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草根奋斗记 >

第156章

草根奋斗记-第156章

小说: 草根奋斗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这里,他停住话看着两位厂长,华春和瞭望两位厂长齐齐点头道:“这个您放心,我们保证全力以赴,出了问题找我们就行。”

    “那好,请王怡记录今天的会议纪要,会后发给与会众人,该纪要将会作为我们这段时间工作依据。”王元平语速很快吩咐:“邱经理,你负责抽调质检人手跟踪这几个厂质量检验,要严格,特别是瞭望和华春这两个厂,他们是第一次生产。胜败就看你的了。”

    接着,他对瞭望和华春负责人笑了笑,说道:“两位不要介意,因为你们之前没有接触过国外的订单,不知道他们的苛刻,所以,我这样说别生气啊。”

    瞭望和华春的两个负责人笑了:“王总能把如此重要的活派给我们,实在是三生有幸,您怎么说都可以,我们还是那句话,会把这次的任务当成我们最最重要的任务来完成。保证不让您丢脸。”

    “那就好,那就好,拜托了。”王元平一拱手。

    看書网小说本書

第255章 订单也扎堆?() 
就在王元平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四叔王可辉从南方打来电话,告诉他南方办事处连续接到了两个订单,不是很大但也不小。现在草签了一个意向,过几日讲签订正式合同。

    王元平听完暗暗叫苦:怎么这订单也扎堆一块来。

    之前,王元平已经把情况和四叔通过气,王可辉远在南方也顾不上家里,当听说家里发生这么多事之后,心里也是着急。王元平只是安慰他,告诉他自己正在全力以赴想办法。

    对于这个侄子,王可辉当然是佩服的很,他相信再大的事情到了他那里也能想出办法来。

    这次的订单没有多少,他打电话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这个,而是要和王元平说一个问题:信息联络问题。

    在南方的王可辉因为业务需要,时常和叶家仁等人联络,但电话总不是那么方便,有时他有事时,对方打电话会找不到他。

    叶家仁建议配个寻呼机挂在身上方便找。

    早在八十年代中期,南方开始已经有了寻呼机,但那时的人们对这个东西认识不深,加之那时的寻呼台也很少,电话更加不方便。于是,人们认为没有什么用,所以,寻呼机没有在整个八十年代没有大范围的推开。

    进入到九十年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观念渐渐开始改变,经商的人们首先开始使用起来,慢慢的,在南方的大地上,佩带寻呼机的越来越多。

    叶家仁也有一个,每次王可辉找他的时候,提前打个寻呼不用多长时间,对方马上就会回过来电话。对于商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所以,王可辉的心思渐渐开始活动了。加上叶家仁的一再鼓动,王可辉便用自己的钱买了一个,别说,这个东西还真方便,对方要找自己时,可以先打寻呼。有事还可以留言,如此,大大提高了沟通的效率。

    使用几天之后,颇为兴奋的王可辉便想到了家里的大哥和侄子,自己有时找他们找不到,还要找人捎信太麻烦了。

    于是,他决定说服王元平配上寻呼机以方便联系。

    王元平不知道这个玩意,当王可辉和他聊起这个事的时候,王元平听愣了,心想:还有这么先进的东西。不过,南方是南方,滨海和南方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在南方使用方便在滨海不一定能用,也说不定连寻呼台都没有。

    王元平问道:“四叔,这个寻呼机滨海也有吗?”

    “我不知道,应该有的,你找人问问呗。”

    “大约多少钱一台?怎么用?”

    “数字的是一千多块一台,汉字的是二千多,这是南方的价格,不知道咱那里是不是这个价。”王可辉说道:“怎么用,这个你让我怎么说呢,得了,一句话两句话也说不清楚,你还是先去咨询一下吧。你先记下我的号吧。是”

    “好嘞。”王元平很高兴,记录下来之后,便放下了电话。

    “寻呼机,寻呼机,还有这么好的东西?”他喃喃自语。

    正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他头也没抬习惯性的喊了声“进来”

    进来的是行政人事部的王怡,手里拿着一摞单子找他来签字。王元平拿起笔逐张认真审核完了才提笔签上自己的大名。

    “王怡,你知道寻呼机吗?”王元平手里的笔没有放下,抬头问道。

    王怡大眼睛忽闪了几下,笑了笑道:“知道啊,我就有。”

