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草根奋斗记 >

第172章

草根奋斗记-第172章

小说: 草根奋斗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副总经理暂时只有一个,叫李亮,木工机械这块主要是他在负责。人很不错,聪明能干,原来是大阳厂的一个车间主任,后来让我给挖过来了,从大阳厂算下来大概跟了我好多年了。”

    “只有一个?”王英奇怪的问道:“我记得还有一位是耿总来着?”

    “你是说子明啊,他不是,建辉公司的生产模块分了两块,除了亮子管的那块机械制造部之外,还有一个叫车辆制造部,子明现在就是这个部门的头。之所以这样设置也是无奈之举,因为没有那么全能的人能够把这两块一下子挑起来。为了便于管理,只好这样分开。子明的职位比部门的头高一点,但比副总还低一些。”

    “哦。”王英点点头:“王总,既然如此,那何必再设置两名副总呢?”

    “我想随着公司业务量的增大,那么职能部门会越来越多,单单我自己管肯定管不过来,难免顾此失彼。设置两名副总的初衷是以后有合适的要提拔上来。”

    “哦,这倒是好办法,干部职工有上升的渠道,能看到希望。”

    “是啊,是啊。”

    “那这块我没意见了,到时就按这个起草岗位职责就行了。”

    “接下来就是部门的设置了。建辉公司原有的部门设置非常少,很不健全。所以,可以忽略不计,关于新公司部门设置,我想大概有这样几个部门。总经办,这个部门我要多说几句,其实就是把国企中的办公室、行政科的两块职能合并道一起了。负责所有的会议、督办、外联、接待、文件以及吃住行等后勤事务。”

    “下来就是财务部、人事部、市场营销部、采购部、技术部、车辆制造部、机械制造部、质检部和保卫科,另外,我想再添加一个设备动力部,把全公司的机械设备和动力设备统一管理起来。”

    “我赞成,王总,我提个小小的意见,能不能把两个制造部改为制造一部和二部。”

    “呃?”王元平一愣,想了想点点头:“可以,可以,就按你的意见改吧。”其余的有没有好的建议。“

    王英想了想,摇摇头道:“没有了,我觉得很好了。”

    “那好,就按这个架构,你们赶快出个初稿,附上职责。最迟明天晚上找几个高管开会通一下。”

    “王总,既然要上会汇报,那么我建议把部门定编定岗一起做了再上会。”

    “定岗定编似乎有些难度,我怕你刚来别再上会通不过就讨厌了。”

    “那好,我现在就去做。”

    “别着急,其它部门定不了,人事部、总经办可以定,我们先商量一下。先说人事部的吧,待会我把王怡喊过来定一下总经办的岗位。”

    “人事部的岗位。”王英略略一沉吟:“王总,原来溶剂厂的人事科有八个人,我想用不了那么多,大概有四五个人就够,不知道咱公司的核算工资这块在不在人事这里。”

    王元平一听愣住了,脑子里翻了几个番:工资核算不是应该财务做吗?怎么要在人事部做?

    他问道:“工资核算的职能在人事吗?”

    王英奇怪的看着他:“是啊,工资核算一般来说就是在人事部门。

    王元平咧嘴笑了笑:“我还一直以为是在财务,公司目前的工资核算也一直放在财务部。这有什么不一样吗?”

    “这个也没什么,也有好多放到财务核算的,但按企业经营制衡来看,放到人事是对的,您看,人事核算,到财务审核,再到总经理审批,这样每一关都有管卡相互审查,能把错误率降到最低。”

    王元平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我在这块一直没有多想,你说的很有道理,就该这么办,等人事部人员到齐之后,我和老周打招呼马上调整过来。”

    “工资核算要一个半人,职工教育、职称管理要一个人,招聘离职管理等等又要一个人,加上杂七杂八的大概需要加我在内四个人吧。”

    “四个人。”王元平沉默了片刻:“就定五个岗位吧,人事部的未来发展我已经和您谈了,希望能沿着我说的那个路子去做。至于人嘛,不要太紧张。也不要有冗员就可以了。”

    王英想了想:“好,我同意。”

    王元平又道:“人事部确定了,那么您就是当仁不让的部长了,对了,我忘记和您讲了,我的想法,今后公司所有的岗位名称要明确化,比如中层这部分统一都称部长、副职就是副部长,职能部门下边可以设主管刚和职员岗。您看好吧?”

