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红楼之蚌病生珠 >

第60章

红楼之蚌病生珠-第60章

小说: 红楼之蚌病生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姑娘在太太心里留下个爱告状,爱使小性子的印象,那就麻烦了。”

    “可撒娇不就是姑娘家的小性子么?”李纨还是不解。

    “好姑娘,你如今是人家媳妇儿了。媳妇子的撒娇和姑娘家的小性子是不同的。”邹氏上前捏了捏李纨的脸蛋儿,“人先是姑爷的亲娘,再才是你婆婆。亲疏远近,这也分不清?”

    这么一说,李纨兴致又差了:“说到底还是只在乎她嫡亲血脉。参鸡汤什么的也不是要紧着我的身子骨,是怕委屈了她的乖孙。”

    见李纨这样,邹氏又只能赶忙劝解:“好姑娘,你怎么又钻牛角尖了呢……”

    贾珠的苏州之行并不顺利。蟠香寺是尼姑庵,虽接待外客,但也是仅仅针对各家女眷香客。贾珠上门,哪怕是表明了自己的身份,最开始还是吃了个闭门羹。

    想想自己之前送来又被打回来的礼物,贾珠这才明白蟠香寺的规矩森严。这玄墓蟠香寺,不同于贾珠以往接触的任何寺庙。

    佛门并非等同于清净地,有些寺庙庵堂里的腌臜事儿一点儿都不比外头少。对于冷妙,贾珠最开始还是有这方面的担心的。可瞧着蟠香寺的情况,贾珠既放心又心疼。他放心的是冷妙这些年在寺里,应该没被脏了眼;心疼又是因为佛门戒律众多,让一个小小的女娃娃去守着这些未免太过残忍。

    冷妙贾珠这次是必须得见的,他不可能白跑一趟。只是这见面的方法……

    思虑了片刻,贾珠孤身上前敲响了山门。应声的小尼姑见是贾珠,眉头都皱了起来:“这位施主,本寺委实不接待男客。不论您叫门多少次也是如此。”

    “小施主息怒。”贾珠双手合十,连声解释,“小生并非是要坏了贵寺的规矩,只是想通融一二。既然不得入寺,那是否能让妙儿出来相见。”

    小尼姑皱着的眉头并没有因为贾珠的话而松开。她冷冰冰的道:“是妙玉小师傅。妙玉小师傅年纪虽小,但生得一颗玲珑心,天生与我佛有缘。她已同我寺方丈修习佛法,施主不可唐突。”

    “那?”贾珠也不想与小尼姑纠缠,让人家为难。可不达目的,有些话他还是必须得说。

    不等贾珠再开口,小尼姑又扔下一句:“施主之言,贫尼会向上汇报的。”然后又赶紧关上了寺门。

    虽没个准信,但多少算个进展。总不能闯入寺中抢人,贾珠只能等在外面,等进一步消息。过了大约两盏茶的时间,寺门再度打开。一个麻衣女尼牵着一个小姑娘的手,一步步向外走来。

    “妙儿!”贾珠一眼就认出了冷妙。她的脸蛋肖似冷太太,而眼睛却是生得和冷端一模一样。只不过冷端眼中常见神采与活力,可冷妙小小年纪,眼里已看不出什么情绪。

    许是贾珠冲上去的情绪太过激动,那牵着冷妙的麻衣女尼带着冷妙一起后退。她一遍嘴里还“啊啊啊”的叫着,一边手上打着手势,示意贾珠不要过来。

    “芳姑早年嗓子受了伤,不能说话,你别吓着她。”小冷妙开了口,声音如银铃般清脆,但也如冰雪般冰冷,金属般坚硬。

    “是哥哥唐突了。”贾珠赶忙退后一步,“妙儿可曾记得我?我是你珠大爷。”

    “小尼法号妙玉。”小冷妙打了个佛号,同贾珠行了个礼。但面对贾珠的热情与关心,她只是礼貌性的同贾珠有了一瞬间的眼神接触,而后便是眼观鼻,鼻观心的淡漠状态。

    “冷妙这名字,是你父母赐下的。”

    “出家人跳脱尘世,六根清净。”

