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草根奋斗记 >

第78章

草根奋斗记-第78章

小说: 草根奋斗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一来各个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就会削弱很多,企业以后的用人和用钱逐渐会演变为复杂的层层审批制。从可控性上看是好的。但是!王元平不无忧虑的想:乡镇企业的优点就是经营机制灵活,这才会蓬勃发展。如果按照这个思路设置,乡镇企业也就失去了经营机制和用人机制灵活的优势,失去了这个优势,乡镇企业还会和现在一样那么有生机、有活力吗?

    对于这个问题,王元平一直拿不准。也就没有贸然开口。对面的吴明德继续说道:“这第二嘛,是人事调整,我有个初步的想法。织布厂老曲、造纸厂老刘调到经委任副主任,不再任这两个厂的厂长和党支部书记。书记统统由中心党委书记也就是你来兼任。至于厂长嘛,有了合适的人选再说。我的想法这两个厂的管理模式和现在的机械厂统一起来。如果有好的人才到时以经委的名义任命就可以。你觉得呢?”

    王元平听了半晌没吭气,他心想,如此一来岂不是把这两个厂的管辖权统到自己名下,一个厂已经够自己累的了。三个厂的管理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但面对吴明德的热忱期望,王元平又不好直接拒绝。他只得苦笑了一下道:“吴书记,这样一来,我岂不是这三个厂的头了。可我觉得我干不了这么多啊。术业有专攻,机械厂的事我刚明白点头绪,还是多亏我四叔教我。在跑销售的时候,我多次跟他请教,到现在也是刚刚知道了一点皮毛。织布和造纸我真不摸路子。如果再从头学起恐怕会耽误时间,再说也没有我四叔那样的人来教我”。

    吴明德正色道:“元平,不要怕。谁也不是天生什么都会。要勇于挑重担,这两个厂的情况我知道一些。只要抓住要害,大胆改革。如你所说,把成本降下来,那么就会活起来。当然,这个工作不是一天两条能够完成的。因为这两个厂的情况和机械厂完全不同。机械厂是因为当时领导班子集体出事,厂级领导几乎没有了,这种情况下搞任何改革阻力都比较小。而其他两个厂班子人员齐全,改革难度较大。但只要静下心来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就不愁解不开这个疙瘩。元平,不要单打独斗,要学会找寻人才。像在机械厂一样不就发现了李大海和李平这样的人才了吗,而且,事实证明,你选人的眼光还是很准的”。

    王元平刚要再说什么,吴明德摆摆手继续道:“好了,不要挠头了。这个事就这样定了。我有些饿了。刘慧,咱们什么时候开饭?中午,在这里吃饭”。

    一阵愁绪涌上王元平的心头,但领导已经说定了。自己再要是推辞那就不识抬举了。他只得把涌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循声而来的刘慧进来冲着王元平一笑,对吴明德说道:“早就做好了,知道你们在聊天,没敢打扰你们,现在就可以吃了。吆,都十二点多了。小”。

    她这一沉吟,吴明德便知道她是忘记了王元平的名字了。便接过来补救道:“你叫他元平吧,别小小的,听着有些嫩”。

    刘慧一笑:“元平,快过来吃饭吧”。

    王元平待要客气,但吴明德和刘慧由不得他再客气,拉着他坐到饭厅里,吴明德的女儿吴燕今年十一岁,刚上小学三年级,小女孩长得特喜欢人。文文静静的坐在凳子上,吴明德轻轻的抚了一下她的脑袋道:“燕子,洗手了吗”?

    小女孩吴燕一下将胳膊举得老高,手掌在空中来回翻了几下,说道:“洗了,洗了,请爸爸检查一下吧”。

    吴明德呵呵一笑,道“不用检查了,这位是王叔叔,叫叔叔”。

    吴燕很有教养的瞪着漆黑的大眼睛歪头看着王元平:“你好,叔叔”。

    “你好,小吴燕,上学了吗”。王元平问道。

    “我上三年级,叔叔,你上学吗”?吴燕好奇的问道。

    吴明德笑了,坐在饭桌前的凳子上,轻拍了一下吴燕的小脑袋道:“哈哈,小家伙,你叔叔都工作好几年了”。

    王元平也下笑了,道:“吴书记,小吴燕真说对了,我还真是在上学。不过是自学”。

    吴明德一听来了兴趣,道:“哦,你自学?是高教自学还是其他”?

