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儒圣-第1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鸣闻言不敢怠慢,急忙走到前面行礼:“小生陆鸣参见君上!”
“陆鸣,好久没见了!”
梁君此言一出,众多读书人立即面露惊讶之色,因为他们从来不知道,陆鸣与梁君在私底下见过,而且听这语气,似乎颇有交情。
“是啊,的确如此。”
陆鸣笑着说道:“若非当初梁君深谋远虑,赐我一枚免死金牌,我恐怕早已死于非命了。”
“原来陆鸣的免死金牌是梁君所赐!”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瞬间知道了其中的缘由,心中无比佩服梁君的远见。
当初在苏州,陆鸣被前任州牧郭逢林陷害入狱,冤判死刑,幸亏有免死金牌请来圣人才平反昭雪,此事早已人尽皆知,只是无人知道陆鸣一个平常家的读书人怎会有免死金牌那种至宝。
现在听陆鸣自己说出来,才明白是梁君早已看出有人陷害他,才特地赐了他免死金牌。
梁君继续说道:“诸位文武百官,你们看看,这陆鸣可是我梁国百年难遇的奇才啊,一年之内连过四门科举,还是天赐文位!”
“他以前的功绩朕就不提了,咱们就这么讲,如此奇才活在当世,假设他真被人害死,你们难道就不觉得可惜吗!”
梁君说完一拍案桌,爆发出一股磅礴的气势,如同天威之怒,在场的读书人都在瞬间觉得胸闷气短,十分难受。
严坤立即向前一步,拱手说道:“启禀君上,郭峰林乃是臣的门生,是臣举荐他当任苏州州牧,此事臣欠陆镇国一个交代,今日臣就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给陆镇国赔罪了!”
说完之后便向陆鸣深深作揖,满脸的惭愧之色。
“这闹的是哪一出啊?”
陆鸣一头雾水,都说这官场如戏,全靠演技,把旧事重提就是想挫一顿首辅一党的势力,还是想让严坤以退为进,明哲保身?
“首辅大人严重了,此事错在郭逢林而并非你,再者说事情过去已久,莫要自责。”,陆鸣说道。
“陆镇国心胸宽广,老夫甚是惭愧啊!”
严坤说完之后退回班位,面朝梁君侯着,一切恢复如常。
陆鸣心中恍然,“梁君是在向天下人警告,若有人要害我,必定严惩不贷,他是在借机警告首辅党。”
杨修远突然发话:“若是有人再敢动陆镇国一根汗毛,不管他是什么人,身居何等官位,且先问过老夫与三十五万镇州军答不答应!”
此言一出,全场皆惊!
第三百二十六章 谈治国策()
首辅一党的官员不约而同地倒吸了一口凉气,看向杨修远的目光颇为忌惮,同时也对陆鸣更加敌视。
堂堂镇州大学士,竟然当众警告文武百官,与首辅党直接叫板,这股气势实在可怕!
陆鸣感激地向杨修远行了一礼,朗声说道:“多谢杨州牧的好意,但我身为一名读书人,又岂能怕了那些鼠辈,若有人要害我,无须您亲自动手,我可将其斩之。”
话音一落,许多官员不禁轻笑一声,可随后就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急忙掩住嘴巴。
陆鸣循声看去,皆是站在首辅正身后的官员,心中暗自记下他们。
梁君说道:“今日本是殿试,不论其他,各位读书人先请入座。”
“谢君上!”
陆鸣与众多读书人一同作揖,然后就找了个位置坐下。
“首先,朕先向各位介绍两位来自国学宫的儒生。”
梁君继续说道:“左侧这位是国学宫学正‘牧青宏’,右侧这位是‘蒲柯’先生。”
“见过二位先生!”,众多读书人起身行礼。
“嗯。”
二人轻轻点头,算是还礼了。
读书人相继坐下,没有人敢擅自发话,金銮殿十分的安静。
牧青宏缓缓说道:“今日殿试,我与蒲柯先生各自带来了两道题目,首先由我先出第一道题。”
“恭请先生赐题!”,众人异口同声。
“诸位寒窗苦读多年,无论是课文上的知识,还是实践中的经验,都是在科举之中万里挑一,梁国的将来就是得靠各位来支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
说到这里,众多读书人目光闪烁,激起了斗志。
“第一题考‘文’,要说起这‘文’可就多了去了,三教九流,门派诸多,但是今日殿试,我们不录取无用之人,我仅用‘治国’二字来考你们,若是你们来当国君,你们如何治理梁国?”
