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草根奋斗记 >

第134章

草根奋斗记-第134章

小说: 草根奋斗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辉厂的势头越来越好,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王家父子们的创业热情。

    看書罓小说本書

第220章 生存压力() 
王元平上班的期限又到了。他自己心里明镜一样,从上次请假的态势来看。这次准假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了。

    这些天缠绕自己的问题又涌进了脑际,从父亲和四叔热忱的目光来看,他们当然希望自己回来主持公司的大局,毕竟,这是给自己干活。现在形势又好,爷们几个齐心合力,用不了几年就能赶上大阳厂。

    母亲李红莉早就不愿意儿子去上班了,现在有了自己家的事业,看到儿子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就把丈夫和小叔子大半年解决不了的问题给解决掉了,李红莉更加坚信他回来干的会很好。

    父母亲的鼓励加上几个叔叔的力邀,令王元平一时难以决断。要去自己奋斗了多年的仕途事业真是。但是权衡再三,王元平最后下了决心。与其待在洪南坐冷板凳,还不如回家干一番自己的事业呢。

    主意一定,五月九号清晨,他带着大头车赶到洪南县委组织部。

    很不巧的是,吴明德去省里开会学习两个周。临行前告知组织部办公室,如果王元平愿意的话可以再回去休息半个月。

    这种事千年未遇,搁在现在理解不了,但在当时的机关中是比较常见,此时的王元平已经无所谓了,反正要辞职呗。无非是再等半个月,正好趁此机会去到宿舍把自己的行李和东西全部收拾好了拿到车上。

    建辉公司的司机是李庄人,叫孙世文,小伙子很踏实,开车技术比较好,人也机灵。当王元平收拾行李时,他老早就在下边等候。等到王元平提着行李下来,孙世文马上接了过去。看着孙世文机灵的背影,王元平略有所思。

    走出县委小招待所后,王元平回身看了看这个办公楼,叹了口气没再多留恋,快步走出去。

    建辉公司的第二批机器于五月中旬出厂,顺利到达南方。这次的安装更为简单,比上次快了许多。

    王元平数着时间,按原计划叶家仁这个单子的生产大概会持续到十月份。但是,如果没有订单十月份之后的生产还是没有着落。这可不行,养着这么多人,没有订单几个月就会撑不住,撑不住只能裁人。

    按王元平的一贯作风,不到最后关头他永远不想裁人。因为,裁人对企业和员工都是不负责任的一种做法。

    需要拓展市场啊,可自己又出不去,怎么办呢?

    而且这一行和几年前自己拼市场的时候有所不同,那时可以凭着一腔热血拿下订单,现在这样的情况比较少,尤其是经历了大阳厂的风波后,整个行业内的人员变得异常谨慎,对于陌生的机械厂,一般厂家是不敢轻易冒险下单的。

    这种情况下通过熟络关系建立销售渠道是最好的办法之一,王元平咬了咬牙,拿起电话打给远在东吴的隋勇,东吴的木工机械市场目前还没有开发,大阳厂在这里的重点是纺织机械。因此,当隋勇接到王元平的求助电话后,虽然吃惊,但也痛快的答应了。并且告诉他,东吴和南越接壤的地盘山高林密,有好多林木加工厂。自己前些天接到了一个单子,因为太小,加上他现在已经对这块不太感兴趣了,所以,可以联系一下。

    王元平听后一阵狂喜,千拜托万拜托,让隋勇一定把这个单子给他拿下来。隋勇没再多表示什么,王元平知道隋勇的个性,说完之后也就挂了电话。没有几天,隋勇一个电话打过来,告诉他单子谈下来了,但对方要到洪南实地考察一下。这个老板在当地很有代表性,如果能够谈下这个客户,在他的带动下,这里很快就能开辟一大片市场,只是这里的价格可能不会像南方那么高。

    王元平记下了客户的名字,等到隋勇再次和这位老板联系时,却发现人已经赶往洪南了。隋勇心里这个别扭,心说:领导太不够意思了,怎么这么急。他却不知道这个厂就是王元平自己家的。办自己家的事能不急嘛。

