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草根奋斗记 >

第40章

草根奋斗记-第40章

小说: 草根奋斗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元平记得他刚才说的是党委扩大会议,既是扩大会议,那么就不单单光是党委委员参加,至于其他参会人员是谁,只能是会议组织者来定。于是,没敢轻易走开,而是站在那里等着。

    吴明德抬头见他还在站着一愣,奇怪的问道:“还有事”?

    “书记,您刚才说是党委扩大会,其他的参会人”。

    吴明德明白了,心里暗暗称赞王元平办事周到。他想了想,提笔在纸上写了几个人的名字交给了王元平,然后冲着他挥了挥手。

    党委扩大会议上,几个例行的几个议题过去后,吴明德把出去考察的议题抛出来让大家议一议,大家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这个说应该到岭南,那个说应该到北京。

    肖乡长不紧不慢的道:“大家静一静,刚才书记说的问题想必大家都清楚了。这次出去是带着任务去的,是去考察市场、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我想既然要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那么就应该选择岭南这样的改革前沿比较好。

    与会各位党委委员听他讲的有理,便纷纷点头应和。

    吴明德却有些诧异,往常肖乡长在会上虽然不会明着跟自己争执冲突,但也绝不会顺利赞成他的提议。今天他这是怎么了?

    肖乡长似笑非笑的看了他一眼,慢悠悠的继续道:“既然要去,就不能只派一两个人去,我的意见可以成立一个考察学习组。让大家开开眼界。至于带队人嘛,按说吴书记带队最好,但他是党委主要领导,是大阳的主心骨,担子很重。五月份乡里一旦有事,党委领导不在似乎不太合适。我建议是不是往后拖一拖时间,比如可以定在六月份。只是顺便这么提一下。也请同志们议一议”。

    他这话很毒,看似给吴明德考虑,实际上等于把吴明德出去的路给一下堵死了。

    肖乡长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昨天刚接到通知,去滨海市委党校学习,时间在5月8日。眼看着去岭南这么好的学习机会要泡汤,他岂能甘心!他想把时间拖到六月份,为自己去创造机会。

    吴明德心沉了下去,刚刚泛起的一点好心情一下子无影无踪。他心想,五月份很忙,那六月份就不忙了吗?肯定不可能,想不让对方去就以工作离不开这个理由什么时间都离不开!说到底你还是想去,只不过想拖过去党校学习的档期。

    肖乡长的提议一下子炸了锅,大家小声议论,都在说这说那。

    吴明德沉默了一会,环视了一圈会场。缓缓道:“肖乡长的提议很好,成立一个考察学习组,具体带队人请大家再想想,至于时间也请大家想想”。

    吴明德把肖乡长的提议推给了大家。这是他的高明之处,既不否定也不肯定。他在等机会。

    程长江知道此时自己必须表态,否则,吴明德这个议题无法进行下去。他清了清嗓子道:“两位领导说的我们听明白了,我的意见,请肖乡长带队似乎更合适一些”。

    与会人员见程长江表态,风向纷纷转向他这边,表示同意。

    肖乡长沉吟半晌,道:“长江同志的这个提议很好,我赞成。可是最近几天我要去滨海市委党校学习,这个事明德书记知道。我去不了啊”。

    “那怎么办“?程长江耸了耸肩,道:“既然肖乡长去不了,我建议这事由明德书记亲自带队去。同志们知道,这次考察事关重大,关乎到今年全乡经济发展大局。因此只能两位领导带队,其他人带队不合适。至于时间嘛,我的意见就别拖了。现在已然是五月份了,今年已经过去一半了。再拖黄花菜都凉了”。

    程长江的话已经将此事定了格,不给肖乡长留有任何再提议的余地。与会各位见他说的有理,也就再没有任何意见了。

    只是,程长江知道,从此自己就和肖乡长对立起来了。

    本書于看書辋

第61章 南下考察() 
程长江的提议大家纷纷赞同。

    吴明德见大家的意见形成一致,他拍板道:“那就按大家的意见办吧。我带队,人选嘛,长江算一个,其他如卫副乡长、冯副乡长、财政所长、经委李主任、农机厂周厂长和织布厂厂长,还有栗山的栗世杰,再加上党政办小王。党政办要赶快报县里审核,时间可以定在5月6日,考察周期我想大约十天左右吧”。

    散会时,王元平注意到,肖乡长的脸色铁青,第一个走出会议室。

    王元平心里暗想“看来程书记算是把他得罪透了!”