“这……”
众多考生面面相觑,顿时面露难色,亦有人交头接耳,不知所措。
要说写诗词、考策问,在座的读书人皆胸有成竹,可若是直接考“治国策”,那简直就是极大的难题。
因为,在场的读书人,都未曾做过一任县令,除了极少数因为是世家弟子可获得名不副实的官衔以外,都未曾真正意义上的治理过一方。
若无真材实料,哪怕才高八斗,亦如同纸上谈兵。
朝廷,不需要只会能说会道的读书人。
若谈治国策,首先就要自己发现一个问题,然后再用策略去解决它。
这个问题必须是当务之急,且不得不处理的问题,非常考验读书人的眼光和智慧。
突然,一名读书人起身说道:“据我所见,论经济发展,我梁国排第四,论军事力量,我梁国排第五,论民心,凡是一个贤良的国君,每个百姓都会拥戴,若是论朝廷人才,我梁国与他国比起来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众人循声看去,竟是严聪首先发表了意见。
梁君眼前一亮,问道:“我朝文武百官各司其职,各谋其政,如何不如其他国家?”
严聪回答道:“以三教九流之例,昌国主流纵横家,晋国主流墨家,唐国主流名家,楚国主流法家,封国主流农家,周国主流道家,而我们梁国呢?却是兼儒墨,合名法的杂家,虽集各流派之所长,实际上却无一所长。”
说到这里,众人纷纷点头,对此颇为赞同。
“那依你之见,当如何?”,梁君问道。
“废除杂家主流,推崇儒家学派,以孔圣的教化培养人才,我梁国必定人才济济,方能使国家昌盛,百废俱兴!”,严聪傲然说道。
“说得好!严兄此言句句在理!”,一人附和道。
“读书人本就以‘儒家’立本,虽然独尊儒道会让不少学派沉淀下去,但是,以儒道治国,提倡仁、义、礼、智、信,定能使国家昌盛。”
“不愧是严翰林,目光长远,乃是长久之计。”
众多读书人大为赞同,说到了大家的心里去。
梁国杂派众多,可若是与他国比较,都会有很大的差距。
唯有精通一家主流,方能有足够的力量长盛不衰。
陆鸣却是摇了摇头,缓缓说道:“严翰林此议虽好,但要实行下去,却要花费很长的一段时间。”
严聪脸色微变,继续说道:“不管是什么政策,想要长久的推行下去都要花很长的时间,但是我相信,以梁国读书人的能力一定可以迅速适应。”
陆鸣无言以对,只能是失望的摇了摇头。
严坤对此也颇为满意,向其投去了赞赏的目光,心中想道:“真不愧是老夫的儿子。”
牧青宏说道:“严聪的确目光长远,任何一项能够长久推行的政策,都不可能立即就有效果,君上应当参考。”
“朕自有分寸。”
梁君轻轻点头,缓缓说道:“既然严聪抛砖引玉,诸位读书人应当畅所欲言。”
有了严聪的开头,其他读书人自然不甘示弱,纷纷向梁君进言。
有的人推崇梁国开发商贸,将梁国特有的产物外销他国,提升经济水平。
也有人建议朝廷要加紧税收,增加国家的收入,用于各项政策。
还有人提出开展大规模工业,全力推动梁国生产,从而逐渐走向稳定发展的道路。
唯独陆鸣一言不发,静静地听大家发表见解,时不时地摇摇头,点点头,一副即不认同,也不否定的态度。
终于有人按耐不住好奇,问陆鸣:“镇国兄,我等皆已发表言论,你为何还默不作声?”
一人笑道:“平日里胸有成竹,如今遇上正题,才知道自己所学太浅么?”
“休要胡说,陆镇国是何许人?他的想法岂是我等所能知也?”