    “高教自学,本科,工商企业管理,专科已经考出来了。”

    “哦,不错。年轻人就该提高学历,国家越来越重视。你不说我还忘了,我也要报一个班学习一下”。吴明德开了一瓶白酒,便倒酒边继续说:“喝点白的吧,这酒就不错,不上头”。

    王元平待要推辞,但见他已经倒上了。不再客气,他明白这时自己要是再客气,那就会让吴明德反感。于是,不再推辞。

    这时候,吴燕冲着他招招手,然后爬到凳子上站起来贴近王元平的耳根道:“叔叔,老师说喝酒不好,你和爸爸不要喝了”。说完后,小脑袋又是一歪看着他。

    她这一番话说的王元平哭笑不得,不知道该给她说什么。吴明德已经听见她的话了,冲着她假装一瞪眼道:“小孩,知道什么,大人是在谈事才喝酒。明白吗”。

    吴燕显然不明白,云里雾里的点点头,小嘴一撅,很委屈的样子。

    刘慧端着菜过来,见状,白了吴明德一眼。冲着女儿笑着说:“别理他,你爸爸又开始不讲理了吧”。

    正在此时,门铃响了。

    本书于看书蛧

第116章 不速之客() 
刚刚从厨房出来的刘慧一边用围裙擦手,一边冲着王元鹏客气道:“你们先吃,我去开门。”

    门一开,只听刘慧热情的招呼道:“是小于啊,进来吧。你这是干嘛。拿回去,拿回去”。

    一个男子声音传过来:“刘科长,打扰您吃饭了,这是我老家的一点土特产,不值钱,您就别推了,搞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王元平知道刘慧是县水利局是财务科长,管钱的往往都是实权派。来的这个人看来是有求于她。这时候,自己反倒是很尴尬,心里不禁暗暗想,不在这里吃饭就好了,也省的看见这尴尬的一幕。

    吴明德没有抬头,也没有理这个茬,而是端起杯子道:“她忙她的,不管她。咱们喝。”说着喝了一大口。

    这种时候真的很尴尬,王元平只好假装什么也不知道,继续喝酒吃菜。

    只听刘慧道:“小于,正好家里有客人吃饭,这个点估计你也没吃饭。来吧,一起吃吧”。

    “不了,不了,刘主任。我刚在家吃过。不打扰您了,我走了。刘主任再见”。一阵关门声响起来。

    刘慧过来了,见二人神色不太自然,便冲着吴明德道:“是给我们局盖临时房的小于。他的钱已经拖了很长时间了没给。找了局里很多次。这孩子不错,上次燕子奶奶发烧,就是他帮着送到医院的”。

    吴明德听了举着筷子愣住了,急问:“上次我妈发烧有人背着送到医院的,就是这个人吗”?

    刘慧道:“是啊,是啊”。

    “找个时间,我请请他”。吴明德恢复神态道。

    “别请他吃饭了。你们那里有没有活,给他找点活干吧。小于弄了小施工队,挺不容易的,这些天我看他要钱要不下来都快急疯了,昨天跟我说,工人都到他家闹了好多次了,可有什么办法。我们局的钱也下不来也帮不上什么忙。快过年了看着挺可怜的”。刘慧动情的说道。

    吴明德哦了一声,没有继续说话。

    王元平心里一动,机械厂的围墙正在施工。这段时间,因为施工质量他对施工的队伍非常不满意,想着找个机会换掉他们。让这个姓于的过去不就可以解他的燃眉之急了吗,这样可以帮吴明德还个人情。

    他看着吴明德,小心的试探着向刘慧道:“嫂子,机械厂有个围墙施工活。那个干活的质量太差,让我停了好几天了。这几天正想找个干活的队伍。如果他资质可以,我想可以去机械厂先把围墙那块干了”。