    “啊?”王元平呆住了,看着王怡半天没转眼珠。这一声“啊”把王怡吓了一跳。于是小声埋怨道:“王总,您别这么大惊小怪的行吗。”

    因为知道王元平的秉性,平时总是和蔼可亲,时不时的和办公室的同事开个玩笑,所以,王怡等人对他也没有那么敬畏,有时逮着机会也愿意和他开开玩笑。王元平倒也不介意。

    “哦,对不起!对不起!我孤陋寡闻了,不知道还有这个玩意,你是什么时候买的?好用吗?”

    “买了有两个多月了吧,很好用的。”

    “哦,多少钱?在哪里买的?”

    “我不知道。这是我爸给我买的,好像是在邮电局吧。”

    王元平明白了,王怡的父亲在海崖镇建筑公司任副总经理,就这么一个女儿,很是娇惯。一般老百姓谁舍得去买这么贵的东西。

    “哦,王怡,你这样,你忙完后立即去邮电局问问咨询一下情况,回来后告诉我。”

    “好勒。”

    王元平的思绪又回到了公司的生产上,现在哈尼克公司的订单到底能不能完成还是未知数。正在自己提心吊胆的时候,四叔又拿回了两个木工机械的单子。

    真是乱上添乱,王元平心想:没有订单的时候闲的跟什么一样,有了订单了都他妈的一块来,真够烦的。南越办事处的单子好歹让大阳帮着给生产出来了,可四叔这次的单子呢。总不能再让大阳厂生产吧,想想从自己回到建辉公司以来,大海和李平给自己帮了多少忙,不能老是麻烦他们,需要另想办法。

    要不,给王庄机械厂算了,好歹离的近又是自己村里的厂。但转念一想,不行,他们正在全力生产手推车。估计也腾不出手生产这个。

    王元平使劲的闭了闭眼睛,用手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苦恼不已,站起身抱着双臂在办公室里来回溜达。

    好一阵子之后,王元平的脑海中渐渐涌现出了一个想法:不是还有个柜镇的厂吗?马上让元玲去看看,不行就给他们算了。

    想到这里,他几步跨到办公台前,摸起电话打给了元玲,告诉她赶紧去柜镇考察看看,只要稍微具备生产条件,就可以安排他们,准备生产南方办事处的订单。

    近段时间公司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元玲注意到大哥为了这几个单子好几天都睡在办公室。眼睛熬得红红的,看的她心里很不舒服,为此,回家时还特意嘱咐母亲给大哥熬了几次汤带过来。

    此时如果再加单子,大哥的压力将会更大。自己也不能帮忙分担更多的工作任务,只有干看着着急。

    不过,元玲也知道,大哥王元平做事很有原则,他安排的事如果你不完成那会挨骂的。

    元玲不敢怠慢,连忙叫上一个同事赶往柜镇。

    对于机械制造,开始时,元玲也不是非常在行,但她是个心里长牙的要强的女孩子,从进公司到现在,她没有一刻不在学习。就是这股韧劲,从一无所知的门外汉短短几个月变成了木工机械和钢铁的半个专家,对于建辉公司所需要的原辅料的品质和价格,元玲心里就像有本账本一样,只要需要随口就会报出来周边工厂的情况。

    木工机械的情况更是如数家珍,配件哪家的最好,哪家的一般,价格哪家的最便宜,哪家的最贵,你要问她,随时都会说出来。

    这一点,连记忆力超好的王元平都感到佩服。

    时间一长,元玲俨然已经成为了建辉公司专家级的人物,甚至某些时候,当王元平自己有些吃不准的时候,都会叫她去听听她的意见。元玲越来越被信任,也越来越受到重用。现在的建辉公司的采购部王元平已经完全放手给她了。

    也正是这些原因,最近一段时间对外的考察王元平都会让元玲参与。对于这一点,元玲心里也和明镜一样,大哥这是在有意培养自己。

    王元平的做法令她这个堂妹非常感激!

