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草根奋斗记 >

第153章

草根奋斗记-第153章

小说: 草根奋斗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人,我们每个月光工资这一项要支付二十多万吧。”

    王可建愣住了,他光顾着高兴了,还真没有仔细算过这笔账。等到儿子刚刚给他一摆,他立马有些蔫了,说道:“这么多啊?”

    接着一拍额头,像是想起来什么似的道:“哎呀,我是按溶剂厂的工人工资算的。”

    王可建所说的溶剂厂的工人工资是指国营企业的工人“八级工资制”,八级工资制从1956年正式建立和实行,直到现在大部分国营企业仍在遵照执行,直到后来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正式废止,前后实行了近四十年。

    八级工资制从一级到八级,在技术水平、劳动对象、劳动强度等方面都有明确的、不同的明确要求,体现了熟练劳动者与非熟练劳动者、技术高的工人与技术低的工人之间的工资差别。

    溶剂厂是国家大一类企业,实行的工资标准和石油行业一样,在当时来说算是比较高的。最低的一级工资标准大概在31元…43元之间,最高的八级工资大概在104元…131元之间。当然这个数字只是基本工资,不含粮贴、肉贴等其它杂七杂八的补贴等等。

    以一个进厂五年的青年工人计算,会定在三级大概工资在六七十多元左右,加上上述的补贴每月发到手的大概会在120—150元之间。

    这个工资在当时来说是中等偏低。

    由于习惯使然,王可建就是按照一个工人每月工资150元左右来进行计算的,这样一来和建辉公司现行的工资标准就会差了一倍还多。

    王元平笑了笑:“如果按溶剂厂的标准工资来算,会少很多。也就是说您每月少计算了十几万。”

    王可建不好意思的点点头。

    王元平接着说道:“这是第一,还有第二,这些工人和我们的工人是大不相同的,我们的工人勤奋、努力、易沟通、好管理,而溶剂厂的工人则相反,因此他们合并过来我们的管理难度会大大提高。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公司建厂时间太短,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这时如果他们一古脑涌进来,会对我们原来的文化造成很大的冲击。换句话说就会带坏我们的工人,而一个公司一旦风气坏了,你很难扭转的。”

    “哦”王可建低低的应了一声,若有所思。

    “第三,溶剂厂的包袱太重,比如厂医院、厂子弟学校等等,如果合并过来是不是都要我们承接,如果都要承接,这个费用是我们负担不起的。还有第四,这个厂的土地和地上附着物都是租赁性质,这届县委班子可能没问题,但如果要是换了领导呢?我们还能不能继续租用。只有天知道了。”

    听完王元平的分析,王可建像泄了气的皮球,身子一下瘫软在沙发上,嘴里嘟囔着:“还以为是个好事,让你这一分析,那简直就不能干这个事。这哪是好事,分明是个火坑啊。”

    王元平狡黠的一笑,起身给父亲到了一杯茶,推倒父亲眼前。说道:“爸,也不全是坏处。如果能运作好了说不定是个好事。”

    听了这话,王可建瘫软的身子一下子崩了起来,认真看着儿子的眼睛。

    王元平仍然不疾不徐:“我是这样想的,这个事情不能急,要拖着谈,态度上要积极一些,谈的时候多说困难。从目前的态势来分析,县里比我们急,他们越急,我们越要缓。等到把他们拖的真急了,那时事情就好办了。”

    王可建摇摇头道:“你的意思我明白了,说白了就一件事。不安置或少安置工人。不可能的,林常委的态度很明确,安置工人是一等一的大事,这个条件是绕不过去的,其它都可以商量。在这一点上我们和他们是矛盾的,没法达成一致。”

    “爸,您没明白我的意思,我没说不安置啊,可以安置。但要一批一批的安置。八百人可以分成四个批次或者更多批次来安置,时间跨度可以在一年或者更长一些。以我们目前的发展速度,我相信一两年之后这点工人肯定可以消化的了。即便是消化不了,我们可以采用淘汰制淘汰一些嘛。”

    王可建一听恍然大悟,笑道:“还是你小子有办法,行,我看就按这个办法来。但是,县里能让我们拖的时间很长吗?再说,拖得时间过长是不是会夜长梦多,到时让别人捷足先登?”

