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极品书虫的世界 >

第37章

极品书虫的世界-第37章

小说: 极品书虫的世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李舒崇又想起了梁羽生的武侠小说《萍踪侠影录》里有一个类似的故事,他决心去仔细看一看这本书,感受一下古人的忠诚,从古人身上汲取一些正能量。

    ”清寒吹角,雁门关外,朔风怒卷黄昏。

    这时乃是明代正统(明英宗年号)三年,距离明太祖朱元璋死后,还不到四十年。蒙古的势力,又死灰复燃,在西北兴起,其中尤以瓦刺族最为强大,逐年内侵,至正统年间,已到了雁门关外百里之地,这百里之地,遂成了明与瓦刺的缓冲地带,也是无人地带。西风肃杀,黄沙与落叶齐飞,落日昏黄,马铃与胡笳并起,在这“无人地带”之间,这时候却有一辆驴车,从峡谷的山道上疾驰而过……“

    李舒崇习惯了穿越到书中世界里,去亲身体验一切的感觉,而现在只能干巴巴地看书,唉,这两个月的时间太漫长了。李舒崇有点不甘心,他习惯性地泡好了糖水,尝试着以前的方法,期待着意外的穿越。湿润的手指刚刚沾上《萍踪侠影录》的第一页,李舒崇便眼前一黑,睡倒在床上……

    李舒崇躺在一道山坡上,慢慢地醒来,只见一片崇山峻岭环抱之中,远处有一道比较低矮的山峪,两只大雁正在振翅高飞,却只能勉强从这里飞过。山峪之上,有一个关隘,四面都是城墙高耸,横亘于山峪之间,城门的门额之上有一个石匾,上书“雁门关”三个大字傲视漠北,两旁镶嵌着一副对联:“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城墙之上,画着一些古装打扮的士兵正在戍卫边关,如临大敌。

    看到这个似曾相识的景色,李舒崇不禁陷入了回忆,我什么时候来过这里?好像在哪里见过呢?哦,想起来了,今天上午在高岭丁老汉的家里见过!这不就是雁门关的景色嘛,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啊。

    不对,那首诗怎么没有看见?就是没写完的那首”说与江南人不信,……“自己还接了一句”早穿棉袄午穿纱“的诗,怎么找不到了。还有,为什么梦里的画面如此清晰了呢?

    北风吹来,李舒崇忽然觉得一阵寒冷,他四处张望,只见远处的山谷口,一个中年汉子,背负箭囊,腰悬长剑,赶着一辆驴车,车上有个白发苍苍的老者,跨坐在车辕之上,捧着一撮泥土,神情非常奇异。一个小女孩,小脸儿冻得红彤彤的,犹如熟透了的苹果,怔怔地看着这位白发老人。一个胖头和尚,手里提着一把禅杖,正从远处奔来。

    看到这些熟悉的人物,李舒崇立即醒悟了过来,这哪里是什么清晰的梦境,分明是自己穿越到了《萍踪侠影录》的世界里,来到了大明朝的雁门关外了。

    这坑死人的书虫,自己又让它给忽悠了一次,白白浪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想起自己居然被命魂中的书虫背叛,自己和”许三多“一样很悲催啊!

第六十四章 替王振背锅()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

    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没有一点思想准备的李舒崇,意外地穿越到了明朝的雁门关外,而且还是又聋又哑的状态。好在李舒崇比较乐观,既来之,则安之,正好感受一下古人的忠贞与风采。李舒崇看着风尘仆仆的众人,尤其是那白发苍苍的大明使者云靖,感慨万千,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这首《金错刀行》。”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用来形容大明朝的忠臣云靖恰如其分,再合适不过了。

    云靖作为大明天子的代表,二十年前手持使节出使瓦剌(元末明初时期的蒙古分裂成了瓦剌和鞑靼两部分),不料却被扣留在瓦剌,在极北苦寒之地牧马二十年后,今天才在儿子云澄和众侠客的帮助下逃亡归国。只见他捧着那撮泥土,如捧珍宝似的,凑近鼻端,深深呼吸了好几下,那老者深深呼吸,如嗅异香,凄然地笑着。

