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医夫人-第1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吩咐采月带人整理出行的箱笼,东西不必太多,只捡能用的装上就好。至于摆件挂饰等物,京中王府也不可能缺少这些。并给祖母和母亲准备了回门礼。
却不知云氏在为儿子主持迎亲礼后,便携子一家离京,直奔了望平县城。书信往来,总要耽搁些时日,一家人就这般错过了。
燕王接旨后,并未有所延误,第一时间便下令,三日后起程。
对于这些玩弄权术之人行事,有时不得不令人佩服。至少在陆如雪看来,燕王已明知此行风险,应该会寻些借口拖延,直至皇上驾崩。再借奔丧为由,大举兴兵。
可事实却并非如此。只是不知,燕王是早已成足于胸,还是不得已而为之了。
三日后,辰初时分起程,车马护卫奴才近二千数众,一路朝京师而去。陆如雪请穆玄阳帮忙,提前给太傅府捎了消息。
一路太平,依旨不出一月便已进京。按品着装,陆如雪一进京,就不得不跟着燕王妃一同进宫。
却被皇太子妃,以为皇上祈福,抄诵经文为借口,将几位藩王的妻儿,全都扣在了宫中。
陆如雪和燕王世子妃等人,与燕王妃分别被安置于两座殿宇之中,虽同在一院,却不得相见。
陆如雪身边只有采月和采星,这还因她是二品镇国将军夫人,这才在入宫登记后,允许带两个奴才入宫。
三等以下的外命妇,身边跟着的只有宫里的内侍,不允许私自带人入宫。院里内外,全都是武功高强的大内侍卫。太监们走路都小心翼翼的,处处透着危机诡异。
陆如雪不知殿外发生了什么,但想来皇上应该是大限已到。一日夜后,宫中传出丧钟。便有太监来宣旨,皇上驾崩。
皇太孙承先皇遗诏,立为新帝。等新帝为大行皇帝守灵,拟定谥号、庙号后,诸命妇方能出宫。
所有命妇去饰品,改披丧服,即刻随太后等内命妇,去寿皇殿哭丧。刚登基的新帝,下的第一道旨意,便是封其母皇太子妃为皇太后。
宁妃郭氏被尊封为太妃,交出凤印。等安葬了大行皇帝后,再迁出另居。皇太孙好快的手段,看来是早有准备。
先是明旨将所有藩王召回,接着便是将这些命妇和藩王诸子,分别关在宫中,免了这些人互通消息,并借以要挟诸藩王等异动朝臣。
又给内宫立了新主,不先封皇太孙妃为皇后,而是封了太后。一字之差,却等于高了所有命妇一阶一辈。太后懿旨听着比皇后懿旨的份量更重。也可以压一压这些王叔、王妃的气焰。
在所有被禁足的外命妇中,陆如雪的品阶并不高,她上面有燕王妃和世子妃在。就是自己的祖母陆太夫人,和大伯母唐氏,也比自己的品阶要高。所以几人虽同处一院,却是不得相见。
且陆如雪在宫中没有人脉,连递个口信都做不到。采月几次想试着偷溜出去,都未能成功。
所以直等到新帝下旨,她这才被宫里的侍卫、内侍监视着,赶去寿皇殿为大行皇帝哭丧时,远远的看了祖母一眼。
陆太夫人年纪大了,在人群中努力寻找着孙女的身影。还是唐氏眼尖,发现了站在几排之后的侄女,小声告诉了婆母。
陆太夫人朝着孙女的方向点了点头,她虽然看不见,但她相信孙女明白她的意思。
陆如雪知道祖母这是在告诉她不要担心,心中一暖眼泪便忍不住流了出来。燕王妃和世子妃,都不曾对她有过一丝的注意,反而是娘家人,在这个时候还在给予她安慰。
除了陆府的人,陆如雪还看到了徐太夫人和魏国公夫人,及云太夫人等亲眷。不过彼此隔的有些远,只是眼神交汇,互相安慰。
反正是来哭丧的,陆如雪想着,就是泪流满面也不丢人。便由着性子,哭了起来。
身边的人也都拿着帕子掩面而泣,至于是真的伤心,还是装哭,想也知假意多过真心。
采月等奴才不得随主子入内,倒给了她机会,趁着内侍不注意,借机摸到跟着陆太夫人一同进宫的大丫鬟,兰若和兰芝的身边。
第三百四十五章,新皇登基()
兰芝见采月过来,便朝前一步,将兰若和采月挡在了自己身后,好让她们可以借机说几句话。
“姑奶奶可好?”出嫁的女子再回娘家,便不能再称小姐,而要称姑奶奶。
主子们刚才进殿前,兰若也看到了小姐,见小姐好像瘦了,怕回府后太夫人问起,不得不问个明白。
“好!”采月领着差事,且她们四周布满了宫中的内侍,机会不多,来不及费话,应了兰若一句,便压着声说起了正事。
“少夫人让奴婢转告太夫人,一切以家中父兄安全为先。少夫人有自保手段,让太夫人不要有所顾忌,万不可有所犹豫,反而会错失先机,赔了夫人又折兵。”
兰若将采月的话,在脑中过了数遍,一字不漏的记下,这才点头。采月便趁人不注意,又回到采星身边。
采星一脸的紧张,刚才采月回来时,便有内侍朝她们这边看了过来,等那内侍收回视线,采星这才敢开口相询。
“话可说了?”
