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墨世界之神隐妖境 >

第37章

墨世界之神隐妖境-第37章

小说: 墨世界之神隐妖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瞪大双眼,目光一阵茫然一阵坚定,呼吸急促的他,那股热气不住打在她的脸上,痒得她心底一阵出乎意料的惊……

    就在此刻,腹部忽来阵阵刺痛,他放开红叶的手本能地捂着肚子,咬着牙一阵挣扎。红叶一时慌了,看皇帝痛到打滚,忙扶起皇帝,大声道:“来人呐!快把药端来!”

    红叶为赵佶换好药,赵佶终于安静下来,红叶轻轻擦去他额上的汗珠。

    相比刚才,他清醒了许多,看着悉心照顾自己的红叶,一阵莫名的尴尬涌上。红叶反倒冲他一笑,声音轻柔:“陛下不必担心,妾身略通医术,妾身照顾陛下,不出一个月,陛下就能康复如初。”

    赵佶抬眸,对上那充满希望的眸子,那一瞬他感到一阵心安,伸手轻轻触到她的手,握住时她心里一阵窃喜,他淡淡一笑。

    直到第二天,赵令穰在朝堂上等了许久,赵佶才上朝,那日,赵佶为政事劳苦了一天,赵令穰却心不在焉地静坐一旁,若有所思。

    赵佶看出了他脸上明显的不悦,心里却没底,便坐倒他对面,腹部还在痛,却像没事人一样笑得很亲切,声音温和如旧:“怎么了大年?有什么困扰跟皇兄说。”

    赵令穰一脸无精打采,看向赵佶时欲言又止,放在几案上的手渐渐握住:“皇兄果然……不是当初的皇兄了。”

    赵佶不懂大年这样竟是因为自己,却仍心生歉疚,又对大年一阵担忧,不禁握住他那握拳的手,眉宇微皱,轻声道:“大年何出此言?朕做错了什么,朕都可以改。朕会继续做个明君,不会让你失望的,相信朕。”

    “皇兄就算是明君,也再也变不回当初的皇兄了。”赵令穰沮丧的脸上浮现一丝失落。

    “大年,”赵佶看着弟弟失魂落魄的样子,心如针扎,关切地追问着:“为什么?”

    赵令穰看着皇兄那只手,心绪更复杂:“总有种前所未有的强烈预感。”

    赵佶可以明显的感受到,自己紧握的那拳头愈发冰冷,便伸出另一只手一同握住那拳头:“大年,相信皇兄,皇兄一直是疼着大年的哥哥。”

    赵令穰抬眼,竟对上那认真坚定的眼神。他眼睑下垂,无法排解心底那更为奇怪的滋味,顿了顿,终于再开口,声音压得很低:“但愿……”

素素眼中将北宋推向淹没的根本() 
靖康时期就缺一个魏征,若魏征活在宋徽宗推行理想新政之时,即使赵佶驾崩后,他也不会落得岳飞那下场。

    北宋伦到赵佶之手早已注定下坡趋势,只是藏于隐患之中,这与前几任帝王不同政策的硬伤有极大关系。

    赵佶继位初期,曾励精图治,企图力挽狂澜,然朝中主划分为“元丰”和“元佑”两党势力,分别主张王安石和司马光两种对立治国政策,毫不让步,赵佶刚继位,就陷入里外不是人的两难境地。

    赵佶并不想站在其中一方针对另一方,只想朝臣能和自己一门…心思扑向治国,便赞同调和派,站中立位置,对国有利的政策便实行,不论党派。

    还曾下此诏书:

    “朕自入继大统,任大责重,不知如何治理天下。四海之大,问题之多,非朕一人所能遍察,端赖士庶臣民多进忠言,以匡不逮。举凡朕躬的阙失,政令是否妥当,风俗是否淳朴,朝廷恩泽能否普及民间,黎庶的疾苦是否有人关心,均在建言之列。在京言事者,送给所属地区长官;外地言事者,送给所在州军转呈。”

