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草根奋斗记 >

第76章

草根奋斗记-第76章

小说: 草根奋斗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快别跟着他干了,到我这里来吧,保证不错!”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

    笑声中,栗军悄悄的走到王元平跟前,附耳问道:“中午咱们去栗氏庄园吧。”

    王元平一怔,看了栗军一眼:“栗氏庄园?还有这么个地方?我怎么不知道?”

    栗军冲他挤了挤眼,笑道:“去了你就知道了。九叔,咱们走吧?”

    老支书抬起手腕看了看表,点点头:“你领大家先走,我和元平在后边吧。”

    众人跟随栗军走后,屋里只剩下老支书和王元平,王元平拿起盘子里的栗子剥开一个,填在嘴里嚼着,老支书看着他呵呵笑道:“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说吧,什么事?”

    “看你说的,这次真没事,就是这些天厂里的工作太紧张了,大家都快被我逼疯了,照这样下去非撂倒几个,我想着利用周日休息的空挡,到栗山来放松一下。”

    “哦,我可都听说了,元平,大阳厂的改革力度非常惊人,职工说什么的都有,总体上表扬大于批评。不过,我还是提醒你一下,那天我听人说了一个词,正好用上,讲欲速则不达。”

    “呵呵,老支书,多日不见,您的学问见长啊。”王元平干哈哈了几声。接着说道:“是的,这段时间的变革确实很快,取得的成绩也非常惊人!我也是担心,怕再往下改会出问题,所以,带大家出来,一来是看看栗山放松一下,二来是到这里大家的思想会静下来,专心讨论事情。只是,这样一来给您添麻烦了。”

    “嗨!这是什么话,咱们还分彼此啊,就这样吧,走啊,去看看栗氏庄园怎么样?”

    跟随这老支书,王元平从栗山村一路走来,说实话,栗山村的改变令他感到震惊!

    除了砖瓦厂之外,新建了几个小型工厂也是红红火火,看样子效益不错。村庄南部的坡已经整平了,面积有栗山村那么大!此刻,正在建设民房,工地上人车沸腾。

    见王元平疑惑,老支书介绍:这就是集体新盖的房子,第一批五十户,全部是二层小楼,预计再有两个月差不多就盖好了。到时先把一些五保户、困难户和经济能力较差的农户搬进去。

    听着老支书的介绍,王元平暗暗赞叹,不由得想起自己家乡,海崖经济发达的村子不少,但这样为百姓考虑的却很少。

    老支书确实是为民办实事的好支书。这样的支书恐怕全洪南也找不出几个来。看着老支书佝偻的身影,王元平热血沸腾,心想:这样的支书真的让人肃然起敬,栗山村能够摊上这样的支书是栗山老百姓的福气。

    等到两人一起来到栗氏庄园的时候,王元平才恍然大悟,原来所谓的“栗氏庄园”就是在栗成林的院落旁边盖了一个平房,这个平房是专门供来栗山参观、学习和玩的客人准备的。

    自从栗山的砖瓦厂建成后,名气渐渐出去了。来这里参观的县乡和周围的兄弟乡镇干部们渐渐多了起来,人多了,吃饭就变成了一个大难题。

    于是,在征得村里大部分人同意后,栗山村盖起了这十几间平房,接待之余也能赚到点钱。

    王元平听老支书介绍之后,心里一动:大阳厂每天拉货的车这么多,各地的客商和司机吃住都去乡里,来回几公里不太方便。厂里办公楼前边的外围可以建一排房子,既能解决这拨人的吃住,又能为厂里创收,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对!就是这个主意,待会讨论工作时,一并商量一下。

    本文来自看書蛧小说

第112章 书记召见() 
大阳厂的形势如日中天,工厂的销售收入达到了顶峰,紫中央电视台做完广告后短短三个月,大阳厂的销售收入竟然达到了三千多万元,这个数字可是去年全年销售收入的五倍!

