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我做阴阳师的那些年 >

第139章

我做阴阳师的那些年-第139章

小说: 我做阴阳师的那些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死关。”屈泰说出这两个字后,目光显得有些沉重。

    普化天尊低呼道:“什么!五位长老竟然要闭死关?难道他们……”

    屈泰点了点头,叹息道:“五位早在半月前就出现了天人五衰的迹象。”

    雷神族人虽然比人类的生命层次要高,却也未能摆脱生来病死,成住坏灭,每个神都会经历天人五衰,然后遗体消亡,剩下灵魂去泰山府君那里报到,然后进入六道轮回。

    像空同五老那一级数的神祗,虽然不能避免天人五衰,却能在征兆出现之后通过闭关修炼,将体内衰亡的生机再度迸发,直接以目前的身躯进入下一轮的生命历程。这种修炼方式又称“死关”,纵观整个天宫,也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神祗能够运用。

    普化天尊毅然道:“既然如此,那我亲自进入塔内拜见五位长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相信能够说服五位长老出山!”

    屈泰连忙摇头道:“万万不可!为了保证死关期间不被打扰,五位命令宫中所有弟子搬出九层仙塔,然后在塔中设置了法阵和结界。说句不客气的话,即便是灵修亲临,恐怕也无法在进入九层仙塔后全身而退。”

    普化天尊道:“不能请里面的五位长老暂时关闭结界法阵吗?”

    屈泰摇头道:“一旦开启,除非满三百六十五天之数,否则无法关闭。现在就算是五位也无法从里面走出来。天宫内人才济济,我劝天尊还是想想别的办法吧。”

    普化天尊急道:“已经没有时间了,还望大师兄通融!”

    屈泰犹豫片刻,终于点头同意。

    普化天尊面上一喜,对我说道:“你就留在这里,我自己一个人进去就行。一旦我出不来,就请你回去告之雷敏他们,一切都是我自己的主意,与空同山上下无关。”

    其实以空同山的信誉,即便没有我传话,雷敏他们也不会相信空同山上下会对天尊不利,这是她有意要支开我,不让我涉嫌。想起她先前的狠辣无情,我不禁感到有些意外,正要说话,却见她已向厅外走去。

    我仔细一想,最终还是追了上去。

    普化天尊蹙眉道:“你来干什么?”

    我道:“你看我像胆小怕事的人么?两个人总比一个人有把握,遇到危险也有个照应。”

    普化天尊看了我一眼,没有出言反对。

    来到塔前,一股从未有过的巨大压力铺天盖地袭来。

    屈泰上前打开底层的塔门,里面黑洞洞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寂静和黑暗,仿佛能将一切进入其中的物体吞噬。

    普化天尊望着我,低声道:“趋利避害并非胆小怕事,没有人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你现在后悔还来得及。”

    我洒然一笑,故作轻松地抬步跨入门内。

    前脚刚一落地,脚下顿时涌起一股前所未见的强大吸力,将我卷入漫天无边的黑暗深渊。

    我嗅到一股熟悉的气息,那是时空的味道,与大禹陵中那个时空洞穴一模一样的味道!

    这九层仙塔中竟潜藏着可以扭转时空的力量。

    我会迷失吗?这是最后的意识。

    醒来的第一个意识是朦胧而熟悉的,依稀记得那是一条碎花小布,在阳光下散发着一种很古早而温馨的香气。

    其实我闻不到任何味道,也感受不到任何温度,可不知为何,阳光是那么灿烂夺目,心中是那么温馨,这是许久以后都未尝到的味道。

    这是我心底的记忆?还是即将发生的事情?

    我不知道,甚至无法感受什么。

    很快,我觉得自己能够走路了,懵懂的记起一些零碎的片段。

    我的眼睛仿佛已经适应了那刺眼的阳光,不再觉得它的耀眼,却也失去了一些潜藏在心底的东西。

    终于看见前方有一个池塘,塘中是一片片洁白的莲花。

    在万物萧索的秋季,这一池白莲却绽放正欢。

    我望着池中的莲花怔怔发呆,直到耳边响起一个悦耳的女声时,方才将目光从莲花上收回。(。)

第273节 菩提(下)() 


