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皇刘备-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降。
狱中,刘备皱着眉头,郁闷不已。诣阙上书乃是大汉惯有的鸣冤上访制度,史上无数的人都曾这样干过。先帝时数千太学生为冀州剌史朱穆鸣冤,数百太学生为度辽将军皇甫规鸣冤,人家言辞激烈,跳脚大骂的都有,不都屁事没有嘛?为什么到了自己这里,只是上了个书,就要秋后算账?早知道就不这么搞了,直接去公车令上书不就完了,唉,真是悔之莫及呀。
皇帝正在宫中悠闲自在,忽闻卫士来报说太学生聚众于宫门诣阙,为宋后鸣冤并请诛朝中奸邪。皇帝被打扰了心情,很不爽。又闻太学生为了一个废后聚众闹事,更加不痛快了。旁边的王甫察颜观色,就进言道:”太学生不专心学问,每日高谈阔论,非议时政。非国朝养士之本意。又太学生等自持身份,每次诣阙,朝中皆不曾怪罪,此风愈演愈烈,长此以往,非朝廷之福。太学生刘备等,把持舆论,要挟朝廷,今朝论废后,明日是不是便可论皇储了?伏惟陛下明察之。“
王甫此言真正是诛心之言。皇帝本来只是想让卫士把太学生轰散不去理会,被王甫这样一说,却正说中皇帝心事。他本来就是旁枝继承大统。要不是外戚窦氏见他年幼好掌握,皇位才轮不到他。当时先帝可是有平原王刘硕、渤海王刘悝两位壮年皇弟在世,论血脉远近,论爵位高低,怎么也轮不到他这个解渎亭侯。当时迎立他为帝时,朝中反对的声音可是很多的,连卢植都以布衣身份上书窦武了。于是他为皇帝后,对朝中大臣有着一种天然的不信任感,这或许也是他如此宠信宦官的一个原因吧。
王甫如今这一说,说中了皇帝的逆鳞,是啊,今天你们说废后宋氏冤枉,朕若坐视不理,将来你们就敢讨论太子的人选。平日惯着你们,让你们为臣僚鸣鸣冤也就罢了,皇后、太子之废立,乃国之大事,岂能让你等小儿辈妄议之?朕岂能让尔等非议之?此风不可长!
皇帝心思电转,便诏命宫廷骑士逮捕宫门外闹事的太学生。当然,他还没有失去理智,没让全部抓起来,只抓首脑。然后下狱让廷尉问罪。
消息传得飞快,不一会儿,百官群臣皆知道了太学生诣阙上书被抓了百余人,不禁愕然,诣阙被抓乃国朝数百年未有之事,今日竟然就发生了。众臣很多都是太学生出身,不禁顿生同仇敌忾之心,皇帝怎么能这样乱来?这样一来,天下谁还敢进言?于是一个个的上书指责皇帝此举不妥,开国朝未有之先河。恳求皇帝释放太学生。
皇帝这时候怒气散了,也觉得有点不妥。太学生议政不稀奇,不议政才是怪事呢。这次人家都没闹事,就喊了两句口号,然后投了奏书,一举一动都挺规矩的,抓了似乎不妥?可皇帝做都做了,哪里肯听。虽然他经常改弦易辙,出尔反尔,说过不算。可他这刚抓人呢,然后就放了,他这九五之尊的面子哪里搁?
卢植在东观,得闻儿子和未来女婿都被下狱,饶是他胆略过人,也差点晕了过去。再一细打听,原来儿子女婿不是犯了法,而是诣阙上书为宋后鸣冤被捕,又闻乃是中常侍王甫在侧进言天子捕之,顿时大怒。当即上书一封,言辞激切,直接炮轰王甫。言:“朝廷之事,上有三公之辅佐,下有九卿之用命。内有尚书,侍中之谏,外有州郡之牧。何时论到阉寺之辈进言以惑上?若如此,要百官何用?王甫此人,贪婪成性,数害贤良,操弄国权,浊乱海内,先害陈窦,后陷渤海,种种罪行,罄竹难书,宜弃市以谢天下!”
