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草根奋斗记 >

第122章

草根奋斗记-第122章

小说: 草根奋斗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是按以前他和陈冰的关系,对方听到这番话一定会笑他。但电话里的陈冰却没有什么反应,而是轻轻的问了一句:“好了,还有事吗?”

    “没没有了,谢谢您!”王元平的高兴之情一下子被按了下去。以他的聪明当然能够听得出来对方的冷淡。

    “不客气,那好,先这样。以后再聊。再见!”陈冰很有礼貌的挂了电话。

    握着听筒的王元平愣了半天,他想不通陈冰的冷淡是因为什么。于是,悻悻的挂了电话。

    不过,这种不高兴的心情只停留了一会便被驱赶的无影无踪了。因为,王元平彷佛看到了解决大阳厂危机的办法。

    他一边向宿舍走一边兴奋的念叨:“危机公关,危机公关。”

    本文来自看书辋小说

第197章 危机公关 2() 
王元平一边念叨一边思考,不知不觉中已然冲着党校的大门口溜达了过去。由于过于专注,竟然和在这里等候他的李大海差点撞了个满怀!

    “小心!”李大海见王元平的神态,大声提醒了他一句,见王元平抬头茫然的看着自己,便知道他还没从思绪中抽离开。便笑呵呵的看着王元平大声道:“领导,这么专注,想必是取到真经了吧?”

    “哦?”埋在思绪中正想的起劲的王元平被拉回到现实中,见李大海似笑非笑的神态,脸假装一沉,低声斥道:“喊个鬼吆,吓着我怎么办,你能赔得起啊。”

    这话从不经常开玩笑的王元平嘴里说出来很可笑!

    李大海一听,差点没乐晕过去,凑到王元平跟前:“领导,都这时候了,您还有心思开玩笑?真是服了您了。老实说,这话一点都不可笑。”说完,怕王元平踹他,连忙站开了几步。

    王元平下意识的看了看四周围,见没人注意他们,便冲着李大海扬了扬头。转身在前头先走了。

    李大海知道王元平是有话和他说,这里说不太方便。看来领导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一想到能解决大阳厂的问题,李大海的心里一下子涌起一股热流,甩开大步紧紧跟上了王元平的脚步。

    两人一前一后来到一个僻静的地方。王元平停住脚步,低头找了一块相对干净的地方,坐了下来。

    洪南党校地处县城的西端,再向西已是庄稼地了。这地方平时鲜有人过来。见王元平坐下,李大海跟着也就坐到了地上。

    王元平吁了口气,忧心忡忡的说道:“大海,我考虑了半天,觉得现在的大阳厂现在的情况,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危机公关或许能有救也未可知。”

    “危机公关?”李大海一脸茫然的看着他重复了一句问道。

    “对,危机公关,这是我在书上看到的,西方当企业出现重大事件时,往往会用到这一招。”王元平之所以不提陈冰,是因为他不太想大家知道陈冰的事情。

    “可是,领导,我们现在都说了不算,怎么弄呢?”李大海不无忧虑的说:“总不能我们再去大阳厂直接指挥吧。”

    “这就是我要跟你说的,我想好了,你去找陈奎,我去找吴书记。咱们分头行动,越快越好。”

    “那”李大海一迟疑:“领导,您还没跟我具体说怎么办,我去找陈奎怎么汇报?”

    王元平一拍脑门,摇摇头道:“人慌无智,人慌无智。对不起,是这样,你找到陈奎告诉他,如果可能,要这样做。一是二是”

    李大海一边听一边不停的点头。等到王元平说完后,他两手一拍,兴奋起来:“领导,这招好,您怎么早想不出来啊,要是早这样,厂里不会落到现在的地步。”

    王元平一摆手:“去,我这些天为了这个事情差点疯了,到处请教,到处查资料。好容易想出这个办法,也不知道能不能管用,死马当作活马医吧。你别啰嗦了,赶快回大阳。”

    “好,那我走了。”李大海起身道别后,快步向洪南汽车站的方向走去。

    等到他走远了,王元平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灰尘,回到党校,准备下午去找吴明德。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刚回到党校没多久,组织部的车来接他了。

