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知全能者-第1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假如这粉条是特供的话,那所有的奇怪都不奇怪了。
而当这次过来,见识过许广陵的厨艺,那种绝对的非同一般,和这粉条几乎是同样的“非同凡俗”,佳公子几乎已经确定,这粉条就是特供。
如果没有章老,许广陵还真不能肯定这粉条是不是特供。
他同样会有佳公子差不多的怀疑。
但这时,他就很淡定地摇摇头:“不是。这粉条就是你们的兄弟我,神厨门传人,搞出来的。”
“老三,那这个粉条,能不能量化生产?”大傻目光炯炯地看着许广陵道。
量化。
生产。
许广陵略作沉吟,然后问两人:“两位哥哥,以我们的关系,直说吧,你们的意思是?”
“老三,我想做这粉条的生产。”大傻也就直说道,“我们三人合伙,你出配方和技术指导,我和老二出人出资,我们一起做这粉条。”
“大作家,你也是这意思?”许广陵问佳公子。
佳公子点头。
“那股份怎么分配?”许广陵笑问。
“老三你占八成,我们两人一人一成就行了。”大傻道。
这分配很清新脱俗,许广陵道:“这不合理吧?如果这么来的话,你们两人不是相当于给我打工了?”
“很合理。”佳公子道。
“你的环节是不可替代的,而我们的环节可以随便替代。真要说起来,还是我们两个占了老三你的便宜。但谁让我们兄弟情深呢,这种便宜,与其让外人占了,还不如让我们兄弟两个占了,对不对?”
许广陵微笑摇头。
“你们两人如果没事的话,在我这边多住几天。”
“关于粉条这事,我要考虑一下。”
许广陵要考虑到好几个方面。
第一,这粉条的效果太过神奇,特别是其针对高血压的效果。
如果真量产化的话,这种效果必定会被许多机构所发现,嗯,迟早的,然后在国内外都引起轰动。
其后,大量的调查必然会发生。
然后,关于他的情况,关于他背后章老的情况,都会露出水面。
这种曝光,是许广陵绝不想要的。
而且很可能对章老也会造成影响。好的影响,不好的影响,两方面都会有。
而不管是哪方面的影响,在许广陵看来,都是对老人造成骚扰。
好歹也和老师朝夕相处这么长的时间,老人的性子许广陵基本也清楚了。
老师如果哪怕有一点点的慕富贵,爱荣华,以其曾经的一代御医的身份,又怎么可能生活得这么冷清?又怎么可能定得下心来,来教授他这样一个弟子?
所以,以这种尘俗杂事来打扰老师晚年的安宁,用一句话来说,就四个字。
不当人子!
届时,这粉条的事不会是他的事,而只会是老师的事。
所有的调查,最终的指向都会是老人而不会是他。
所以,他做事,然后让老师来背黑锅。这种事,许广陵不可能允许它发生。
此其一。
其二,作这种经营,再怎么样,也会花费他多多少少的心思及时间,这与他的目标航向,是明显相驳的。
如果不是大傻及佳公子这么两个人提议,许广陵根本就不会考虑这事。
==
感谢“耍職懟辍钡耐萍銎敝С帧�
感谢“笔墨书香绝”的月票捧场。
第297章 大鹏一日同风起()
作为一度和过去断去所有联系的人,许广陵躲在龟壳里,没有尊长,没有师执,没有朋友,没有爱人。
什么都没有。
虽然说不忍父母失望而没有去死,理智让他保住了这最后的一条底线,但除此之外,他活得其实和一个死人并没有两样。
而在这期间他能和大傻及佳公子相识,这本就是一种缘份。
将粉条直接送给两人,也都是可以的。
但这就等于是把两人视作乞丐了,显然非朋友相处之道。
也所以,之前,他才会问股份的事。
股份多少不是事,但许广陵需要知道两人心里的想法。另外,暂时还考虑不到股份的事,该考虑的是,这事该不该做,能不能做,以及,可以如何去做。
好在,他的身后有智囊。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许广陵的身后站着两位老人,他又怎么可能轻易放过呢?
