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草根奋斗记 >

第142章

草根奋斗记-第142章

小说: 草根奋斗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听吴明德继续说道:“元平,你才26岁就已经到正科了,在这年纪能到正科的放眼洪南没有几个,照这样发展,你的前途一片光明。你怎么不知道珍惜呢?我知道,从大阳厂的事处理完毕之后,上级冷落了你一段时间。怎么?这点考验都经受不住吗?”

    王元平没有辩解,还是静静的听着。

    吴明德继续说道:“元平,干部辞职的现象在洪南不多,但在其它地方很常见,我之所以这么挽留你,是因为我是看着你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成就,说放弃就放弃了是不应该的。你还年轻,我不想你以后后悔!”

    王元平很平静的回道:“领导,我知道您的苦心。但这次辞职我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做出的决定。”

    吴明德见王元平这么坚决,知道再劝也没有用。但他实在不想王元平就这么放弃自己的政治生涯,在他看来这样放弃太可惜了。如果这事是个一般干部或者说和自己交往不深的干部,那么,吴明德也不会再劝。

    除了以上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委秘书长莫旗的那句话,对于王元平的安排洪南不要管了。如果自己没有猜错,既然莫旗这么说,那么肯定有另一层深意。只是,限于某种不可以明讲的因素,才迟迟不安排王元平的去处。这个因素到底是什么吴明德没有想明白,市里能怎么安排王元平吴明德也不敢确定,但有一点他可以确定,能做出这个决定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刘和平书记。既然是他做的这个决定,那说不定这背后有什么深意。

    既然是刘和平看好的干部,吴明德当然不能让他流失!

    现在的难题是,看王元平的态度,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吴明德沉默了片刻,他决定先稳住王元平,向后拖一段时间再说。

    主意已定,吴明德以商量的口吻对王元平说道:“既然你去意已决,那么我就不再劝了。不过,元平,有个小问题需要你帮我一下。因为我现在还在昌南学习,一时半会回不去。科级干部辞职我肯定不能简单的通过电话聊聊就行了,必须面谈。你看这样好不好,你呢,先去组织部报个到,然后办理一个请长假的手续,先在家休息一段时间。等我学习完回洪南咱们再面谈好不好。”

    王元平虽然有些不情愿,但他心里知道,自己做以后难免会有求到这些领导的时候,不能一点情面都不留。再说,在洪南地面上开工厂,得罪了领导那还有好果子吃,到时稍微为难你一下,这个厂可能就干不下去了。

    在中国,不管得罪什么人,也不能得罪领导,否则,你就会死的很惨!

    王元平自然知道其中利害,不就半年时间嘛,也不耽误自己干事。等等呗,别人想找这样的好事都找不到。

    想到这里,王元平痛快的答应了吴明德,两人简单的聊了几句,才把电话挂了。呆坐了有两分钟,觉得肚子好饿,便起身问道:“妈,什么时候开饭?我饿了。”

    李红莉听到儿子的喊声,笑道:“早就准备好了,洗洗手,吃饭。”

    王元平一身轻松,洗完手后来到餐厅坐下,摆好碗筷。不一会儿,王可建端着菜过来了。王元平起身准备帮忙,王可建摆手示意他别动。

    菜上齐了,王可建拿出一瓶白酒,问王元平:“元平,你来点吗?”

    王元平笑了说了声我来吧,从王可建手里接过酒瓶,给老爸倒满之后,自己又找了个杯子倒上。

    王元平在家很少喝酒,李红丽和王可建对视了一眼,感觉到有些奇怪。李红莉不放心的问道:“元平,怎么,有什么事吗?”

    王元平看了妈妈一眼,说道:“没事,没事,我这些天忙的有点晕头转向的,想喝点酒放松一下。”

    王可建举起杯子喝了一口,像不经意的似的问道:“元平,刚才的电话是吴部长打得?”

    “嗯。”

    “你的辞职批了吗?”

    “没有,他在昌南学习,让我明天去部里办个长假,等他回来之后我们再谈。”

    王可建一听愣了:“辞职这么麻烦吗?”