    等待的时间是最难熬的,更为难熬的是不知道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但有一样他可以肯定。十有**是为了大阳厂的事情,因此,王元平一边脑海里重新捋了捋自己的思路,把自己准备如何应对大阳厂危机的计划再次在大脑里过了几遍。一边和司机小刘有一搭无一搭的聊着天。

    时近隆冬,西北风在车外怪叫,小刘停了车之后没有灭火,开着暖风,车内异常温暖。王元平感到有些热,便把羽绒服脱下来,小刘提醒他小心感冒。王元平笑了笑,顺手把羽绒服搁在后座上。

    就在这时,一个西装革履、梳着油光蹭亮小分头的小伙子敲了敲车窗。小刘看了这个人一眼,摇下玻璃冲着他一点头:“您好!请问什么事?”

    那小伙子问道:“师傅,你这车是哪里的?”

    小刘和王元平对望一眼,扭头反问:“你有什么事吗?”

    “哦,没有,没有。”小伙子脸上露出失望的表情,接着奔下一辆车去了。

    “这个人好奇怪,怎么上来问这个?”小刘奇怪的看着小伙子的背影嘟囔了一句。

    王元平笑道:“呵呵,刘师傅,您就应该告诉他咱是洪南的,说不定他有事啊。”

    小刘嘴一撇:“呵呵,真有事接着问一句我不就告诉他了嘛,他没问那就证明没事,现在的人啊,好多都是没事打哈哈的,不理他。”

    听他这么一说,王元平看了车外那个小伙子远去的背影,也就没再说什么。

    小刘打开了话匣子:“王乡长,听部长说您很有才,平时写文章写小说什么的。真羡慕你们文化人。”

    王元平笑了笑:“没什么,只是以前偶尔写写,早就不写了。”

    “哦”小刘见这位乡长搭话的积极性不高,也就不再多说话。能在机关开车的人一般都很聪明,不敢说见风使舵,但察言观色的本领还是有的。

    车内的温度很高,暖暖的很容易使人发困,两人先后睡着了。

    “咚咚咚”。急促的敲窗声想起来,王元平一激灵醒了过来,睁眼一看。吴明德站在车外双手捂着耳朵,脸冻的有些发紫。

    小刘和醒了,两人赶忙下车。吴明德没理小刘,对着王元平道:“元平,跟我来。”

    王元平的羽绒服在车上扔着,尽管很冷,但他没有再回车上拿,而是紧抢了几步跟上了吴明德。

    吴明德脚下急速的走着,边走边声音低低的嘱咐道:“元平,这次见得是市委刘书记,可能问的是大阳厂的事,说到问题的时候你要注意轻重。不要图痛快什么都说。主要谈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其他的能绕过就绕过。”

    王元平知道吴明德的意思,一边快速跟着他的脚步,一边回应道:“您放心吧,领导,我心里有数。”

    “嗯,那就好。”

    看書蛧小说本書

第199章 危机公关 3() 
滨海市委办公楼是一座德式三层小洋楼,这座建筑很庄严也很气派,虽古老但依然看不出有落后的迹象。

    王元平跟随吴明德急匆匆的来到三楼东首的一个套间办公室的外间。这个房间通往套间还有内门,就见吴明德脚步轻盈来到内门前,胸一挺,两手一拉上衣衣摆,然后抬手不重不轻的有节奏的敲了几下门。

    里面传来一个威严的声音:“进来。”

    吴明德一回身冲王元平一点头,接着拧开了门走了进去。王元平紧跟其后,走了进去。

    这是一间约有三十几平方的大办公室,靠窗户的地方放了几盆花,长势很旺盛。

    宽大的办公桌后坐着一个白白净净的中年人,鼻梁上架着一副金边眼镜。王元平心想:看来这就是市委刘书记了。长这么大第一次见这么大的官,无论再怎么平静,王元平还是感觉稍稍有些腿软。

    中年人迎着他们站了起来,吴明德赶紧向旁边一闪,他对刘和平的习惯非常清楚,除了自己的老下级和较为亲密的同事,对于一般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刘和平的惯例是非常和蔼可亲,也非常亲民。吴明德当他的秘书好几年,对他的习惯自然非常清楚。因此,赶紧闪到一边介绍道:“刘书记,这就是王元平。”

    “元平,这是市委刘书记。”

    没等王元平反应过来,刘和平已经走到王元平跟前,上下打量了几眼,热情的握住他的手说道:“哦,你好!小王同志。”