    “少爷,您是今天的主角。客人都已入席,老爷和太太就等您过去开席了。”说话的是个十八、九岁的女婢,看上去三分成熟稳重,七分活泼可爱。

    虽然第一次见面,可不知为何,我就知道自己是她的少爷,而后脑海中浮起一桩重要的事,今天是我十八岁的生日。

    这里是河北保定,我的父亲是这座城市里有名的富户,每年都会在我的生日那天请上一帮亲朋好友,名流豪杰,在自家后院的菩提园中摆下上百桌筵席。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父亲并非含着金钥匙出生,在青年时代也经历了一番社会磨练,这才从一名普普通通的手艺人成为富甲一方的红顶商人,在商场和官场上纵横得意。他建造此园时必定有过一番感慨,却未深想事实的变化无常。

    他和母亲一样很爱我,不仅因为我是李家唯一的独子,也因为我是他这份得之不易的家业的唯一继承人。

    父亲对我寄予了厚望,可我似乎对这份惊人的家产并无多大兴趣,一心埋首于父亲和爷爷当年为之讨生活的木匠手艺。父亲每当望着我房中那一堆木工,禁不住喟然长叹,眼中满是没有出息的鄙视。然而我真心不喜欢商场上那些迎来送往的虚伪,一心沉浸在那些真切实在的木头上。

    我明白此时必须要出去应付父亲商场上的那些老朋友,依依不舍地凝视着池塘中央的几朵白莲,并不时多愁善感地喃喃自语着,这让原本温软如玉的我看起来平添几分世故的沧桑。

    “少爷?”女婢见少爷仍旧盯着池塘不搭理自己,而老爷太太早已在菩提园中等得焦急,便不由得大着胆子在我耳边再次低喊一声。

    我叹息,转头。

    那双不染半点尘埃的明亮目光注视着女婢,沉默半晌,终还是依依不舍地跟在她身后离开了那一池白莲。

    菩提园很大,客人也很多。

    每个客人见到少年就像见到了自己父母般表情恭敬,不,就算见到自己的父母也不会有如此恭敬。

    他们一一上前祝贺,语气充满了真挚的恭维。

    我也一一谦虚还礼,脸上堆起了虚假的笑容。

    他们讨好得十分恭维,我也不得不笑得十分开心。

    其实我根本笑不出来,因为我知道他们恭维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父亲,这座城市中极有权势的人。

    但是我不能不笑,因为我不想让已经鬓染霜雪的父亲再度失望。

    父母没有失望,他们一见到我就像见到了最为珍爱的宝贝。

    于是父亲按每年的惯例向大家不厌其烦地隆重介绍着自己的爱子,尽管在座的人早已熟悉得连我的生辰八字都能报出来了,可他们还是以头一次见到我似的表情聆听着,偶尔还不时发出几声惊羡的低呼。

    介绍完之后,便是客人中的代表向我献上贺辞。

    城中的一位文官贺道:“李家少爷博学仁爱,天下皆知,他日状元及第,出将入相,必成大器!”

    父亲听了十分高兴,连连向他敬酒。我却心中苦笑,因为很清楚自己的功课莫说考什么状元,就连私塾的几位老师都看不上眼。

    另一位商人贺道:“如今南方长毛作乱,江河破碎,官场风雨飘摇,李家少爷有这份大大的祖业,还用去做什么官?不如安心扩大家业,光宗耀祖,他日将天下之利囊括其中,成为名震宇内的一代商雄!”

    父亲听了眼睛都亮了。

    此时,从最边远处的一张酒桌上走来一名衣衫褴褛,胡子拉碴的老道,上前贺道:“李家少爷额头饱满圆润,是少年大富大贵之相,可惜左眉一刀破断,双颊消瘦青白,右颧处有一点黑痣,下颌尖利内收,将来必定败尽祖业,一生颠沛流离,苦不堪言。”

    当他说到一半的时候,整个菩提园都静了下来。

    包括父母在内的所有人都盯着他,许久没有说话。

    他们都在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出了问题。

    气氛沉默的可怕。

    父亲的脸上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问道:“你……你刚才说什么?”

