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变身古典女神 >

第136章

变身古典女神-第136章

小说: 变身古典女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乐曲中法国号与长笛的交替出现的艺术手法,正是表现出猎手们一踏入这片森林被周围的一切所吸引的状态。

    事实上并非是只有这些猎手被吸引住了。

    所有的观众也被吸引住了。

    这是用完全不同的首发复制了刚才的那首小提琴曲。

    事实上,单纯的来对比这两首曲子,可不是照搬那么简单。

    虽然听起来的感觉旋律是重复的,但音符的编撰上面,李斯特下了相当大的功夫。

    为了模仿帕格尼尼跳弓所演奏出来的音色,李斯特用三度、六度双音断奏的演奏方式,完美的重现了他想要的效果。

    整首曲子进入了第二主题段落。

    在这里,沈武寰的触键强弱开始有了明显的变化。

    用p来表示长笛,用f来表现法国号。

    长笛的音色便的更加干净小巧,而法国号的音色却变的更加深厚、粗犷、坚强!

    同样的三度、六度级进方式,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效果。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钢琴毕竟有两个声部,再加上辛向阳的演奏虽然在模仿上面表现出了特色,但绝对没有沈武寰这么纯熟。

    、这种双音级进的表现方式,在这个世界,是绝对没有的,只要听到耳朵里,就能够感觉到隐藏在旋律背后的那种锋利明快、变化多端。

    充斥着生命力且如同英雄凯歌一般的感人主题,让人耳目一新。

    接下来,整首曲子进入主题发展部。

    在这一段之中,调性仍然和小提琴保持一致,为E大调。

    不过李斯特在这里巧妙的将主题第一句移高了一个八度,并且只用右手演奏。

    左手的低音部则加入了伴奏,以E大调主和弦的分解构成。

    在左手二声部的伴奏之中,整个主题呈现的相当轻盈乖巧。

    整个发展部的音色在沈武寰的演奏中变的愈发的晶莹剔透。

    简直像是浑然污垢的水晶,小巧玲珑,犹如主题部的回声一般,让人感到回味悠长。

    接着整首曲子进入了会写的高潮段。

    首先调性上出现了强烈的对比。

    乐曲突然从E大调的主调上面转到了辉煌的C大调上。

    这一段的旋律非常的有特点。

    相信所有听过的人都会印象深刻。

    以八度双音大跳开始,紧接着就是双手六度平行刮奏。

    这种刮奏也是这个世界没有的音乐表现手法。

    和帕格尼尼发明了那么多演奏技巧相同,这种刮奏本身就是李斯特创造的。

    这是名为李斯特的大师,给与钢琴的礼物。

    这之后右手跨三个八度的三十二分音符的左右交替,这种大跨度的进行与主题旋律形成了非常大的反差。

    营造出了一种强烈的冲突感。

    一会高一会低的旋律,既体现出了紧张的气氛,也打破了严肃的氛围,展现出了古典音乐不一样的感觉。

    即便是在场的所有观众都是古典音乐的相关人士。

    但他们不可能每一个都会对古典音乐发自真心的喜爱。

    但当听到这段旋律的时候,他们发现原来古典音乐竟然可以如此演绎?

    谱面上的旋律也能够如此的自由奔放?

    这可和书本上教的东西不一样啊!

    这个世界的古典音乐,用时期来概括就是还停留在古典音乐时期。

    沈武寰之前的音乐以肖邦的为主,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

    其实从那个时候开始就有人注意到了沈武寰音乐上的不同之处。

    可肖邦的音乐多数以人文精神为主要动机,其中并没有什么刻意炫技的内容。

    但李斯特和帕格尼尼却不同,他们的曲子和他们的人一样的耀眼无比,瞬间就刻意吸引到所有人的瞩目。

    更别说沈武寰拿出的还是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受待见的练习曲了。

    之前也说过,让沈武寰能够获得老一派的音乐人支持,正是因为她作出了《十二平均律》。

    甚至现在已经有专门研究十二平均律的学术课题出现了。

    但沈武寰并不觉得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会产生什么样的冲突。

    也许在原来世界帕格尼尼、李斯特等大师是因为厌烦了一成不变的古典音乐才开创这个时代的。

    但到了现代,各种时期的音乐都可以叫做古典音乐,本质上是没有不同的。

    那么研究也就可以同时进行,不是吗?