    “好的,好的。”

    “关于总经办这个部门,我有些发愁,以前企业小的时候,王怡尚能勉强而为之,现在企业一下子规模这么大了,有些工作她是没有接触过的,做起来很吃力。您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我记得您那天说过,溶剂厂的办公室主任现在在海崖建筑公司做办公室副主任?我记得好像您说的叫赵胜刚吧?”

    “是赵胜刚,王总,您记忆力真好,他一直没回来参加厂里的会吗?”王英惊奇的说道。

    “好像没有,您觉得这个人怎么样?”

    “很不错,八面玲珑、做事滴水不漏,是做办公室主任的最佳人选。在海崖建筑公司做的也还行,但上不去了,您可能不知道,建筑公司是乡镇企业,但论资排辈比国企都厉害,他在那里没有多深的根基,要想上进已经不太可能了。如果好好做做工作应该可以回来,您要是看好他,我今晚就去做他的工作让他回来。”

    王元平大喜,连声道:“好啊,好啊,还有两个人我比较有兴趣,一个是设备科长好像叫庞世玉吧,另一个叫云长生,西北政法学院的高材生,如果可以连他们一起请回来。”

    “好,没问题,老庞现在开了一个铁艺制作门脸,但好像活不是很多。做做工作,小云更没问题,他现在也没有个正经工作,整天东一棒槌西一榔头的也赚不了多少钱,和他老婆整天吵架。要是听说让他回来,那还不蹦高啊。”

    “好啊,总之一句话,凡是原来溶剂厂的中层们能回来的咱们都要表示欢迎。能请回来的一定请回来。好吧?”

    “王总,徐胜和赵会计我觉得他们回来的可能性不大,徐胜现在自己开了个小型化工厂,听说干的不错,赵会计在木材厂听说管财务的副厂长,也不错。”

    “呃。”王元平听了微微一笑:“这个不要紧,不愿意回来的我们也不强迫。”

    “王总,人事部的人员配备怎么办?是找旧人呢还是另行再招聘?”

    王元平一拍脑袋,笑道:“你瞧我这个脑子,正想和你说呢,人事部的人员要先行到位,没有他们你干不了活。至于用旧人还是另行招聘。,你的意见呢?”

    “我个人建议,先从旧人中找两个能干活的,剩余的两个岗位不急,等等看。”

    “好,这个依你的意见办就行了。”

    “那我去忙了。”

    “好。”

    本书源自看书蛧

第278章 兼并 15() 
第二天,王英把起草好的组织架构图和岗位职责报给了王元平,并带了两个人过来。这两个人就是昨天说的赵胜刚和云长生。

    赵胜刚长得中等个,平头,身型瘦消,一身西装,皮鞋擦得蹭亮。打眼一看就是精明强干的那种。

    云长生高高的个子,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背有些佝偻,穿一件洗的发白的夹克衫,人一本正经,和赵胜刚想比稍显木纳。

    王元平乐了,心想:学法律的一丝不苟,到哪里都是严肃认真的那股劲。王英介绍完了之后,几个人沙发上落座。赵胜刚和云长生多少有些拘谨。

    王元平看了两人一眼,开玩笑道:“昔日唐朝科举时,李世民看到鱼贯而入的学子们说了一句,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我今天也是这个心情。看到你们这些溶剂厂的中层骨干们能够加盟我们建辉我很高兴。”

    赵胜刚对这个典故有些陌生,因此一脸茫然,不知道该说什么。而云长生则笑道:“当年唐皇开科取士,今日建辉开门纳贤,王总堪比李世民啊,都是明君。”

    “哎,千万不要这样说,什么明君名臣,折杀我了。咱们只是个小小的企业,哪能这样说。我只是有感而发套来一用罢了。不过,你们是真正的良才这确是没错的。呵呵。说正事,想必昨天王部长已经把我们的诚意向两位表达了吧。”

    “说了,正是有感于公司的诚意,我们才过来。”赵胜刚说。

    “好,既如此,我就不客气了,正好王部长也在,说说你们的工作安排,赵主任,我们刚刚成立一个总经办,你原来做的就是这块工作,当然这个主任的岗位就非你莫属了。”

    “另外,给你配个副手,叫王怡,是原来我们建辉公司的行政人事部负责人。就是刚才倒茶的那位。我的想法,你们俩的工作分一分,你除了负责抓总经办的整个工作之外,更多的是要配合我在公司的战略经营、信息搜集和大部分外联,王怡呢我想就让她管好一些个比如像日常的接待,后勤事务了等等。好不好?”