    ……

    仔细算算,小冷妙不过是个满了四周岁的孩子,幼童而已。寻常人家这个年纪的孩子可能连话都说不太清楚,她却是一字一句,应对此刻的贾珠绰绰有余。

    冷妙聪慧是足够聪慧,可她小小年纪就冷冰冰的不似个活人。贾珠见到这样子的她觉得心中格外酸涩。

    但贾珠转念想想,小冷妙寺庙里长大,身边就一个哑尼伺候,没人能教她人伦亲情。冷妙这反应又似乎能说得过去。

    难得见上一面,贾珠自然不可能让场面这样僵住。他放低了声音,又降低了姿态,尽量让自己看起来柔和又平和,好降低冷妙的防备心理。

114。第114章() 
作者大俗人一个; 见钱眼开ing……给自己攒点装修款。  因王氏带着冷端去找他们家大人,难免会凑在一起寒暄几句。两家孩子相互见礼问安,也就算是认得了。贾家的三个孩子,贾珠得了块玉牌; 元春得了玉镯,就是没备着贾琏这样小孩子的东西; 冷家大人也给了块精精巧巧的金锁给他。

    因是知道冷家自谦; 王氏自然是捧着他们的话说:“老太太哪里的话。要是同您说的那样,我们这些人家不就成了泥腿狗子么。”

    “比不得贵府豪贵。”冷家老太太逗了逗贾琏; “看看贵府养的孩子; 多精细呀。这般雪玉可爱的。比着我们家端儿,他可是要成野孩子了!”

    一边的冷家太太也是对着贾琏一副爱得不行的模样。他们家守孝可是实打实的守足了时间; 待到各类法事做完; 那才能算是出孝; 因而可是好些时候不曾听见婴儿啼哭了。碰见贾琏这样年纪正好的孩子,冷家太太几乎是抱着不肯撒手了。

    贾琏人小嘴甜,在家里也没少哄贾母。因而他毫无压力的对着冷老太太说:“是琏儿同老太太投缘,老太太看着才觉得琏儿好。”

    “瞧瞧,瞧瞧这小人儿的一张嘴。”冷老太太乐呵呵的几乎合不拢嘴; “贵府的孩子伶俐。这真真是没话说了。”

    两家大人聊得欢,家里的小孩之间的话题也不算少。谈话中,贾珠对冷端的见识之广感叹万分; 不由得问道:“这些; 可是书上没有的; 你又是从何学来的呢。”

    贾珠言语中照顾着冷端是个真真正正的孩子,可冷端这个真真正正的孩子略带稚气的回答又将他惊了又惊:“我们读书是为了作甚,不过是为了为官做宰,造福一方罢了。人都说纸上得来终觉浅,更何况万事都不止读书一道的。以前祖父在的时候,他都会带着我们兄弟去庄子里看看,简单了解下稼穑之道,日后也不会在这些方面被人蒙蔽了。那龟和鳖就是以前教我分辨的。”

    提起已逝的祖父冷端神色依旧有些伤感,说话都显得有些含糊了。不过他很快又振作起来了:“不过书院里的先生也挺好的。”

    “书院?”贾珠问说。毕竟冷端也才不到十岁,冷家也用不着把自家孩子送去旁的学里去启蒙。可除掉冷端守孝在家的时间,他总不能小小年纪就外出求学了吧。

    冷端有些诧异的看了看贾珠,大概是不知道贾珠的疑问从何而来。他自然而然的说:“就是崇雅书院呀。还有比崇雅书院更好的书院了吗?”

    又见崇雅书院。从身边人的言论来看,崇雅书院的地位果真是不太一般。但贾珠毕竟没有亲身体验过,因而并不能完全体会到它的好。

    说到书院,冷端来了精神:“书院里的先生自然是极好的。除了日常带着我们学习功课,闲暇之时还有不少郊野活动。除了体味自然之道,放松心灵。也是防止我们闭门造车,坐井观天。其实外头有不少人都是有才有干,只是因为各种原因的限制,没办法进行科举,走上仕途。”冷端话里的遗憾是显而易见的。

    末了,冷端感慨道:“如今因为守孝耽误了好些时间。原来的同窗,我怕是赶不上他们的进度了。好可惜呀。”

    “自己是不如冷端的。”贾珠心中如此作想,简直觉得自己是白白多活了一世。如今看来,他阅历、心性、境界……这些都远远不如冷端。可见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了。

    “若不是郁嬷嬷不停的督促着我,我得夜郎自大到什么程度。”贾珠不由得对自己外出求学的事情又多了一重重视。毕竟比起冷端,还有其他的江南学子,他已经算落后了一大截了。

    两家人这么一次会面,大体看来还算是相谈甚欢的。王氏觉得冷家婆媳都是爽利人,并没有有些所谓书香门第拿鼻孔瞧人的穷酸劲。而冷家婆媳则觉得王氏为人大方,并不像传言里得志便猖狂的暴发户模样。

    “如今瞧着,这勋贵里也不是没有好人的。总比那些个翻脸不认人的强。”回家的路上冷家太太不由得对自家婆婆如此说,显然是受够了自家守孝时的人情冷暖。

    “人走茶凉属正常。”冷老太太倒是一脸淡定,就连脸上的褶子都是一种难以言喻的优美弧度,“更何况老爷子在时,咱们就不是什么热锅,如今人家更不会来烧这冷灶了。”

