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草根奋斗记 >

第38章

草根奋斗记-第38章

小说: 草根奋斗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書源自看書辋

第57章 暗斗() 
八十年代的乡镇机关事情相对现在较少。春节时,各乡镇机关都会暗里推迟上班时间。即使上班真正坐班的也很少,一直到农历正月十六,公历已是1988年的三月初。大阳乡全体干部陆续到岗后,乡里召开了全乡党员干部大会,启动了全乡各项工作。

    吴明德在大会上做了动员讲话,他讲到大阳乡今年的主要工作是三块。

    一是继续严抓计划生育工作;

    二是进一步搞活工业经济,推动工业经济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三是稳定粮食生产、突出种植结构调整。

    散会后,吴明德走出会议室。对跟着他的王元平说:“十分钟后,让李主任来我这里一趟”。

    王元平知道他是找经委李主任。回到办公室拨通经委电话:“你好,李主任在吗?哦,那请您转告他五分钟后到吴书记这里”。他的话很简短,话音里透出一股干练劲。

    王元平放下电话继续忙他的事务。这时,办公室传来敲门声,两人还未抬头。

    就听一个熟悉而又爽朗的声音传过来:“黄主任,王秘书。过年好啊”。

    听声音他知道是栗山村老支书栗世杰来了,微微一笑。他站起来但未上去迎接。

    “栗支书来了,快坐,小王倒水”,黄爱琴笑着站起来迎了上去。不知从何时起,黄爱琴学会摆谱了。

    王元平走到茶几旁拿起一个杯子来倒上热水涮了涮,泡上一杯茶递给了老支书。等黄爱琴和老支书坐下后,他冲着老支书笑着点点头。回身回到自己办公桌前。

    对于王元平的举动,老支书看在眼里心里暗暗赞许。他当支书多年,支书虽然不是官,但常年和各级领导打交道,对于这些官场的习惯还是非常清楚的。

    他知道此时的王元平如果多说话就会抢了黄爱琴的风头。如果下级抢了上级的风头,那以后就有你的好看了。

    王元平这么做不卑不亢,没有多余的动作,也不多说话。这才是一个机关秘书应该有的素质。

    他刚想说话,办公室的门再次敲响。乡经委李主任进来了,见老支书在。上前亲热和他握了握手。对着王元平说:“小王,书记有时间吗”?

    “应该有,您等一下,我去看看”。王元平看了看表,和吴书记说的还差两分钟。他知道吴明德的时间观念比较强,赶快来到吴明德办公室在门口听了听好像没什么动静,折返回来对李主任道:“您过去吧”。

    李主任进去大约有半小时时间,王元平桌上的电话响了。是吴明德来的电话,让他和黄爱琴一起到他那里去。

    老支书一见知道他们有事,便起身说:“我去水利站一趟,等会再过来找吴书记汇报”。

    黄爱琴和王元平到了吴明德办公室,此时吴明德的办公室里除了他和李主任,肖乡长和程长江也在。见他们进来,众人止住了讨论。

    吴明德对二人说:“叫你们来是也听一听,老李,你继续吧”。

    王元平知道这是吴明德的习惯,所谓听一听就是让他们记录。他注意力高度集中,静静的听着每个人的发言,快速的在本子上记录着。

    李主任说:“目前咱们乡的三个工厂除了造纸厂盈利外,农机厂和织布厂上年度基本不盈利,这点我已经在去年的总结中给领导们汇报过”。

    王元平注意到吴明德眉头紧锁,并没有表态。肖乡长看了一眼吴明德斟词酌句的说道:“这两个厂的报告我看过,但我觉得不盈利的原因说的有些牵强”。

    吴明德脸上没有什么表情,肖乡长继续道:“企业管理我不太懂,但报告还是能看明白。有几个问题我有些疑义。比如,农机厂说的销路不畅和成本居高不下,报告里没有详细的原因分析,只是很笼统的一笔带过。好像这些原因不在他们厂里而是在别人身上,报告中的观点我不赞成。所以,这两个报告我给打回去了。是吧,李主任”。

    肖乡长说这番话的时候心里也没底,和吴明德的几年搭档。他对这个人很了解,也领教过这个人的霸道。

    早在吴明德刚来大阳的时候,他和吴明德掰过几次腕子,但均告失败。肖是个聪明人,知道吴明德的后台是县委刘和平书记。便不再有任何动作,凡事都是听吴明德的,表面看起来好像配合的很好。

