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盛世第一娇 >

第232章

盛世第一娇-第232章

小说: 盛世第一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便划分给了城中的权贵富户。

    作为长安城中的老牌世族,怀国公府就坐落于朱雀坊一带。

    几乎家家权贵的朱雀坊,宅邸相连,所以一大早这边的动静早惊动了不少权贵之家。

    虽说富户林立的朱雀坊没有那么多闲人,但是城中走街串巷的货郎小贩,还是要做做大户人家丫鬟小厮的生意的,所以不缺这些时不时探头望来的普通百姓。

    怀国公府的管事站在怀国公府门前的石狮前,见状朝这边望了过来。

    虽然什么话都没说,但怎么说也是权贵身边的得利人,自然是个人精,见状很快便过去将几个看热闹的货郎小贩敲打了一番,见那几个货郎小贩不敢乱说话,这才放过了他们。

    做这些事时,怀国公府的管事并没有瞒着何太平与长安府衙的官兵,权贵最好面子,敲打一二也实属寻常。何太平自然也不可能与他纠结这些小事。

    圣上金口玉言,命他查案,自然诸般便利都是要给的。

    官兵与何太平跟着进了府,府门还特地关上了,将喧嚣隔绝在外。至于惊动到的邻里权贵怎么说,那也能关起门来说了,闲话谁都会说,关键还是要看结果。

    大早上的这么一番动静很快便压了下去。这一日,朱雀坊这边权贵人家的的小厮丫鬟,伸长了脑袋脖子,去门房上看了好几回,也没有再看到原本要出现的货郎小贩,不由担心这几个货郎小贩是不是出了什么事了。

    然而,这些货郎小贩并没有出什么事。而是将身边零零散散的杂物丢到了一旁,换了衣服,稍加修饰,原本便生的寻常,丢到人堆里都找不出来的货郎小贩很快便化成了普通百姓排队,带着早已备好的身份文书排队出城。

    城门口例行检查的官兵看了两眼长着一张见过就忘的脸的百姓,翻了翻身份文书,例行询问:“去哪里?”

    “并州。”

    身份文书没有什么问题,官兵点头,放行。

    京师长安本就是汇聚四方百姓的地方,每日间来来往往的百姓络绎不绝,离开一两个普通百姓,也没有多少人会去注意。

    ……

    ……

    虽然在朝堂上何太平突然发难,让怀国公世子大为火光,但真正行事时,薛世子还是很给面子,很配合。

    他青着一张脸,脸色很不好看。当然任谁被人突然发难,而且还是在文武百官、满朝群臣、殿上天子面前被拎出来,这都是一件颜面大失的事情。

    不过好在,虽然生气,薛世子还是知道事情的轻重的。何太平查案查的很细,首当其冲的就是看一看这位据说卧病在床,不能见风的世子夫人朱氏。

    十几年前就在长安城的老人都知道这位朱氏生的何等美貌,不过那时候何太平还不在长安城,在他看来,再如何美貌,算算如今朱氏的年纪也不小了。更何况病痛折磨十几年,何太平相信此事不会空穴来风,不管查不查得到,朱氏这十几年日子都不会好过。

    自古时光最是难料,能让一个倾国倾城的美人变成一个寻常的老妇人。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在预想中见到一个被折磨的皱纹横生的妇人与自己想的截然不同时,何太平愣住了。

    她眼角无疑是有细纹的,这些细纹可以清楚的显示着这个妇人不年轻了。但是纵然有细纹,或者说这些细纹反而为这个躺在床上,闭着眼睛的妇人增添了不少别样的美感。

    五官之美已无可挑剔,这个妇人更像一个时光的宠儿,细细雕琢着,让她在不同的年纪都能显示出属于那个年纪特有的美丽。

    这是一个美妇人。薛家三姝的名声响彻京师,何等美貌,何等殊丽毋庸置疑。但在这个美妇人面前,那三个娇俏美丽,倾城颜色的女儿却瞬间淡了颜色。

    美人,一个绝美的美人。

    何太平入长安时,这个美人早已不对外见人了。所以不知道她当年何等以美震惊京师权贵。只记得来之前查过她的背景。朱氏出身算是清贵的文官之家,若论出身也算书香门第。但门第香火不盛,在长安城权贵中也属寻常,若非那过人的美貌,无人会去注意朱氏一家。

    嫁给怀国公世子后,朱氏的父母便过世了,朱氏没有兄弟姐妹,自此也除了怀国公府无人可靠。所以朱氏的出身很简单,家中几乎可以不做考虑了,现在与朱氏有关系的也只有怀国公府了。

    “阿婉清醒的时候不多,这怪病也找过宫中的御医,却一直没有什么起色。”青着脸的怀国公世子看着床上的美妇人叹了口气,“这些找太医对峙一番便可,我何苦骗你?”