    李舒崇心想,也许很多人难以理解云靖的这种游子归来时,对故土恋恋不舍的感情。李舒崇小时候听奶奶说过,“穷家难舍,故土难离。”如果有谁要长时间出远门,就要抓几把家乡的土,带到要去的那个地方。如果到了外地后水土不服,就要用他乡的水浸泡家乡的土后喝掉,水土不服的症状就可以治愈了。小时候的李舒崇很不以为然,总以为是奶奶迷信,直到有一天,大叔离开家,要去广州待一段时间,说是学习最新的养殖技术。在他临行前几天,奶奶和爷爷在后院的空地上挖了一块新鲜的泥土,用手细细地捏碎,找了一块红布包了起来,非让大叔带上。大叔漫不经心地接过来放好,但我估计当时他心里也是不以为然的。

    大叔到了广州之后,果然表现出水土不服的症状:上吐下泻,全身皮肤瘙痒无比,紧接着就开始大面积溃烂。到大医院里治疗后,吃了一些药,却并无好转。大叔在奶奶的提醒下,喝了浸过故乡泥土又过滤干净了的水之后,那种症状真的慢慢消失了。这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呀,从此整个鹅公滩李氏家族近百口人对故土之说深信不疑,无论远游还是出国,都要带上一捧家乡的泥土。

    据说治疗水土不服还有另一种办法,凡初到一个地方遇到水土不服身体不适的时候,如果没有带故土,也可以食用由当地黄豆制成的豆腐。原因是当地所产的黄豆是适合于当地水土所生的作物,各地水土不同,黄豆所蕴涵的内在有机元素亦各有差异。食用当地黄豆所制的豆腐,可以调整身体的体质以适应当地的水土,这也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方法。

    李舒崇没有带故土,但是他很喜欢吃农家自制的豆腐,难怪上次穿越《射雕》时没有水土不服。这次进入的《萍踪侠影录》是梁羽生武侠小说的扛鼎之作,也是梁羽生本人最满意的作品。李舒崇知道开头阶段的故事情节:明英宗正统三年,云澄与师兄潮音和尚、谢天华相约前往瓦剌腹地救父回国,不料在回来的路上,受到瓦剌左丞相脱欢派出的高手追杀,云澄为让父亲尽早返回大明,留下来断后,与众蒙古武士搏斗,但因其武艺粗浅,寡不敌众,被脱欢府中高手天龙上人打下山崖,生死未卜。谢天华与潮音和尚护送云靖和云澄幼女云蕾至雁门关外五十里处时,被瓦剌国禁卫军统领澹台灭明拦住去路,澹台灭明奉右丞相张宗周之命,劝云靖返回瓦剌,否则将有性命之忧。云靖不听劝阻,反而痛骂澹台灭明。潮音和尚和谢天华二人误以为澹台灭明是来行刺云靖,一时言语不合,大打出手。二人与澹台灭明的武功不分上下,打成平手,澹台灭明深知云靖归国心切,于是将三个锦囊,送与云靖,让云靖分别到达雁门关三十里处、十里处和雁门关内时打开,可以应急。云靖非但不领情,反而痛骂澹台灭明。澹台灭明无奈,留下锦囊后独自离开。云靖一意孤行,没有理会锦囊妙计,于是到达雁门关后,被权臣王振派来的东厂番役们所擒,并赐一杯毒酒自尽,云靖含恨而终。潮音和尚和谢天华悲痛至极,大开杀戒,将雁门关外的东厂番役们全数杀光。谢天华在雁门关外立誓不杀张宗周,绝不回大明。将云蕾托付给二师兄潮音和尚,并让潮音带云蕾去小寒山拜四师妹叶盈盈学艺。自己则只身一人北上瓦剌行刺张宗周。

    不过,为了亲眼见证一些重要的情节,李舒崇还是掐诀念咒,使身影渐渐虚化,隐身来到了众人的面前。只见那老者(云靖)眉头一展,双手一伸,把那女孩子(云蕾)抱上车来,众人环绕驴车,都像那女孩子一样,出神倾听,云靖又拿出一根竹杖(这就是使节了,代表天子,性命可丢,节不可毁。),杖头上有几根稀疏的旄毛,云靖就开始讲他自己出使瓦剌,却被瓦剌右丞相,汉人张宗周陷害扣留,牧马二十年的故事。云靖多年愤怒,久蕴心中,说到此处,冷笑着从怀中摸出一块羊皮,上面写着几行红字,隐隐闻到血腥味(这就是羊皮血书)。如果说瓦剌与大明之间仇恨是国仇,那么云靖与张宗周之间的仇恨就是家恨了。可怜七岁的云蕾,小小年纪就要背负起这份血书所承载的国仇家恨,难怪她在梦里会被惊醒,估计是很害怕报仇杀人。

