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草根奋斗记 >

第127章

草根奋斗记-第127章

小说: 草根奋斗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平回道:“剩下三百多万吧,连发工资的钱都不够。人数是二十八人。”

    “啊?”张忠诚大吃一惊:“才一百多万?天哪,全厂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就要七、八百万,怎么会这样?财务二十八人?我走的时候才十六人啊。怎么搞得?”

    李平手一摊,摇摇头:“不知道。”

    听着他们的对话,王元平开始有了些念头,他把烟头狠狠的掐灭在烟灰缸中,站起身,粗声道:“走,下去看看。”

    冬日的夜晚异常寒冷。王元平的心里却像着了一把火,熊熊燃烧着像要把他的皮肤点燃了一样。尽管没穿羽绒服,但却没怎么觉得冷。王元平的个性就是这样,眼前的困境越发激起他的斗志,他明白,这次自己已经绑到大阳厂这架要散架的车上。能不能把这架将要散架的车弄好将对他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到底能不能修理好这架即将散架的车他没有底,但他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自己的这个团队历经磨难又战斗在一起,只要团队在,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王元平一行人边看便和值夜班的工人们聊天,一圈下来后已经午夜十二点半了。

    几个人刚刚上楼没有多久,却听见楼下乌泱乌泱的沸腾人声,李大海和李平对视了一眼,打开会议室的窗子一看,楼下已经聚起上千人,李大海喊道:“你们干嘛?”

    人群中有个声音大声回道:“我们找王书记。”

    “找他什么事?我不是在这里吗?有事可以和我说,我转达给他。”

    “不,我们就找他。”工人当中有人大声喊道,其他工人纷纷附和。

    李大海心想:坏了,看来要闹事。顾不上多想,一路小跑回到会议室,刚开门正好和要出门的王元平撞了个满怀。

    王元平骂道:“冒失鬼,急着投胎啊。”

    “领导”,李大海没有经历过这种情形,又惊又怕已然说不出话来,王元平抬手拦住他,拍了拍他的肩膀。带着张忠诚急速跑下楼。

    办公楼前工人见到王元平之后,很是激动。有个人喊道:“王书记,我们两个月没发工资了,怎么办?”

    他的这声喊一下子使得现场工人的情绪有些失控,大家纷纷随和着喊。

    王元平见此情形,连忙找了个花坛,登上去喊道:“大家静一静,静一静。你们如果还信我的话,请静一静。”

    人群中有个工人喊道:“王书记,听他们说,那个姓宋的滚蛋了。您可能回来。我们想知道是不是真的?”,这话一问,工人又是一阵七嘴八舌。

    王元平仔细一看,问话的这个工人他认识,是原九车间的主任钱大壮,据说因为抗拒领导瞎指挥,已经被免职了。

    “是大壮吗?”王元平喊了一声。

    钱大壮见书记还认识自己,不知为何,竟然控制不住情绪,一下子哭了出来:“是我,王书记,是我啊。您不知道您走了之后,我们多想您。”

    大壮的这一哭,好多工人想起之前大阳厂的红火,再看现在的情形。眼圈红了,部分女职工跟着哭了起来。

    王元平理解他们,之所以会哭,是因为他们都是跟着自己一步一步把大阳厂从小做到大,又从大做到强。工人很老实也很可爱,只要工厂好,能够及时发下工资,他们心满意足,这些和大阳厂一同成长起来的工人以厂为荣,在他们的生命里对这个厂的热爱某种程度上甚至已经超过其他的爱!

    其实,他们今晚来的目的不是要工资,而是要一个说法,他们不能容忍有人再把大阳带入到万劫不复的境地,之前宋建的做法已经让他们寒透了心。之所以没有闹事,是相信上级党和政府能正确处理。

    多朴实的一群人!多好的一群人!

    本书于看书惘

第208章 危机公关 12() 
看着这群朴实的职工,王元平的眼眶有些湿润,咽声道:“工友们,对不起!我们回来晚了,让大家跟着担惊受怕,对不起!我向大家承诺,只要大阳厂一天不好起来,我就待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同甘苦共患难。”

    人群中的钱大壮一下子振奋了起来,回身喊道:“大家听见了吗?我们最信任的王书记回来了,回来了。跟着他有饭吃,大阳厂一定会好起来的。”

    中国人往往会被情绪感染,经大壮的这声喊,现场已经变成了变相的王元平欢迎会!