    薛瑾瑜说着深吸了一口气:“再者说来,我夫人如此美貌,这天下间又有几人会舍得苛待她?”

    这倒是说到在场不少男子的心坎里了,如此美貌的妻子,应当极少会有人会去苛待她吧!

    何太平低头,不置可否:那可不一定,这些年他可看到过不少因妻子太过美貌反而惹出的案子的。但这些,何太平不会说,只是干咳了两声:“本官只看证据说话,所以……查吧!”。。

    怀国公府所有记录在案的下人都已经被叫过来了,薛瑾瑜背负着手冷笑,显然不认为能查出什么来。

    何太平转头吩咐下去:“本官查案一向细致,查一查府中各方可有遗漏的证物,然后再核查府中所有记录在案之人近几个月所有的出入记录。”

    薛瑾瑜闻言脸色微变:“何大人,你这是什么意思?”

第四百七十四章 县志() 
凤鸣山啊!年轻的那个怪人蹙了蹙眉,似乎是在想着什么,突然掀开车帘从里头走了出来。

    他的动作太突然,险些把外头的车夫吓了一跳。

    因着这个举动,不少人朝这边望来。

    车夫叹了口气,要是他被人这么看,定然会不习惯,但这个年轻人很坦然,显然已经习惯了被如此围观了。

    年轻人不以为意,慢悠悠的带上了斗笠,似是想遮一遮太阳,环顾四周。

    沉默了片刻,他突然出声:“你们听到什么声音没?”

    能有什么声音啊?车夫不解。

    因相貌太过出色而引起的众人注视,眼下众人目光还未离开,他又突然出声,是以,这一声不少人都听到了。

    能有什么声音啊?大白天的。

    不少人都是这么认为的,但不知道是不是因着他那一句疑问,耳边好像隐隐约约当真听到了什么一般。

    很奇怪的声音,似是风声又似是擂鼓声仿佛还夹杂着不知名的野兽的怒吼声。

    “怎么回事?”不少行人皆窃窃私语了起来。

    仿佛入了魔怔一般,一开始未曾在意时,根本听不到,但一旦听到了,那就不管周围行人说话声有多么响亮,还是能清晰的分辨出其中的怪声。

    低低的议论声四起,马车、驴车走不了,但步行的行人还是能够通行的,有居住在附近的百姓听到这边行人的议论声不由停了下来,惊疑道:“你们也听到了?”

    一个也字成功的引起了胡乱猜测的行人的目光。

    有人忍不住问道:“怎么,可是有什么不妥么?”

    看这些百姓的打扮,似乎是居住在附近的农夫。

    “也不算什么大事,”百姓指了指环绕的凤鸣山,“县志上也有说,好多说书人都有说过的。你们过路的,只管走便是了。”

    说罢便扛着锄头走了。

    这叫什么事?正伸长脑袋准备一听究竟的黄石先生有些不是滋味了,但百姓似乎急着去田里耕作,也懒得多说,便走了。

    正当有人好奇猜测之时,前头的车队动了,那两辆四架的马车似乎终于分开来了,闲着时候看看热闹,满足满足好奇可以。但眼下能走了,倒也没有多少人再去管闲事了。

    上路继续赶路要紧。

    这个天到午时的时候,当真能热的人趴着走都不想走。

    赶驴车的车夫看向那奇奇怪怪的年轻人:“这位公子,咱们继续走么?”

    年轻人带着斗笠没有立刻回话,只是继续看着四周,也不知看了多久,一旁的车夫都快急的跳脚了他才出声了。

    “要下雨了。”

    下雨?下雨不是好事么?这天热的,下一场雨,凉快一些。。。

    车夫虽是这么以为的,但人有驴车可避,这主要的脚力驴可没有什么可以遮风挡雨的,所以还是得找个地方避一避。

    “那咱们去找个地方避一避吧!”车夫连连叹气,这两个怪人。他眼下突然生出一种感觉,虽然老的那个啰嗦了一点,但这个年轻的怪人才最麻烦。

    “前面有个庙,进去避避吧!”年轻的怪人好在没有再坚持,重新坐回了驴车里,伸出手指比了比,“我若是没有算错的话,应当就在前面不远处。”

    车夫顺嘴问了一句:“这位公子,您以前来过这里啊?”