卢植这是急红了眼,要与王甫不死不休了。卢植这一封奏书,如巨石投水,激起一片浪花。于是群臣纷纷附蚁上书请除王甫。王甫也怕了,他不过是天子家奴而已,天子再信任他,也不会为了他去得罪整个朝堂大臣。再说了,卢植负海内人望,为官以来,政绩斐然,偏生又没一点错处,他就是想构陷,急切之下,也找不到漏洞。于是只好每日到皇帝跟前装可怜,见了皇帝便以泪洗面,巧言说他为了天子得罪了群臣,现在群臣欲诛他而后快。皇帝见他可怜兮兮的委屈得不行,便每以好言慰之。心中却是在想,中常侍数十人,群臣只针对你一个,看来你确实是干了好多连朕也不知道的事,弄得天怒人怨。哼,且看看,实在不行,就把你丢出去以慰群臣之心。
王甫又哪里想得到皇帝心事,帝王心术,最不可测。
谢谢江湖过客,,,,,兄的打赏。上周就已经谈妥a签了,我自己太忙,今天才寄出合同。每日保底二更,一章白天,一章晚上。谢谢大家的支持。
第四十二章 高歌正气()
狱中环境一塌糊涂,空间窄小暗无天日不说,空气中总是散发着一股让人无法忍受的浑浊气味。那么多犯人,吃喝拉撒全在这,效果堪比后世的京城雾霾。这让来大汉后一直呼吸着甘甜空气的刘备有些受不了,好多年没吃过这样的苦了
这一日,刘备独对廷尉左监问。狱吏在一旁记录。左监问:“刘备,废后乃天子家事,尔何敢妄论之?”
刘备一脸平静:“天子无家事!”
左监命一旁的狱吏记了,又问道:“你说皇后无罪,乃奸人构陷,可有证据?”
刘备心想,混蛋,我要有证据还用鸣冤?我和大家鸣冤不是希望你们廷尉重审此案吗?当下把眉头一蹙,反诘道:“皇后在位多年,用心服侍天子,母仪天下,百姓咸服,一直无事,怎的突然就现巫蛊?且王甫此人,贪婪奸诈,他的话怎能轻信?此案疑点重重,我等太学士子为免皇后遭受不白之冤,要求重审,有何不可?”
左监脸上似笑非笑,道:“你说王甫奸诈,那就是说你之前所说请诛奸邪,说的就是王甫?”
刘备把心一横,也不管这人是否诱供,大声道:”我说的便是王甫这个阉贼小人!不说他残害党人,就说他先是进谗言陷害渤海王刘悝谋反,挑拨皇亲,先帝尸骨未寒便鼓惑天子诛先帝亲弟,导致天下人视天子为不义,这阉贼便该千刀万剐!如今仗着天子宠信,又害皇后!哼,皇后何罪?无非见皇后乃渤海王妃之姑,王甫心虚,怕皇后怪责,便先下手为强!巫蛊,好一个欲加之罪!王甫他敢让廷尉亲审此案吗?”
刘备不待左监有所反应,又冷哼两声,道:”既然王甫可以怀疑这个怀疑那个,然后加罪于人,那么我怀疑当年坊间流传渤海王不满先帝不传帝位于他的流言乃是王甫散布的,我要报案!要求审查王甫!“
狱吏听了这许多隐秘之事,脸色纠结,拿着笔不知道该记还是不该记。左监脸色早就发黑,他可是奉天子之命来问讯刘备的,可不知道这小子什么话都敢往外说。涉及到帝位,皇族之间的隐秘,他怎么去跟皇帝回复?不由怒喝道:“刘备!你在这乱说什么?天家之事,还轮不到你嚼舌头!”
刘备听后仰天大笑,怒道:“我如何不能说?论私,我乃大汉宗室,中山靖王胜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我与天子乃是族人!一个天子家奴做得,我这个同族之人偏说不得?论公,我乃太学生,束发以来便受圣人之教的儒生,我儒家之士,奉天子以理天下,我这天子之臣,我这朝廷日后的栋梁之材如何说不得?天子,乃四海之共主,天子一举一动,万民瞩目,天家岂能有众臣不能说的私事?天子岂能不纳忠言不广贤路?岂能有不纳谏之举?若如此,贤人退避江湖,忠直心灰意冷,谁来为天下治理天下?靠几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阉贼?你说!我是说得还是说不得!”