    老道清了清嗓音,又慢吞吞的将原话再重复了一遍。

    这一回,整个菩提园的人都听见了,而且还听得一清二楚,一字不漏。

    他们旋即省悟过来,纷纷大骂这名老道是疯子。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大家就算用鼻子都可以想到。

    那名老道自然被轰出了菩提园。

    父亲一向以仁爱著称,这还是他头一次在公众场合轰人。

    不过,这丝毫无损他在城民中的光辉形象。因为就算是个贫穷的乞丐,你若这样咒他儿子,他也会毫不留情地提起手里的棍子将你痛揍一顿。

    既然父亲没有错,那客人们自然也没有骂错。

    主人家把你当做贵客,请你吃喝美味佳肴,你却诅咒他的儿子,这不是疯子是什么?非但是个疯子,而且还是个丧心病狂,脑子里进了一大堆浆糊的疯子。

    若非看在他是出家人的份上,恐怕早已扭送官府严办了。以李家当时在保定城的势力,即便让老道不明不白地死在狱中也不是什么难事。

    然而,我似乎想到了什么,忽然心中涌起一股想要问个明白的冲动,当下追了出去。

    老道走得并不快,所以我只跑了一条街便看到了他。

    只可惜,看到并不意味着追到。

    保定离沧州不远,武风颇盛,大凡富裕人家都会请武术上门教授孩子武艺,一来强壮筋骨,二来以后也可用作防身。

    我自幼拜在沧州名镖师“鹞子李”门下,恩师一身轻功放眼海内名列前三甲,我虽然没没有他的本事,却也练得一身顶好的脚力。

    那老道年纪已经不轻,走起路来也略嫌蹒跚,可奇怪的是无论我怎样发足疾奔,始终都离他的后背有着十步左右的距离。心中惊诧,这才知道遇到了高人。

    “老道长,等等我!”我怕他没有看见,便在他背后喊了一声。

    岂料老道没有回头,依旧向前不疾不徐地走着。

    我锲而不舍地追着,一直追到城外的一座树林中才见到那老道停下了脚步。(。)

第274节 福兮祸倚() 


    那老道转身淡淡道:“李家少爷所为何来?”

    我微微一怔,随即恭敬道:“为老道长的一句话而来。”

    老道道:“贫道口不择言,触怒大少爷。你若要怪罪,尽请责罚便是。”说完,双手一摊,一副任君鱼肉的模样。

    我摇头道:“您是化外高人,所言必有所指。事关晚辈命数,所以想问个明白。”

    老道望着我,那双古井不波的眼睛似要将我整个人都看个通透:“你真的这么想?”

    时值深秋,一阵凉风刮起枝头的几片枯黄叶子辗转落在地上,令大地倍显萧索和苍凉。

    我俯身捡起地上的一片落叶,叹息道:“再嫩绿的春叶也会在秋天凋零,再美的月亮也会时阴时晴,时圆时缺。人的生命又何尝不是如此?纵然生前尽享繁华,终究还是逃脱不了死亡的归宿。何况生前享受的越多,便越放不下这些事物,当死亡到来前的那一刻,你心中的恐惧也就更甚。您在席间语出惊人,不流于俗,必是得道高士,还望您教我解脱厄运之法。”

    说完朝老道恭敬跪下。

    老道望着我,并未前去搀扶,而是微笑道:“生老病死,成住坏灭是每一个生命必将经历的过程。但是死亡并不意味着终结,而是另一个崭新生命的开始。从开始到结束,又从结束而开始。生生死死,循环往复。所以对于死亡,你并不应该感到害怕,而应该充满了大欢喜。”

    我道:“常言道:人死如灯灭。烛火既灭,纵然有新燃之烛火也已非先前之烛火。”

    老道说:“生死解脱的修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与其盲从胡听,不如自己修行证道。

    我因为家境缘故,自幼接触的佛道两派高人也不在少数,却从未遇见一人能将佛道两派如此融会贯通,当下若有所悟地抬头望了老道一眼,又道:“请师尊传授弟子修道法门。”

    老道说:“天机不可泄露。不过你与我龙虎山天师府有缘。百年之后,吾道大衰,是你令失传的法门重现。”

    我心中隐约捕捉到了什么,可那犹如镜花水月,一触即亡,一脸迷茫道:“百年之后我已入黄土,怎能将失传的道法重现?”

    老道大笑:“痴儿!忘记前面的话了么?生生死死,循环往复!”

    我道:“那道长所说的灾祸……”

    老道说:“遇死逢生,遇灾呈吉;东南运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