    李主任脸上的表情很复杂,说不出什么只是连连点头。

    “是的,这两个厂的问题我也听说了一些。比如,农机厂的内盗问题颇为严重,大白天职工上下班竟然可以大摇大摆的偷出铁去卖。一个厂管成这样,能盈利才怪。这个我觉得与经委关系不大,是厂里领导的责任”。程长江这样说道。

    吴明德的眼睛像鹰一样盯上李主任,阴沉着脸道:“大白天出现内盜?这样的事情长江同志能够听说,那么经委是管这几个厂的,是否也听说过”?

    吴明德这个话李主任实在不好回答,他说没听到那是失职,说没听到也是失职。

    他脸上汗津津的,声音比文字还要小:“这个我们好像没有听说过”。

    “没有听过过?你们竟然没有听说过!真是奇了怪了。实话跟你说,这话都传到我耳朵里了,怎么到现在你们还没听过,这事有点滑稽”。吴明德冷笑了两声,手指头重重敲了敲桌子的说:“同志,我们是在干工作,不是在混日子”!

    办公室里没人再说话,大家静静的看着他。

    肖乡长见状打圆场道:“吴书记,长江同志说的事情我也听说过,但这个事不太好鉴别真假。去年李主任他们事情确实也多。可能会无暇顾及,我看今年的重心就转移到这两个厂来吧,首先就从这件事上抓起”。

    李主任感激的看着肖乡长。

    吴明德心里有些不满肖乡长的态度,前边提起一个头来,这边又按下。他这是什么意思?

    他眼睛看着程长江。程长江点头表示同意。

    吴明德没有立即表态,而是沉默了一会。

    其他人也都陷入到沉默中,会议室的空气顿时凝固了。吴明德是故意抻时间,见差不多了。

    他拍板道:“就按肖乡长的意见办,经委今年的工作重心转移到这两个厂来。我补充几点。一是组成检查组,对农机厂和织布厂进行检查。不叫检查了,应该叫稽查,查清楚不盈利的原因写成报告呈送各位乡领导。这个组的成员嘛,我看就由长江同志牵头吧定一下,小黄也参与进来。政府那边请肖乡长指定。二是要制定工作方案,今年必须保证两个厂扭亏为盈。为乡里的经济工作添砖加瓦”。

    肖乡长的脸色一暗,但瞬间恢复过来,表态拥护明德同志的建议。程长江的态度自然不用多说,肯定拥护吴明德。

    王元平细心,他已经从肖乡长的表情上看出来一些端倪。想起司机小秦说的话,心说这个肖乡长确实是个人物,他明明先对经委的事提出异议,火点着之后却突然再熄火。

    他这是什么意思?猜不透他想干什么。但他能够感觉出来书记乡长之间有些不和谐。只不过这种不和谐不在表面上。

    等到大家离开吴明德办公室时,吴明德也陷入到思考中,今天肖乡长的前后矛盾使他颇为意外。他既然提出异议,就表示他对李主任有意见,按常理如果有意见,就会抓住工作漏洞对其穷追猛打过去。可他为何又突然转变风向,向李主任示好?难道?他是设了一个套?

    这会是个什么套呢?

    他站起身来,点着一根烟在办公室来回踱步。

    他静了静心,从头到尾仔细考虑这件事的每个细节,渐渐的明白了。

    肖乡长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笼络人心!

    如此想,那么肖的前后矛盾现在看起来可以理解了。

    肖首先点火,引燃之后使李主任成为靶子。当众人都纷纷攻击他时,李肯定会惊慌失措,失去主张没了主意。此时肖再回头温言为其辩护,那么处在矛盾中心的李主任肯定会因此对他感激涕零,以后就会为肖乡长马首是瞻。

    这手段高明!吴明德愤怒的想:“可耻,竟然拿工作当成收买人心的手段”。

    回到办公室的王元平马上和水利站通了电话,告诉正在那里等候的栗世杰可以到吴书记办公室了。

    本書于看書網

第58章 求援() 
老支书栗世杰这次来乡里的目的是求援!

