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八零后咸鱼术士 >

第366章

八零后咸鱼术士-第366章

小说: 八零后咸鱼术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般边军,吃不了苦是影响京营战斗力的最大因素。

    而别的地方军队大多都是苦哈哈才当兵吃粮,处于各种心理,最瞧不起京营这样的少爷兵。

    不过高朗却是对徐承信这部京营另眼相看,跟他询问了许多京营的情况。

    徐承信也是有意结交高朗这位海外门派高人和领军大将。因为他从高朗身上看到了跟自己同一阶层一样的气质。

    不得不说这位国公爷之子的感觉十分敏锐,高朗作为现代二代,出身既富且贵,自幼受港城外公家那种种花家旧式家教的熏陶,再加上从小上的都是那种英伦贵族私立学校,所以本身贵公子气质就十分浓郁,公子如玉说的就是他这样的,三代才能培养一个贵族,现代那些暴发户富二代根本没法比。

    非凡的气质加上出色的外表,也不怪徐承信会觉得对高朗有种莫名的亲近之感,因为本质上他们算是一个阶层的存在。

    按徐承信所言,京营军队狭义上指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这三大营,广义上指所有在京军队,包括拱卫皇帝的侍卫亲军,如锦衣卫和金吾、羽林、虎贲、府军等12卫军,以及隶属御马监的武骧、腾骧、左卫和右卫等4卫营。

    “按记载,洪武朝初年,京军有四十八卫。成祖迁都北京,京师接近前线,京军一度多达七十二卫,并正式成立了五军、三千、神机三大营。平时,五军营习营阵,三千营主巡哨,神机营掌火器,战时扈驾随征。”

    作为京中子弟,别的不说,嘴皮子一般都是最利索的,而且徐家曾经一门两公爵是大明特例,又常年掌管京营事务,所以京营的典故他是张口就来。

    这里的五军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洪武朝的五军,洪武时期军队内部以卫所为编制单位,明太祖实录和其他洪武时期史料中从未出现“五军营”之名,“五军”指的是洪武时期常见的“五军十卫”、“五军十二卫”之五军都督府。一种就是三大营之中的五军营了。五军营其实就是由京中卫所改制收编的。

    “京营在大明历朝几经变换,最终世宗年间形成三大营定制,三千营也更名为神枢营。五军营应该是三大营中数量最多的一营,还有各地班军到京轮职,小弟所在就是五军营。”

    “三大营每军都有一总兵官,各营有坐营官,团营总兵官之上,另设提督一人,由一个尚书或都御史兼任;监军一人,由太监兼任。隆武之后,废三大营提督由文官与内臣兼任的制度,皆由我等武臣勋贵充任。”

    说到这里,这位国公爷的公子一脸崇敬神往的样子,好似恨不得活在当年隆武帝在世时一样。可见隆武帝这位重振大明的明君圣主在大明人眼中地位之高,完全不输于当年挽救汉家江山为汉朝再需二百年的汉光武帝刘秀。

    而且刘秀在血脉上不知道离皇家宗室多远了,只能说是刘姓无数后人的其中一个,但隆武帝却是真正的唐王一脉嫡传,都是太祖直系子孙,又力挽天倾,可以说继位极正,在名位上是一点负面说法都找不出来。

    高朗附和一句道:

    “隆武帝确实为中土历朝历代少有的圣主,光是驱逐突虏光复半壁江山,历史上就少有帝王可及,而改军制,设军功封爵制,一挽汉家武事颓废,不时中土大地完全沦丧异族之手,此等武功几乎可与秦皇汉武比肩了。”

    通过这一段的交流,他也看出眼前这位定国公庶子并非是那种无脑纨绔子弟,虽然性格有贪玩的一面,但是本身也算聪颖,而且关键是有上进心,能吃得了军营的苦。

    在现代他见过太多大院里的子弟因为不务正业,被家长送进军营里锻炼改造,结果哭着喊着要回家的怂包,也有像徐承信这样明事理吃得了苦的,那些坚持下来的不论成就高低,最后基本都属于成功人士,在各自领域有了一定的成就。

    而且看徐承信还带着几分少年天真,跟麾下军兵也能打成一片很讲义气,这样的人品无疑是值得交往的,要比跟现代一些虽然优秀可是却一切以利益为先的冷漠无情之人更好打交道。所以高朗也有意亲近结交。

