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草根奋斗记 >

第144章

草根奋斗记-第144章

小说: 草根奋斗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知道你去哪里了,可急死我了。”

    王元平不好意思的诞着脸道:“妈,这不是找着我了吗?别着急了啊,没说什么事吗?”

    “没有,公司的人说你爸也不在公司,我问去哪里了,他们说去了洪南了。早上他走的时候没说要出去啊,你们爷俩是怎么了,一个魂不守舍,一个跑了洪南去。你们没事吧?”

    “没事,妈,我保证没事。别担心,我打个电话问问什么事就行了。”王元平说着快步跑进屋里拨通了公司的电话。

    接电话的是公司的财务部的人,因为公司新成立没多久,行政部没有设立。王元平设计的公司架构图有行政部,但现在还没有人,行政的这摊事一直是父亲和财务的人管着。

    王元平没有听出这个人是谁,奇怪他闪了这么一个念头。便问了一句:“你是哪位?”

    对方告诉他,是新来的职员叫王元玲,王元平一听愣住了!新来的职员?王元玲?他的脑筋没转过湾来。

    “哦,那请你找周会计听电话。”

    让王元平更没有想到的是,对方嗤嗤笑了:“咯咯,大哥,你真是的,连我的声音都听不出来了。我是元玲啊”

    “啊?”王元平大吃一惊!

    元玲是二叔王可成的女儿,就是元春的姐姐。

    老王家到王可建这一代男丁比较兴旺,他们弟兄四个,只有一个妹妹。但到了王元平这一代却翻过来,男丁只有两个就是他和二叔家元春,剩下的都是女孩。元平家有两个妹妹,二叔家还有一个女孩,三叔两个女孩,四叔家两个女孩。

    总共算下来,王家到王元平这一代有七个女孩。王元平的两个妹妹老大王菊茜在北京大学读书,今年毕业。老二翠华在河东大学读大三。二叔家的妹妹叫元玲比自己小五岁,职业高中毕业后分配到县织布厂工作。三叔家两个女儿分别是元雯、元洁。元雯在洪南职业中专读书,元洁还在念高中。四叔家两个女儿分别是元琪和元茹。她们俩在念初中。

    元玲去公司上班了,她不在织布厂了?怎么自己不知道。王元平有些糊涂,但此时已顾不上过问,不由分说吩咐道:“元玲,你去找一下李亮,让他给我回个电话。”

    元玲问道:“大哥,不用找周会计了?”

    “不用了。”王元平心里一动,元玲究竟是在织布厂工作过,工作细节还是有的。

    放下电话,他问李红莉:“妈,元玲去公司上班了?我怎么不知道。”

    李红莉手里拿着没有晒开的衣服,愣了一下随即笑道:“哎呀,这孩子,我当是什么事。元玲的厂子好像是破产还是什么的,反正已经好几个月发不出工资来了,你二叔给她办了个停薪留职回家好长时间了,这么大的闺女了整天在家待着让人说闲话,这不就去了嘛”

    “哦,这样啊。谁答应她去公司的?”

    李红莉疑惑不解的看着儿子:“我啊,你爸还不愿意,说亲戚多了容易误事。我看这样好,有自己人不用用外人啊。我跟你爸爸说了今天让她去上班。”

    王元平一听苦笑不得,心说这个老妈是真能瞎添乱。但又不好说,得了,反正缺人去就去吧。王元平摇摇头回到客厅,还没有坐稳电话响起来了,来电话的正是李亮。

    李亮说话的语速很快,他告诉了王元平一个天大的喜讯!县外贸公司来电话沙特那边签约了。

    王元平欣喜若狂,放下电话后,竟然抱起老妈转了好几个圈,把李红莉转的头晕目眩,直骂王元平这么大了没正形。

    王元平做了个鬼脸,蹬上王可建的自行车一路狂奔回到公司。

    一回公司,打开办公室,王元平便把李亮叫过来详细的问了情况,得知哈尼克公司已经向县外贸公司发出订货通知,第一批手推车订单是五千辆,交期是一个月,合同签订后预付30%定金。王可建去洪南就是签订这个合同。