    “爸,您相信我没错的。如果要是好办早就有人来办了,还轮的到我们嘛。之所以拖到现在就是因为那个地方太偏僻,没人愿意去。”

    “你说的对,好办早就有人办了。那行,我们慢慢和他们谈。”

    “爸,我的想法是,得让县里放点血,我想吃进这块地皮!”

    “啊。”王可建大吃一惊,认真看着儿子一字一句的问道:“你是想把这个厂让县里卖给我们?”

    “不是卖,是赠给我们。”

    王可建又是一惊!看了王元平半天才说道:“元平,你没发烧吧,怎么说胡话,一千多亩地的地盘,再加上那么多厂房、办公楼、宿舍区和生活区。县里赠给我们,怎么可能啊”

    王可建边说边摆手:“别异想天开了,这不可能,这不可能。”

    “爸,您别着急啊,听我跟您分析。您想,溶剂厂已经停产五年了,工人现在已经全部下岗在家,没有生活来源的很多。这些工人肯定是想着让政府给他们解决,如果能解决早就解决了何必拖到现在,既然解决不了,工人要生活啊,肯定会闹事的。我偷偷找人打听过了,这几年,他们的工人闹事的频率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已经上访到了北京。这么大的压力我想县里抗不了多久的。”

    王可建没有吱声,认真的听着王元平的分析。

    “第二,这块地盘由于地处偏远,离洪南县城很远,地方是很大,但有什么用?没实力的租不起,有实力的看不上。所以,没有人愿意到这地方,地盘的价值不高。这在领导的眼里估计就像鸡肋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第三,我相信县里之前肯定做过类似的工作,但都没有成功,因此,使他们丧失了对这块地盘的信心。第四,溶剂厂的事情是滨海市委书记刘和平主政洪南的时候出现的问题,他肯定不愿意看到因为这个地方使得他的政治生涯有污点。有了以上我说的几个有利条件,您想,这个事成功的几率大不大。”

    听完王元平的分析,王可建再次兴奋起来,笑道:“好啊,好啊,你分析的有道理。那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办?”

    “还是刚才我说的,拖着谈。不疾不徐,不慌不忙。一定要拖到他们着急了,事情就有眉目了。爸,这个事情可要保密,只有你我知道就行,不然传出去我们的计划也就泡汤了。”

    “嗯,这个我会注意,你放心吧。”

    “爸,这个事就您去谈吧,别人不让他们插手了。”

    “好,依你。”

    “爸,还有一事,上午韩总来电话了,哈尼克公司的订单下来了,这次下的比较多,是二十万辆,韩总让您下午过去。”

    王可建听完大为高兴:“好啊,这是好事,我立马去。”说完,拿起他的老式公文包就要向外走。

    王元平见状连忙拦住他:“爸,您别着急啊,待会您去外贸公司见到韩总一定和他讲讲我们的困难,让他想办法把交货期向后拖一拖。”

    “好,对了,你那个外包代加工进行的怎么样了?”

    “别提了,耿他们几个人出去跑了一上午,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合作厂家。我正在为这个事调整计划呢。”

    “好吧,你弄吧,反正我也帮不上你什么忙。我先去县里了。”

    “那您吃完饭再走。”

    “算了,路上吃点就行了。晚上你回家陪你妈妈吃饭吧,我得请韩聪喝酒。”

    “应该,应该,您路上慢点。”

    王可建摆摆手,走出了办公室。

    看书辋小说本书

第251章 启动三务谈判() 
目送父亲走了之后,王元平起身拿起衣服,他要到车间去看看李亮他们准备的怎样了。

    没等他出门,李亮和耿子明已经到了他办公室门口。见他准备出去,李亮拦住他问道:“领导,您要出去?”

    “我去车间看看你们准备的怎样了?”

