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八零后咸鱼术士 >

第324章

八零后咸鱼术士-第324章

小说: 八零后咸鱼术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位白鹿侍者,已经晋升为3级的德鲁伊主持此次的出征祭典。

    斩杀一只公羊,将羊血涂在军旗之上,这并不是血祭,而是自古以来中土的传统,大军出动都要祭旗,以求上天保佑出战胜利,也是提升士气的一种方式。

    不过在车晨眼里,在祭旗结束之后,他就见到一股血色光晕从大旗扩散出去,蔓延到整个大军,让士兵们个个都精神振奋,战意盎然,然后每一个士兵头顶也都浮现一道细微的血光,共同汇聚到大旗之上,在大军上空浮现一只由血色组成的血鹿虚影。

    “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军营煞气了吧?”

    车晨一开口,尚国华就眼中闪过光芒说道:“确切的说这是军魂血煞,情绪之力是一种无形的力量,通常说的军气也跟王朝龙气一样,属于众生意念的一种,论威力其实不输于神灵的信仰之力,只是很难收拢在一起集中利用而已。但是士兵们集体产生的军气跟他们的精气神连接之后,就能形成特殊的血煞之气,达到百邪辟易、诸法不侵的程度。传说战国时候,大军一上十万,即使真仙也要暂避锋芒,何况那时候巫觋之道虽不如殷商那般占据统治地位,连帝王家族也是巫祝出身,但‘国之大事,唯祀与戎’,掌控祭祀权的巫道仍旧强势,其利用军魂血煞之力的秘术后来发展出了兵家修行之道,据说也可肉身成圣,走的是神道的路子。我圣门其实也是源自巫觋,对于兵家之术有些了解,那么大旗现在显然已经具备了兵家法器的底子,稍加炼制,就能挫敌兵锋,涨我士气,甚至能吞噬地方气运,经过血煞祭炼成就兵家法宝,蕴养战魂也有可能!”

    作为专攻魔道的圣门传人,尚国华对于各种情绪之力的法门出处都有一定了解。

    高朗闻言十分感兴趣的问道:“何为战魂?”

    这方面车晨是专业的,听了答道:“战魂者,战死者之魂也!也称军魂,是受战场血煞之气侵染的一种特殊阴魂,历代玄门高人炼制护法道兵之首选,传说中的阴兵借道一般就多是古战场的战魂,是少数能够直接攻击到实体的阴魂。至于和尚说的兵家法宝蕴养战魂,举个例子,应该类似北欧神话里的英灵殿,可以收集勇敢战士的灵魂为己用,那些英灵就相当于神的战士,类似光明教的天使,跟我玄门护法道兵、神将是同一种东西。怎么,衙内你有兴趣?”

五百七十 南征笨港() 
高朗兴奋的点点头。

    作为太阴派里对于领兵打仗最有兴趣的一个,能够掌握那样的兵道法宝,对他来说简直是如虎添翼。这样的兵道法宝跟他的皇帝主牌天赋结合,绝对能够使他可以以少胜多、战无不胜,甚至成为媲美孙武、韩信那样的军神级人物。

    这一点在太阴派中根本没有人跟他争,别看陈飞白是军队出身,可是却对指挥作战没有什么兴趣,反而更专注个人修行,属于那种执行任务的精锐兵王,而不是运筹帷幄的指挥官。

    “不错,如果这些为我们战士的士兵还能死后不堕冥土,成为战魂道兵继续存在,那么绝对能够为我们领地统治更添牢固,在领民和军队之中凝聚更多的忠诚和士气。”

    深谙人性的尚国华点头说:“确实如此,人皆畏死,能够死后还一另一种身份长久存在,又受领地香火祭祀,已经比得上底层的鬼神之属,换了是现代人恐怕也愿意用全部身家来换呢!”

    车晨闻言点点头。

    “既然如此,你看我的。”

    说着就见山门之上的崇圣真灵宫上空忽然传来一声鹿鸣,然后一只巨大的白鹿虚影现身在祥云之间,一跃而起来到军旗台上,微微低头,一道赤红离火缠绕在那杆大旗之上,连着数道灵光浮现,然后白鹿对着下方大军鸣叫一声,化为流光消散。

    “轰……”

    下方大军和围观的百姓都震动了。

    不要说原本就虔诚信奉白鹿圣灵的游侠营半精灵和改信白鹿大圣之后就分外虔诚的土著们,就是东宁军的汉民士兵和周围的百姓见到白鹿显圣,也都纷纷跪拜虔诚祷告起来。

    要知道在中土虽然道法显圣有了多年了,但遵循中土修行界隐修避世的传统,很少会有修士故意在人前展示神通法力,所以凡人们见到的并不多,对神仙之流也是将信将疑。

    而太阴派供奉的神灵却几次在大事件中显圣,这不是神迹是什么?