“这就是所谓的徒有其表,浪得虚名,陆镇国到底是陆镇国,诗词文章写得再好也是无用,若谈诗词,无人可及,若问治国之策,却是胸无点墨。”
“哈哈……”
文武百官之中有人起哄,传来了一阵笑声。
陆鸣目光扫过那些官员,嘴角微微上扬,“笑我之人,必是赃官!”
第三百二十七章 流民之论()
“竖子陆鸣,安敢骂我等为赃官!”,一官员勃然大怒。
“纵然你是镇国诗人,可你在金銮殿前,天子脚下辱骂我等官员,无礼无法该当何罪!”
“陆鸣口出狂言,请梁君治罪!”
杨修远面露一丝怒色,声若洪钟道:“放肆!陆鸣在朝中有四品爵位,在军中有少将军衔,斥责你们这些贪官污吏有何不可!”
“杨修远,你!”
严坤忽然冷哼一声:“金銮殿前喧哗成何体统,今日是殿试,理应任由读书人畅所欲言,何必跟一年轻人计较?”
“首辅大人所言极是,我等知错。”
首辅党的官员立即闭上嘴巴,不敢多说一句话。
梁君对此却是视若无睹,他早就已经习惯了这种情况,臣子若是不吵架、不斗嘴,那还要他一个国君何用?
“陆镇国,你到底又何高见,且说来听听。”,梁君说道。
“启禀君上,小生未曾治理过一方,不敢对朝中政治指手画脚,亦不敢妄言治国策略,但有一点,小生却要与诸位探讨一二。”,陆鸣说道。
“哦?”
梁君顿时诧异万分,便问:“你想探讨何事?”
陆鸣朗声说道:“我想先请教一下诸位读书人,你们来自全国各地,可曾有见过流民?”
“流民?”
众多读书人面面相觑,对此颇为意外。
三皇子庄宇文问道:“请问陆镇国,何为‘流民’?”
“就是因受灾而流亡外地,生活没有着落,风餐露宿的人。”,陆鸣答道。
一名读书人大声说道:“在下曾经在云州见过流民,他们来自贫穷的府县,因为没有粮食吃,才成群结队四处流浪。”
陆鸣问道:“后来呢?”
“大多数都死了。”,那读书人叹了口气。
“启禀君上,我也见过流民。”
又有一人说道:“学生来自平州,经常会看到许多衣衫褴褛的人来城里要饭,我们平州的读书人也经常会凑一些食物给他们,可没过几天,他们就离开了。”
此时,部分官员脸色一紧,变得有些难看了。
“陆鸣,你到底在搞什么鬼!这是金銮殿,不要谈论与殿试无关的事!”,一官员不悦地大喝。
“殿试的题目是什么?”,陆鸣反声质问。
“当然是谈治国之策。”,那官员回答。
“我所议论的,便是与此有关。”
陆鸣胸有成竹,对众多读书人拱手说道:“请见过流民的同窗上前一步。”
话音一落,许多读书人面面相觑,可迟疑片刻之后,立即就有读书人向前一步站了出来。
首先是四五人,可随后就是数十人,紧接着就是上百人。
片刻之后,已有七百多读书人向前一步。
文武百官顿时变了脸色,仿佛猜测到陆鸣的想法,有的人担忧,有的人愤怒,亦有少数人面露喜色。
“好啊!真好啊!如此看来,我们梁国的流民还真是不少啊!”
陆鸣目光扫视文武百官,缓缓说道:“即为朝廷之臣,食朝廷俸禄,就理当为百姓分忧,为国君分忧,可是普天之下,我梁国尚且有流民无数,而部分官员对此却视若无睹,依然吃香喝辣,花天酒地,过着快活神仙般的日子,试问在朝文武百官,有哪个人敢站出来大声地说一句你问心无愧!?”
明明声音并不是很大,可此时此刻,每个人却仿佛晴空霹雳响在耳边一般。
陆鸣这句话图穷匕见,已经抛出了问题的关键。
此刻,金銮殿鸦雀无声,没有任何言语,全场陷入安静。
片刻后,严坤终于忍不住大喝:“放肆!你实在是太胆大妄为了!不要以为你是镇国诗人就可以在金銮殿前妖言惑众,你此举乃以下犯上,大逆不道!”
一股磅礴的气势散发而出,夹着一股破空之声,如雷贯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