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品学士-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显然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特别是在以科举功名为主业,宣扬圣人之言,读圣人之书的读书人圈子里面,这类风花雪月,才子佳人的书都是上不得台面,不登大雅之堂的,虽然也有不少人偷偷的看,但却不会摆在明面上。
所以这些写书的人大多都不会以真面目示人,就是作者署名,也都取一些“山人”“居士”“野老”之类的假名,不会以真名字出现。
所以现在大厅中的众女顾客,虽然书看得不少,但是活的作者还真没有见过,现在听到有一位写书人就出现在眼前,自然引起了她们极大的好奇和兴趣,一个个围着江云打量瞧看,仿佛看着一个稀有动物一般。
“这位小哥,不知你笔名是哪位大家啊?”
那顾大婶这时大声问了出来,而她的问话也问出了大厅中其他众女顾客的心声,众人的目光都齐齐望了过来,等着江云的回话。
有的女顾客甚至浮想联翩起来,满含期待,暗道对方莫不就是大名鼎鼎的写出“十二楼”的柳桥居士,又或者是写出“红线缘”的抱石山人,又或者是鸳鸯子?梅河居士?
这些人可都是了不得的大家啊,若是能够见到真人,岂不是值得去炫耀的一件事了。不过也有人怀疑,眼前这位看着不过十六七岁的年轻小哥,也能写书?
面对群女投射过来的灼灼目光,江云一时大感受不了,正要说什么,这时一旁的佟掌柜已经出声,给他解围道:“这位公子还是初出茅庐,第一次来稿,还尚未有什么大作出来的。”
众女顾客一听,便响起一片嘘声,原来并不是什么大家,不过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罢了,不少人有的失望,有的大不以为然起来。
“我还以为是梅河居士驾到,又或者鸳鸯子来了呢!”
“我刚才还以为他是柳桥居士的。”
“怎么可能,我猜写出‘十二楼’的柳桥居士,一定是位满腹诗文,才华横溢,阅尽沧桑世情,又有点怀才不遇牢骚的中年大叔,怎可能是这位年轻小哥”
“不,我倒觉得柳桥居士应该是一位才华满腹,潇洒风流的才子,书里面的才子王生,应该就是他自身的写照”有人花痴的道。
“不管怎么说,总不会是眼前这位年轻小哥了。”
“是啊,这么年轻,能写出什么书来。”
“这位小哥,还是以读书举业为重啊”
众女在这里叽叽喳喳,议论不休,话语中都充满了对江云的轻视。
第六十六章 西厢记的魅力()
对于众多的指责非议,江云没有理会,而那佟掌柜此刻也捧起江云递过来的书稿,迫不及待的翻开第一卷,低头阅看起来。
“这位小哥,你写的书,名字叫什么啊。”那顾大婶这时又问道,她也是众女中少有的没有轻视非议江云的人。
江云如实说道:“书名叫‘西厢记’!”
顾大婶道:“好啊,西厢记,我记着了,若是等书出来,我一定会买一本的。”
江云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一位预定的顾客了,当即一笑道:“这位大婶,我保证,你买了看过之后,一定物有所值,不会失望的。”
顾大婶点头说好,心里则是半信半疑。
“怎么回事,围着这么多人,莫非是柳桥居士的十二楼出了新的一期了?”
正在这时,一道清脆悦耳的声音传了过来,只见一位穿着素雅黄裳,娥眉淡扫的清丽年轻女子走进了书斋来,她的身旁,还跟着一位清秀可人的丫鬟。
“刘小姐!”
“刘小姐来了!”
看到进来的清丽女子,人群中不少人都迎上前去,出声招呼,有人则把刚才的“趣事”跟她叙说了一遍。
那刘小姐明白过来之后,走到江云的跟前,目光在对方身上轻轻扫过,便移了开去,眸中就带上了几丝轻视不屑,自言自语的道:“那个什么西厢记,即使出来了,我也绝对不会买来瞅上一眼的。”
“刘小姐说的是,这什么西厢记不用看就知道,俗不可言,不值得一看。”
“是啊,我也不会买来看的。”
“年轻人就是不自量力,不务正业,这么年轻能写出什么好书来”
不少人就跟着附和起来,也许是讨好这位刘小姐,也许是真心轻视不屑。
“刘小姐来了!”