    “成了,现在那杆大旗已经成为法器,不过我只能以神道法器的方式初步炼制,具体的兵家法器还需要你自己琢磨。”

    意识回归的车晨对高朗说道。

    尚国华在旁道:“我这里倒有几门兵家秘术,不过我了解的也是皮毛,论坛那边恐怕也没有多少记载,毕竟兵家传承到了明末就散失了大部分,再有清廷压制汉人,以及四库全书的大量古籍精华都被删减禁绝,流传到后世的基本不剩什么了。”

    高朗笑道:“有这些就暂时足够我研究了,何况这个世界大明还在呢,想必也能找到一些兵家传承,据说那位天象军之主张煌言就是儒家兵法派的宗师,也是上古兵家的遗留,有机会我就去讨教一二。”

    几人说罢,高朗作为统帅便下令全军出击。

    加上辅兵辎重共两千人的大军排队登上淡水港停靠的数艘大船。

    有从宁波船厂那边定制的仿制海神号的新船四艘,购置的桨帆船两艘,俘虏黑旗帮的福船三艘,还有基隆造船厂那边阿赛罗住持建造的三百料双桅快帆船因为有着模块化制度,同时开建两艘,现在也都下水了。

    这九艘船里最能装的还是三艘福船,大福船最多可以载士兵四百,不过那样太过拥挤,所以只上去三百。两艘二号福船也满载一共载了四百人。注意这里是运兵装载而不是正常乘员数量。

    仿制海神号用的是西式桨帆船的内部结构,五百料仅次于二号福船,船身更加宽大,采用盖伦船的u型底,当时是考虑以后的移民还有装货。现在正好用来运兵,虽然吨位没有二号福船大,但是载重和载人空间却不小,每一艘不算水手都能装下二百人,一应辎重也都装入这四艘的货仓。

    两艘费伦世界出产的双桅快帆船因为主要追求速度,多用来海上巡逻和走私之用,所以每船只装了一百人。

    两艘桨帆船每艘都满载60人,最后还征用了基隆船厂的出品的用来巡逻的两条哨船,占用了领地渔船之外的全部船只,才把所有大军和辎重装上,顺流出淡水河口入海,杨帆御风,向南朝北港溪入海口驶去。

    穿越者们的海神号位于舰队最前方,是东宁军的旗舰。

    不说海神号这艘魔法船的威力,沿途就是有海盗,见了这只由十艘大船组成的舰队,也都会远远避开免得打劫不成上门送菜。

    所以一路上根本连小鱼小虾都没遇到,只有途径尼德兰人的鹿港据点的时候,吓的一艘小型帆船如同收惊的猫一样乱蹿逃回据点。

    “那里就是鹿港了吧?”

    陈飞白指着那处据点说道。

    鹿港值的就是鹿仔港,据说因原住民在这里猎鹿而得名,最早是因为尼德兰人在此收购鹿皮而开始繁华起来,到了清朝时曾经是岛上第二大城镇,不过后来落寞下去,成为一个以旅游也为主的小镇。

    车晨因为鹿港的名字多看了一眼,说道:“这里倒是很适合鹿群繁衍,我们也不缺鹿皮贸易那点钱,以后经营这里就以鹿场养殖为主吧!”

    作为自然圣灵,他虽然不排斥人们猎取野鹿,但是那种为了商业过度捕杀的情况还是不要出现在自己领地上了。

    何况他现在被尊为白鹿大圣,屁股决定脑袋,也要为岛上的野生鹿群谋一些福利,毕竟它们天生是自己的附庸和信徒,说不定日后还会有不少野鹿开启灵智成为自己的手下呢!

