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至情红颜 >

第17章

至情红颜-第17章

小说: 至情红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拿起剪刀将稻草弄开,抽掉稻草,用筷子夹了一块大塘东坡肉,送到口里,慢慢咀嚼,悠然自得,一副陶醉的神态。

    “美丽的传说,脍炙人口的故事一路说来,让我们大大增长了见识,接着来,讲讲这里面的故事,小妹洗耳恭听。”得到了林刚百般苛护的柳如嫣,忘记的失去母亲的痛苦,也忘记了孤独无助时对林刚的怨恨,心情开朗起来了,见李远征又说起大塘传奇来,就催促他。

    李远征看到柳如嫣久违的灿烂笑容,满意地望着尚悦梅,会心地一笑,就将大塘东坡肉的典故娓娓道来。

    传说北宋名士苏东坡云游名山大川,一天来到大塘,正遇天气炎热,就在路旁一棵大樟树下歇凉,看见一对老年夫妻抱着一个病孩,愁容满面。

    苏东坡懂得医学,仔细查看后,发现这个孩子严重中暑,便顺手摘下一把樟叶,用手搓了又搓,直到搓出水来给病孩服用,病孩很快就好了。

    夫妻俩十分感激,买来猪肉,问先生喜欢做什么肉吃。当时苏东坡正在看书,恰好书中有“禾草穿身味道香”的诗句,便随口答道:“吃用禾草绑的肉吧!”主人回到厨房,把肉切成一块块正方形,每块用禾草绑了,加盐、茴香拌匀和水煮,苏东坡吃后大加赞赏。第二天一早,苏东坡写了“东家盛情难却,东坡不辞而别”两句话,用银绽压在桌上。夫妻俩看到纸上的留言,才知道先生就是苏东坡。从此,人们就把用这种方法做成的肉叫“东坡肉”。

    “哦,这位兄弟是老乡啊,大塘哪个村的?”程厂长听李远征熟练地介绍东坡肉,知道是个地道的大塘人,说话就更随便了。

    “牛渡口的,小时候一直呆在这里,长大了才离开的。”李远征一边吃着东坡肉,一边回答。

    程厂长端起一碗大塘清明酒,站起来对大家说:“各位是小林的朋友,也就是我老程的朋友,来,大家共同举杯,干了。”

    吃过中饭,程厂长领着大伙参观酒厂。

    大塘清明酒厂分为四个部分,办公室和生活区在大门左侧,楼前一口月牙塘,塘边几十颗桂花树,花坛里栽的是当地的映山红,映山红拥簇在一起,格外艳丽,像情窦初开的少女让人流连忘返。

    来到酒厂,主要是参观还可供游人亲身体验的大塘清明酒体验馆了,体验馆全部是明清徽派建筑的典型风格,一看就知其承载的历史底蕴的厚重,在这里,游客可以在师傅的教导下,亲手酿制,然后将其买下来,由酒厂帮助保管,前五年免费,以后要继续代管,就收取一定的保管费。大家还都买下来自己亲手酿制的美酒,签下自己的名字。

    柳如嫣出于职业的习惯仔细观看了大塘清明酒酿造全过程,回想起元旦联欢会上,墙上画的酿造过程,就详细询问了各工序的特点,关键的控制环节和质量的保证。而她在仔细观察酿酒过程的同时,设计到一些知识产权问题,林刚向程厂长解释柳如嫣为什么对酿造过程了解的这么详尽的原因,是因为职业习惯。

    参观完大塘清明酒文化博物馆,程厂长将他们送到门口,吩咐保卫部,带林刚他们去中国府第文化博物馆——汪山土库去参观那座被誉为江南小朝廷的巨型徽派建筑。杨正刚见程厂长如此热情,忙摆手感谢并推辞道:“程厂长,您太客气了,汪山土库我们知道怎样走,这就不麻烦您了。”

    程厂长笑着说:“不要紧,既然小杨看得起我老程,就不要客气了,就让我将地主之宜尽到底吧。”一行人齐声感谢。

【031】恢弘的汪山土库(上)() 
被誉为中国府第文化博物馆的汪山土库,座落在大塘镇以北一公里处——牛渡口汪山岗上,是一座气势雄伟的皇宫式、徽派、以及客家建筑围一体。

    由25幢砖木结构的青砖大瓦房组成的汪山土库,外围具有赣南客家围屋的特点;青砖黛瓦、封火山墙,天井四水归堂,墙头黛瓦垒迭,檐口有勾头滴水,又呈现徽派建筑特征;外墙无粉刷,墙头下粉门色线角,这是有别于徽派建筑而采用的当地建筑工艺;稻花香馆,望庐楼等则按苏州园林风格建造。堪称江南建筑一绝。民间素有“江南小朝廷”之称。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抹余晖,它的兴废就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变迁的见证。