    王元平知道他们的处境,这群职工大多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很重。几个月不发工资对他们来说日子过的够难的。

    于是,他清了清嗓子,继续鼓动道:“请大家一定不要有思想包袱,我知道几个月没有发工资对你们来说是件很痛苦的事情,很多职工家里有躺在医院里等钱治病的老人,也有嗷嗷待辅的襁褓中的孩子,既然我回来了就不可能不管。在这里我向大家郑重承诺。大阳厂现在在职的职工这个月的工资会按时发给大家,前边的未及时发放的工资争取在年前给大家发下去。至于放假在家的职工也会陆续在年底之前发放他们的工资。”

    这话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工人们一起鼓起掌来。钱大壮听见王元平这么说,更加高兴,转身的得意的冲着大家喊道:“我说的没错吧,王书记是咱们的贴心人吧。”

    王元平连忙摇手,一旁的张忠诚见时机差不多了,冲着大壮喊了一句:“大壮,既然书记发话了,你还不领人去干活啊。”

    大壮点点头,回身道:“好了,好了,散了,散了。大家回去好好干活吧。”

    一场眼看着就要爆发的危机消祢在萌芽中,张忠诚和二李汗已渗透后背。不过,几人对王元平的号召力总算是见识到了,这种情况,换任何人在这里都不可能处理的这么快!

    这就是领导魅力!群众对有能力的领导总是很认可的!

    但是,张忠诚还是无比担忧,大话好说,可账上只有区区三百万。连一个工资都不够,虽说80%的工人放假在家,但不能也不敢单单只发留守工人的工资,毕竟近万人啊,工资额一个月七八百万去哪里弄?

    他不无忧虑的嗔怪王元平:“你也真敢说,这么多钱去哪里弄?到时发不出去我看你怎么办?”

    “这个嘛,嘿嘿,暂时保密。”王元平狡黠的一笑,不是很幽默的这样说。

    看着王元平神秘的样子,张忠诚叹了口气,自言自语:“总是乐天派的样子,到时候真发不出来,我看你怎么乐得出来。”

    张忠诚不知道,就在昨天夜里,王元平已经和吴明德商量好,由吴明德出面和刘和平提出要求。市里几个银行答应贷款给大阳厂,总额会在三千万左右。

    虽然吴明德到现在还没有回复他,但王元平相信这件事既然已经上升到市里处理,那么刘和平一定不会不管。况且,对于大阳厂的盈利能力王元平有着高度自信。只要大阳厂能挺过去这一关,这架巨大的车辆一定会迸发出之前的活力。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盈利。只要盈利还怕还不上银行的那两个钱嘛,对于机械行业的利润王元平还是非常有信心的,时下国内机械行业的利润还是蛮丰厚的。

    贷款的事情王元平已经不太担心,他现在开始琢磨如何快速的利用媒体的力量把大阳厂的这个难关迅速的挺过去。

    本部小说来自看書蛧

第209章 妙招应对() 
如何更好的利用好媒体这个平台,让大阳厂迅速从危机中解脱出来。这个问题缠绕王元平许久,除了新闻发布会和媒体专访。恐怕要琢磨一个吸引眼球的绝招。随着与媒体打交道越来越频繁,王元平与这些记者们建立了良好的联系。早在中央电视台赵记者接触上,渐渐熟悉了之后,王元平请教过他,从他那里知道,现在社会是个讯息传播需要借助一定的力量,这些力量就是媒体,而媒体只会对具有轰动效应和社会效应的事件和新闻感兴趣,想借助媒体唯一的办法那就必须制造轰动效应事件,有了轰动效应的事件,媒体就会密集曝光,这些事件就会迅速得到发酵。这也是为何全国那么多退货事件记者们不关注,而独独关注大阳厂的原因。因为大阳厂自身就是个传奇,再加上这么一件事,记者们不可能不关注。