    接下来,沈武寰要给大家展示的正是这种变化的开端。

    同时也是最明显的开端!

    最后整首曲子,在一连串分解和弦的连接部分之中,回归到了主题旋律之上。

    只不过这次的旋律比之前的更有号召力,并产生了类似铃铛一样的音色。

    作为一个结尾,曲子很好的巩固了主题,展现了狩猎结束的圆满心态。

    沈武寰此时感同身受。

    她随着这首曲子一起,对在场的所有观众进行了一场狩猎。

    观众们失去的不是他们的生命,而是他们的视线。

    此时没有人能够忽略站在舞台上的沈武寰。

    她的音乐开始散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brava!”

    欢呼与雷鸣证明了狩猎的成果。

    今天辛向阳和沈武寰一同完成的这一场狩猎,只不过是一个开始。

    以表现力见长的浪漫主义音乐将会开始在CN流行起来。

    并且真正开始产生系统的名称。

    沈武寰接下来就是要做这些事情。

第二百三十一章 李斯特其人(求月票,求各种票!)() 
李斯特《帕格尼尼大练习曲NO。5“狩猎”》是一首以帕格尼尼曲目为原型改编的曲目。

    1831年,巴黎音乐界被一位来自意大利的小提琴家所征服。

    而这个人正是帕格尼尼。

    李斯特因为在一场音乐会上听到了帕格尼尼的音乐,便成为了他的死忠粉丝,两人交谈过后更是成为了朋友。

    在见识了帕格尼尼对于小提琴的创新之后,李斯特立志于要成为像帕格尼尼一样的人。

    以这样的动机,开始了他的传奇一生。

    李斯特决定用钢琴音响重现帕格尼尼在小提琴上的那种神奇的演奏效果。

    随后的他也正是如此做的。

    李斯特开始了他在钢琴领域的创新和拓展,并试图把帕格尼尼的奇妙音响移植到钢琴上去,探索钢琴的表现力,使其拥有更丰富的可能性。

    最终他做到了。

    而成果正是题为:献给舒曼夫人克拉拉女士的《根据帕格尼尼二十四首随想曲为主题改编的辉煌大练习曲》一书。

    也就是如今的《帕格尼尼大练习曲》。

    这一套练习曲集一共有六首,其中五首是根据帕格尼尼二十四随想曲为主题改编而成。

    而另外一首则是根据《帕格尼尼b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改编而成。

    正是那首最为出名的《钟声》。(这也正是在听李斯特的钟和帕格尼尼的钟时,没有听两人狩猎时的强烈认同感,因为现有的帕格尼尼钟,是克莱斯勒改编的!)

    同时还有让人震颤的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狂二曾经出现在猫和老鼠之中)

    抛却受到帕格尼尼影响这一话题,单纯说一下李斯特其人,也是世间少有的天才人物。

    1826年,出版了一本名叫《年轻的李斯特为大小调性所作的四十八首练习曲》的练习曲集。

    当时的李斯特只有十六岁。

    这本曲集的宣传有些过于虚假,实际上它只有12首乐曲,但不得不说,这也证明了李斯特的宏伟目标。

    也正是因为这本曲集的名字,有人推断出,李斯特曾经想要根据大小调性作出四十八首练习曲的宏大愿望。

    这是要和巴赫比肩啊!