    王元平和这个客户联系上时,客户满嘴的南越口音,很难懂。好歹总算弄明白了他的意图,单子不大但在王元平看来这可是很有潜力的一个单,由于在木工机械行业多年,他对全国各个地区的情况了如指掌。

    南越市场的地理位置很优越,北靠东吴南靠南闽,辐射岭南。如果把这个地方的市场拿下来,那么等于在这几个机械使用密集区楔入一根钉子,无论是那个地区都可以第一时间得到信息并迅速开发。

    早在大阳厂时,他对南越市场就很感兴趣,但限于那时的原因没有下定决心。现在时机来了。

    于是,他把李亮叫过来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把工厂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客户,李亮拍着胸脯答应。让王元平尽管放心的去把客户带过来。出了任何问题,自己用脑袋担保。

    看着李亮远去的背影,王元平心里好生感激,就在这几天的工夫,李亮领人利用业务时间,把公司整个车间的地面包括铁楼梯用油漆刷了一遍,车间内分界线弄的横纵竖平的。整个车间经过这么一整立马显示出了新的气象。

    更使王元平感到吃惊的是,李亮接下来领着工人相继制作了看板、宣传栏和板报,小小的建辉公司原来比较单调的气氛一下子显得生动了起来。

    包括厂服穿戴、工牌佩戴,李亮管的都非常具体,让王元平感到耳目一新的是,建辉公司现场工人没人都设计了一个百分表。

    工人最后的工资结算是按这个百分表来的。这个百分表和大阳厂原来的评分表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比大阳厂的那个又高明了不少。

    现在的建辉公司,整个公司的生产制作环节竟然有序,车间整齐划一,工人操作忙而不乱。可以毫不客气的讲,就目前的车间管理水平,要比大阳厂高出很多。

    王元平感到有些纳闷,曾经就这个问题专门问过他,李亮笑了笑告诉他,自己业余时间看书学习的,现在车间的情况全是学习日本企业的做法。

    王元平听后一阵惊叹,这个李亮自己原来真是小看他了,别看书读的没有自己多,但管理手段和办法比自己厉害多了,王元平暗自庆幸自己还真是用对了人了。

    本部小说来自看書惘

第221章 亮子是个人才() 
王元平尽管对李亮非常之满意,但对于南方客户来建辉公司考察他仍然不敢大意。因为从他隋勇那里得知这个客户的背景不简单。

    隋勇告诉王元平这个客户在南越地区影响力似乎很大,但大到沉默程度他没有明说。王元平明白既然客户在南越地区很有影响力,那么这样的客户是绝对得罪不起的,换句话说,即便不能成功也决不允许谈崩了,否则,这样的客户对建辉公司的杀伤力是致命的!

    王元平不敢有丝毫的侥幸和轻视,安排车间做好客户来的准备之后他还是不能完全放心。又叫上李亮在他的带领下,每个车间每个工位都查看了一遍。

    建辉公司现在有三百多名工人,车间工人着装整齐,训练有素,工作效率比较高工作状态相对较好。

    王元平一边仔细查看,一边心里暗暗赞许李亮。

    最使他感到惊奇的是,每个车间的墙面都会有每个员工每个月的得分情况,这些百分表的奖惩条例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不得不说非常有效。每个人每个月得分多少,扣分多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知道了得分情况和扣分情况,员工自然也就知道了什么情况下被扣的分,什么情况下得的分。因为分数和工资挂钩,员工自然对此非常敏感。一旦扣分接下来的工作中就会对以前扣分的地方格外注意,尽量避免再被扣分。

    有了这个作为前提,不用管理人员声嘶竭力的说教,员工会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修正,其绩效也就自然提高了。

    李亮不仅是个人才,还是个敢于得罪人的主,这些日常的行为规范最不容易管,也是最容易得罪人的事。能把工人管的服服帖帖,除了奖罚分明,敢于坚持原则之外,还要制定的规章制度有效。工人才会佩服,也才会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

    一圈检查下来,王元平放下心来。按目前的状况,就是国外来客户也能应付的了。

    国外客户,这个念头刚出现脑海时王元平没有在意,但等到晚上静下心来的时候,这个念头忽然又出来了。

    如果能打入到国际市场,那建辉公司就比其他公司先行了一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岂不是不用仰仗别人的脸色了。只是,想法是好,可怎么和国外联系呢?