看到到来的这位刘小姐,佟掌柜放下手中的书稿,打着招呼。她刚才捧着这西厢记的书稿读了一段,心里就有些满意了,只是现在她要招呼客人,没有再继续看下去,把文稿收了,就对江云道:“这位公子,请你先回去,等两三日之后,我读完书稿之后,再给你一个答复。”
江云听了,便道:“好的,那我三日之后再来就是。”
“佟掌柜,依我说,你根本不必浪费这个时间,直接把书稿退回去就是了。”那位刘小姐面容清冷的说道。
佟掌柜笑笑,她自然不会得罪这位大主顾,笑着说道:“看看解闷也无妨,反正闲着没事。”
江云有点无语,眼前这位神情充满轻视不屑的刘小姐,看对方形貌举止,应该是出自名门的闺阁千金小姐,他本不想跟对方作无聊的口舌之争,但对方一再无故出言挑衅,就是佛也会有火啊。
“这位姑娘,我没有得罪过你吧。”他沉声说道。
那刘小姐娥眉挑了挑,没有说话,面上依旧带着不屑。
江云道:“希望刘小姐记住今天的话,不要看我的西厢记,但我就怕刘小姐会食言的。”说完这句话,他没再多费口舌,转身径直出了大门而去了。
“无知狂徒!”刘小姐低声骂了一句。
“刘小姐,不值得跟这种人生气的”众人纷纷上前来劝说,随即又说起最近出的一些新书,很快就把这个小插曲给忘掉了,在她们看来,这就是一个不自量力的狂徒而已,至于那什么西厢记,她们更加没有放在心上,别说她们不会看,这种书都没有刊印出来的可能。
至于佟掌柜,刚才只看了书稿开头的前面一段,只是介绍一些故事背景,说的是前朝崔相国死了,夫人郑氏携小女崔莺莺,送丈夫灵柩回河西老家安葬,途中因故受阻,暂住河中府普救寺。这崔莺莺年芳十九岁,针织女红,诗词书算,无所不能。她父亲在世时,就已将她许配给郑氏的侄儿郑尚书之长子郑恒。
看到这里,就是一个典型的才子佳人的开头了,她倒是觉得有点意思,不过后面没看,也不知究竟怎样,不过即使真的不错,她此刻也不会开口,驳了这些主顾的意思,帮江云说话的。
现在店里忙,她忙着招呼客人,没有时间继续看下去,刘小姐来头很大,正是临水县县令的千金小姐,一向又是书斋的大主顾,她自然要热情招待。
等刘小姐选了一些书离去,书斋稍稍清闲下来之后,她跟店里的女伙计小雨交代一声,就捧了江云的那份书稿,走到后面仔细品读去了。
这一去后面,就一直没见她出来了,等到日暮降临,书斋打烊了,也不见踪影,这在平常可是很少见,女伙计小雨心中奇怪,来到后面的书房瞧看,就见到自家掌柜还捧着那卷书稿,倚着窗前案几仔细瞧看呢,看得入神,连她进来了也一概不知。
等她上前去问候,一直捧书品读的佟掌柜这才惊觉起来,一看窗外,竟然不觉已是日暮黄昏时分了。
“不错,真是一本好书,令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啊!”佟掌柜手抚面前的书稿,自言自语的赞叹道。
女伙计小雨眼中闪过几丝惊讶之色,自家掌柜阅书无数,可很少听到她对一本书有这般赞许的。
“菱姐,这本西厢记,真的很好么?”她轻声问道,心里却是不以为然,她其实跟刘小姐那些人一样,对江云存着轻视的,不认为这位年轻小哥能写出什么好书。
佟掌柜道:“只我现在看到的说来,这本西厢记,比之如今风头正劲的柳桥居士的‘十二楼’,有过之而无不及!”
女伙计小雨听了之后,更是惊讶的合不拢嘴,如今柳桥居士的十二楼风靡一时,不知有多少人爱看,每当新的一期出来,无数人争抢,新书销售一空。而这本西厢记,在自家掌柜口中,竟然说比之‘十二楼’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简直是太令人吃惊了。”
她心中的好奇更甚,又大是不服气,她也是柳桥居士,以及十二楼的忠实拥趸,若不是对方是自家掌柜,听到有人这般贬低柳桥居士的十二楼,她早忍不住要跳起来反驳了。
她不以为然道:“真的有这么好么,那菱姐就给我讲讲,这本西厢记到底讲的什么故事,能够超过十二楼?”