“嗯!”采月点了下头,二人便都不再开口,立于殿外,等着主子出来。哭丧也不是要一直哭,每个时辰,都有片刻的休息。
陆如雪再出来时,又被内侍安置于他处,仍见不到太傅府中人。不过采月已暗示过,话已带到,她这才安心。
连着哭了七日,新帝为大行皇帝拟谥号“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庙号“太祖”。
并于明岁初起,改年号“建文”。下旨封皇太孙妃为皇后,封立诸后宫嫔妃。且重封了三公,再建内阁,并大赦天下。
陆承祖仍为三公太傅,可太师改封太后的母家吕氏,封兵部尚书为太保。这是想借机拉拢兵部,掌天下兵权为己用。新帝登基朝野变动,再正常不过。
可乱风搅局,人心不安。每见一次传旨的太监,陆如雪便感觉心脏被人捏紧拉拽了一次。
见不到穆玄阳,不知公公燕王是个什么章程?如今新帝持有先皇遗诏,登基称帝名正言顺。若燕王于此时发兵,即便是占了天时、地利,可却不占人和之理。
且还有秦王在一旁虎视眈眈,晋王暗中动作频频,只燕王一党,难免势微。
七日后,免了三品以下命妇守灵哭丧。陆如雪是直等到跪满了二十一日,方有旨意,随燕王妃出宫。
可仍不得见穆玄阳,只怕要等到高皇帝葬于紫金山孝陵后,夫妻方能相见。
见不到穆玄阳,陆如雪便想借回门的机会,回娘家看看,见见祖父或是大伯父也好。可还没等她向婆母提出,燕王妃便下令府中人等,不得外出。
她也只好耐着性子,先写信而回,很快便收到了祖母的回信。
知母亲已于半月前,便已携兄长和长嫂去了望平。母亲和兄长不在京中,陆如雪也少了份牵挂。
如今朝局动荡不安,只有远离京师,才能暂得太平。
祖母信中并未多言,只叮嘱她好生照顾自己的身子。家中一切安好,让她放心。对于祖父的决定,却是只字未提。
可字里行间,陆如雪仍能猜出一二来。看来祖父和大伯父已做了决定,只是她还猜不出,这决定于她来说,是好或不好。
不过即便太傅府欲要与诸藩王为敌,陆如雪也会想办法护亲人周全的。至少在事成或事败后,能保得他们一条性命。
晚膳前,陆如雪才见到婆母。燕王妃出宫后,便去了一趟魏国公府,这会儿方回。
和世子妃一起将婆母迎进上房,净了手脸,由世子妃和她坐陪用了晚膳,婆媳三人这才能坐下好好说上几句话。
“王爷刚才派人来递了消息,皇上早于一月前,便已驾崩。新皇怕藩王借机起事,这才密而不宣。并假传先皇旨意,召诸王进京侍疾。”
陆如雪听闻不由得轻点头,新皇倒是有些手段。不过她觉得以燕王的人脉手段,进京前不可能没得到一丝消息。为何仍坚持走这一趟,而不是兴兵起事?这才是她想了解的。
世子妃张氏一脸的紧张,“那新皇可会对公公和世子爷不利?”对于长媳的问话,燕王妃只是紧眉不语,反而看向了三儿媳。
陆如雪略一沉思,这才问道,“不知父王欲要何时离京?夫君是否要留守于京中?儿媳也好早做准备。”
她猜燕王之所以走这一趟,多半是因为并无十足的把握兴兵起事。所以为了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准备,这才不得不顺了新皇的意思。不过这都只是自己的猜测,没有实证前,陆如雪不会多言。
燕王妃倒也不是想真的让两个儿媳分出高下来,可也存了借机试探的心思。可却不想这三儿媳,竟聪慧至此,让她不由心中一喜一忧。
喜的是三子能得贤妻相助,行事稳妥,必可保一世无忧。