    赵记者的启迪使得王元平恍然大悟。也是他下决心利用媒体制造轰动效应的主要动力,他的想法非常简单。使处在风波漩涡中心的大阳厂的危机能够迅速度过是他的终极目的。

    那么如何能吸引公众的眼球呢,王元平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了好长时间,没有什么好办法。

    但刚才转厂到堆积如山的货场时,王元平灵机一动,突然想到一个招。何不利用这些退货的机械做文章呢。

    他围着这堆货转悠了半天,心想:如果把这些机械连夜分拣出来,挑出不能用的推成一堆,然后召集干部职工聚在一起开个现场会,弄几把铁锤,再把铲车掉过去,当着干部职工和媒体记者的面砸毁这些机械。一来表明大阳厂整改的决心。二来警示干部职工,再有这样的现象大阳厂坚决不能容忍。

    相信这一招应该好使,这样一个吸引眼球的新闻,再加上昨天的道歉,那么,大阳厂危机应该可以迅速得到缓解呢。想到这里,王元平的主意已定。对,就是这个主意。

    从货场回办公楼的路上,王元平一言不发。众人还以为他在生气,于是,谁都不敢言语,默默的跟在他的后边。

    一上办公楼的楼梯,王元平吩咐道:“召集大家开会。”

    李大海问道:“好的,领导,都是那些人参加?”

    王元平略一沉吟:“高层们吧。”

    “好的。李大海连忙答应。

    王元平这个会要说什么,大家更摸不着头脑,不知道领导又发现什么不合适的地方了。大阳厂的干部们一个个脑袋储在脖子里,动作却很迅速召集齐了人员之后,处在风波漩涡中的大阳厂好久没有开会了,大家多少感到有些不习惯。但还是按以前的惯例围着会议桌坐好。

    王元平的这个办法,已经前前后后想了多遍。可能出现的问题想的基本都有预判和对策。

    于是,他在会上把之前的一些问题一一指出,并有针对性的做了发动,鼓舞了一下士气。

    等到最后一个议题的时候,他把刚才自己的这个想法和盘托出,让他感到奇怪的是,众人没有反应。

    王元平皱了皱眉头,对刚刚从外地赶回来的隋勇、郭大年和杨文说道:“你们三个先说。”

    隋勇看了郭、杨二人,期期艾艾的说道:“领导,我认为,我认为。”连说了好几个我认为之后,好像说不下去了。王元平的眉头皱的更紧了,一点另外两人:“他说不下去,你们说。”

    郭大年咧咧嘴:“我觉得行。”说完这句话之后,没有再发言。

    不等王元平问,杨文连连点头,意思很明确,赞同这个办法。

    王元平没有再理他们,径直问李大海和李平:“你们的意见?”

    李平想了想:“领导,我觉得不妥,本来我们的东西就备受质疑,如果再把记者们拉过去,那不更加证实我们厂有问题吗。这个做法我不同意!”

    王元平对李平还是蛮欣赏的,长久一来,自己在大阳厂的威信太高,只要自己出个想法,哪怕不那么正确,大家也都不说了。说是集体决策其实大部分是自己在决策,对于这个现象,原来自己主政大阳厂的时候没有太多感觉,但等到离开了大阳厂到党校学习的那段时间,才发现原来自己过去说别人的问题,其实自己身上就存在。因此,从那时候起他就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做法。

    其实,这是人们的通病,往往春风得意的时候总意识不到自己的缺点和问题。如同赵明主政大阳之后不也是如此嘛。

    从那时起,王元平才发现,原来别人犯的错误自己也会犯。也就是意识到这一点,他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调整自己。

    李平的一句话让他刮目相看,过去不敢提反对意见的他们现在敢于说话了,这就是进步。

    王元平暗暗点头,赞许的说道:“能够说出不同意见的才是负责任的态度。好,继续。”

    张忠诚咳嗽了一声,道:“我到觉得领导的办法很有新意,请大家想一想,我们之前的问题出在哪里?不就是因大批产品配件质量不过关导致问题产品流入市场,引起客户的反感才产生这么恶劣的影响嘛。领导的这个办法既能在立场上表面我们今后对质量管理的态度,又能表示我们大阳厂针对出现的问题真心解决的决心。如此一来,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客户对我们的误解!虽说有些小的损失,但这些损失足以因此,我赞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