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九重娇 >

第14章

九重娇-第14章

小说: 九重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妹妹?

    说的是太子妃。

    她很有些感动,阿娇对她的心叫她又心酸又温暖。

    当下却什么都不再说,她无法贤惠地说出为了子嗣计夫君你还是纳妾吧。她心中坚信,她还年轻,上苍不会这么狠心对她。

    阿娇传话陈融的事王皇后当晚就知道了,她有些黯然。如果陈家跟馆陶公主想纳个身份高点的进来,那才是对隆虑不好。但是看在阿娇看在馆陶看在皇帝面上,她也不能说不。只能劝着隆虑答应,她也是女人,看着皇帝如今仍一个个纳新美人,心里又何尝好受呢?

    等到第二天隆虑进宫谢过太子妃再到她宫里时,神采飞扬地告诉她隆虑候不纳妾了。她不免吃了一惊:“这是怎么说?”

    隆虑心情很好:“太子妃昨天叫了侯爷去骂了一顿,说嫡庶不分家宅不宁。侯爷回来也说,我们还年轻,实在不必急的。”

    阿娇为隆虑说话?

    她一向知道隆虑和阿娇要好,但也知道阿娇能不偏不倚,不像以前馆陶给皇帝献美人就算好了。没想到,她把她哥哥叫进来骂了一顿。

    这个事情,如果说能这么说话的,也就陈家人了。馆陶是婆婆,再疼儿媳妇,也是想早抱长孙的。

    阿娇传话没有避人耳目,加上宫中也没有秘密可言。没有几天,上下都知道了。馆陶没有说她什么,倒是窦太后借着开玩笑说她偏心护短。

    阿娇清脆一笑:“祖母说的很是呢,阿娇现在是陈家妇,您忘了吗?”

    倒叫窦太后一点心疼女儿的心也没了,她点点头很是感慨地说:“你说的很对,嫡庶很该有别,尊卑更该分清。”

    她思绪有些飘远,想到有年上林之行。那时自己患眼疾,早已失宠,文帝的宠妃慎夫人,在宫中常与她平起平坐,上林郎官按照惯例,把慎夫人的座位也安排在与皇后对等的上席。中郎将袁盎见了,令内侍把慎夫人的座位撤至下席,慎夫人大怒,不肯入下席就坐。汉文帝也怒气冲天,拉着慎夫人乘辇回宫。

    袁盎刚正不阿,拒不肯认错,他说尊卑有别,皇后就是皇后,怎么能和夫人没有区别?犯错的是觊觎与皇后一般尊贵的慎夫人。

    文帝本纪说:“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

    终于,叫景帝认了错。

    从此,慎夫人对窦太后恭顺有加。

    刘彻的大姐二姐知道了,也不免在王皇后面前感慨说阿娇不肖其母。要知道姑姑送美人给父皇,一直送到叫栗姬打了脸才不送。

    没有想到,阿娇倒护着隆虑。

    她们出嫁时阿娇还小,跟阿娇关系就淡的许多,但经过这一事,也跟阿娇走动的多些了。

    就是刘彻都知道了,他一向不爱打听后宫八卦。他还开玩笑说没想到太子妃威风这么足,他还一直担心叫别人欺负她。

    她笑了笑,没有说话。

    晚上却久久睡不着,她想到自己。

    历史上的阿娇盛宠十年无子,会不会是她的身体有问题?

    她跟隆虑不同,她是储后。今天她为隆虑说话,来日却没有一个人是能为她说话的。

    薄皇后因为无子被废,就算没有卫夫人李夫人,无子她也会被废。

    她才十五岁,就是前世也才十八岁。刘彻是她两辈子如此亲密接触的第一个异性,就算是心里再在心里划定界限。又怎么可能一边和他言笑嫣然?一边却告诉自己不能喜欢上他呢?

    这实在太难了,比她预想的更难。

    她没有这么坚定的心志,她几乎要动摇了。

    但是隆虑的事警醒着她,薄后尚未远。

    刘彻就是再喜欢她,一个帝国怎么能接受没有孩子的皇后?