    “得了,您别去了。我刚才和邱经理去柜镇一趟,刚考察了了几个厂家。不知是谁把消息传开了,柜镇这帮机械厂的厂长经理一个个鼻子比狗还灵。一下子盯上我们了。我们几个在最后一个厂家考察的时候,被堵在那里,嚷嚷着要报名成为我们公司的合作候选对象,这不。光递上来的各工厂简介材料就这么一大堆,我数了数大概有二十多个厂家。”

    说着,李亮从包里掏出厚厚的一沓子材料在王元平眼前晃了晃。

    “这么多?”王元平有些吃惊的问道。

    “是啊,我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您先看看。”

    “先放在我桌上吧,亮子,你去叫叫周经理、元玲和邱经理到我这里来,咱们商量商量下一步计划。”说完,王元平打开了办公室的门重又回到了屋里。

    李亮喊周经理的过程中,王元平迅速的把他拿回来的材料大概看了一遍。这些厂大部分都很陌生,但其中有两个厂却很熟悉,这两个厂就是瞭望厂和华春厂。

    瞭望厂和华春厂不是考察过了吗?他们为什么还要递资料参加竞标?王元平感到有些奇怪。

    “梆梆”敲门声传来过来,王元平头也没抬:“进来。”

    李亮带着周铁生等人进来见王元平在看资料,没有打扰他。习惯性的坐到沙发上去等着。

    元玲没有坐,端起茶壶逐个给大家倒上。这才坐下等着。

    王元平放下材料,没有起杀接说道:“都到齐了,亮子把出去考察的情况简单说一下。”

    等李亮把情况介绍完了之后,王元平接过话来说道:“好,情况大家都知道了,谈谈吧。”

    王元平的工作方法向来如此,遇事不决或重大事项时喜欢把大家召集起来议一议,刚开始时还有人不习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大家也都习惯了这种方式,也都知道,当发言人把议题抛出来之后,王元平一定会让大家畅所欲言。发言不在乎对与错,只要不是针对个人,王元平绝不会计较。相反如果你不发言,反而会引起他的不快。

    因此,每当议题抛出之后,大家也习惯按左的次序开始发言。

    今天也不例外,当王元平说谈谈的时候,坐在李亮下首的财务部经儡铁生发言了:“我谈谈我的意见,刚才李总介绍了,总共报名的有二十多家,经过他们的筛选,剩余大概有十一家可以进入我们的视线,我想既然这样,那是不是可以按照我们制定的三务谈判的程序进行呢?”

    周铁生所说的“三务谈判”程序是他根据王元平的指令,参考大阳厂的“三务谈判”机制重新制定的包括制度、流程等一整套机制。初稿完成后报给王元平经过几次修改之后,确定下来准备开始实施。

    与大阳厂的“三务谈判”不同,建辉公司这次制定的“三务谈判”机制涵盖了所有的采购、外包、合作等领域,与大阳厂的三务谈判机制相比较,建辉公司这次制定的这个机制在程序上更加严密,在制度上更加严谨。

    邱慧和元玲这几天比较忙,虽然之前听过“三务谈判”的话题,但那只是听而已,真正如何操作不知道,因此也没有更多的意见,她们的目光转到了王元平那里。

    王元平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李亮:“亮子,你的意见?”

    李亮倒是很痛快:“我同意启动这个程序。”

    “你们呢?”王元平问其他几个人。

    众人摇摇头,意思很明确,没有任何意见。

    王元平:“那好,就按财务部制定的三务谈判制度走程序,这次的任务小组组长由亮子担任,周经理任副组长,成员按照制度该是那个部门参与哪个部门要参与。这次是我们的三务谈判机制首次启动,因此,一切都要严格按照程序往下走。亮子,你多操一下心好吧。”

    李亮笑了笑,点点头。

    王元平继续说道:“我的要求很简单,一个字——快,行吧。”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随后都把目光转向王元平,点头示意。

    王元平笑了笑道:“好,那就这样。不过。”他拿起桌子上的材料问邱慧:“邱经理,我有个疑问,瞭望厂和华春厂这次也参加了?上次你们不是去考察过了说他们不行吗?那这是什么意思?”

    邱慧解释道:“王总,是这样的,这两个厂上次我们去那儿考察的是车辆制作,按我们车辆制作的要求他们从软硬件上可能都达不到。但从机械加工和组装来说,那还是比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