    正说着,公司门外传来几声清楚的车喇叭声,听声音是桑塔纳轿车的。王元平心中一惊,可能是孙世文接南越客户回来了。

    王元平还是按自己既定的计划实施,让李亮全权负责客户的接待。只是有个小小的改动,他决定让元玲跟着这个客户接待,一来让她熟悉一下公司的情况,二来也是为了锻炼她。

    从哈尼克公司的订货情况来看,今后这个业务只会越来越多。如果一旦展开这项业务再加上机械业务,公司的业务量将增加几倍,面对这么大的业务量,以现在的部门人员配置是远远不够的。

    看来该考虑加人了,王元平心想。原先自己制定的组织架构的各职能部门的人员该逐步配上了。否则,根本无法满足公司正常业务运营。

    现在的建辉公司职能部门说白了,就有一个简单的财务部,这个部门一共就两个人,一个出纳,一个会计。而其他部门的人员基本没有配,例如采购是王元平自己做,行政是王可建在做。公司未成形时为减少用工成本这样做勉强可以,一旦业务量增大再这样干那就忙不过来了。

    王元平想:正好元玲来了,这样就可以解决采购没人管的问题。采购可是要害部门,交给谁王元平都不太放心。

    李亮出去迎接他们的时候,王元平用内线电话把元玲叫到办公室。

    别看是自家叔伯的工厂,王元玲进建辉也费了不少周折。

    她小王元平两岁,初中毕业后考入洪南五中也就是坐落在柳青镇的洪南职业高中。在这里学习了三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县织布厂工作。近两年随着织布厂的没落,到现在很长时间工资已经发不出来了,元玲也渐渐的对这个厂失去了信心,巧的是对于这些地方国营企业,县里有个政策实在发不出来工资的工厂,允许工人办理停薪留职。得知有这个政策后,元玲征得家人的同意办理了停薪留职。

    起初,建辉公司没有完全启动起来的时候,三叔王可凡把元玲安排在村毛纺厂工作,村办企业管的很严。元玲在国有企业松散惯了,猛地一下子紧绷起来根本受不了。干了几个月后实在受不了这么严厉的管束,没辙了只好辞职回家。

    可总在家也不是个事,再去求三叔又不好意思,没办法,元玲妈妈求到李红莉那里。王家兄弟的团结友爱在十里八村那是非常有名的,自己的侄女这点事不能不管,因此,李红莉爽快的答应了下来。

    可等到和王可建说的时候,王可建却没有答应,而且还埋怨李红莉多管闲事。之前他和四弟商量过,王家人一个都不许进公司,以免到时公司因家族化太浓,没法管理。这还没怎么着呢,就打破这个约定。

    李红莉告诉王可建,管也得管不管也得管。谁让她是你侄女呢,总不能看着她没工作整天在家溜达吧,那像什么样子。

    王可建没有理她,好几天之后,李红莉见王可建真不管,面子上有些挂不住了,她的做法更绝。直接让元玲去公司报到,事已至此,王可建也没法了,只能迁就了。就这样,元玲进了建辉公司正式上班。

    看書网小说本書

第236章 亲中选贤,贤中选能() 
关于在企业任用家人的事情,王可建弟兄两人坚持认为不能使用任何亲戚,这个想法很对。亲戚进入公司会造成家族化氛围,使得其他贤能人才无法进入到公司。

    王元平和他们的看法有所不同,他认为国内目前的情况,尤其是采购等关键环节,使用其他人风险太大,企业初创时这些关键岗位还是用亲戚较好,但是把握好两点,亲中选贤,贤中选能。

    可王元平也明白,要做到这两点是非常难的。亲戚进到公司时间一长就会形成优越感,甚至有可能不自觉的对企业中其他人颐指气使,会使其他人反感。时间再长点,可能就会流失掉优秀人才,他和元玲谈的目的就是希望她能知道,别看是自己的堂妹,在公司自己会一样对待。除了问题照样会拿她试问。

    风风火火的元玲像一阵风似的来到王元平办公室,一进门就喊:“大哥,你找我有事?”

    看元玲一点不稳重,王元平心里有些不悦,脸色一沉道:“元玲,以后记住,在公司只能称呼职务,不能大哥长二哥短的,让员工听见不好。还有,以后稳重点,别这么冒冒失失的,不好!”