    原本只是一句顺嘴的客套话,也没当真指望他回答,没想到年轻公子突然转了转眼珠,说话了:“没有,没有来过,但是我知道,应该有。”

    没有来过,但是他知道,应该有。这什么乱七八糟的话?车夫烦躁的抓了抓头发,还是少跟怪人说话为好,一般人都受不了。

    天公变脸当真只是一刹那的事情,说变就变。

    方才还闷热不已,转瞬便狂风夹杂着暴雨急促而来。

    驴车没走出多远,果不其然,就看到前头不远处,在路边上有一座庙。

    庙倒是不大,一眼见底,车夫拉着驴车往庙里走,来的早不如来得巧,第一个进了庙,连人带车都越过庙门走了进去。

    进了庙才发现,这是一座关帝庙,里头供奉的是三国时的名将关羽,与文圣人孔夫子齐名,又被称作武圣关公。

    一场雨来得急,但瞬间凉快了不少,早坐不住的黄石先生从驴车里钻了出来,靠在一旁跟闲着顺便喂驴的车夫说闲话。人是啰嗦了点,但三教九流的人都能跟着说上一说,这话题内容也未必多有趣,但闲着无聊解解闷还是可以的。

    没过多久,黄石先生就跟车夫从驴牛马说到了家里的几个孩子。

    这些话,裴宗之显然一点兴趣都没有,只是站在关公像前,看了许久,也不知从哪里弄来三支香,拜了三拜,放入了并不鼎盛的香炉里。

    “你还用拜武圣?”黄石先生看的连连摇头,“我以为你要拜道观里的三清师祖,拜实际寺所拜的佛祖的,怎么到最后拜了武圣?”

    裴宗之没有理会他。

    黄石先生也习惯了他时不时的不理人,转过头去,继续跟车夫说话:“刚刚说到你媳妇,咱们继续……”

    雨来的突然又急促,乌云密布,好端端的白天看着快傍晚了一般,乌压压的,看得人心闷,说的口干舌燥的黄石先生拎起水壶喝了几口水,递给一旁的车夫,两人盘腿对坐,准备继续说下去。

    这时候,倒是车夫有些不解了:“奇怪,方才路上不少行人呢,马车也有不少,虽说走得急,但遇到雨不都应该寻个地方避一避么?怎么这庙里就我们三个人?”

    除了三个人还有一头在旁边吃草料的驴。

    黄石先生后知后觉的点了点头,转头去找裴宗之,却发现,他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站在庙门口了。摘了斗笠,虽说是一身再普通不过的素色长袍,但因着那副天下少有人能匹及的容貌风姿,那一刹那,整个人竟有一种翩若仙人之感。

    当然这种感觉不过一瞬就不见了踪影。

    “裴宗之,你有没有觉得哪里不对劲?”

    “你才发现啊!”他回了一句,转身走回驴车的方向,从驴车里翻出一本皱巴巴的书扔了过去。

    车夫也识得几个字,跟着凑过去看。

    《凤鸣县志》。

    第一页就记载了一段过往。

    昔太宗陛下摔神人张鲁道与刘氏一族最厉害的一支术士于凤鸣山相遇。而后阴阳之术百出,各显神通,刘氏一族大败而退。太宗陛下与神人张鲁道留天兵一支于此,方才离去。

    原来,这就是附近那些百姓所说的故事。

    县志记载:凤鸣山附近,有一支天兵。

第四百七十五章 凤鸣() 
裴宗之坐在庙门口,看着磅礴大雨发了片刻的呆,开口了:“传言……”

    “传言并非空虚来风……”黄石先生连忙说道。

    裴宗之瞟了他一眼,很不给面子的打断了他的话:“也有可能是以讹传讹。”

    黄石先生翻了个白眼,不想再搭理他了。

    “我想进山一趟。”在门口坐了半晌的裴宗之站了起来,钻去驴车里翻出蓑衣斗笠穿在身上。

    “大雨天你进山?”黄石先生闻言错愕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