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第1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啸辰和王根基在红河渡又呆了几天,邹秉政一反以往铁面无私的常态,专门叮嘱傅武刚、熊小芳要做好对他们俩的招待工作,每天好吃好喝不说,还给他们安排了一次到旁边景区去游览的机会。冯啸辰知道这是老爷子欣赏他的一种表示,所以也不没有拂了这份面子。
在这几天时间里,邹秉政找冯啸辰谈了好几次,就国际经济形势、国内装备产业发展、国家振兴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冯啸辰有两世的记忆,说起中国工业发展的前景,有理有据,让老爷子听得心驰神往,连声叹息自己年纪太大,不知道能不能看到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那一天。
办完后续的一些事情,冯啸辰、王根基二人返回了京城,有关冯啸辰借醉怒骂邹秉政的事情,由王根基之口泄漏出来,立马传遍了整个重装办,连经委的张主任都有所耳闻。罗翔飞为此还专门把冯啸辰找去斥责了一通,让他以后少干这种出格的事情。这一回冯啸辰也只能算是侥幸过关,如果邹秉政不是那种心底无私的老前辈,而是更狭隘一点,或者更傲慢一点,仅凭冯啸辰骂他一句“老不要脸”,就够闹成一起中央与地方之间的重大纠纷了。
日子在忙碌中匆匆流过,转眼已是1983年的春节前夕。这个春节,冯啸辰没有请假回南江,倒是冯立、冯飞两家人齐刷刷地来到了京城,等着迎接回国省亲的老太太晏乐琴。
自从通过冯啸辰接上了国内的关系之后,晏乐琴便有了回国的念头。但这几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期,有涉外关系上颇有一些敏感的考虑。晏乐琴的回国计划也是一波三折,直到这个时候,她才拿到了签证,带着小儿子冯华一家,踏上了归途。
“妈!”
“奶奶!”
“小立,小飞!”
“大哥,二哥!”
“叔叔……”
各种各样的称谓在首都机场的接机大厅里响起来。晏乐琴拉着两个儿子的手,泣不成声。冯立和冯飞一边一个搀着离别近40年的母亲,也都是满脸泪痕。冯华站在旁边,拍拍这个哥哥,又拍拍那个哥哥,那种融化在血脉之中的兄弟之情是怎么也压抑不住的。
几个妯娌是过去见过面的,此时站在一旁,互相说着一些女人间的闲话。再至于第三代人,就更轻松了,冯文茹挽着大堂哥冯啸辰的手,偏着头看着冯凌宇、冯林涛这两个没见过面的小表哥,颇为好奇地问长问短,倒是这两个男孩子在漂亮堂妹的注视下有些手足无措。
类似于这样的亲人相见的场面,有首都机场几乎每天都会上演若干出,所以来来往往的人们对于此也并不觉得奇怪了。大家互诉了一番离情之后,晏乐琴和冯立、冯飞等人的情绪都平静了一些,冯啸辰牵着冯文茹的手走上前去,说道:“奶奶,爸,二叔、三叔,咱们也别总站在这里说话了,还是先去宾馆吧。”
“对对对,先去宾馆。”冯立连声应道,接着又转头对着母亲和三弟冯华说道:“妈,老三,啸辰已经在友谊宾馆帮你们订好了房间,咱们先到宾馆去住下,然后全家人一起吃顿团圆饭。唉,说来惭愧,这些都是啸辰给安排的,我这个当爸的还不如他能干呢。”
晏乐琴笑着伸手拍了拍冯啸辰的后背,对冯立说道:“小立,啸辰的确是非常能干,上次他去德国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了,小华和舒怡对他评价也很高呢。听啸辰说,你爸爸把他的本事都教给啸辰了,如果他能够看到啸辰今天的出息,还不知道有多高兴呢。”
说起冯维仁,晏乐琴忍不住眼圈又有些发红。冯啸辰连忙打岔道:“奶奶,你可别这样说,我这点本事,算不上什么。这一次,你把凌宇和林涛两个都带走,到德国以后,你可以亲自教他们,然后看看是爷爷教的水平高,还是奶奶你教的水平高。”
晏乐琴被冯啸辰的话给逗乐了,她转悲为喜,笑着说道:“哈哈,没错没错,你爷爷只教了你一个,剩下凌宇和林涛两个,我带到德国去亲自教一教,就不信会比你爷爷教得差。”