    算了,先把目前这个客户做好吧。

    看着儿子神神叨叨的样子,李红莉无比担心,悄悄和王可建说:“元平不会有事吧,怎么看起来有些神叨的样子。”

    王可建白了她一眼:“儿子这样是什么情况你不了解啊,他一定是有事琢磨。别去打扰他。”

    李红莉还是不放心,等到儿子去到房间睡了,她悄悄进门给他掖了掖被子,仔细打量着儿子的面庞,半天见没什么问题,这才放心的蹑手蹑脚下楼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孙世文来接他,王元平告诉他把车放下,去到村委办公楼开着那辆桑塔纳去滨海。说罢,把昨晚从三叔手里要来的车钥匙交给了他。由于频繁用车,王可凡就给了他一把钥匙,告诉他如果有事开车走就行。

    总是这么用车不太好,村里人表面不会说什么,但时间长了肯定会有人议论。王元平琢磨是不是买台车,但这个想法很快被自己否定了,建辉公司的情况即使到十月份叶家仁的货款全部收回来,也才刚刚能把银行贷款还上,也就是说到现在为止还没赚钱呢。没赚钱就摆阔这不符合王元平的一贯作风。

    南越来的这个客户姓章,名字叫做清河。一下飞机王元平立马认出了,个子不高。上身一个长袖t恤,下身一条牛仔裤,脸上架着一副大蛤蟆镜,一副港式打扮。

    这个打扮在当时是很时髦的,因此,这位章总一下飞机,引来无数目光关注。王元平接到他之后,简单做了一个自我介绍,章清河递给他一张名片,名片上印着“南越章氏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元平看后轻轻一笑,随即把名片搁在自己上衣口袋里,一路上,一边给他介绍着滨海的风土人情,一边留心观察着这位章总。

    这位章总显然对自己没怎么看得上眼,言谈之间对北方人总是抱着一副不太相信的样子。王元平心里有些忐忑,看来要跟这个客户谈判成功恐怕有些困难。

    果然,陪着这位章总看完工厂后,谈判进入关键环节,双方进入拉锯战的状态中。章总给出的价格太低了。这个价格不是不赚钱,但这么低的价格如果一旦进入市场,那会把整个市场给搅乱,王元平可不想做这个恶人,再说也没有必要,虽然他的影响力很大但那也不能这么做!

    主意已定,他咬住下限不再往下降低,没想到还是给谈崩了。把王元平给气的七窍生烟。无奈只好客客气气的送走了章总。

    生意场上失败在所难免。但对王元平来说这还是第一次。送章总走的那一瞬间,一种失落感涌上了心头。

    回到公司,昨晚的那个念头再次冒出来,王元平起身泡杯茶点着一根烟,往沙发上一倒静静的琢磨起来:要想联系国外订单,现实是只能通过外贸公司。洪南和滨海倒是都有国有外贸公司,可王元平和他们根本不熟悉。况且他知道这些外贸公司的头头们吃回扣的现象都很重,赚到手的钱恐怕也会给他们吃去不少。

    还是算了吧,等有机会再说吧。

    眼前公司的事基本没问题,工厂管理就这样,只要开始把基础夯实,各种制度健全,经营中注意防范风险,基本上没有太多问题。

    现在的任务就是开拓市场,没有其它招。目前国内市场倒是相对简单,只要有钱能够多打广告,订单就会源源不断。

    但现在的问题是,建辉公司不像大阳厂那样财力雄厚,可以投上几百上千万砸广告。到底怎么做呢?王元平陷入到苦苦思索中。

    本书源自看书罔

第222章 商量() 
下班时,王元平给生产打了个电话,告诉他们请李亮过来一趟。

    李亮正在开生产协调会,听到王元平的召唤,便简单做了一下总结结束会议直奔厂部办公室。

    一进王元平办公室的门,见王元平正在盯着墙壁发呆!

    李亮开玩笑道:“领导,您这是怎么了?面壁思过吗?”

    “去,会不会说话。”王元平笑骂道,说着抬手看了看表。已经七点多了。他自嘲的笑了笑,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