    若将理想新政持续下去,或许真能挽救每况愈下的国家,赵佶也可能成为汉朝宣帝那样的“中兴之主”,但理想终是昙花一现。

    新政后期,各党派将矛头由政策转向“忠奸善恶”,其本质还是党争,忠奸善恶的准则在封建王朝时期易被钻空子,成为铲除异己的利器。

    党羽以此撕咬至极端,严重偏离治国为上的初衷,整个朝局陷入一个怪圈,心思全在党争,理性视朝局客观思治国又善应变的朝臣甚少。

    忠于皇帝只为国的被各党挤下台,各党向着自己最大利益抓对方把柄,赵佶并没一面真正可靠的镜子,茫然中迷失方向。

    身为庶出皇子的赵佶,继位时尚年轻,对治国尚无经验,摸索路上无依无靠,在走一条孤独长路,最终被“元丰”一党的极力宣传蛊惑,理想新政一去不回,救国希望湮灭。

    北宋湮没,宋徽宗固然有罪,但在素素个人看来,以上才是将北宋推向湮没的根本。有新看法的亲们,欢迎在本章下方留言讨论~

第七十一章 退位让贤() 
赵佶与赵似和好如初,还在想赵似定会出现在今天早朝上,却不料直到退朝都未见赵似的影子,回宣和殿的路上,竟碰巧遇见他。

    “不,不是碰巧,是你一直在等?”赵佶惊讶地看着他。

    赵似淡淡一笑:“因为,我不知该以什么身份出现在朝堂上。”

    赵佶随口道了句:“你们退下吧。”

    众宫人退去,他与赵似坐在园中一几案旁,不等赵似开口,他一脸轻快的笑,声音也恢复了从前的清朗:“朕知道,你是心结未去,现在你什么都可问,我们把所有疑惑一一解开。”

    赵似点了点头,眉宇微皱,若有所思,犹豫了许久才开口:“两年前臣弟是一直相信皇兄为人,可先皇驾崩后,皇兄就开始让臣弟琢磨不透,比如,臣弟听闻,皇兄坐上皇位,并非向太后一厢情愿,而是因皇兄的讨好。众皇子中皇兄对皇位最积极上心,所以皇兄继位后为感谢向太后,才让向太后垂帘听政半年。此话当真?”

    “当真。”不料赵佶这么果断便说出口,虽然微皱着清秀的眉笑得很不自然。

    赵似欲言又止,赵佶淡淡道:“朕有罪,所以蔡王府狱案发生时,朕才因心虚乱了方寸,朕怕你造反,朕怕你杀了朕。其实那年,朕已对当年的冲动后悔万分,朕原以为朕继位,就能将大宋治理成更理想的国度,可继位后,才知什么叫无奈。”

    “那年朕已然心累,更怀念当王爷时的时光,大多时候,都可以活得直指本心,如今竟很嫉妒曾经的自己。明明只是喜欢琴棋书画,喜欢蹴鞠喜欢自然喜欢道……而已……”

    说到这些时,他笑得愈发牵强,哀伤的眼神出卖了他:“面对朝政,朕一直都是一个人,有时,真的不知该怎么办,章相公说得对,朕不宜治天下,可朕却没一点自知……”

    “所以一切都是真的?皇兄为了皇位去讨好与我母妃作对的向太后,还让她垂帘听政。”赵似摆出一脸严肃:“皇兄将这一切坦然交代,不怕臣弟怀恨在心取你性命?”

    “朕敢将宫人支开就不怕死在你的手上,”赵佶突然一脸平静的笑,淡然悠闲地倒着茶,聊家常般继续道:“只是,如果真的想下手,事先打声招呼,朕帮你,你可以在行刺皇帝后全身而退,还可以顺利继位。”

    赵佶的一脸轻快反让赵似一阵慌,但很快又恢复平静,问道:“你早有退位的想法?”

    赵佶饮了口茶,淡淡笑着:“或许不属于我的终不属于我,属于你的终还需物归原主,朕一手促成错误的开端,以至事事不顺,是时候还一个应有的发展了。”

    “皇兄又说笑了,”不料赵似突然一笑,声音恢复了以往的亲切:“皇兄忘了臣弟的喜好亦在琴棋书画?同时还痴迷医术剑术与轻功,处理政事或许还不如皇兄,恕臣弟无能担此重任。”

    他毫无保留地继续说着:“臣弟诚然曾觊觎皇位,可那份野心,并非想治理天下的决心。臣弟还恨过皇兄,赵佖的死臣弟曾执意认为是皇兄所为,认为皇兄亦不会放过臣弟,加上当时臣弟杀了大臣,只好诈死。”

    “那时臣弟一直视皇兄为伪君子,之后所筹划的一切也是为报复皇兄,若谈及治理天下,臣弟无能为力,就凭当年面对‘元丰’和‘元佑’两派党羽的明争暗斗,臣弟想不出比皇兄更好的办法。”

    “这两年里发生了太多事,如今只觉得,有你和大年这样的亲人,又有比生命还重要的妻子在身边,我已别无所求。”他一脸淡然,笑得很由衷:“我觉得现在就很自在,而且……”澄澈的眸中闪过一丝难以琢磨的认真:“我想继续留在阴魂教中。”

    最后一句太出人意料,话音落时,赵佶已好奇地瞪大双眼:“为什么?”