    说完后,见吴明德没有什么反应。刘慧闻言大喜,冲着王元平道:“元平,是真的吗?那可太好了。我下午上班跟他说一下,让他明天去找你,怎么样”。

    “好的,嫂子”。我明天在,让他去机械厂直接找我就行了。

    吴明德停住筷子,看着王元平道:“去机械厂也可以,但要按照程序来。不要看我的面子。听见了?元平”。

    王元平点点头,道:“书记,您放心。现在这个活已经停了。干活的那个队做的太差,刚弄好的五车间的外墙到处裂缝。而且要价虚高,前几天我把管基建的人骂了一顿。上次班子会上已经决定要换掉他们,但没有找到合适的,只好临时这样拖着,您知道的,围墙一天不弄好,我一天心里不安。前些天我还让厂办再找找看有没有其他施工队愿意干。人家这个小于不一定愿意干这个活”。

    他说的这番话半真半假,机械厂施工的队伍干活质量是很差。但停工的原因却不是因为这个,而是冬天无法施工造成的。之所有这样说,是因为他怕吴明德心里有负担,和吴明德两年多时间的相处,他太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简单说这个人城府很深,官场上的那点事他了如指掌,权力运作也是针锋相对,对政敌丝毫不手软,甚至有时会让人觉得他不通人情,老谋深算。

    肖俊的出事虽与他关系不大,但不能说一点关系没有。若当时他能不那么霸道,放一些权利给肖,让肖俊在仕途上能够看到希望,说不定不会让别人拉下水。

    但王元平知道,身在官场,如果没有城府,让人一下子能看透读懂,那么你走不了多远;如果不争权,你的权力就会被他人抢去,一旦失去权力就意味着失去位置。

    真那样你的处境就危险了!人在官场和人在江湖没有太大的区别!

    但吴明德是个例外,除了官场的那套事之外。说实话,吴明德还是个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而且从来不嫉贤妒能。来了大阳之后,正风气、罚贪官、选人才、抓经济每一步都能扎扎实实做好做实。能在这样的领导手底下工作也算运气极好。

    吴明德知道王元平这番话半真半假,他的真正用意是取悦刘慧。说见风使舵也好说取悦于人也好,反正有那么点意思。对这些小节,吴明德倒不是很在意,官场上的人如果不这样做,那才令人感到奇怪。反正他们要换施工队,正好顺水推舟还这个小于一个人情。

    于是,吴明德也就不再作声,默默答应了。

    王元平聪明,见状赶紧转移话题:“领导,刚才您说的织布厂和造纸厂的两位厂长调到经委任副主任,那么这两个厂的厂长总要找合适的人替代才是。”

    吴明德夹了一筷子菜放到嘴里,一边津津有味的嚼着,一边看着王元平。老半天点点头说道:“是啊,是啊,我刚才不是说了吗,等到你接过来之后,仔细考察一下,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如果实在没有,我可以给你提供一个思路,从大阳厂抽调。另外,元平,这两个厂的班子问题很复杂,在这两个厂搞改革可能比在大阳厂困难的多,这点你一定要做好心里准备。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

    王元平点点头,试探着问道:“领导,那您准备什么时候开始呢?”

    “我想尽快,不能拖了。再拖下去对谁都不好,你的意见呢?”

    “我听领导的。”

    “呵呵,好,忙过这一阵,乡里组织一个会,大家讨论一下就可以实施了。”

    王元平知道,既然吴明德这样说,那就证明他已经考虑成熟了,自己如果再推那就不合适了,毕竟,自己是乡经委副主任,而且是主持工作的副主任。

    作为一个党员干部,服从领导听从指挥,这是基本原则。

    本文来自看书辋小说

第117章 新的商机() 
大阳机械厂的大喇叭里每天早上七点,都会准时会播放新闻和报纸摘要。很多干部职工都会在这个点到食堂吃饭,为的是能够边吃边听新闻。

    这已经成了大阳厂的一道风景。

    从来到大阳厂办公后,王元平也和其它干部职工一样,渐渐养成了早上听广播的习惯。

    大阳厂的车间职工是三班运转,即早中夜三个班,人休机器不休。

    王元平和厂里部分这个点赶来吃早饭的工人很熟悉,开始,工人离着他远远的,都不敢靠近他。渐渐的熟悉以后,大家觉得这个领导和蔼可亲。而且和工人能够说上话,于是,便和他熟络起来,也是从这以后,大家有什么情况都会通过这顿饭向他反映。

    很多非常好的合理化建议就是这时提上来的。

    大阳厂食堂的面积很大,大概有几百个平米的上下两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