    说着舰队继续向南,过了不到一个小时,就见到了前方繁忙的船只来往,那里就是笨港所在的北港溪入海口。毕竟两地在陆地上相距也不远。

    笨港就是后世的北港,是指北港溪入海口和下游地区的统称,曾经是颜思齐和郑芝龙两代海盗势力拓殖之地,在郑家未曾撤离东番回归大陆之前鼎盛一时,曾达到人口数万,船只数千,规模堪比内地偏远贫瘠的州府,只是随着郑家受封贵爵,带着不少子民充实封地,中土百姓眷恋家乡,大批的移民都随之荣归故里,留在笨港的汉民只余数千,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北地的逃民。

    这里名义上归福州府管辖,实际上还是心向郑家,受郑家庇护。

    之前在东番开垦定居的汉人大小聚落,除了淡水和大员之外,都要向笨港交一份抽成,作为上供,淡水这边因为曾受尼德兰人统治,虽然人家主动放弃了,但是为求庇护,也是买个平安,所以也要向大员的热兰遮城那边上交一份供奉。不过在穿越者们统治岛北之后,这些都没有了。

    因为尼德兰人是为商贸而来,不像笨港的头家们都喜欢征收粮食,只要鹿皮、金沙等物,所以即使有着双重抽成,笨港这里的汉民在生活上仍旧过的比内陆同乡的农民更加宽裕。

五百七十一 笨港五姓() 
大明天启四年(1624年),颜思齐等因不满岛国德川幕府的统治,密谋起事造反,参与岛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在岛国,这种事情时有发生,只不过这一次作为大明乃至整个大洋西岸地区加上南洋地区最大的一股海盗势力将参与其中。

    颜思齐与杨天生、陈衷纪、郑芝龙(没错,就是那个郑一官)等二十八人拜盟为兄弟,立下誓言:“生不同日,死必同时”。众推思齐为盟主。不幸事泄,幕府遣兵搜捕,思齐率众仓惶分乘十三艘船出逃。

    经陈衷纪建言,思齐率船队柢东番,在笨港靠岸。见岛上地肥水美、大片荒野未辟,决意在此开疆拓土,干一番事业。乃率聚伐木辟土,构筑寮寨。

    北港,一名魍港,亦作蚊港。

    指现代宝岛北港溪下游一带。为岛上汉族移民最先到达、开拓的地区。故明时曾一度代称东番岛为北港。其地渔业极盛,又为海船出入港口,与澎湖、漳、泉之间往来频繁。《读史方舆纪要》中记载:“澎湖为漳泉之门户,而北港即澎湖之唇齿”。“北港在澎湖之东南,亦谓之台湾”。

    是时,土番以为外敌侵犯,聚族攻击。颜思齐遗人加以安抚,商定疆界,互不侵扰。在笨港东南岸的平野,规划建筑了井字型营寨,中间为大高台,使之成为组织指挥垦荒的中枢。与此同时,派杨天生率船队赴漳、泉故里招募移民,前后计三千余众。

    这就是明朝时期第一个成规模的移民东番岛的记录,因此颜思齐也被后人尊为“开台王”。虽然东番岛有记载的早在千年前就有汉民迁移,不过时过境迁,那些汉民几百年下来早就沦为土著了。甚至后世学者早有提出岛上原住民很多都是更早的时候由大陆迁徙过去的人种,毕竟只有一道狭窄的海湾阻隔,就是用独木舟,也能横渡过去。

    这些历史中记载不多,也都没有颜思齐开台那么具有历史意义。

    可惜颜思齐这位堪比汪直的大海主英年早逝,死的太早,不然在其经营之下的东番岛或许会早几十年成为海外一大势力,估计也就没有尼德兰人和后来的郑芝龙多少事了。

    郑芝龙正是先后施手段收拢了颜思齐与李旦两位大海主的遗产,才一跃成为东南沿海的霸主,成为十八芝的老大,不过即使在那时,也还有杨天生、李魁奇、刘香等同级别的海主还有李旦之子看不惯郑芝龙的作为跟他对着干,直到郑芝龙转头大明旗下,才借大明之力成功击败众多对手,一统东南沿海。

    近年来,被封王的郑家已经逐渐放弃东番这条后路,所以笨港一带失去了往日千帆过往的盛况。

    但在这个时期,平野仍是笨港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已经形成了大镇的规模,人口数量不比中土一些偏远小县城规模小。

    此时的平野镇里一片愁云惨淡,原来由颜思齐兴建,再经过郑家扩建的聚义厅,现在成为了笨港众头家议事的场所。

    头家,是闽地方言,原本意为店主、老板的意思,后来引申为祭祀之中做主祭的人,宗族里拿主意的人。

    在笨港这边,头家就是由各个聚居地选出的领头人,组成了类似议会的统治阶层,从颜思齐招漳泉移民开始就已经出现雏形,郑家统治时期头家是类似大陆那边甲长里正那样负责统计人口,处理纠纷,征收粮税的体面人,类似西方的税务官。

    到了郑家离开时期,头家就真正上位成为了笨港的统治阶层。

    此时的聚义大厅里,几个头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