    会后,王元平第一时间做出会议纪要报给吴明德。

    根据洪南县领导干部外出报告制度,县属各单位组织的集体外出学习考察,必须由分管县级领导签署意见,报县委书记审批后,到县委组织部办理好相关手续才能外出。

    大阳乡党政办办妥所有请假手续报给县委。几天后县委李克书记批复可以外出,吴明德嘱咐黄爱琴和王元平赶快准备。

    十二天的考察学习使得大阳乡外出干部们眼界大开,岭南的开放程度和经济发展速度使得他们感到震撼!

    通过这一路考察学习,一路对比和一路思考讨论。考察小组成员触动很大,在开阔眼界的同时。他们切实感受到了岭南的先进性,也看到了大阳乃至洪南和岭南的差距!

    早在栗山小学教书时,王元平听薛成功介绍过岭南。从那时起,他做梦都想去岭南看看,如今得以成行亲身赴岭南考察。这一路所见所闻使他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以工带农,无工不富”。这句话太对了。

    对于吴明德来说他刚开始最想看的是企业,而到了岭南之后则改了主意。他决定不再局限于企业,而是关注乡镇整体发展的思路和模式。

    岭南东湖的经验引起他的高度关注,早在八十年代初,东湖就提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农村,号召农民从单一农业品种到多种经营。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为农村工业化完成原始积累。在这个基础上,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

    “以工兴农,以工促农”这个思路可以说与大阳今年的思路有些一致性。对于抓工业经济这点大阳人也意识到了。

    但说到农业发展模式,大阳人根本没有思路。此次南下,东湖的模式对吴明德等人的触动和启发太大了。在看到东湖蓬勃的农业发展模式后,大阳考察组群情振奋,回来的火车上议论纷纷,开始讨论可不可以把这个经验借鉴到大阳去。

    考察组回大阳后,王元平起草了赴岭南考察学习报告和大阳乡发展工业经济发展报告,报给吴明德,吴明德连夜亲自修改定稿。

    第二天风尘仆仆赶到县委向李克书记和县长做了详细汇报。对于大阳的这次考察学习报告和经济发展报告,两位领导做了高度肯定。

    李克书记赞道:“明德同志勤劳务实,敢想敢干。这一步如果迈出去将会给给全县起到好头,你大胆干。我和县长做你的后盾。有何任何问题可以随时找我们。”

    有了县委书记和县长的高度肯定和鼓励!使得吴明德更是信心百倍。

    大阳再次组织了全乡领导干部大会,让考察组的同志就考察实地的触动进行演说和比对。

    会上,吴明德动情的总结说:“同志们,东湖的发展模式给了我们很大启发,没有工业化,就不可能有经济发展”。

    说到这里,他甩开讲话稿,就地演说起来:“从这点上看,我们年初制定的抓工业经济这个路子是对的。岭南正是得益于改革开放,他们敢想敢干。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进工业化,这才有了经济的大发展。大阳工业化程度很低,不用说和岭南比,即便是和洪南其它乡镇比我们也有不小的差距。那么我们怎么办?同志们?两条路,一是推动农业多种经营;二是坚持抓工业经济。

    只有抓住这两条不动摇不放松,我们才有可能实现目标。同志们,大阳的贫穷落后在整个洪南,不,在整个滨海可能都很有名。面对老百姓我们有愧啊。怎么办,只有靠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杀开一条血路才能冲出去”。

    吴明德讲话洋洋洒洒两个多小时。

    考察组成员的现身演讲;吴明德的动员讲话。像是一针强心剂,使得与会的党员干部群情振奋。会后大家纷纷议论该怎么抓好多种经营和工业经济这两个目标。

    老支书找了吴明德,说起砖瓦厂的事。吴明德告诉他看了报告,可以上会了。

    老支书很高兴,他知道只要书记说上会的事基本就能过关。有了乡里的支持,那么筹资金的事就能容易一些。至于技术嘛,嘿嘿,栗军已经在家办妥了。眼看着事情有了成功的希望,他脸上开始浮起笑容。话音也显得轻快了许多。