第七十二章 向太后() 
赵似平静温和的脸上露出几分不自然,低声道:“说来惭愧,臣弟诈死后一直在寻一个扳倒您的机会,落魄的样子也是为掩人耳目做出的伪装,后来水攸魂得您赏识,臣弟便有意偷走他的钱包,做出场戏让他很自然地与臣弟结识,混入阴魂教中。”

    “其目的一是寻得固定的藏身之地,所谓最危险的地方便是最安全的地方,这样也离您近一步,一是混进去后逐渐摸清一些势力,有所针对地摆明利害,说服他们服下我的药,绝对服从于我,事成后会给他们很大的好处,其实不过是想拉他们当我登上皇位这条血路上的棋子,将他们那群盾牌利用殆尽后完美牺牲掉。”

    赵佶听得一阵不舒服,欲言又止,不料赵似继续道:“我怨恨皇兄是伪君子,而我却有过之而无不及,皇兄只是与我立场相悖,而我,是卑鄙无耻的小人。”

    赵佶听后不禁摇了摇头:“小似……”又平复心绪,淡淡道:“所以,小似是心中有愧,想留在阴魂教做点什么,算是赎罪?”

    “除了这样,也没有安抚我这颗良心更好的办法了。”赵似盯着几案,语气渐沉重:“臣弟不想整个余生在不安中度过。”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啊……”赵佶温润的眼神瞬间暗下,再抬眸时已透着丝复杂,那由衷的感叹像是接赵似的话,又像为自己开脱,赵似也这般觉得。

    赵佶沉默片刻,那种复杂的心绪终于平息,他淡淡开口:“朕很理解那份心情。”又忍不住问道:“那你以后……是赵似?还是孟殷?”

    赵似淡然一笑,不假思索道:“其实对现在的我来说,是哪种身份,都无所谓了,我始终是我,你永远是我的皇兄。我就先作一段时间的孟殷吧,赵似在曾经的王府,而孟殷,在阴魂教。”

    “好,本王答应你。”终于讲清了一切,赵佶如释重负般爽快答应。

    赵似在一旁笑得很无语:“皇兄……是朕……大年说你一错了自称就是病入膏肓……”

    “啊?他都跟你说了些神马?”赵佶笑着,脸却红到了耳根:“朕……不是一直很正常嘛?哈~”

    “看来皇兄你还耿耿于怀没放下啊……”赵似一脸无语地叹了口气,随口道:“我也没放下,想想当年对阿离做过的事……”

    “嗯?”赵佶像抓住亮点一样,眯着眼微微一笑:“什么事?”

    “呃……”赵似一阵脸红将头扭向一边,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牵强笑着:“臣弟刚才有说话吗?一定是皇兄近来身体未康复就批阅奏折,过于劳苦产生幻听啦哈哈~”

    “欸……”赵佶一张鄙视的脸上写满了怀疑。

    气氛早没了半分压抑,赵佶却突然想起了什么,恢复了正经脸:“对了小似,其实,有句话,朕一直不知该不该说……”赵佶迟疑了片刻,又痛下决心般继续道:“但朕希望你能将过往的一切不悦就此放下,不要再记恨向太后了。”

    这话音一落,赵似心头一震,一脸惊讶与不解地看着赵佶。

    赵佶鼓起勇气坦诚道:“朕讨好向太后、请向太后垂帘听政时,更觉得愧对于你,但朕无法像你一样恨向太后。在继位之事上她对朕有恩,虽然站在你的立场,朕是何等卑鄙……”讲到这时,他刻意避开了赵似的目光,一只手抓住另一只手,心底仍一阵不安。

    他尽量让自己呼吸平稳,继续道:“因为你,朕也觉得愧对朱太妃,便像待生母一样待她们。她们去世时朕挺失落,因为朕知道,向太后虽与你母妃有过节,却很明理。她并不想掌控大宋江山,故而半年便不再垂帘听政,她还不许向氏集团掌权干涉朝政。”

    说到这里,他眼里似有一丝恳求:“逝者已矣,向太后去了多年,也该让与她有关的恩怨随之去了。”

    赵似点了点头,如实道:“因为皇兄继位两年后,向太后和朱太妃碰巧都去世,更巧的便是紧接而来的蔡王府狱案,所以之前臣弟执意认为,母妃和向太后的死与皇兄有关,而皇兄更不肯放过臣弟。”

    讲到这里,他一脸惭愧:“到头来果真是臣弟误会了,大年当时坚定地相信皇兄,是信对了。臣弟本不该强求皇兄,事事与臣弟同立场。”

    “那就当是扯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