    “那倒不是,搁在一般干部也就批了,可能我情况特殊一些,吴部长不想我做错误决定。”

    李红莉听了这句话,插嘴道:“什么错误决定,自从你去大阳开始到现在几年了,每年回家的次数数的过来。累死累活的干了这么些年才干到副乡长。我看没什么意思,不如咱自己干省心。”

    王可建没有说什么,而是夹了一筷子菜放在嘴里慢慢的嚼着。

    王元平冲着妈妈笑道:“妈,也不能这么说,要不是在洪南学到的本事,现在咱家的这个厂我还干不好呢。再说,即使真不干,也不能得罪人不是,毕竟,咱找个厂还是在洪南地面上。吴部长以后说不定能当县长和县委书记呢。”

    李红莉想争辩什么,但被王可建拦住了:“对,元平说得对,古来有话,民不与官斗。再怎么着也不能得罪这些领导,否则,以后真有无穷无尽的麻烦。”

    王元平点点头:“这样,爸,明天我去趟洪南,办个请假手续。辞职的事等吴部长回来再说吧。不说我了,妈,菊茜今年毕业,她打算怎么着?”

    王元平的大妹王菊茜在北京大学读书,今年毕业。

    李红莉说道:“寒假的时候她打电话回来说要留在北京复习考研,这个孩子也是心大,考的好不好也不知道打个电话回来。不但她,你二妹也跟她姐姐学会了,这么长时间了,你看她们打过几个电话回来。”

    王元平呵呵一笑:“妈,没事,你不是老说闺女是给别人家养的嘛,怎么现在就不适应了。”

    李红莉笑了:“这孩子,我什么时候那么说过,再说,她们不是还没有出嫁嘛。”

    “好了,好了,孩子们都大了,你也累了半辈子了,就好好享清福吧。”王可建打圆场道。

    “就你会说话,吃你的饭吧。”李红莉说着夹了一块红烧肉肉给王可建放到碗里。

    看着父亲和母亲相亲相爱,王元平颇多感概!

    说实话,自己从中专开始离开家上学,直到参加工作再到现在,眨眼已经快十年了。这期间他就没怎么好好在家陪过父母亲。这种温馨的亲情也就基本没怎么好好体会和享受过。直到现在这段时间的请假,天天晚上回家,这种亲情的意识才复苏。他也才意识到,原来亲情这么美好,这么温暖。

    看着父母亲灰白的头发,王元平暗暗发誓!以后到哪里都要带上父母亲,让他们过天伦之乐的好日子。

    本書于看書王

第233章 沙特考察团来了() 
自从王元平那天在韩聪办公室看到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之后,心里一直记挂着这个事,他在想:如果建辉公司实行全面质量管理,那么可能会不会树立国外客户他们对建辉公司的信心,增加企业胜出的筹码呢?

    带着这样的心思,王元平特别留意这方面的事情,可任凭他怎么留心却一无所获,关于这方面的信息在洪南很少。

    最后还是在大阳厂的老部下的帮助下,王元平才得到了一个信息,滨海市钢铁厂正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听到这个小心王元平喜出望外。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关系,联系上了这个厂,并说定最近会派出一支队伍去到该厂进行全面学习。

    建辉公司派出了一支十五人的队伍到滨海钢铁厂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学习。

    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于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后来在西欧与日本逐渐得到推广与发展。它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质量控制,使质量管理实现定量化,变产品质量的事后检验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类似于日本式的全面质量控制(tqc)。首先,质量的涵义是全面的,不仅包括产品服务质量,而且包括工作质量,用工作质量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其次,tqc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不仅要管理生产制造过程,而且要管理采购、设计直至储存、销售、售后服务的全过程。