    对于王元平的上来就分配工作,半点客气都没有,这一点让赵胜刚感到意外。但他办公室工作经验丰厚,没有在脸上显露出半点意外的表情,笑了笑表示接受。

    “就按王总您说的办。我坚决服从。”

    “长生,你的工作还是和原来一样,去生产吧,去制造一部任部长,主要工作协助李总抓好机械生产这方面的工作,你对原溶剂厂的干部职工比较熟悉,在这方面多多帮助李总和几个车间的主任。好不好?”

    “好的,好的。”

    与赵胜刚的诧异不同,云长生的态度是忙不迭的点头。

    “关于上班报到时间,王部长,你和他们沟通一下。我的意见要尽快上岗,特别是胜刚,要尽快。”

    赵胜刚连忙道:“没问题,王总,我今天来的时候已经和建筑公司的领导递交了辞职报告了。应该很快就能批下来。”

    “那就好,总经办一大摊子事,王怡一个人忙不过来。王部长,等他们上岗后,你和王怡安排一下,李总、耿助理我们一起给他们接风。就这样吧,我这里还有事,等你们过来报到时,我会再和你们详细谈,王部长,待会你送送他们,马上回来我有事和你说。”

    王英送走赵和云之后回到王元平办公室,没等她说,王元平先开口了。

    “王部长,组织架构图和职责我刚才看了,做的很好我基本没什么异议。我已经喊了亮子和子明,他们一会过来,开个小会过一过。”

    刚刚说到这里,李亮和耿子明进来了。

    王元平吩咐耿子明:“去把老爷子喊过来。”

    王可建就在王元平的隔壁的一间办公室,这个办公室要比王元平的办公室小很多,原来是副总的办公室。按王元平的意思让父亲在自己现在的这间,但他坚辞不就。没办法,也就只好依他了。

    耿子明叫他的时候,王可建正在接一个电话,从王可建断断续续的说话里耿子明听得出这可能是洪南外贸公司韩聪的电话。等了大概有一刻钟之后,王可建才挂断了电话,嘴里念叨着:“这点钱就是打不过来。外贸公司家大业大,做事却不大方。真是要命。”

    耿子明一听明白了,王可建这是在催那笔车辆定金!

    哈尼克公司信用自然没得说,下单之后40%定金跟着就打过来了。可这笔钱到了县外贸公司却卡住了,刚开始只给建辉公司拨付了20%,这几个钱到了帐没几天就光了,采购原辅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于是,王可建在九月份的时候连续跑了洪南几趟,这才要下了10%,剩余的10%县外贸公司一直迟迟不给付。眼看着公司采购材料的钱又不够了,没办法,元玲只好采取赊账的办法,但哈尼克公司的这单子太大,所用的原辅料太多,没有哪一个公司能够垫付的起,时间长了谁都受不了,因此,现在即便再去赊账恐怕也很难。

    对于剩余的定金,王可建催了不知道多少次,但每次韩聪都是打哈哈,气的王可建跳脚骂娘,但没用。

    王可建心想:再这样下去,恐怕公司要撑不住了。得赶快想办法弄钱啊。

    这一切耿子明很明白,他知道老王总现在很愁,便宽慰他。

    “算了,您别和那个姓韩的一般见识,生气解决不了问题,还是等会和元平总商量商量吧。”

    王可建叹了口气:“也只好如此了,这几天我看他忙的够呛,本来想给他分担点,但你瞧,还是没帮上什么忙。哎,人老了不中用了。”

    耿子明笑道:“您真能说啊,才五十来多岁就老了。那六七十的怎么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