    能够在三十左右就成为一方副将,无论是本身能力还是家族势力都是他们太阴派值得交往的,跟车晨那条不管事的咸鱼吉祥物掌门不同,他跟郑铭两个可是为了太阴派日后的发展操碎了心呢。

    见到高朗这东宁军主将对隆武帝也是如此推崇,徐承信对高朗的好感直线提升,兴高采烈的话匣子打开。

    “咱五军营有中军、左哨军、右哨军、左掖军、右掖军五军,也是因此而得名。每军设总兵官一员,下设二到四营不等,每营有坐营官一员,挂副将衔,步军营麾下定员五千,骑兵营麾下三千,小弟如今便是五军营中军副将,练武营坐营官。”

    看到徐承信语气中带着一些自豪,高朗心里计算,中军有四营皆为步军,在五军营中人数最多,一营五千的话那么总人数那就共两万余人。

    按徐承信说,邵武年间整顿京营,按宪宗年间恢复的十二营制,中军有奋武营、耀武营、练武营、显武营四营,左右哨军为敢勇营、果勇营、效勇营、鼓勇营各两营,左右掖军为立威营、伸威营、扬威营、振威营各两营。

    “也就是说,京营光是五军营,就有四万四千人以上了?”

    徐承信闻言笑道:“高兄算的还是少的,如今整个京营三大营外加班军,几经裁减总人数也仍旧在十万以上,其中五军营占了一半。好在经过绍武帝和先帝两朝整顿,京营如今还有几万战斗力尚可,戍卫京畿地区足够了,而且京营人手充足,除了此次派出我练武营五千军兵加入平叛大军,尚有神机营一部和神枢营骑兵被派往北边参与北伐,如此也并不影响京畿安危。”

第647章 渡河() 
平叛大军就这样一边行军一边训练的行进了半个月,这十几日下来,平叛大军各营官兵也都习惯了白天行军四十里的速度,当然一开始没有这么快,最近这两天才有这样的速度。

    不是高朗不想再快,而是再多的话那些兵丁的体力就跟不上了,毕竟都不是他们东宁军这样大鱼大肉养出来的,长久缺乏营养是大明或者说这个时代的士兵普遍的现象。原本他的计划是日行六十里,结果发现根本无法达成,于是就退而求其次定在四十里这个界限,既不会让平叛大军各营士兵累的吐血,又能起到很好的锻炼效果。

    好在这十几天下来赶了三百多里,距离他们的目的地沅陵县已经不足五十里,高朗也就没有要求更多。

    而这在大明一众官员眼中已经算是个奇迹了,能做到数万大军日行四十里,而且还是湘西地区这种复杂地形,即使三大强军也不过这样的水平了吧?

    “这真是我们做到的吗?”

    原本怨声载道的各营官兵们现在都不由的从心底升起一股自豪感。

    大军从益阳县集合,向西将近四百里来到沅陵县,用来半个月多的时间,最后在沅陵县北驻扎下来。

    沅陵县,位于湖广西北部,沅水中游,与桃源、安化为邻,素有“湘西门户”之称。因有沅水这支洞庭湖水系大河阻碍,一直是汉民和少民争斗相接的地区。

    沅陵以东,虽然也是汉土杂居,但那些少民部族已经是归化的,而沅陵以西那就真是少民各部的天下。

    当初三藩攻打湖广,就是由此而出,最后又到这里为止,而大明屡次平叛出击,也没办法跨过沅水。

    此世界的三藩势力范围主要在北至大巴山,向南分别为施恩、酉阳、玉屏等湘西土苗侗少民地区,南至黔东苗乡侗寨,整个地区呈狭长型,基本都是复杂的山林,属于滇西十万大山所在,跟现代的十万大山地区不是一个地方,现代那边所谓十万大山是属桂西南山地勾漏山系,东起桂省钦州贵台,西至中越边境,分布于钦州、防城、上思和宁明等地。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长100多公里,宽30到40公里左右,总面积广达2600平方公里,为桂省最南的山脉。

    大明世界这边的原始森林地貌多的吓人,所以在中土西南一带复杂的地形中形成了以湘西为主的南北走向不规则区域的十万大山,包括了后世神农架、大巴山一带的湖广、黔、桂和巴东几省的区域。