    后来,这本曲集又经过了两个版本的演化,最终成为了李斯特《超技练习曲》为世人敬仰。

    说到超技练习曲就不得不说《鬼火》,这首曲子正是超技练习曲之中的一首。

    和《鬼火》难度不相上下的还有一首名为《马捷帕》的曲子,难度也是高到让人震颤。

    当然既然现在的我们聊的话题是《狩猎》,自然也就不能忘记超技练习曲之中的《狩猎》了。

    事实上李斯特有两首《狩猎》。

    一首是《帕练》之中第五首的《狩猎》,通称“小狩猎”。

    一首则是《超练》之中的第八首《狩猎》,通称“大狩猎或超级狩猎”。

    虽然两首的标题都是狩猎,但事实上,超级狩猎跟帕格尼尼没有太多的关系,这是一首由李斯特原创的超技练习曲。

    李斯特在中国的地位非常高,中国的钢琴家们几乎人人都能弹奏李斯特的名曲,学琴者们也争相模仿。

    这种事虽然让人诟病,但也不得不说这是一种特殊的民族音乐氛围,我并不认为有什么不好的。

    中国的钢琴爱好者们更是亲切的称呼李斯特为“李爷爷”,这足以证明一切了。

    此时舞台上的沈武寰开口说道:“今天我们的课题其实是和音响学挂钩的,在这两首曲子之中,我们能够清晰的听到长笛和法国号的声音,只是使用的乐器不同而已,表现力也相当的不同。”

    “在小提琴之中,嘹亮且辉煌的气质被表现的更加张扬且充满着英雄气息,而相对的在钢琴之中,展现的更多的是钢琴的交响性,同样针对乐曲表现力的课题,再次我给出结论。”

    “小提琴的歌唱性足以胜任任何神奇的演奏,而钢琴的表现力方面则能够表现出管弦乐队的效果。”

    观众们似乎还没有从之前的震惊之中回过神来,马上又被沈武寰来了当头一棒!

    这么想想沈武寰的结论并不是空穴来风。

    小提琴和钢琴的表现力在这首曲子之中得到了全方位的体现。

    今天能够模仿长笛和法国号,明天指不定能模仿些什么呢。

    更重要的是,以前为什么没有人想到这一点呢?

    这不是很奇怪吗?

    “沈教授,虽然我是认同您的说法的,但请抱歉目前我对您的学术结论只能持观望态度。”这时一位社会人士站起来对着沈武寰说道。

    沈武寰递过话筒,两人的交谈正式开始了。

    “我想请问您一下,在作曲的过程中是刻意如此的还是机缘巧合之下发现的这种现象?”

    沈武寰笑着说道:“事实上,没有人作曲子能够想到那么多东西,正如我们一如既往的看到的那样,严肃的作曲家们在作曲子的时候是不会过多的赋予曲目感情,而演奏者们赋予的感情越深入人心,就能够越源远流长,这正是古典音乐的核心魅力。”

    “但在这里我要说一点没有注意到,肯定是不可能的,演奏的效果都有刻意为之的意思,恐怕在座的诸位,包括提问题的这位先生,肯定也看出来了。”

    沈武寰顿了一下说道:“首先我是一位演奏者,然后我才是作曲者,在创作的过程中,我并非是用作曲者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的,身为一位演奏者,我知道听众们想要听什么样的东西,所以我会针对这些进行修改,这样的答案,不知道能不能满足您。”

    对方似乎对这个答案非常满意点头致谢后,交还了话筒。

    沈武寰并不是作曲者,她说的东西自然也就不可信。

    可人们是需要一个答案的。

    沈武寰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她答案的特殊性。

    用演奏者的思考方式来进行作曲。

    这种说法正是和帕李二人不谋而合。

    两人极强的个人风格和演奏技巧,正是由这些曲子体现出来的!

    沈武寰用不一样的方法,让李斯特和帕格尼尼在这个世界扎下了根。

    同样,她的音乐旅程也拉开了一条全新的通路。

第二百三十二章 浪漫主义音乐的大门悄然开启(求月票!)() 
“嘿,你有听沈教授的那两首新曲子没?”

    “当然听了,简直把我震惊到了,沈教授还专门为这两首曲子写了一篇论文,现在我们学校的老教授们简直要疯了一样!”

    “为什么疯了一样?”

    “你不懂学术当然不知道这其中的问题了,学术问题是一种长久以来缓慢发展的东西,但像沈教授这样突然一个大飞跃,恐怕那些老教授的心脏会承受不住了吧?”

    “呃。。。难道跟哥白尼的日心说一样?沈教授不会被拉去烧掉吧?”

    “这个应该不会,毕竟是现代了吗,大家对于新知识也会更包容一些,不过嘛,要想让这门新课题正式搬上舞台,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

    “确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