    因此,元玲的工作也越发做的严谨细致,一丝不苟。

    本書于看書辋

第256章 外协审验() 
柜镇的这个工厂名字叫做“长春纺织机械厂”,占地有三十来亩,百十号工人,厂长姓庄。此人原先在洪南第四纺机厂工作,后来因为超生一个孩子被厂里开除。

    庄先生无奈之下被迫单干,起初自己组装比较简单的纺机——剑杆织机外卖,渐渐的,越干越大,什么剑杆织机、喷水织机,甚至连技术含量较高的梳棉机、梳毛机什么的也开始装配。

    渐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厂发展到了大约一百多人左右,年销售额大概有六十多万。在柜镇大大小小的纺机装配工厂中,也算是干的不错的。

    庄厂长虽然对于工厂管理不是非常精通,但他在这个纺机行业里待了有十几年,加上自身技术比较过硬,因此,对于自己的工厂管的也算到位。

    也正是因此,这个厂的产品也还算是比较过硬的,客户口碑不错。不然,也不可能中到建辉公司的竞标。

    王元玲来的时候,庄厂长正在忙乎着指挥工人干活。当工人喊他的时候,这位庄厂长还有些不耐烦。当他慢慢悠悠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看到元玲的时候,那点不耐烦立马飞到九霄云外了。

    对于这位建辉公司的大小姐,庄厂长还是认识的,此刻,一见是她,立刻换上一副嘴脸。

    客客气气满脸堆笑:“哎呀,王总啊,您可是贵人那,哪阵香风把您吹到我这里来了。“

    王元玲没接他的话茬,而是转头冲自己的同事说道:“啧啧,听听,人家庄厂长真会说话。怪不得生意做的好呢,这嘴比抹了蜜还甜,什么生意谈不成。”

    那同事做出一副深有感触的样子笑着点头。

    庄厂长一囧,呵呵干笑道:“行了,行了,我说王总啊,您就别寒碜我了。快请坐,快请坐。”

    说着,庄厂长又是倒水又是拉出椅子,好一通忙乎。

    元玲和同事坐下,和正在倒水的庄厂长客气道:“庄厂长,您别忙了,别忙了。”

    “喝茶,这是我托人从杭州带回的正宗龙井茶,尝尝。”庄厂长客气道。

    元玲接过茶杯说了声“谢谢”,把茶杯放到了茶几上。等到庄厂长坐下后,不等他开口,元玲言简意赅和庄厂长说了此行的目的,希望庄厂长能够积极配合她们把这次“验厂”活动给圆满的进行完毕。

    “验厂”这个词,在当时很少能够听到,因为和外企合作的关系,建辉公司上上下下逐渐适应这个词,由此扩大到他们对外协加工厂的检查审核活动上。这些外协厂慢慢的也都适应了这个叫法。

    这一节庄厂长自然明白,像建辉这样的公司能够对自己这样的厂进行验厂,那就表明在中标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密切合作了。换句话说就是有活干了。

    如此好事庄厂长当然非常感激,他当即表示有什么要求尽管提,他会全力配合。

    元玲听了一笑道:“庄厂长,关于工厂的情况,请您一定要实话实说,该怎样就怎样。千万不要弄虚作假好不好。我们可以开始了吗?”

    庄厂长连声道:“那是应该,那是应该,我们走。”

    说完,领着元玲等两人走了出去,一边带路一边介绍厂里的情况。

    长春纺织机械厂是从小作坊开始干起来的,资金不是非常充足,所以,整个工厂的路面硬化情况不是很好。很多地方都是用当地的青沙土夯实的,这种青沙土说白了就是一种石头面,铺到路上之后经过压实,再经过几场雨,坚硬无比。虽然不如水泥和沥青路面那么漂亮,但也算实用。

    王元玲和她的同事在庄厂长的带领下,首先从原料进厂的第一关,铸造毛坯配件进厂检验开始审验起来。各种检验记录、各种表单、各项制度和流程以及各个质量节点的负责人一一落实。

    庄厂长还是第一次被这样审验,开始时,尚不觉得有问题,但随着审验的深入,他的脸上开始出汗了。看着元玲严肃的脸庞,再看她手里的笔记记得飞快。庄厂长的心里开始发毛了。

    如果这样下去,等不到审验完毕,自己这个工厂就会被这次审核给毙掉。一旦毙掉想再和建辉公司合作恐怕比登天还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