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草根奋斗记 >

第151章

草根奋斗记-第151章

小说: 草根奋斗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紧急会议,无奈之下,王可建只好在林常委办公室外边的连排椅子等着。

    上午十一点多,这个会议才开完,王可建见对面走廊上走来一位四十多岁,头顶有些秃,脸上油光水滑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的中年人。这个人手里拿着一个大号的黑皮笔记本,大步流星冲着常委办公室走了过来。

    不用问,这个人肯定就是自己要找的林常委,果然,对方走到办公室门前停了下来,从裤兜里掏出钥匙打开门刚要进去,就听背后传来一声问:“同志,您好!请问您是林常委吗?”

    林常委一愣,回身看了看站在背后的王可建。上下打量了几眼,脸上毫无表情的回答:“我是,您是哪位?”

    “常委,我是县建材局长和您约好的王可建。”

    “哦。”林常委这才恍然大悟,呵呵一笑,客气的说道:“老王是不是,对不起,对不起!让您久等了。来,来,进来说。”

    林常委的热情让王可建有些意外,赶紧尾随林常委的身后进到了办公室。

    等到王可建把来意说明之后,林常委眼睛后边的眼睛眯成一条缝,眨巴了几下,开口问道:“你说的是要租下来溶剂厂的厂房和宿舍吗?”

    林常委的话不疾不徐,王可建咽了一口唾沫,谨慎的小声说道:“有这个打算,但不知道是不是对外出租?

    “哦?”林常委坐回他的宽大的办公椅,翻看着桌子上的文件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彷佛心不在焉的问了一句:“你准备出多少钱?”

    王可建见林常委坐下没说话,没有进一步追问的意思。还以为要等一会才能答话,谁知这位林常委给自己突然来了个冷不防,王可建稍微一愣立即转过弯来。心想:有门!

    但这个出多少钱实在不好说,他眼转一转没有正面回答,反问道:“常委,我是个个体户,没有多少钱,想问问县里准备要多少钱?”

    话一出口他立刻有些后悔,自己这么问对方多少有些咄咄逼人的意思。

    林常委没有在意他的话,但也没有答话,只是用手指有节奏的弹着办公桌。眼睛眯缝着盯着王可建半天,脸上依旧挂着招牌式的笑容。

    王可建心里直发毛,他摸不透这位常委在想什么,也不好问,便也佯装笑脸看着对方。

    半晌,林常委向前一探身,拿起电话拨了几个号码:“冯主任在吗?让他到我这里来一趟。”

    王可建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想:这些领导可真麻烦,有事说事就是了,非要故作高深令人捉摸不透。要不是公司需要,才懒得搭理你们呢。什么玩意啊。

    对面的林常委呵呵一笑,说道:“老王同志,对不起,请你稍微等一等,我对这个事情不是很熟悉,还是请个懂行的同志来我们一起谈好不好,呵呵,喝水”

    王可建听了很无奈,只好捧起杯子喝了口水,只听林常委又问道:“老王啊,你这个产品我听说过,好像是滨海第一家出口的个体户吧,你这个厂子有多大规模,多少工人?”

    “常委,让您见笑了,我这个厂子不大,占地大概有个五十来亩,养了有三百多工人。”

    “三百多人,那也不小了。那这个厂的工人都是哪里的?附近找的还是外聘的?”

    “大部分都是附近招的,技术骨干是外聘的。”

    “了不起啊!这样的企业应该大力支持才是,你刚才说厂子占地五十亩左右吗?五十亩好像不是很大吧?”

    王可建为了能顺利的租下厂房来,故意把建辉公司占地说成只有五十亩,实际上公司占地比这个要多一些。

    “是啊,五十多点吧。厂房很局促也很紧张。就是因为厂房紧张,原材料都堆在外边,搞得工人干活时不注意就会磕磕碰碰,就因为这个上半年厂里出了好几次工伤事故了。”

    “哦,要注意啊,安全生产历来是大事。”林常委略显同情的说道。

    “所以这才请领导帮忙看能不能协调解决。”王可建顺杆爬,借着林常委的话说。

    林常委没有作答,只是笑了笑。屋里又陷入到沉默的状态中了。

    又过了一会,林常委再次开口:“老王,假如,我是说假如啊,县里给你解决这个厂房问题,你这个厂能不能帮忙安置几百人?”