    他对吴明德提出一个请求,请党政办王元平来栗山帮忙建厂。吴明德不太痛快,刚刚考察回来,事情很多。他舍不得这时候把王元平派出去。

    老支书见他不批,软磨硬泡了好半天。弄得吴明德实在没辙了,最后答应每星期王元平去栗山蹲点两天。

    老支书不太情愿,待要再开口讨价还价,但见这时的吴明德面沉似水。便把到嘴边的话咽回了肚里。

    老支书之所以要王元平是有他的目的性,他知道只要王元平在那里帮忙。那么这个砖瓦厂就离不开书记的视线,有任何需要协调的事只要书记出马,会立马解决。

    栗山村建设砖瓦厂的报告在党委会上顺利通过,为缩短建厂周期。大阳乡成立了帮建小组。程长江任帮建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为分管工业的卫副乡长。小组成员涵盖乡财政、土地、经管和派出所等部门。

    王元平被任命为帮建领导小组总协调。吴明德在会上强调各站所要通力配合,促使栗山砖瓦厂尽快建成。并强调工作进度要落实到人头,小组每周要召开一次会议进行稽核和协调,形成会议纪要报给乡里各位领导。

    会议结束后,根据党委指示。帮建领导小组迅速召开了小组第一次会议,会上程长江做了安排,资金问题由乡财政所和栗山村协调解决,技术问题由栗山村解决,厂址选择根据栗山的建议由土地所协调。王元平每周去栗山两天驻村监督协调。

    一周后,王元平忙完手头事,根据会议安排。他马不停蹄骑上自行车赶到栗山村。

    看书蛧小说本书

第62章 栗山建厂() 
王元平一进栗山村口,只见村北的黄土岗上人车沸腾,几杆红旗猎猎飞扬。王元平知道这就是建设工地了。

    一进建设工棚,满屋子人吵吵嚷嚷,一派繁忙景象。一个熟悉的背影正趴在桌子上对着众人说着什么。

    等到大家看到他纷纷转过身打招呼时,王元平看清了这个人就是二叔王可成!

    “二叔,你怎么在这儿”?王元平惊道。

    王可成直起身子,见了他也是吃了一惊。道:“我在这里当顾问,你怎么也来了”?

    栗军笑呵呵的搬过一个凳子来,待他坐下对他说:“你们爷俩好久没见了吧。王秘书,一路辛苦,快坐吧。喝水”。

    他拿起满是尘土的茶壶倒了一碗茶端给王元平。接着他向着屋里的人道:“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别都在这里磨洋工。小心我扣你们的钱”,众人笑着纷纷出去。

    这时,他转身看着王元平,脸上挂着怪怪的笑,王元平看了他一会,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一定是自己去南方这段时间,他去过自己家请了二叔过来。这个招很可能是老支书想的。请二叔过来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干嘛要背着自己去。他心里还是有些疑惑。

    王可成见到侄子,非常高兴。打开话匣子:“元平,年后我内退在家没事干,在家帮你二婶拾掇那几亩地烦的慌。栗村长去找我来当顾问,我和二婶一商量,是个好事。这不,来了半个多月了。刚来的时候问道你,他们说你去南方出差了”。王元平关切的看着他:“二叔,你年龄大了,要注意身体。这里条件不好,能吃得消吗”?

    “没事,你别担心我。倒是你要注意些,半年没见你,看看,瘦成什么样了”。王可成看着侄子有些心疼的说。

    “二叔,别说这些了。工地的事怎样了?我刚进来前看见已经开始干了”。

    “难啊,现在刚刚下基,钱就不太多了。栗支书好像去跑钱了”。王可成叹了口气道。

    “别担心,王顾问。钱的事九叔会落实好”。栗军说道。

    王元平扫了一眼栗军,问王可成:“二叔,按照他们设想的规模大约需要多少资金,我好像记得投资计划书是十二万吧。您赶紧这个钱能够吗”?

    王可成道:“这个之前我已经告诉他们了,单纯建两个砖窑用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