    第二天,云澄的三师兄谢天华先进雁门关通报,却被旗牌官用蒙汗药迷倒,关在黑屋里。雁门关的总兵周健冒死救出谢天华,反出了雁门关。李舒崇知道这一切都是奸臣王振捣的鬼,当今的小皇帝被王振蒙蔽了,坏事都是王振做的,皇帝只是替王振背锅!王振把云靖说成是投降了瓦剌二十年,现在又企图回国刺探军情的大汉奸,于是,小皇帝专门派钦差到雁门关外下诏书,赐毒酒给云靖,才使云靖蒙冤含恨,饮鸩自尽,跟随在谢天华身边的李舒崇都来不及出手相救。其实,就算来得及出手也未必有用,支撑他牧马二十年的信念突然间崩塌,云靖已经绝望到了极点,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

    李舒崇知道,云靖死后,雁门关的总兵周健回不去了,他会在雁门关外的无人地带建起了一个金刀寨,既抗胡寇,又抗明军;从不打家劫舍,只抢贪官污吏的不义之财。自己这次穿越过来,难道要投靠金刀寨,做一个替天行道的好汉吗?或者,距此地七八里地,山谷里有一大片桃林,那个地方叫做”蝴蝶谷“,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难道在这个强敌环饲、民族危机深重的时代,自己能安心做一个每天只知道种田饮酒,赏花遛狗的消极避世的闲人吗?

第六十五章 无声的“劝说”(上)()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既没有投奔金刀寨的周健,也没有隐居于世外桃源般的蝴蝶谷,李舒崇选择了隐身进入雁门关,去寻找自己施展抱负的机会。李舒崇站在雁门关的城头上,反复品味着王昌龄的这首《出塞》。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就把眼前明月下的边关,同秦代修筑边关防备匈奴胡人入侵、汉代在边关内外与塞外胡人发生一系列战争的悠久历史自然联系起来。这样一来,“万里长征人未还”,诉说的就不只是当代的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的华夏人民的共同悲剧!汉武帝时期,李广在做雁门关太守时,先后与匈奴交战数十次,被匈奴称为“飞将军”。千百年后的华夏人民,仍然期待着能有新的“飞将军”,来保家卫国,让人民安居乐业。“不教胡马度阴山”不只是汉代的人们,也是世世代代华夏人民共同的愿望。匈奴胡人,一直是笼罩在华夏民族北方地区千百年来挥之不去的梦魇!而日本倭寇,从明朝至今,始终是我国东边的心腹大患。

    李舒崇原本想在雁门关内成立书院派,广收弟子,以培养一支爱国力量。但考虑到自己每次穿越的时间实在有限,做事情也无法善始善终,看来,只能借助一些别人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了。

    李舒崇不太了解明朝的武官军衔体系,太复杂了。他只知道明朝的实授武官体系是这样的:以总兵为最高,设有副总兵辅佐,下设参将、游击、守备。明朝武官,若无实授官职,哪怕官至正一品都督也无法领兵。明朝常以一、二品大员实授总兵,领兵作战。总兵、副总兵、参将、游击、守备往往各有职责,总兵是镇守一地,副将协守一地区,参将分守一路,游击将军为全镇机动部队,而守备独守一城。这样就形成镇守、协守、分守、守备的四级防御体系。雁门关原先的总兵周健为了救云靖,已经违背了朝廷的命令,被逼无奈只能落草为寇,去做了金刀寨的寨主,那么现在的总兵又是谁呢?

    第二天,李舒崇打算前往总兵府去打探一下消息。路过一个十字街口的时候,李舒崇看到了一个测字算卦的地摊,一个落魄的道人正在给一个受伤的军官算卦,两个“天涯沦落人”凑到了一起,挺搞笑的一幕,李舒崇正是被这场景吸引住了,不由得停下了脚步,想看看究竟是什么情况。

    只见道人问了那军官一句话,军官便拿起毛笔在纸上写了起来(还好受伤包扎的是左手),“丁大可”和生辰八字便跃然纸上,估计老道问的是军官的名字和生辰。

    丁大可,好普通的名字,估计父母希望他将来大有可为吧,李舒崇在心中念叨着。忽然,他心里犹如一道电光闪过,这个军官姓丁?高岭丁家祖传的雁门关的图画是不是他的?丁大可,好像十年后雁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