    “安置几百人?”王可建不知道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想了想,摇摇头道:“这个要看我们扩张的规模,如果有足够的厂房用地,解决三两百人的就业应该是可以的。”

    “哦,那我把事情再进一步说,若是县里把溶剂厂租给你使用,但让你给安置所有的这个厂所有的下岗工人能不能行?”林常委彷佛说闲话一样悠然说出这么一句。

    别看林常委这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听到王可建的耳朵里好像一个炸雷一般,震得他一恍惚:“这个,这个。”

    “常委,我真的不好说,因为我们的用人要看订单任务。如果没有那么多订单养这么多人我恐怕养不起。”

    林常委点点头,刚要开口继续说。办公室的门忽然轻轻响了几下。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随口说了一声:“请进。”

    进来的人年龄大概也在四十岁左右,高高瘦瘦。长相有些粗野,这个人王可建认识,他就是县经委的主任冯之。

    在王可建的印象里,冯之在县经委主任的位置上最少有五六年了,那时县水泥厂属于县经委管辖,因此,冯之也时不时的到厂里检查,有时王可建会作陪。因此,彼此之间到也不陌生。

    冯之进来后一眼看到了王可建,很是意外:“老王,你怎么在这里?”

    王可建正要起身答话,冯之连忙示意他坐着别动,他自己来到林常委办公桌前:“常委,您找我。”

    “冯主任,坐!看来我不用介绍了,你和这位老王同志很熟悉嘛。”

    冯之坐下后笑道:“常委,这位老王同志原来是水泥厂的工会主席。我们早就认识了。”

    “哦。”林常委惊奇的问道:“老王同志原来是工会主席啊。失敬!失敬!那怎么又干上个体了?”

    “这不退休了嘛,在家没事干,正好我四弟找我合伙,这就这么着干起来了。”

    “哦,不简单,不简单,退休继续发挥余热。老同志到底觉悟高!”林常委由衷的赞叹。冯之跟着连连点头

    “不敢,不敢,领导们过誉了。”

    “既然你们认识,那就开门见山吧,冯主任,把你请过来是有这么个事,因为老王自己的工厂用地紧张,这不看上咱们溶剂厂了,想租下来。请你来一起议一议看怎么办这个事。”

    冯之一听吃了一惊!回头上下打量了王可建几眼,眼神里分明充满了狐疑。

    “行啊,老王,想租溶剂厂,胆不小啊,想必是钱赚了不少啊。”冯之打趣道。

    王可建就怕他们这么想,赶紧辩解道:“冯主任,钱没赚多少,刚才还和常委说呢,就是我那个厂地方太小了,人又多,订单一下来乱哄哄的,因为厂房窄小,出了好几次工伤事故了。这不也是没办法了,才想到租嘛,这几天到处跑也是误打误撞正好看到溶剂厂闲着,于是想来试试看能不能行。但说实话,如果租金太高,我是真的租不起。”

    “那多少钱你能租得起呢?”冯之继续打趣道。

    “那得看县里要多少了,多了我真出不起。”王可建就是不松口,他知道这个关头不知道县里的底线是多少,一旦松口说多了自己拿不出,说少了怕人笑话。因此,他死活就是不肯透漏自己能出多少钱。

    “你啊,还是那么老奸巨猾。哈哈”冯之笑了。

    林常委微微一笑道:“冯主任,说正事吧,其实,我刚才已经和老王在探讨了,只要他能安置溶剂厂的工人,其余的事好说好商量。”

    冯之点点头,道:“这是个大事,老王,溶剂厂有八百多人,常委说了,只要你能安排了,其它的事都好说。”

    王可建心里一喜,林常委和冯之显然都是话里有话,意思再明显不过,如果能够安置八百人,恐怕租金就会降到最低,甚至不要钱都有可能,之所以不说破那是官场的规矩,话不能说直白了,否则,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为了能够摸清他们的底牌,王可建详装为难的说道:“八百人好像安置不了,我厂小,哪能一下子进那么多人。三四百人倒是可以考虑。”说完,他用眼角的余光瞅了一眼林常委和冯之。