    李远征领着林刚和柳如嫣等人催车来到汪山土库,土库前有一个弯月形的清浅池塘,垂柳依依,浮萍点点,几只大白鹅在水边悠闲自在地梳理着羽毛。据说这是主人当年洗笔的地方。

    月牙塘后面的广场上,竖着许多高高的木杆,每根木杆上面立着一只大公鸡的模型,一根木杆表示一个人取得了功名。昂首挺胸的“公鸡”好像在向世人显示这个家族曾经的荣耀。

    车子在最西头的修复工房前停下来,一行人下车,从侧门进入入口处,映入眼帘的是“簪缨世胄,理学名家”的对联和原南江市市长题写的“中国府第文化博物馆”牌匾。

    从入口处走进去,就是祖堂——程氏祠堂,一栋四进的建筑。

    一进叫清峻堂,天井两旁各放了一个文运缸,里面标有状元、榜眼、探花。据说,拿硬币投中状元的,文才必定了得。

    柳如嫣从口袋里掏出几枚硬币,随意投向水缸,枚枚都中状元,而其他人不是榜眼,就是探花,就是中不了状元。

    “还真灵验,知道这位就是才女,我们是望尘莫及呀,林刚,你也投一个,说不定也是状元的命,你们女才郎貌,天生一对。”尚悦梅手上还有几枚硬币,交给林刚。

    “我投就是浪费,初中生能中状元吗?”林刚有些窘迫地摇摇头说,他何尝不知老同学的用心,但他还是克制住自己,不想毁掉人家女孩子的幸福,不敢参与到同柳如嫣的嬉戏之列。

    二进是祭祀厅,上边悬挂着程氏三兄弟的画像和程氏祖宗牌位。门边的柱上挂着林则徐书赠的一副对联:“湖山意气归词苑,兄弟文章入选楼”,以赞誉程氏三兄弟的道德文章。

    李远征、尚悦梅、胡青松和夏雨荷拐进了回音巷。而柳如嫣在林则徐赠书的对联前久久伫立,品位着这位民族英雄词中的意境,揣摩这位近代一代英豪的风采。

    林刚默默站在柳如嫣的身后,他担心柳如嫣是脚还没有完全好,一旦出现状况,他好上前搀扶。看到她对着林则徐的对联如醉如痴,自己却不知其中半点含义,刚才在酒厂为柳如嫣揉脚产生的那点自尊又荡然无存了。“林公乃忠贞爱国的民族英雄,作品倒很少存世,不想能在这里欣赏到他老人家的墨宝,今天是不虚此行。”柳如嫣感叹道,其实她是对尚悦梅说的,两人都喜欢古代文学,认为古代诗词歌赋词汇精炼、意境深远、韵味十足,是任何文学体裁无法比拟的。

    静待了一会,见尚悦梅没有附和,扭头寻找,见只有林刚站在她身后,其余人不见踪影。

    柳如嫣心中又是一阵涟漪,含情地望了林刚一眼,将脸转回来,翘了翘嘴角,身子慢慢向后移动。

    “哎呀”。

    林刚站在柳如嫣身后,眼睛也盯着林则徐的对联,也在使劲理解其中的意义,却不得其解,没有注意柳如嫣扭头望了他一眼,也就没有注意柳如嫣的身子向自己移动。

    听到一声哎呀,林刚回过神来,柳如嫣已经倒在自己的身上了。再看柳如嫣,一副花容失色的神态,一副让人疼爱的样子。

    林刚也来不及多想什么,急忙双手扶住柳如嫣的肩膀,问:“怎么啦,不要紧吧?”

    “可能是站久了,脚有些软。”柳如嫣伏在林刚的怀里,轻声地说,这声音,小的只有林刚能听得到。

    幸福了一会,柳如嫣突然想起这是在景区,羞涩地离开林刚的怀里,环顾周边问:“他们呢?”