    有了孩子,为孩子计。

    就好像景帝为刘彻立王皇后一样,也要立孩子的母亲为后。

    她清醒地睁着眼睛,她心中无比清明。

    她不能像隆虑那样,善妒的太子妃就是景帝都不喜欢。

    也不能像薄后那样,她为景帝照看庶子宠姬,还是被废。

    她不能用现代人的感情观去要求刘彻。

    她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她不能沉在刘彻的宠爱中出不来。

    等到有一天,他不再爱她,她就只有寄希望他再爱她,作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她应该有自己的世界,足以支撑自己走过快乐悲伤的世界。

    她滚向刘彻怀里,他有些迷糊地将醒未醒地睁开眼睛,在她额上印下一个吻,手在她腰上像哄小孩一样轻拍两下。

    她不会放弃去经营和刘彻的以后,但也不能为了依附他而活。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十三章 四福() 
如细丝如银毫的秋雨珠帘一般笼罩着天地,秋雨温柔地滴落在春天刚移进来的一片楠竹林上,汇聚成珠。顺着纤长深绿的叶片滑落而下,似断线的珠子一般轻轻地敲打在下片叶上。时断时续,清越如耳。

    阿娇就在回廊里读书,间或看看雨景赏赏竹林。

    这片竹林自移来后长的很好,逢到雨天更显得鲜绿出众。

    刘彻每看它一回,总很高兴,说这竹子不认生,是好竹。

    大帝说是好竹,那它自然就是好竹。

    春陀特意再去要了一个专门伺候花的小黄门来,这竹林是太子爷听说娘娘在堂邑候府常在林中弹琴而移的。

    大帝这样的苦心,阿娇总不能告诉他是因为竹林中凉快吧。

    既然当一天太子妃,就好好当一份职业去干吧。不论刮风下雨,她都去侍奉窦太后和王皇后,窦太后是出于孝心。而对王皇后则是出于干活了,既然是干活,那就干好了。

    想想还是挺划算的,只要每天去坐坐跟她聊天,有什么想着她一份。就有太子妃这么优厚宠渥的生活,哪去找这么好的事呢?

    闲暇时间的她渐渐地充实了起来,弹琴游湖赏花听雨。

    不再像往常,等在宫中为了刘彻胡思乱想。

    她半年间琴艺精进了不少,心境不同了。

    前世时为了考级为了以后有个特长,这辈子虽然没有生活的压力,但也拿它当特长在练。

    现在,则纯粹是为了想知道自己能弹多好。

    抱着这样的心态,琴弹得越来越多。

    弹琴时,也更加能融入进曲子。

    靠着墙根,是一溜莲池荷花图案的波纹底的青瓷花盆。种着的是碗莲,现在正值花期尾声。花大色艳,清香远溢,凌波翠盖。淡黄、紫玫红、粉红、桃红、纯白,好不烂漫。花瓣重重叠叠,映着荷叶水灵动人,风姿绰约。

    这也是新来的养竹的小黄门给阿娇养的,她无意间说了句要是能雨天也赏莲就好了。转天,他就去要了二十来盆碗莲,来时尚未开,尚在吐叶。

    等一开花了,叫她惊喜不已。二十多盆,盆盆不重样,小黄门一一讲给她听。

    因为他伺候的好,到如今太液池的莲花都在枯萎,她这里还能看。

    为了这个,阿娇特意赏过他两回了。碗莲喜湿爱光,他天天都要搬出来,看他辛苦,又叫了个小黄门跟着他帮忙。

    阿娇以前对黄门的印象是不大好的,像赵高、魏忠贤、王振这些历史上以弄权结党的太监们给她的印象实在是太深了。她一方面害怕他们内心的阴暗与智商,一方面同情他们。

    她一直对黄门处于观望态度,她殿里一直不用太监。

    但是自这个叫四福的养花太监来后,她对太监的印象改观了很多。四福这个名字乍一听像狗名,据四福说在他之前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都没能活下来,到他时父母给他取名四福希望带着前面孩子的福气好好活下去。

    后来碰到灾年,家乡又发洪水。他和父母一路乞讨到长安,想着能借着父亲木工的手艺讨口饭活下去。但是几个月的流浪让母亲一安定下来就病倒了,是风寒,但是就是风寒都没有钱治。

    母亲是病的一天比一天厉害了,屋漏偏逢连夜雨,父亲也得了急症。在人生地不熟的长安,小小的他举目无亲。他只能去自卖为奴,卖的是这之中最值钱的黄门。

    他活下去了,他的父母也活下去了。

    他那个时候,才八岁。

    他说这些的时候,已经看不出这些往日的酸楚艰辛了。他什么时候都是未语先笑,笑吟吟地叫着这个姐姐那个姐姐。

    用他的话来说,能活下去他已经很感谢了,又怎么敢奢求更多呢?