掌柜佟菱玉笑着道:“到底讲什么,等你之后自己看过不就知道了。”
女伙计小雨却已是忍耐不住,央求道:“菱姐你就先给我讲讲嘛。让我好有一个大概。”
掌柜佟菱玉就给她大概讲了起来道:“书中讲述,前朝崔相国死了,夫人郑氏携小女崔莺莺,送丈夫灵柩回河西老将安葬,途中因故受阻,暂住河中府普救寺。这崔莺莺年芳十九岁,针织女红,诗词书算,无所不能。她父亲在世时,就已将她许配给郑氏的侄儿郑尚书之长子郑恒。
书生张君瑞碰巧遇到到殿外玩耍的小姐与红娘。张生本是西洛人,是礼部尚书之子,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他只身一人赴京城赶考,路过此地,听状元店里的小二哥说,这里有座普救寺,是皇母娘娘香火院,景致很美,三教九流,过者无不瞻仰。
本是欣赏普救寺美景的张生,无意中见到了容貌俊俏的崔莺莺,赞叹道‘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为能多见上几面,便与寺中方丈借宿,他便住进西厢房。
一日,崔老夫人为亡夫做道场,这崔老夫人治家很严,道场内外没有一个男子出入,张生硬着头皮溜进去。
等斋供道场都完备好了,该夫人和小姐进香了,以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
张生从和尚那知道莺莺小姐每夜都到花园内烧香。夜深人静,月朗风清,僧众都睡着了,张生来到后花园内,偷看小姐烧香。随即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莺莺也随即和了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张生夜夜苦读,感动了小姐崔莺莺,她对张生即生爱慕之情。
佟掌柜讲述到这里,就停住不再往下讲了。
女伙计小雨正听得入神,见对方停住不讲了,不由追问道:“后面呢,后面怎么样了?”
佟掌柜抖了抖手中的书稿,笑着道:“后面的我还没看呢,你就进来了!”
女伙计小雨眼中闪着亮光,自言自语的道:“这本西厢记,听起来还真不错呢。”
虽然只是听女掌柜讲述了一下故事大概,就已经深深吸引住了她。
“好了,你先去做事吧,等我看完之后,再给你看。”佟掌柜对女伙计小雨吩咐一声,就没理会她,继续低头看稿了。
“菱姐,该吃晚饭了呢。”女伙计小雨提醒对方道。
“嗯,我先不吃了,你帮我准备一点宵夜糕点,等下我饿了就随便吃点。”佟掌柜依旧盯在书稿上,头也不抬的这么吩咐道。
“菱姐这就是废寝忘食了。”女伙计小雨笑着摇了摇头,没再多说什么,答应一声就转身出去了。
第六十七章 拜会老夫子()
从脂砚斋出来之后,在镇上买了一点礼物,江云没有多待,也没有去书院,径直就回了沙河村。
回到村里,他也没有进家门,直接提了在镇上买的礼物,前往村东头的义塾而来。
王朝文风鼎盛,家家有诵读之声,村村建有义塾,若是一个五十户以上的村,没有义塾,就会受到官府责斥,乡里的乡老,户长之类,也会受到责罚。
既然是义塾,村里的孩童进去启蒙识字,无须束脩,若是实在贫寒,连笔墨纸砚也买不起的,义塾还有助学金,给这些贫寒学童提供少量的资助。
在沙河村,就有一个义塾,江云小时候的启蒙识字,就是在村里的义塾读的。义塾读书,虽然免费,但是教学质量就难以保证了,义塾的塾师,只是一位老童生,在学问渐长,初通经论之后,江云就考进了清河书院,没有再在义塾就读了。
他这次重回义塾,目的是拜访一下义塾的老塾师,然后请对方介绍一位秀才,给自己的县试作保。
他并不认得哪位秀才,所以就想到请自己的这位启蒙老塾师帮忙,对方虽然是一位老童生,但交游广阔,认得几位县里的秀才,替自己引见一番,还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