    王元平的这个态度让王元玲愣住了!好半天才咧咧嘴笑笑道:“好的,大王总。”

    “嗯,这样才对。”王元平脸上没有丝毫的波澜:“元玲,厂里一大摊事,我就不和你客气了。你听着,从今天开始,你立马进入工作状态,这阶段你的主要方向是学习,采购、商务谈判和接待等工作你都要积极参与。如果有困难多请教其他员工,多向经验多的员工学习。记住了,在这里做事,大家都看着你,你的态度会对整个公司的团队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希望你说话、做事要慎之又慎,千万不能仗着公司是咱们家的,想怎样就怎样。元玲,请你一定记住,在这个公司,你和其他员工没什么两样,干不好我照样骂你、罚你,甚至开你。”

    元玲听完王元平的这番话之后,虽然心里有些不舒服,但也承认大哥说的是实话。再说,虽然大哥说的严厉,但她能感觉到对她还是非常信任的,否则,自己刚进公司就不会这么多重要的工作派给她,就这一点足以让她非常开心了。那点不舒服没一会工夫便烟消云散了。

    元玲笑着说道:“大哥,你放心吧,我干不好你开了我就行。”

    王元平呵呵笑起来:“行了,别扯闲篇了。你赶紧去隔壁会议室,今天的任务是跟随李总他们接待好客户,参加谈判。”

    王元玲笑着道:“是,王总。”

    王元平笑骂道:“小丫头片子,没个正形,快准备一下去工作吧。”

    王元玲咧咧嘴,做了个鬼脸跑出去了。

    王元平虽然回到了公司,但还是坚持未露面去见南越的章总。而是仍由李亮、孙世文连同刚来的王元玲向章总一行简单的介绍了公司的情况,之后带着他们到车间考察了大半天。

    因为有着章总和建辉公司愉快合作的前提,下午的谈判进行的很顺利,李亮和章总带来的三个客户进行了三个多小时的磋商后,初步签订了一个合作意向,三位南越客商决定和建辉公司签订合同金额达一百多万的木工机械采购合同,并且表明,如果质量可靠,客户口碑良好的话,今后这样的合作还会继续。

    一百多万的合同订单对于建辉公司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数字。王元平知道这个消息后着实高兴了好一阵。又听到李亮汇报说对方说如果这次合作的愉快,那么下次还将考虑和建辉合作的话,王元平更是喜出望外。

    他猜想章总推荐的这几个客户肯定不是终端使用客户。能够这样说话的只有一种客商,那就是经销商!当这个念头一闪出现在王元平大脑中时,他感到特别兴奋,如果能够在南越有几家经销商,那么后期市场维护的费用就会大大降低。

    王元平对市场兴起的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他知道,经销商的兴起是近两年才有的事情。

    前些年也有,但相对较少,不成体系。近几年随着销售发展趋势的变革,经销商分级现象在南方已经开始逐渐多了起来。关于经销商体系建设这一课题,王元平在大阳厂时就想试着建设,但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就被调走了,自然也就没有机会实施。

    这次章总带来的几个客户老调重弹,让他看到了发展经销商体系的希望,他想:只要拓展开这几个客户,维护好这几个客商的关系,然后再以他们为龙头,大力发展二级甚至是三级经销商,那么,很快建辉公司在南越、南闽甚至是东吴的销售网络就会铺开,通过经销商积极拓展那么建辉公司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占领南越和南闽市场。

    只要经销商网络建起来,那么用不了多久,南越、南闽大地就是建辉公司的主要阵地之一。

    这个战略和当年制定大阳南方发展的战略有异曲同工之妙。不一样的是,那时以点对点,通过客户的口碑发展终端。而现在建辉公司则是点对面,用几个大的总经销商向下延伸,快速发展二级甚至三级经销商,只要和经销商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那么占领市场指日可待,而且最让人兴奋的是,只要南越地区做成了,那么就可以把这个经验复制下来,向其他地区照猫画虎就行。

    王元平对销售和市场那是行家里手,他明白,如果能把经销商体系以这样的方式建立起来,建辉即使没有手推车这块,发展速度一定会其它公司快好多。

    一想到这里,他按耐不住自己兴奋的心情,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