    “已经到前面去了。”林刚指指游览指示牌的方向回答。

    由于对古文及古建筑的热爱,柳如嫣在参观的同时,观察的也很仔细,她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

    和其他地方古代豪宅一样,汪山土库里所有的门窗、门台、踏阶、柱基皆为一色的红石。但这里花楼重门、高梁粗柱和屋檐上无不镶刻有“双龙戏珠、丹凤朝阳、狮子滚球、蜂蝶穿花、八仙过海”等图案,精美之至,这些是其它古建筑望尘莫及了,柳如嫣如获至宝,不停地拍照。虽是精美无比,但柳如嫣发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门楣石板上没有刻任何文字图案。

    由于土库的导游员不多,他们这伙人是免费参观,所以就没有安排导游,柳如嫣的疑问也就得不到解释。

    “姐夫,你到哪去了,你家乡的景点,你有义务当导游,怎么失职了呢?”柳如嫣只好打电话给李远征,让他为自己导游解释汪山土库的奥妙。

    “不好意思,我忘记了你是一个古文爱好者,对古文和古建筑有浓厚的兴趣,是姐夫不对,我们马上回转。”李远征放下电话,望着尚悦梅耸耸肩,意思是说,我们给林刚创造机会,可偏偏柳如嫣意不在感情,而在这栋恢弘的建筑上。

    “那就回吧,这个林刚,怎么不开窍呢,就是不知道把柔柔的注意力吸引过去,还要我们陪。”尚悦梅有些无奈地摇头说。

    “姐夫,为什么这么大的土库内面,门楣石板上都是光秃秃的,既没有文字,也没有图案,这不符合历代的建筑风格呀?”柳如嫣指指其中一个门楣问。

    “这个呀,很好解释,这家的主人虽说的三个大红顶子,却都没有登台拜相,他们的愿望的要位极人臣,总理天下,这些空着的石板就是想等他们拜相之后补上,但事与愿违,理想无法实现,空留这些遗憾。”李远征的老家就在这栋豪宅的旁边,从小就在这里打仗玩耍,对土库的结构和典故也是如数家珍。

    “原来是这样。”柳如嫣点点头。

    “我一路给你们讲解吧,省得你问这问那。”李远征来到管理处,要了个话筒,当起导游来了。

    “土库的每一处设计都有其独到之处。”李远征边说边看。

【032】恢弘的汪山土库(下)() 
“比如这回声巷。”李远征指着大家站着的地方,这是两幢房之间都隔着一条巷子。

    “这个巷子下面埋有很多瓦缸,既可以听到回声又可以防火;进与进之间建有透巷,有意把房屋整体隔开,不能笔直到底,此举是为了避嫌,因笔直到底据说是企图称帝之举。”

    “还有八尺巷,每幢房之间横穿兴建八尺巷,专供主人出门时轿子、马车到住房门口接送。”李远征带着他们走进横着的一条巷子,解释说。

    “还有,等会我们就可以到,土库里正房与厨房之间均有隔巷,且门不相对,以防出现火灾相互蔓延。”有了李远征的解说,柳如嫣更加仔细的观察土库的每一处细节,惊喜地对土库的每一块匾牌,每一间住房,以及每个天井和下水道的走势都进行仔细的观察,最让她不解的是,从土库里面来看,整个水系都是从天井聚中后,通过天井中的阴沟流出,而阴沟一直隐藏在底下,找不到通向地面的井盖。

    李远征见柳如嫣时不时地望着地下和天井,就奇怪地问:“柔柔,难道地上有钱捡呀?人家游客仰头参观,你却一下仰头,一下俯身,在寻找什么呀?”他也跟着自己的妻子尚悦梅口里叫着柳如嫣。

    柳如嫣抬头望了他一眼,像是问他,又像是自言自语:“土库的地下水系是怎么建设的呢?”

    李远征一听,微笑道:“你也真是观察入微,不简单啦,其实汪山土库的地下水道也是土库的神奇之一,纵横几里的大屋群,没有一条明显的水沟,一百多年来,土库里从来没有因水沟堵塞而积水,也没有因为雨大沟小而积水,并且,从原来破败的接官厅的地面挖掘的情况看,还这没有发现水沟的走向分布,故汪山土库的排水系统也是汪山土库的神奇之一。”

    “神奇?肯定有一定的方法,神奇只是你们的宣传,我相信这个下水道结构复杂,构思巧妙,到哪绝不会像你说的是个迷。”柳如嫣笑笑说,可能是自己提包提累了,也可能是有意为之,她伸手将自己随身的提包塞给了林刚。

    李远征看在眼里,向尚悦梅瞟了一眼,有暗暗点了一下头,尚悦梅也会心一笑,轻轻点头。

    “大师就是大师,我们就是差一个档次,人家看门道,我们只能看热闹,林刚,你要好好学习,要多向咱们的大设计师请教请教,否则,你这包就是白提了。”尚悦梅故意阴阳怪气地笑着说,目的是想尽一切办法捅破他们之间的那层窗户纸,只要有一丝进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