们说不帮,别人就会信的。只有不出门,不问时事,才不枉你祖母一番牺牲。”
说起祖母,陆崇宇也不敢再有所坚持,祖母的死,是这个家永远的痛。
“三叔,让侄儿去吧。”父子俩正在议事,不想陆崇武未经通传,挑帘闯入。听他话中之意,刚才父子相商的对话,已被他听了去。
“不行!”女儿已出嫁,冠以夫姓为人媳妇,二侄儿仍能不改初心,一心为着自己的女儿着想,陆承耀心中很是感激。
但侄儿是长房的孩子,万一出事,他无法向大哥和大嫂交待,所以坚决反对。
可陆崇武与陆如雪的感情,原就比别人来得深厚。且他听了三叔父的话,也替堂妹担心,不走这一趟,他自己心里就难安。
可这关系着长房,陆承耀当然不会同意。陆崇武事后与妻子徐竺英商量,因为要为祖母守孝,所以徐竺英至今都未能怀孕。
她虽一直视陆如雪为知己姐妹,不过此行太过凶险,徐竺英还是有所犹豫。
“这次不同于上次,祖父和父亲一定不会同意的。”妻子从来都是支持自己的,这还是第一次和自己意见相左。
陆崇武也不得不犹豫起自己的决定,是不是过于鲁莽了。可他太过担心堂妹,想着就算去信给穆玄阳,他即已来信,便不可能再跟自己说实话。
可若是派了奴才去北平,若燕王妃拦着,只怕连堂妹的面儿都见不到。满府上下,只他武功还算不错,他若不去,便再无人可去。
思及再三,还是决定亲自走这一趟。不过不能让祖父和父亲知道,更不能让母亲知晓。即然妻子也不同意,那便连妻子也一并瞒着。
在家呆了三天,直到陆承耀都以为这个侄儿,已放弃了北上的想法。陆崇武却于第四日晨初,带上银票,留书一封,且为了不经动府中诸人,而只身骑马北去。
只是未等他出得城门,便被随后赶来的徐竺英,给拦了下来。
“夫君,竟如此不信任于我。”徐竺英一身男装,腰间佩一宝剑,马鞍上系着包袱。和陆崇武的打扮,竟然一样。
英眉倒竖,双目圆睁,瞪着陆崇武,等着他回话。
“这一趟,我非去不可。夫人不必劝我。”陆崇武也表现得比平时更为强势。
徐竺英瞥了瞥嘴,这才嘀咕了一句,“谁说我是来劝你的,夫君一人出门,我不放心。唯今之计,便只有我们夫妻同行。这样就算是祖父、父亲和母亲要怪罪,也怪不得夫君一人。”
可陆崇武听后,却连连摇头,“不行,此去北地,处处凶险。你一个女人,怎可骑马赶路?”
妻子虽精于骑射武艺,可陆崇武仍会担心。毕竟当初他也会武,可第一次对敌时,仍敌不过一般的劫匪。
若不是这些年,他又有所历练,这次就是借他个胆子,也不敢只身上路。
“燕王妃是为妻姑母,我去正合适。就算姑母不允夫君去见小姑,可也不好拦了我这个侄女不是。”
明知妻子是强词夺理,可听在陆崇武心里,却是暖如春风划过,熨帖的很。
“竺英,这可开不得玩笑。你可知现在北境正在打仗,我此去能否进得去北平,尚且不知。若是带你同行,只怕没出凤阳,就得被父亲派人追回。”
“不会的,我留了书信给母亲,只要母亲看过,必不会阻拦你我。”
徐竺英信里写的明白,皇上正是用人之际,且魏国公现下正率军镇守西北。就算他们被皇上的人抓了,也绝不会对他们出手。以免给了魏国公弑杀忠臣之女的借口,反而会助他,早一日叛向倒戈于燕王。
徐竺英所料不错,唐氏在看到信后,也想将儿子追回。但与大老爷商量后,还是将事情压了下来,甚至并没有告诉老太爷。
陆承耀知道后,不顾长嫂反对,硬是要骑马去将侄儿夫妻追回。还是大老爷出面,这才将人拦下。
“崇武夫妻出门,尚能瞒得住父亲。若是连你也出门,你叫为兄如何瞒过父亲?”
“自母亲走后,父亲的身子,眼见是一日不如一日,你怎忍心他年纪一把,还要为儿孙担忧。”
大老爷的话,戳中了陆承耀的痛处,朝兄长抱拳一礼,“是三弟思虑不周,崇武当初来找我商量,我便该知会兄长的。是我对不起兄长,对不起长嫂。”
“好了,一家人说什么对得起,对不起的。有二儿媳跟着,想来崇武也闹不出什么大事来。”
大老爷也不是真的放心,而是不得不放心。子承父业,长子以后是陆氏宗族的族长,要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