    礼部尚书,虽说也是六部之一,但在外人眼里,没钱没权,不过是落了清贵二字罢了。只是那等肤浅之人,又哪里看得出清贵二字背后的底蕴。

    冷老太太自觉自家媳妇还有得磨练,自然得开口提点两句:“就说今天那王氏,人家也不过是面子情,应酬下罢了。两家孩子寺庙里遇着了,又谈得来,这便是缘分。人家懂得为人,来结个善缘。你莫不是觉着,这一面之缘下,两家能有多么深厚的情谊?”

    一番话下来,冷太太三十来岁的人脸红得竟是跟个小姑娘似的。她吞吐了片刻后才到:“媳妇自是知道,情谊什么的,是需要长长久久的处出来的。只不过媳妇年轻,所以还得母亲来教。”

    “还年轻?儿子都这么大了,过上大几年你兴许也是要当婆婆的人了。”冷家老太太有些语结,“果然是往日太轻省了,反倒把你惯坏了。日后定要给端儿说个厉害媳妇,不然这家如何立得住。”

    若是个有心的母亲,哪里听得这样的话。只有冷太太还觉得这决定分外适宜,还乐呵呵的应承说:“那就麻烦母亲多注意了。正好媳妇不会,日后就有孙媳妇来辅佐您了。”

    且说贾家,贾政摩挲着信封半天下不来决定。这信封还未封口,里头正是装着他给贾敏夫妇写下的信件。

    “老爷,夜深了。熬油烧烛伤眼睛。”王氏端着碗燕窝粥,敲响了贾政书房的门,“用点子东西早些歇息吧。”

    这一下子,王氏看见了贾政还没来得及掩藏的信封。单从面上,那是看不出王氏的情绪波动。她只是把燕窝粥搁下,而后理所当然的问:“老爷,这是给谁写信呢,还得大晚上的赶。”

115。第115章() 
作者大俗人一个; 见钱眼开ing……给自己攒点装修款。  寿安寺; 百年古刹,香火鼎盛。就是一看见寺庙的建筑时,连郁嬷嬷这个百年老鬼都念了声佛,幽幽的叨念了一句:“这都是多少年过去了。”

    自己一个人一辆车,贾珠自然也乐得便宜。他转头问了郁嬷嬷一句:“这个……嬷嬷也能进去么?”

    “我进去作甚?找死么。”郁嬷嬷勾起嘴角; 阴测测的笑了笑; “我还是老老实实在车里待着。你自个儿多注意点儿。”

    山门前,有不少摊贩在道路的两侧摆着摊。因为有寺庙的管束,这小摊看着热闹得很,但又不至于杂乱拥挤。有卖吃食的; 有卖香烛的,有卖自称是寺里高僧加持过的物件的……

    一行人为表尊敬,到了山门便是弃车而行。两个年纪小的哪里见过这样的架势,牵着王氏的手就说要买。

    这边王氏还没来得及表示什么,贾珠作为一个自诩为好哥哥的存在,自然立即掏出了钱袋。他做主; 给贾琏和元春一人买了支糖画。

    “元儿和琏儿拿好。掉了可是没有的。”贾珠摸了摸两个小的柔软的发顶,如此嘱咐说。

    “嗯嗯!”贾琏赶忙点头称是,小脸上满是小馋猫似的表情。大约是闻着糖果的甜香,他口水都快滴出来了。

    元春倒是有点小别扭:凭什么她哥哥买的东西,要分给旁边这个小口水娃娃一个; 就算他是自己堂弟也不行。

    正因为这一份别扭; 贾珠看的元春就是这样一幅表情。小姑娘圆圆嫩嫩的脸上明明是想笑; 却偏生硬憋出一脸严肃的表情。

    元春还鼓着脸颊说:“头发乱了!”

    “哈哈哈哈”众人一阵嬉笑。王氏也笑着对元春说:“同你哥哥置什么气。”末了她还不忘吩咐两个小的,“这糖画赏着玩倒是可以。但外头的东西腌臜,可不能吃进口!”

    因防着小孩子家家不懂事,王氏又对着跟着小主子的下人强调了一遍,表情很是严肃。

    不过,当王氏的眼光扫向几个孩子,看着贾珠带着弟弟妹妹玩耍的身影。她不由得在心里感叹到:也许,家里也该多个孩子了。有点婴儿的啼哭声,也是不错的。

    相比这边看起来是其乐融融的一家子,邢氏那边就真看起来像是外人了。她并不同王氏一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