晏乐琴一行这一趟回来省亲,事先说好了回德国时要把冯凌宇和冯林涛兄弟俩也带走,他们俩将会在德国上一段时间的补习学校,如果成绩好,则可以考德国的大学,即便是成绩不行,晏乐琴也会给他们安排到当地的技校去学习,总之是要拿一份洋文凭回国来的。在此前,冯啸辰已经把他们俩安排在辰宇公司,跟着厂里的老工程师陈晋群学了一段时间的德语,基本的生活会话已经不成问题了。
大家说笑着出了接机大厅,登上冯啸辰租来的中型客车,前往友谊宾馆。晏乐琴坐在前排,一直把脸贴在窗户上,贪婪地观看着外面的景色。其实此时的京城还没有像后世那样扩张,从机场到城区的一路上大多是农田,间或有一些建筑物。但晏乐琴却觉得这就是最美的风景了。他乡虽好,终不及故土。
到宾馆安顿好,洗漱完毕,冯啸辰领着众人到了宾馆的餐厅,那里已经安排下了一桌丰盛的酒宴。一家人围着圆桌坐下,先端起酒杯祭奠了一下冯维仁,然后就按着长幼顺序开始敬酒了。敬酒的名目众多,每句话都透着浓浓的亲情。因为是家宴,大家每一轮并没有喝得太多,但渐渐也都有了一些醉意。
“啸辰,你的事业越做越大了,用你叔叔的话说,叫着令人刮目相看啊。”
酒过三巡,大家各自开始聊天的时候,冯舒怡坐到了冯啸辰的身边,笑嘻嘻地对他说道。
“哪里哪里,我现在哪有什么大事业。”冯啸辰谦虚道。
冯舒怡道:“你以为我不知道吗?辰宇公司的产品,目前在德国市场上销售得非常好。我向佩曼了解过,他说你们不仅仅是继承了菲洛公司原有的技术,还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开发,有些新产品的性能已经超过了菲洛公司原来的产品。佩曼表示,如果照现在的势头发展下去,辰宇公司不但能够恢复原来菲洛公司的市场份额,还有可能进一步增长。我预感到,未来整个冯家都要以你为中心了。”
冯啸辰笑道:“婶子又在笑话我了,有奶奶在,大家自然是以她为中心的。就算奶奶退休了不管事情,还有各位叔叔婶婶,什么时候能够轮到我来当中心了?”
冯舒怡瞥了冯啸辰一眼,道:“在婶子面前,你还说这种套话吗?这一年多时间,你奶奶经常说,年轻的一代,就数你最有出息。你继承了你爷爷的技术,又有经营头脑,未来肯定会有很大的发展。她已经决定了,要全力支持你的事情,还让你叔叔和我也要助你一臂之力。我们这次过来,除了回南江老家去看看之外,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来帮你建立中国装备科技基金的。”
“怎么,这件事已经有眉目了吗?”冯啸辰惊喜地问道。
“有眉目了,是你叔叔一手推动的,不过,这主要也是因为你奶奶一直都在催促着他办。现在德国那边的事情基本上已经办好了,你叔叔所在的德国明堡银行答应作为装备科技基金的担保银行和债券发行商,只要中国政府方面能够提供必要的担保文件,这个基金就可以开始运作了。”冯舒怡简单地介绍道。
“太好了!”冯啸辰以拳击掌,兴奋地说道:“明天我就向我们领导汇报,请经委安排财政部、外贸部的官员一起来商谈此事。不瞒你说,国内的官员对于这样一种模式还很不熟悉,届时恐怕需要叔叔和婶子你们给他们讲解一下。”
冯舒怡道:“没问题,我们这次来,就是来给你帮忙的,你说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照着做。”
冯啸辰道:“婶子,你这样说我可担当不起了。这件事情主要还是国家的事情,我想,奶奶也是出于报效国家的想法,才付出这么多心血去推动这件事,这也算是完成爷爷的未竟事业吧。”
冯舒怡摇摇头道:“对于你奶奶来说,这件事不仅仅是国家的事情,还是你的事情。我能够感觉得出来,她推动这件事情,起码有一半的原因是想为你铺路,让你有一份很闪光的成绩。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她是不会这样努力的。”
第二百七十三章 建立一个基金()