    而现代十万大山一带对应大明世界这边是比湘西十万大山还要恐怖的所谓南疆百蛮地区。

    包括了滇西和桂西边境与东吁和南越一带相连的蜿蜒数千里的山脉丛林,而且多数是可怕的热带雨林地貌,内中遍布毒虫猛兽还有数百支蛮族土著,可比东宁岛上那些生番可怕多了,即使是成队的先天武士也无法穿越这片可怕的地带。

    之所以停在沅陵县不动,不是粮草和体力的问题,而是当初为了怕大明围剿,三藩撤退时将沅陵县西跨越沅水河段的桥梁都破坏了,这些年来本地官府也没有重修,因为两地已经被河道隔绝,但凡哪边想要修桥,都会被另一边进行破坏,于是此地诡异的维持了十几年时间的和平。

    现在平叛大军到了这里,自然也会被大河阻路,而且四万多人不是几千人,用几艘渡船和竹筏就能很快运送到对岸,所以朱琚椿命大军暂时扎营,然后收集木料建造浮桥。

    东宁军倒是对此早有准备。

    东宁舰队被留在益阳县渡口,但是船上附带的钢制栈桥则被高朗携带了过来,为的就是眼前这种情况。

    一共十二架钢制栈桥,四架拼接在一起,就足够度过沅水较窄的河段,再配合大军伐木打造的浮桥,就能组合在一起搭建一座将近三十米宽的巨型浮桥,可以让四万大军在几个时辰内完全通过。

    沅陵县外,朱琚椿望着一片繁忙的河岸,有些心忧的说道:

    “我平叛大军如此动静,相比三藩那里也该闻到消息,就怕他等在我军搭建浮桥时出手偷袭啊!”

    关于这一点,其他营将领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好在此次有东宁军提供的那种便利之极的铁家伙,要是光靠木板小船一点点的搭建浮桥,再有敌人骚扰,估计一个月也过不了河。

    高朗却微微一笑朝着楚王施礼道:

    “殿下莫要担忧,臣有办法让敌人无法破坏我军搭建浮桥。”

    众人闻言都是眼睛一亮。

    楚王此时就像是话本里一切都依靠诸葛亮的刘备一样,急切的问道:

    “高将军有何妙计,快快与本王说来。”

    高朗卖个关子说道:

    “请殿下和诸位将军随我一观便是。”

    说罢,高朗当先做个请的姿势,步行几步来到河边,挥手放出一幢光芒,一艘精美的大帆船就出现在水中。

    “高某的办法就在这海神号上,还请各位一同随我上船。”

    说着高朗吩咐包括申屠在内的十几个随从跟他一起上船,这都是具备水战技能的战士。申屠手下的数百水营士兵此时都在益阳看守舰队,毕竟是十几艘大型战船,难免有不开眼的产生觊觎之心,湖广这边可不是他们的主场,所以留人守护是必须的,因此只有申屠这个先天高手带着百多人跟着大部队一起过来。

    关于海神号这艘可以收起随身携带的神奇战船大家都曾见识过,但是在此亲眼目睹依旧让人震撼。

    毕竟虽然道法显圣已经有上百年了,可不说普通百姓,就是他们这些军将,平时也少见真正的仙家法术场面,毕竟九大仙门为首的中土玄门依旧不习惯在世俗面前展现神异。

    而那些儒家法师每一次施法都需要一定的代价,更不会平白无事的浪费法力和材料只为炫耀而展示。

    一众武将簇拥着楚王朱琚椿上了海神号,车晨便指挥着马老师和吴小瑞两个发动了海神号。

    太阴派一众男穿越者基本上都玩过开着海神号出海兜风的事情,除了高朗本身学过游艇驾驶,其他人也都在车晨郑铭的手把手教导下,能够基本操作海神号航行。

    高朗需要在楚王身边作陪指挥,所以开船的任务就落到吴小瑞与马德新两个人身上。

    “高将军,你所说不惧三藩叛逆偷袭,指的就是此船吗?”

    朱琚椿等人上了船虽然一切都很新奇,几个糙老爷们此时都跟好奇的孩子一样在船上摸来摸去,但是对于高朗的意思仍旧不能理解。

    高朗神秘的一笑。

    “殿下不必着急,马上臣就给您演示如何做到。”

    说着通过海神号的监控屏幕发现了上面的变化,他便突然说道:

    “来了!”

第648章 慌得一批的三藩() 
海神号的雷达监测系统虽然不是什么专业的军用雷达,只是民用版的,但是对自身半径几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