可却也替长子担心,看世子妃行事规格,有她这位婆母在,尚能主持大局,就算不能助世子一臂之力,可至少不会拖后腿。
可若她不在了,世子封王,以张氏行事来看,难立朝堂命妇,主一府中馈。没有比较,便不会失落。如今有陆如雪在旁,就连燕王妃都动了另立世子的心思。
可也只有那么一瞬,毕竟长子、次子,都是自己的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哪个也割舍不得。
张氏听陆如雪发问,也发觉自己想的太过狭隘,可她是真的替世子爷担心,且事发突然,她早就慌了心神。
“等安葬了高皇帝,王爷便会离京。此行玄阳随王爷回北平,世子留京。”
留在京的便等于是人质,燕王可真是舍得。为免新皇猜忌,竟将长子留于京中为质子。
陆如雪看了张氏一眼,果见她满眼的不愿相信,颤着声带着几分乞求,“世子少经朝堂事,只怕无法助公公一臂之力。三叔常居京中,又领着五军督府职,不如这次仍留三叔在京可好?”
陆如雪暗叹一口气,这张氏是真的慌了,只怕这话一出口,其在燕王妃心中的形象,只会更差而已。
第三百四十六章,辞官避险()
世子妃张氏所言,听着虽是一心为着世子着想。可三子也是燕王妃嫡出的儿子,且比起长子来,在燕王妃心里的重量,还要偏重一些。
所以张氏之言,一下子便引起了燕王妃的不满。脸色一沉,不等张氏再开口,便先打断了她的话。
“玄阳已经请辞了五军督府职,且此事是王爷定下的,不容商量。你且先回去,早做准备吧。”
自张氏嫁入王府后,还从没见婆母如此生气过,知自己说错了话,本想再替自己的失言,着补解释个两句。却见婆母一脸不愿再看到她的样子,只得含泪而退。
五军督府,统领着全国的军队,是大周最高的军事机构。穆玄阳以燕王子的身份,在这样的署衙任职,必然是要遭新皇忌惮的。
看来燕王在进宫前,便已和儿子商量过。所以未等高皇帝下葬,穆玄阳便已递了辞呈。
可这张氏却坚持以此为由,留穆玄阳在京。难怪燕王妃会一脸的暗色,对张氏也不如之前客气。
见张氏退下,婆母仍在气头上,陆如雪劝了两句,也不好久留。既然定下穆玄阳要起程回北平,那她也只能回去早做打算。
出了上院,命采月传话给陆峰,让他尽速将消息送回太傅府,也好让太傅府能早做打算。
只是太傅府的反应,比陆如雪想的还快。陆承祖已于今日早朝时分,便以身患暗疾体力不支为由,递了辞呈,打算返乡疗治。
可新皇才登基封赏了三公,又怎会允陆承祖所请。派了太医入太傅府为陆太傅侍疾,坚持不允其辞官返乡。
安置好入府的太医,陆承祖和陆承宗这才来到父亲的书房。
“如雪刚送来消息,鸿轩请辞了五军督府职,燕王打算留世子在京为质。皇上也不得不允其所请,放其回北平府。”
还好有侄女送来的消息,不然陆承祖还有些不解,皇上为何会轻易的便放燕王回北平。
“如雪能离开这事非地也好。可燕王行事如此果决,所求只怕不会只是在那小小封地上称王。只要燕王未交出兵权一天,这一仗早晚是要打起来的。”老太爷叹气接话道,又扫了两个儿子一眼。
“你们母亲进宫时,如雪那孩子便已递了话儿,让咱们一切以陆氏宗族为重,不必在意她。”
陆承祖点了点头,侄女虽出嫁为他人妇,可仍一心为着家里人着想,没有辜负家中长辈多年教导养育之恩,甚感安慰。
“这孩子想的还是浅了些。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