    自从那次和王元平夜话之后,他和栗军动了心。找到村里干部一商量,决定先调研调研看看。一是要看产品需求量到底多大,二是要看建这个厂需要多少钱。三是要看哪里能找到工厂的技术人员。在征得村里大部分党员干部的同意后。

    他和栗军跑了多个地方调研、取经。调研的接过使他们信心大增,大阳周围的五六个乡镇区域内竟然没有一家这样的厂,老百姓建房子都是到海崖的国营县建材厂去买。

    如果大阳砖瓦厂能够建成,仅仅周围的民房建设就够他们生产的!据测算,投资建这么个厂三年差不多就可以收回成本。也就坚定了建砖瓦厂的决心。

    可是建厂需要资金和技术,这两个问题难住了他们。先说钱,栗山村穷得叮当响,别说建工厂,就是吃顿饭都不敢去饭店,哪里淘换这么多钱。再说技术,本村乃至周围的村子他们打听遍了,想找个搞砖瓦的技术人员比登天还难!

    两人调研回到村里召开了党员干部会议,把调研结果在会上提了出来。希望能够有人出主意想办法解决,可连开了两天,众人还是大眼瞪小眼。没有任何办法。

    栗军开始有些动摇了,对老支书说要不咱们就算了吧。老支书说不能算,为了栗山村老少爷们,我们不能算。前些年其实我就想着搞工业致富,可是政策不允许啊,好不容易政策允许了,我们却东一头西一头又找不到好的出路。

    眼看着人家别的村都渐渐富起来,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我心里不是个滋味。现在好不容易找到一条路,哪能说不干就不干了。想办法,我寻思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样,我们去乡里看看让领导们帮忙解决。

    再说我也有些想王秘书了,这个小孩真不错,脑瓜灵活有主意。上次要不是他和咱们聊天说起砖瓦厂,恐怕咱们到现在还在瞎转悠。等过两天有工夫了,我去看看他。

    栗军知道老支书这样说,绝不是为了去找王元平聊天这么简单。他一定有什么事情要找他。

    老支书找王元平是为了他二叔王可成。不知道他从哪里打听到王元平的二叔王可成就在县建材厂工作。他十八岁进厂从底层干起一直干到车间主任,建材厂的制瓦制砖机械、工艺流程和技术基本都读透了,对于砖瓦行业是个通才。

    老支书想通过王元平搭上王可成这条线,如果能把这个人请过来更好,要是过不来那怕来当技术顾问也行。只要这个人请过来了,砖瓦厂的建厂技术问题应该可以解决。

    问题的关键是能不能做通王可成的工作,这个恐怕只能王元平帮忙了。

    至于资金的问题恐怕只有求助书记和乡长了。

    老支书和栗军在水利站接到王元平电话不敢怠慢,跟随着王元平赶到吴明德办公室。老支书进来的时候,吴明德正在打电话。见他进来,热情的站起来和他握了握手,请他坐下。对于老支书这样的老革命,吴明德还是从心里尊重。他陪着老支书一起坐到沙发上,端起王元平泡好的茶递给老支书,笑着说:“老支书,栗军。什么风把你们吹来了”。

    栗军看了看老支书,但见他不紧不慢。吹了吹茶叶末,慢慢的呷了一小口道:“书记,开完会我俩没有走,等着向您汇报一下工作”。

    吴明德笑着点点头,没有说话,眼睛却一直看着老支书,等着他的下文。

    老支书道:“其他的工作年前都向你汇报过,我就不废话了。今天来是这么回事“。

    他把准备建砖瓦厂的计划和调研的情况合盘托出,详细的汇报给吴明德。

    吴明德听完后,拿着本和笔思考了一阵。抬头扫了一眼老支书和栗军。说:“这个事你们调研的很细致,听起来也确实有些道理。有没有详细的书面报告或者计划书”?

    老支书和栗军一听都愣了,你看我我看你面面相觑。他两人从有了这个想法开始。满腔热情跑东跑西摸情况、搞调研和组织讨论,但就是没有想到要弄个报告或者计划。现在吴明德跟他们要,他们哪能拿出来,只能大眼瞪小眼。停了一会,栗军说:“书记,我们没弄计划书”。

    吴明德眉毛一挑:“什么,没弄计划书”?

    老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