建立一个基金来促进装备科研发展的想法,是冯啸辰从日本考察大化肥设备回来之后就形成的。根据他了解到的情况,中国在大化肥装备制造方面存在着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不足。实践方面的不足,可以通过引进技术,再加上足够多的项目支撑,来逐步弥补。而在理论研究上的不足,就需要有大量的科研经费投入,吸引大量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研究人员集体攻关,才能会有突破。
80年代前叶,中国可谓是百业待举,各个领域都在大干快上,而国家的实力还非常弱,财政资金入不敷出,捉襟见肘。有许多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项目都需要投资,大化肥项目以及其他一些装备领域的科研项目虽然也是被列入国家重点扶植范围的,但每年能够分配到的科研经费却非常有限,用这些人来支付科研人员的人头费尚嫌不足,哪里谈得上开展高水平的科研活动。
面对着这种情况,冯啸辰灵机一动,提出了发行大化肥债券的想法,准备用债券融资这种方法,筹集几千万乃至上亿的资金,用于大化肥的科研。至于这些债券的偿还,则要依靠所研发出来的技术所产生的回报。冯啸辰有十足的把握,相信这些钱投入进行会有丰厚的回报,届时不仅可以偿还所有的债券本息,还能够有大量的节余,用于后续的进一步研发。
考虑到国内百姓手里没有什么余钱,更不可能接受需要五年乃至十年才能获得回报的债券,冯啸辰提出可以把债券的发行范围转移到国外,利用国外的闲散资金来为中国的现代化服务。
这个想法得到了罗翔飞以及经委领导的认同,但具体到这种债券如何发行,大家就没有经验了。冯啸辰自己也不太清楚这方面的程序,他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一份报告,邮寄给了远在德国的晏乐琴、冯华和冯舒怡,请他们帮忙论证。
晏乐琴是对这件事情最为积极的,她原本就是带着实业报国的理想出国去学习的,这些年远在海外,空有一身知识却无法报效国家,让她颇为难过。在与冯啸辰相认之后,她就一直想着如何能够为国家做一些事情,尤其是工业科研方面的事情。冯啸辰的这个提案,让她眼前一亮,觉得这是一个帮助国内科研发展的好思路,而她自己也可以在这件事里发挥一些作用。
见母亲对此事极为重视,冯华和冯舒怡夫妻俩也开始认真地分析起来。冯舒怡是做专利事务的,对于技术的价值有很深的认识。她认为,中国是一个技术落后的国家,技术上的改进余地很大,科研资金的投入能够产生出比在西方更大的回报。冯华则是从一个银行家的角度来思考这件事的,他不但看到了技术的价值,还看到了中国市场的价值。他认为,在这样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将能够为银行带来长久的收益。
带着这样的想法,冯华把冯啸辰的方案进行修改之后,提交到了明堡银行的董事会上,并就此议案做了一个长篇的说明。也不知道是冯华的演说打动了各位董事,还是这件事本身让银行家们嗅出了商机,董事会通过了一个决议,授权冯华与中国政府洽谈,成立一个由明堡银行和中国政府双方持股的装备科研基金,专门在欧洲市场上吸纳资金,用于支持中国的装备制造业科研。
这个决议的内容,远远超过了冯啸辰最初的设想。冯啸辰原本只是从大化肥入手,希望筹集一些资金用于大化肥的科研。而明堡银行的决议却是把资助的范围扩展到了整个重大装备制造领域,或者说就是冯啸辰所在的重装办目前所管辖的这些领域。如果这个基金能够建成,那么不仅仅是大化肥的科研能够得到充足的资金保障,冶金、电力、采矿、交通等方面的装备制造也能获得好处。
建立这样一个基金,对于明堡银行来说是有充分好处的。首先,董事会接受了冯啸辰的观点,同时也是冯华、冯舒怡的观点,即认为中国作为一个技术落后的国家,技术研发能够带来的价值增量是非常可观的。其次,董事会还意识到这是一个与中国的装备制造主管部门建立良好联系的机会,而这种联系本身就有极大的价值。可以这样说,即便是基金的投入无法收回,仅凭着能够形成强大的人脉关系这一点,明堡银行就值得花费这些财力和人力。
冯华这次回国来,有一项重要的使命就是代表明堡银行与中国政府进行谈判,确定建立基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