左监不曾想刘备还是宗室之后,沉默半晌之后,不知道该问什么了,便道:“刘备,你还有什么要说的?”意思是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快说吧,我懒得问了,这混水我淌不起,赶紧问完我把卷宗往皇帝那里一扔交差完事。
刘备听他这突然低落下来的语气,却是会错了意,以为皇帝欲治罪于他,不然这左监这话说得好像要他交待遗言似的?刘备心中一惧,却又立即坦然,他已经死过一次了,又有何惧哉?只是可惜功业未竟便身先死,刘备又悲又愤又恨,满腔情绪化作一声大喝:“取纸笔来!”
左监忙让狱吏上纸笔,但见刘备抓了毛笔,沾满墨汁,铁划银勾般的书写起来:“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书罢,刘备掷笔于地,一言不发。左监拿着一看,心中震惊不已。这,这刘备,古往今来罕见的正直之士啊!忙携了卷宗,匆匆往宫中而去。
刘备悲愤之下,写出了一首删节版的正气歌。删去了此时不曾发生过的事迹和文天祥的个人经历,其他剩下的都是精华。怪不得左监见了觉得异常震撼。
左监一路入了却非殿,皇帝在,诸臣也在。左监便拜于阶下,对曰:“陛下,依臣之见,刘备虽然有些年少莽撞,但却有一颗忠赤之心,不宜加罪!”
皇帝这就怪了,廷尉的人自成体系,向来只听皇帝的,皇帝让查谁就查谁,今天这是怎么了?突然之间就有偏向了?
大臣一个个的也是疑惑不定。不知道刘备使用了什么手段让廷尉的人也为之求情。
小黄门把卷宗递了上来,皇帝就拿在手中看,看着看着便开始皱眉头了。这刘备怎么满嘴胡言乱语没个规矩?就算你是个忠臣,忠得不能再忠,要是你再敢如此乱说,朕也不能用你。皇帝继续看下去,却看见刘备自承宗室之后,为天子族人这一段。看完之后,心中怒气也渐渐消散,他也不是个不明事理的人。便对群臣笑道:“这刘备倒也大言不惭,书中竟敢自称乃朝廷的栋梁之材。”
然后又接着看刘备的自陈表,一看,竟然是一首名为正气歌的五言诗:“天地有正气”
看完之后,皇帝沉默良久,才把卷宗下发给群臣,道:“你们看罢,看完了议一议!”
三公九卿把卷宗看完,心中都是感叹,不想刘备年未弱冠,竟有如此之慨然气节!真乃世之罕见!
其余诸臣互相传看间,皇帝道:”宗伯何在?“
宗正刘焉便出列拜道:”臣在!“
皇帝道:”刘备自承宗室之后,且取宗谱来观之。“
刘焉便退出殿中,查验宗谱去了。此时群臣之中,竟有人开始反复嗟诵天地有正气之句,一些清直大臣只觉刘备此歌直抒他们心中之块垒,是的,他们无畏无惧,哪怕身死族灭也要和奸佞小人斗到底,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一口正气,有浩然之气!堂堂正正,鬼神避易!有些大臣念着念着,只觉此歌辉印着自己一生的经历,不由得老泪纵横。
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说得多好啊,我有着一颗光明磊落的心,生死于我乃浮云。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贤哲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们榜样的力量却一直在鼓励着我们。风檐之下我安心读着圣贤书,他们的光辉彻底照耀着我,支持我坚定的沿着他们的道路走下去!
这是何等的气节,何等的壮烈啊,字里行间忠君忧国之情,置生死如浮云的慷慨悲切,足以弥宇宙而贯金石。
如果说之前刘备的格物致知,儒家四句论让人们认识到了刘备的才识过人的话,这一首正气歌便让人们认识到了这个未及弱冠之年的少年,是拥有着怎样的气节!拥有着怎样一颗强大的心!
众人觉得,刘备以齐太史、晋董狐、秦张良、汉苏武自比,毫不为过。这等才情品德均为一流的少年,怪不得他自许为未来朝廷的栋梁之材!这不是狂妄,而是自信!无与伦比的自信!
就在众人纷纷感叹的时候,刘焉回来了,捧着一堆发黄的记录,回殿对道:”陛下,臣查实,刘备刘玄德果为宗室之后。昔年中山靖王胜之后有五子封侯,胜之贞,元狩六年封为涿县陆城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遗下刘备一枝在涿县。虽然年代久远,但宗室记录却未曾断绝。“说罢便把名册呈上。
皇帝此时脸色好看多了,笑道:”不意此子竟为我刘氏之千里驹。“皇帝也是人,族中出了人才,自然高兴,虽然血脉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