    三个月干出了五年的成绩,这是大阳厂班子始料不及的。而且随着广告的滚动播出,大阳厂的名声越来越响,提货的车辆有增无减。

    如此一来,提货人员吃和住都成了问题,大阳厂新修的厂招待所根本住不开,大阳乡里有头脑灵活的老乡纷纷在周围开了饭馆、小吃部和旅馆。这些三产人满为患,生意极好。大阳的第三产业也被带动了起来。

    对于大阳厂的干部职工待遇,王元平的做法是,只要工作做得好,业绩突出,那么发钱他是不在乎的,因此,对于贡献特别突出的干部职工,大阳厂的奖励也是非常多的,这样一来大大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职工收入也是水涨船高,工人当中的技术能手,最高的一个月竟然发到了三千多元!这个数字在当时可是非常惊人的。要知道当时的不管干部还是职工每月一般三百元的左右的工资那就很多了。

    三千元的工资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一时间,在大阳方圆几个乡镇的范围内,青年小伙和小姑娘能以进入大阳厂工作为荣。每逢有人问起,只要回答在大阳厂工作,那立马高看一眼。

    这一来,大阳厂的名气一下子在洪南范围内响亮至极,大家都知道这个厂效益好,工资高。很多人纷纷调到各路关系,挤破脑袋想办法也要进大阳厂。

    如此一来,则使大阳厂的班子在用人关上,受到了严峻的考验。王元平经常时不时接到乡里、县里各路领导的电话,搞得他是不胜其烦。

    与此同时,大阳厂向乡财政输入的也越来越多。使得原来捉襟见肘的乡财政压力大大缓解。早在七月份,大阳乡干部的工资终于开始每月按时发放了。到快过“十一”时,乡里破例给每个干部发了点“十一”的过节礼品。这一下子在大阳引起了不小的振动。

    阳历年乡里又发了不少过节礼品,这让干部职工很意外,同时也很兴奋。吴明德的威信空前的提高。大阳的干部们对他越来越信服了,都说他善用人、会用人。用对了一个王元平就把大阳厂救活了,不但救活,而且大阳整个乡现在都是吃大阳厂的饭。

    不久,县里知道了此事,李克亲自打电话给他让他注意一些,不要太过高调,否则,一旦有人捅了上去他将无法应对。吴明德这才在开会时强调福利的事情要保密,今后有那个单位泄漏出去,不但没有福利发,单位的领导要追究责任。

    大阳的形势越来约好,乡财政收入已经快赶上最好的乡镇——海崖镇。

    县城开完会后,按照事先约定,王元平去了吴明德家里一趟。

    这是一个一百多平米的三居室房子。装修的说不上多豪华,但也不差。

    吴明德的夫人叫刘慧,在县水利局工作,一个高挑、皮肤白皙,气质很好的女人。一见王元平笑着道:“小王是不是?呵呵,早听明德说过多少次了。快进来”。

    别看王元平和吴明德关系这么好,但他家还是第一次来。他一边和刘慧客气一边把拿的东西放到门里边。刘慧一见摇摇头,脸上装出一副生气的样子道:“来就来吧,带什么东西。你太客气了”。

    王元平知道这是客套话,于是赶紧回道:“嫂子,这回来的仓促,没什么东西好带。我在广东时托人从香港捎了几套服装。还有在南方买的几条烟。早就想拿过来,但书记一直给我压担子过不来”。

    刘慧听到香港来的服装时,眼睛一亮。一边把王元平让到沙发坐下,一边话说:“他就那样,逮着能干的人往死里用人家。小王,以后你甭理他。以后休息好了再干”。

    吴明德从最里边的一间房子出来,道:“你懂什么?元平,来了。到这里来吧”。王元平顺从的跟着他,进了这个房间。

    这个房间的布局显然是个书房。东西两侧墙壁全是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种书籍。房间正对着墙的位置摆放着一张古色古香的书桌,书桌上铺着一层棉布。上面有副墨迹不干的字,似乎没有写完。房间靠阳台的地方有个圆形茶几,两边各有一把藤椅。整个房间充满了一股书香气。

    王元平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摆设。他有点像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吴明德没有注意他的表情,而是径直走向阳台的藤椅坐下,见王元平还在参观。呵呵一笑,道:“元平,坐下吧,坐下慢慢看”。

    王元平这才醒悟,红着脸坐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掩饰。

    吴明德微笑着看着他,道:“元平,在经委工作了这段时间,感觉怎样”?