    “谢谢,刘书记。”王元平结结巴巴的说道。

    “呵呵,不要紧张嘛,你的大名我可是早就听说过过啊,来来来,坐。”刘和平指着一个空沙发对王元平说道。

    王元平落座后,这才注意到李克和耿月英也在座,便连忙欠身,李克微笑着一颔首,示意他不要客气,这才坐定,抬手擦了把汗。

    刘和平没有回到办公桌后,而是在王元平对面的沙发上坐了下来,吴明德赶忙把他的茶杯端了过来,同时,又给王元平倒了杯水。

    刘和平冲着王元平和气的说道:“小王同志,喝水,到我这里不要拘谨。哈哈,我可是早就听说过你的名气,早几年报纸电台总出现你们大阳厂,甚至中央电视台也出现你们的广告。大阳厂的名气不小吆。”

    “您夸奖了,刘书记。都是领导方向引领的正确,我们才干出一点小业绩,不值一提,不值一提。”在座的都是领导,王元平可不敢贪功,他小心翼翼的谨慎回答。

    刘和平心里对这个青年人暗暗默许:不错,这么年轻就知道藏锋芒,就冲这一点可用!

    “不过,想必你也知道现在大阳厂的情况了吧?怎么会这样呢?”刘和平盯着王元平问道。

    这一来可难住了王元平,他深知此时可绝不能随便乱说,甭说自己的县领导都在,就是不在也不敢乱说。可是,看目前的情形,又不能轻描淡写的一带而过,能做到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的人一定不会是等闲之辈,轻描淡写怕是会引起他的反感。

    王元平抬头用眼角瞄了一眼李克和吴明德,见前者没有什么表示,后者微微颔首。见吴明德模样,王元平的心里总算是有些谱了,便一边思索一边谨慎的说道:“怎么说呢?刘书记,是这样,这个厂其实说到家是人的问题!”

    李克、吴明德和耿月英脸色大变。吴明德心里暗暗叫苦:哎呀,这个元平,怎么这么不懂事,我上楼的时候怎么嘱咐的你,都忘了吗?

    李克脸色一下子冷了下来,没有说什么,只是抱着膀用眼角瞟着王元平。

    耿月英倒是稍微好一些,因为事情跟她关系不大。但听到这话也是非常的不舒服。

    倒是刘和平一听来了兴趣:“哦?说说看。”

    王元平不疾不徐:“是这个大阳厂的新任厂长太想出成绩惹的祸!当初乡党委决定他来当厂长的时候,是看重他之前在县里有搞过经济工作的经验。大阳厂原来的厂长和书记都是本乡本土提拔的,学历不高,说实话,能把大阳厂带到这样的规模已属不易了。再想向上提升已经不太可能了,而一个万人大厂如果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变化,遭遇到发展瓶颈那是非常可怕的。基于这一点,乡里决定,从县里引来高素质的人才来担当这个重要角色是非常正确的。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位新任厂长会背着乡里做出这样的事情,本来大阳厂的产能没有那么高,为了一时的利益,头脑发热,用外边小厂的次品充当大阳厂的产品。这一下就把大阳厂的信誉给毁了!”

    说到这里,他有意听了一下,偷眼快速瞄了几位领导一眼,此刻,李克等人的脸色一下子和缓了下来,特别是吴明德笑吟吟的看着这位昔日的得力下属,很得意。

    其实,这是王元平在车上时就想好的一套词,他知道,说的太深了,只要话题引到赵明那里,那么李克的用人失察的干系就脱不了。一个县委书记在用人上出现这么大的问题,那是不合格的,虽然不会直接影响什么,但起码对他驾驭干部的这块会引来上级领导的质疑。

    如果说浅了,那么大阳厂的问题势必解决不了,而且,王元平相信,过了这次小风波之后,赵明肯定在大阳待不住了,即使他要待,李克断断不会再让待下去了。

    既然如此,那么可以把问题直接推倒大阳厂的领导身上,脱出赵明,不给县领导难堪,这才是万全之策。至于宋建,那只好对不起了。

    王元平假装清了清嗓子,继续汇报道:“您想,客户的眼睛是雪亮的,人家花钱买机器,当然会格外小心。之所以选择大阳厂,是因为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