将大傻及佳公子两人打发出去厮混,定宾馆什么的,时间差不多了,许广陵往章老家而去。
做饭,吃饭,上课。
这些一如往日。
正课结束,客厅闲话的时候,许广陵说出了白天的事。
除了最初的际遇太过离奇之外,其它的事,许广陵无需也不会对两位老人隐藏。
两位老人,特别是章老,到了现在,在许广陵心中,其地位已然和父母基本没有差别,至于陈老,则要略逊一些,不过也只是略逊。
“拙言,你缺钱?”略微沉吟了片刻之后,章老问道。
“不缺。”许广陵摇头。
许广陵不买房不买车不买奢侈品不买衣服,房车奢侈品且不说,一件衣服他能穿三年,甚至连手机都是五年前的。
流行什么的,在许广陵身上是不存在的,不论是过去的几年,还是现在及以后。
单纯从生活消费上来说,许广陵其实过得比清教徒更清。讲真,也真没有多少必要花费。
这几年过去,父母留下的钱他还没有动用分毫,光是当初的压岁钱奖金稿费等,他都还没花完,甚至前些天,在时隔多年之后,他又有了一万块钱的入帐,虽然只是毛毛雨。
一张歌曲使用授权书,换了一万块钱。
那边很大方。
其实行价也就是三五千块钱,甚至免费。
作词作曲,名家如方文山高晓松那等级别的,也不过才是五万左右,三万两万十万八万的,一首能收入超过十万的很少。这也是底层音乐创作人单靠音乐创作只能喝大米粥就萝卜干住小草棚的原因。
“和他们之间的感情很好?”章老又问。
许广陵先是点点头,又摇摇头,然后道:“如果老师您在我心里的地位是一百分的话,那他们两个大概是五十分。”
五十分,那也不低了。
两位老人都笑。
又沉吟了片刻之后,章老开口道:
“一、这事可以做,毕竟利人利己利民利国。”
“二、粉条的配方可以略作调整,让其功效减弱,减弱到只比寻常保健品的功效略强即可,一者削弱影响,二者从价格方面来说也利于推广。”
许广陵点头。
“三、可以不仅仅经营粉条,更可以经营粉条店,这样利润要大很多。”
“四、这事拙言你自己不要插手,没有必要,时间很宝贵。”
许广陵目前的进度,一日千里,是真正的一日千里,不论是在哪个方面。基于这种情况,老人是不能容忍自己的弟子,把时间浪费在乱七八糟等无所谓的方面的。
就算浪费,那也得等成就大宗师之后再说。
许广陵依然点头。
于是这事就这样拟定。
“老师,陈老,我们再来玩诗词的接龙游戏吧,前几天我把全唐诗也给翻了一遍。”
许广陵,章老先生,陈老先生。
不论对这三个人中的哪一个来说,看书,“翻了一遍”的意思,也都是指将书的内容尽数收入脑海中。
“好啊!”章老欣然说道。
“小子,不欺负你,这次就把范围圈定在全唐诗。”陈老道。
现存的华夏全部古诗词,具体有多少许广陵不清楚,超没超过一百万首不好说,但五十万首以上是肯定的。而许广陵现在的诗词储量还不到十分之一,对上两位老人肯定还是不够看。
不过有了范围限定,许广陵就不怵了。
是以,接下来,比拼的结果是三个人旗鼓相当,谁也压不了谁。
“这个难度太低,没意思。”斗了半晌之后,陈老摇着头,“小子,我们来玩禁体诗。”
所谓禁体诗,就是诗中禁止出现某个或某些字,比如一场咏雪的诗会,主持者的出题规则是诗中不允许出现“雪”字。
解释了禁体诗之后,陈老先生一马当先,拈出了“天地山水”四个字。
这都是诗词中较常出现的字。
比如李白的那首《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是犯规了,因为里面有个“地”字。
接下来,章老也拈出了四个字,“春夏秋冬”。
这样一来,孟浩然的那首“春眠不觉晓”,也犯规了,因为里面有个“春”字。
许广陵同样拈出了四个字,“风花雪月”。
事实上,这才是诗词中用得最多的字眼,李白的静夜思犯了“月”,孟浩然的春晓既犯了“风”,也犯了“花”。
于是接下来,空当接龙的游戏规则没有变,但是所有的诗,诗的内容中不允许出现“天地山水”、“春夏秋冬”、“风花雪月”这十二个字。
十二禁。
这么一来,确实有意思得多了。
而游戏的结果是,许广陵先是ko了章老,后是ko了陈老。
“小子,你作弊!”坚持了差不多半小时,也终于继老伙计之后败下阵来,陈老先生相当不忿地说道。
许广陵笑。
陈老口中作弊的意思,在场三个人都懂。
也就是许广陵的记忆能力,明显是要超过他们两人。
“大宗师,果然就是大宗师,不服不行啊!”章老喟叹道。
“他奶奶的,小子,你狠!”陈老先生很是不服气,“小许,等我十年,我们来日再战!”
“省省吧,老家伙。”章老先生在一旁给老伙计拆台,“十年后,你怕是连拙言的影子都看不见了,我看你还是现在直接认输比较好。”
“也是!”陈老先生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
不过老人家还是有办法的,“小子,来,我再传你一套拳法!”
师道尊严又得到了竖立。
章老先生在一边笑咪咪地看着,看着老伙计饮鸩止渴。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句话,是对他这位弟子再恰当不过的形容了,再没有其它话,能更贴切。
==
感谢“我家的黄牛”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无谓小江”的月票捧场。
第298章 出师()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章老先生的“真传”没有一句话那么少,也没有万卷书那么多。
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老先生讲完了总计一千味药。
开始的时候一天只讲一味,然后慢慢地加速,从一天一味,到一天几味,到一天十几味,到一天几十味……
并不是传授越来越粗疏,而是随着学习,许广陵对药材药理的认识越来越深,对药物相互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有了深入的理解,于是表现出来的,就是其吸收的速度,越来越快。
从某种意义来说,章老先生是被动地,不得不加快传授的进度。
然后这一天,书房里。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拙言,今天,我来给你讲讲这句话。”
不再是药学的传授,章老开头便这般地对许广陵说道。
许广陵一愣,然后点头。
“学,认知。”
“学,从书本那里学,从师长朋友他人那里学,不论学得如何深入,都是别人的东西。就如‘床前明月光’,不论你把这首诗理解得有多深刻,这首诗,是属于李白的,不是属于你的。”
章老神态很严肃,缓缓说道。
许广陵认真点头。
他明白老人的意思。
这里的“属于”,不是创作权上的归属,也不是内容上的获得,而是生命中的拥有。
李白拥有这首诗。
千年前,一个叫李白的人,为了理想,为了匡世济世,而奔波在外,羁旅他乡。
某个夜晚,或许是刚刚吃过晚饭,也或许是辗转反侧难眠,李白在院子里漫步。月光如水,从天际披洒下来,披照着整个院子,也披照着院中水井边上的青石及栏杆。
露初凝,月如水,夜如霜。
很寂静,也很清冷。
这一刻,月光如水,思绪亦如水。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