    王元平放下茶杯,端正了一下身子。很谦虚的道:“挺好的,只是刚做这个工作,很多地方做的还不好,请书记多批评”。

    他的这句话让吴明德感到很舒心,在他来之前,吴明德还在想:王元平少年得志,现在管着几千人的大厂,大阳财政现在又是基本是吃机械厂的饭。他不会轻狂吧?

    现在看他的这个表现,很谦恭也知道进退。不错,少年人能知道藏锋芒这就不错,以后有发展的空间。吴明德最欣赏王元平的就是这一点。

    “看你说的,你能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把一个濒临倒闭的机械厂带出困境。现在又成为乡里财政的主要来源地。不但我,全乡都要感谢你。我说的这话不是夸张,也不带半点虚假。是实话实说。对于大阳,你是立了大功的”。吴明德动情的说道。

    王元平听后,心里有些诚惶诚恐。在他看来,一般要把那个干部调整或批评,一般之前都会进行肯定。那么,是不是自己的工作又要变动?他大脑飞快的搜寻着大阳的这些岗位,好像没有合适的。自己刚刚就任经委副主任不到一年,再说乡里其它站所好像没有合适自己的岗位。那吴书记说这番话是什么意思。他实在有些想不明白。

    等吴明德说完后,他紧接着说道:“书记,您说的我都坐不住了。我哪有那么厉害。这个成绩是上级领导的支持,大阳厂全体干部职工干出来的。元平不敢贪此天功”。

    吴明德摆了摆手,正色道:“你知道的,我轻易不表扬人。今天说这番话是有故事的”。

    本部小说来自看书蛧

第113章 县里招考() 
吴明德的家在县城南部风河边上的县水利局宿舍楼,风河这个地方在洪南县城属于上好地角。当时县水利局为改善本局干部职工的住房条件,先后三人局长费劲了周折,这才把两栋宿舍楼盖起来。吴明德家在第一栋的三楼,这是一个一百多平米的三居室房子。装修的说不上多豪华,但也不差。

    吴明德的夫人叫刘慧,在县水利局工作,一个高挑、皮肤白皙,气质很好的女人。一见王元平笑着道:“小王是吧?呵呵,早听明德说起你多少次了。快进来,快进来。”

    别看王元平和吴明德关系这么好,但领导家还是第一次来。王元平一边和刘慧客气一边把拿的东西放到门里边。刘慧一见摇摇头,脸上一副生气的样子道:“来就来吧,带什么东西。你太客气了”。

    王元平知道这是客套话,于是赶紧回道:“嫂子,这次来的仓促,没什么东西好带。我在广东时托人从香港捎了几套服装。还有在南方买的几条烟。早就想拿过来,但一直没时间来。也不知道服装合适不合适。”

    刘慧听到香港来的服装时,眼睛一亮。一边把王元平让到沙发坐下,一边话说:“合适,合适,你看你,来就来吧,怎么还带东西?这不行啊。”刘慧言不由衷的谦让道。

    这时,吴明德从最里边的一间房子出来,说道:“你懂什么?元平,来了。到这里来吧”。王元平赶紧跟着他进了房间。

    这个房间的布局显然是个书房。东西两侧墙壁全是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种书籍。房间正对着墙的位置摆放着一张古色古香的书桌,书桌上铺着一层棉布。上面有副墨迹不干的字,似乎没有写完。房间靠阳台的地方有个圆形茶几,两边各有一把藤椅。整个房间充满了一股书香气。

    王元平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摆设。他有点像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吴明德没有注意他的表情,而是径直走向阳台的藤椅坐下,见王元平还在参观。呵呵一笑,道:“元平,坐下吧,坐下慢慢看”。

    王元平这才醒悟,红着脸坐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掩饰。

    吴明德微笑着看着他,道:“元平,在经委工作了这段时间,感觉怎样”?

    王元平放下茶杯,端正了一下身子。很谦虚的道:“挺好的,只是刚做这个工作,很多地方做的还不好,请书记多批评”。

    他的这句话让吴明德感到很舒心,在他来之前,吴明德还在想。王元平少年得志,管着一千多人的大厂,大阳财政现在又是基本是吃机械厂的饭。他不会轻狂吧。

    现在看他的这个表现,很谦恭也知道进退。不错,少年人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