    阿娇被他的话深深触动了,她为自己而感到羞愧。她每天所忧愁的不过是未知的命运,但更多的人却连活下去都是一个问题。

    看她眼中流露中的浓浓的不忍,木笔上前给阿娇换过一杯茶。劝慰阿娇说穷苦人家就是这样的日子,现在已经算好很多了。听说往前再数几十年,人相食也是常有的。

    她说完,就轻轻地退下去了。到了里间还在叹,说太子妃娘娘真是心善,见不到别人受一点苦。玉兰就低低地斥责她,说娘娘长在富贵中,哪听说过这些?还给娘娘说人相食,再吓坏了娘娘。

    长在富贵中?

    她坐在游廊上,对自己轻叹道,可不是吗?

    就是在前世的小康之家,因为有病,父母也是娇惯着从不曾吃过一点苦。也因为那个年代的中国贫穷率年年降低,她几乎没有见过真正吃不上饭忍饥挨饿的穷人。

    秦朝时,每年服徭役的人不下三百万,繁重的徭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沉重的赋税使农民大量破产,使社会出现了经济凋敝的景象。再加上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影响,汉初不光谷物奇缺,物价昂贵,人吃人也不以为奇。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说的就是她这样生在钟鸣鼎食之家,却连五谷是哪五谷都分不清的人吧。

    阿娇放下手中的书,看不进去了。

    刘彻一进殿就听说太子妃在内殿的回廊看书赏雨,他摇头笑她好雅致。

    他换过衣服去看她,她在走神。

    他都站到她对面了还没有看到她。

    她因为沉思皱紧了眉头,她从小到大用母后的话是有些不沾人间烟火的。

    汉室几代皇后都是出身穷苦,唯有她称的上出身高贵。

    她有不食人间烟火的资格,她以后会是皇后,会是太后。

    她嫁进来后并不自持身份,待母后跟待窦太后一般的尊重孝顺。就是母亲私下也说,她原还有些担心阿娇会像长公主一般傲气逼人。

    她也从不在他面前抱怨些生活琐事,他不在时她自有消遣娱乐的,她好像什么时候都是这般的明媚。

    像现在,真是少见。

    他有些好奇,轻轻咳嗽了一声。

    她回过神来,找寻到他。

    对他一笑。

    她的脸色平静如水,她好像还是和平时一样,但又哪里不一样了。她放下书轻快地朝他走过来:“回来了啊。”

    她轻轻一笑,光芒四射。

    汉家天子性格各有不同,但孝顺却都是一样的。

    刘彻每隔几日就会去太后宫里问好,太后年纪大了,越发依恋儿女。长子是天子,自然国事为重。幼子已经先去了,所更多依赖的就是大女儿馆陶了。

    所以刘彻去太后宫里,长公主是每回都随侍在旁的。

    嫡长公主的身份使得哪怕她现在听进阿娇的话,尽量进宫时穿得朴素,裙不曳地,绣不过金。但是眉眼间的傲气贵气,还是点亮了整个人。

    和她比,祖母不过是个慈祥清瘦的老人,母亲也只是个温柔和顺的中年贵妇,她比谁都像天底下最尊贵的女人。

    想起母亲偶尔话中对姑母的不满,或者说妒意。

    一个女人过分的雍容华贵,对天下之母的母亲来说是有点不愉的。阿娇,是她的独女,却一点都不像她。

    从小到大,阿娇受尽长辈们的宠爱。又订婚给他,是储后。将来,不会再有比她更尊贵的女人。就是她的母亲,也不能。

    但是,她从不骄横,善良纯真地好像不了解事实的温室小花。外界的赞扬追捧于她,到现在没有半点影响。

    她从不像姑母那样会间或提起拥立之功,来保障自己的宠爱。她也不痴缠于他,他不在时她照样让自己充实。他在时,她看他满眼都是欢喜。

    她是喜欢他的吧,就像他喜欢她一样。

    从小到大,莫不是理所当然吗?

    但是下午,她眼里流露出来的哀伤清冷,让她看起来像是天边的云,近在眼前却又无法触手可及。

    她一向是如人意的,侍奉母亲时她常笑着,就是宫人都说就是女儿也没有这般地贴心。待他的几个姐姐也是亲切尊重,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