    应该说这次学习使得王元平眼界大开,第一次认识到了自己和国际管理的差距,整个学习过程中,他表现的非常认真。其他人见他如此,自然不敢轻视,学习和观摩格外仔细和认真。

    几天后,学习结束回到公司,王元平立即组织把全公司人员分成了多个学习小组,由参加学习的人员充当老师进行讲传带。一时间,整个公司掀起了学习热潮。

    经过充分的发动和宣传,当看到公司全员对于全面质量管理这个理念有了深刻的理解之后,王元平立马宣布成立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推行小组,自己亲自任小组组长,轰轰烈烈的展开了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推行活动。

    那时候,国内的各个企业的管理模式还是以传统管理为主,很少有企业引入这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即使有,也都是叶公好龙,喊喊口号,做做样子,为的是让外人看。而王元平却不这样做,通过学习,他发现自己之前的管理理念和全面质量管理竟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全面质量管理讲究的是是以产品质量为核心,建立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体系。而在此之前,王元平已经在大阳厂实行了以质量为生命的管理理念。

    可以说这样的管理理念,和王元平的一贯的思路非常贴合。因此,他推行起来也是不遗余力。

    在轰轰烈烈的有点类似搞运动的活动中,没有几天工夫,建辉公司从领导到一线员工对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开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这种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全员质量的信念开始渐渐走入到员工心中。

    王元平并没有就此罢休,他要的是实质性的东西,任何管理模式只要不深入到基层,那就是表面文章。

    为了巩固和深入推展全面质量管理,王元平不断地更新思路,调整工作方法。理论学习、小组讨论、深入剖析、自检互检、质量活动等等层出不穷。

    建辉公司员工经此轮番轰炸,每个员工开始不自觉的悄悄建立起以质量为纲领的理念,这些理念不自觉的开始深入到每个工作细节当中。

    正在建辉公司推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如火如荼时,外贸公司的验厂通知来了。韩聪在电话中告诉王可建,沙特客户已经定下了行程,明天到达滨海。

    王元平得到消息后,立即把这个信息传达了下去,要求李亮和耿子明做好准备。

    两天后,沙特客商如约按既定时间来到建辉公司进行考察,滨海市外贸公司和县外贸公司共同陪同下来到建辉公司。

    王元平西装革履,头发梳的一丝不乱,带着建辉公司的一部分中高层早早候在公司大门口迎接。

    没多久,几辆轿车和一辆面包车排成一字型不慌不忙行驶过来。到厂门口停下后,最前边轿车上下来几个人,韩聪走在前面,看到王元平和王可建父子打了一声招呼。紧接着,面包车上下来几个高鼻蓝眼的外国人。

    王元平父子在韩聪的引荐下,过去一一和这些老外打招呼。

    最初,王元平以为沙特客商肯定是讲的阿拉伯语,但没有想到这一行人竟然都不是沙特本地人,而是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人。

    这个沙特公司叫哈尼克公司,为首的这位叫科尔。伍德,这个科尔是哈尼克公司的采购总监。

    等到翻译介绍完了,王元平客气的和他们打了招呼,带着他们到了会议室,双方落座后。科尔开始简单的介绍了哈尼克公司的一行人,说明了他们这次来的行程和目的。

    按一般流程,应该是国外客户说一段停顿一下,翻译趁着这个机会译成中文给在座的人。这样交流对象双方都会以翻译为主。

    王元平则不看翻译,一边听一边记录,而且写的非常快。搞得滨海外贸局的这名翻译和其他人有些吃惊,难道王元平懂英语?

    科尔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他耸了耸肩膀试探性的用英文问王元平:“你听得懂英文?可以对话吗?”

    王元平用流利的英语回答:“会一些,应该可以交流。”

    科尔大喜:“太好了。”

    他的语速很快,把这次来的行程大致说了一遍。

    因为怕听不明白,王元平精神高度紧张,竖起耳朵仔细的听着生怕漏掉一个字。

    科尔介绍完毕后眼睛盯着王元平,眼神向王元平询问,是否听明白了他的话。王元平脸上带着笑容,轻轻颔首。科尔很高兴,左右环顾了一下他的同事点了点头。

    王元平镇定了一下心神,脸上的笑容依旧。

    科尔端起面前特意为他们准备的咖啡,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