    林常委面不改色,倒是冯之面上略略露出一丝喜悦,这一丝丝喜悦被王可建看到了眼里。他心里更有了些底。

    根据自己的经验,看来目前这个溶剂厂的要害处不在租金多少,而是在于安置人员。要知道,上千人的厂已经到现在这个地步,估计没少到县里闹事,县里估计最头疼的也是人员稳定的事了。

    王可建越想越越兴奋,他知道,各地的领导干部最害怕的就是群众上访闹事,最头疼的也是上访闹事。

    知道了这个要害处,王可建心说,嘿嘿,让老子来着了,看我怎么摆弄他们。

    本文来自看书王小说

第248章 外协加工厂找不到?() 
王可建在县里谈溶剂厂的事情有了一些眉目。

    王元平他们这里却又遇到了问题。他们最为担心的问题出现了——找不到合适的外协加工厂合作。

    一大早,元玲、耿子明和邱慧带着公司另一台车跑到了瞭望厂和华春厂,两个厂初听来意后大喜,带着他们一行人考察了车间,但令三人感到失望的是。这两个厂都存在问题,要接普通的订单没问题,但要接哈尼克公司的单子却够呛。尽管两个厂的厂长都给他们下了绝对保证,要按照建辉公司提出的问题进行彻底整改,但耿子明心里清楚,这些东西不是说改就能改掉的。

    原定一天的考察一上午就完事了,三人垂头丧气的回到公司和王元平详细的汇报了过程。

    王元平听后没有做声,闷头思考了半天,问道:“你们看到的主要问题在哪里?一个厂一个厂的说,先讲村机械厂吧。”

    耿子明看看邱慧,说道:“邱经理,您说吧。”

    邱慧打开笔记本,把记录整理下来的情况认真做了一个汇报:“村机械厂的问题主要存在两点,第一,厂里技工水平太差,要做出合乎哈尼克公司产品标准恐怕太难;第二,因为他们的主业不是做这个的,因此厂里没有大型轧板机、工作台等,电焊机数量也有限”

    “哦,第二个问题好解决,第一个问题嘛”王元平沉吟了半晌,抬头冲着元玲说道:“你去找一下李厂长,问问他如果我们支援他们几个焊工和漆工,一边干一边培训他们的工人。如果他们同意,这个应该可以做。”

    耿子明插话道:“我刚才也是这么想的,支援他们两个焊工两个漆工就可以带起来。”

    王元平点点头道:“那好,这个事交给元玲吧。子明,你的任务就是选派几个得力干将去那里手把手的培训,直到能够完全做出我们需要的东西来才算完成任务。至于机械设备嘛,我来和他们协调吧。”说完,接着转身问邱慧:“说说另两个厂的情况。”

    邱慧继续汇报:“瞭望厂和华春厂的问题基本和王庄机械厂差不多,所不同的是,这两个厂不单单光是缺乏技工和设备,我觉得可能他们在管理意识上跟不上,管理意识跟不上还能指望他们做出好的产品吗?不太可能。”

    王元平听后沉默了,半天他抬起头问道:“有改善提高的可能嘛,或者可以这样说,在我们的帮助下能迅速改善吗?”

    邱慧沉吟了片刻,有些迟疑:“可能,可能会吧”

    王元平明白了,既然邱慧能这样说,说明瞭望厂和华春厂的确承担不起这个任务。

    从邱慧来到公司到现在,几个月相处下来,王元平对她的个性已经非常了解,这是个行事严谨细致,专业性很强的女人,也是个不管在任何时候都敢于坚持原则的女人。

    前段时间建辉公司在王元平的努力下,建辉公司大力推行了全员质量管理,借着这股东风,邱慧开始实施自己的质量管理思想,在她的强力主推下,建辉公司质量管理监控全面延伸。从以前的重视控制成品质量,延伸到了现在的原辅料进厂、生产过程和成品全面质量覆盖控制。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邱慧要求全部要提报全程质量检验报表,以便实现生产过程中产品的可追溯性,为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可以这么说,建辉公司质检部在她的领导下,仅仅几个月时间取得很大的业绩。因此对于邱慧,王元平越来越倚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