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红楼之蚌病生珠 >

第3章

红楼之蚌病生珠-第3章

小说: 红楼之蚌病生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触碰声。

    “老二媳妇,你这是怎么了?”贾母眉头皱起,很自然的问道。

    “该打,该打!”王氏也落得下脸面,在自己脸上就这么来了几下,虽然是佯装做样子,但也是听着“啪啪”作响的。

    “嘁!”邢氏看着,面露不屑,还冷不丁的鼻子出气,哼了那么一声。

    “这不是媳妇想事情失了神,在老太太面前失了礼么。”王氏如此接着道。

    邢氏就如同那绿头苍蝇闻着了臭,马上叮了上来:“难为弟妹受累了。这偌大的个家交给你一个人管着,也确实难为你了。要不我这个做嫂子的就吃点儿亏,给你搭把手,也算是让你受用一回。”

    “这又是那家的规矩,竟是要新媳妇受累。”贾母见话题愈发的不成体统,立马就喝止了邢氏的搭话。且不论贾母私心如何做想,只从明面上看,她也是看不惯邢氏小门小户小家子气的,断不会让邢氏掌事管家。

    晓得贾母对邢氏不过是面上说的好听,王氏抿了抿嘴,眉梢眼角里都是得色。而邢氏只能喏喏称是:“这是老太太心疼媳妇。”

    “怎么不见元儿。莫不是仗着老太太疼她,元丫头又是赖在房里不肯起来吧。”憋了许久,王氏终于把心中揣着的话给问了出来。

    进门六年,王氏不说三年抱两,但膝下已是有贾珠和元春两个孩子了,也算是有了依仗。如今贾珠早早进学读书,那可是老国公在时亲自吩咐的。如今老国公虽然不在了,可满府里谁又不高看她的珠儿一眼。

    只是这等荣耀也是有代价的,先前贾珠可是养在老太太跟前的。若不是她后来生了元春,又正好是大年初一的好时候,怕贾珠的事情她都没机会沾手。如今借着贾珠进学的事情彻底把贾珠从贾母跟前移了出来,王氏又开始打起把元春要回来的心思了。

    “亏你还是当娘的,天寒地冻的,元儿小孩子家家的,你也不怕冻着了。”贾母手上的茶盅发出“咔擦”一声脆响,“今儿早上还有人同我说,夜里珠儿发汗了。你竟还是让他早早去学里了。你不心疼孩子,珠儿还有我这个祖母来撑腰!”

    方才还怏头耷脑的邢氏立马来了精神,赶忙的添油加醋:“弟妹,这孩子还小。有什么咱们慢慢儿教,何必逼迫至此。”

    “贱人!”王氏不由得在心里骂道。胡氏是贾母的人她自是知道,只是平日里觉得胡氏还算识趣儿,没做多想。如今看来分明是会叫的狗不咬人,咬人的狗不会叫!

    场面上的话,王氏自然不落人后,赶忙喊冤叫屈:“老太太真是冤枉媳妇儿了。今儿媳妇可是亲自盯着珠儿起床用饭,生怕他有一丝的不对。见是万事如常,这才让珠儿去了学里。咱们家珠儿懂事儿,还说要考了功名给老太太换诰命呢。”

    “珠儿这孩子懂事,好读书,像他祖父。”贾母脸上的厉色这才收敛了几分,但仍有不愉,“就算下头的人尽心,你这个当娘的也不能松懈。元儿在我这儿,你万事放心。但我的珠儿若是少了一根毫毛,我唯你是问。”

    许是邢氏一脸看戏的神色实在是太过了。贾母又给邢氏吃了一顿排头:“你也是。若是琏儿有什么风吹草动,我也只是问你!”

    邢氏瘪了瘪嘴,但也没说出什么不合时宜的话来。她之前倒是想插手贾琏的事儿。不过先头那个留下的人给防什么似的防她,于是那些心思她也就淡了。反正屁大点儿的小屁孩儿,还在吃奶呢。与其计较一个都不知道立不立得住的孩子,她还不如想办法自己生个。

    婆媳之间也就那么点子话。贾母自诩不是磋磨媳妇儿的婆婆。见着时候差不多了,她也就摆摆手让邢王两人都给散了。

    回去的路上,王氏犹是觉得意不平。只要想起那个吃里扒外的胡氏她就来气。可恨的是,她现在还动不了胡氏。

    最后,王氏对周瑞家的说:“那虾须镯子,怕是有人看不上的。今儿就委屈你了,算是太太我赏你的。”

    白得了一对好镯子,周瑞家的不论从什么立场上说都是千恩万谢,好话车轱辘似的往外倒,总算哄得王氏露了欢颜。

第6章() 
既是重活一世的人,贾珠自个儿在科举一路上也算有些心得体会。这会子,他叹了口气,放下笔,心里却是暗叹:“难怪自己上一世就是熬死了,也没考个像样的功名。这学习读书的环境委实是太差了!”

    “珠哥儿,可是饿了?要不用些点心,喝口热茶?还是有别的吩咐?”见贾珠放下笔。外头的一个男仆便凑了进来,赶忙嘘寒问暖不停歇。

    这贾家哥儿进学,除了安排了年岁差不多的书童小厮伺候,也少不了派个年长沉稳的家人跟着。这凑过来的叫郑叶,正是王氏特特安排过来照顾贾珠的。这郑叶忠心是有,只是巴结伺候太过。

    读书人,一笔好字是万事的基础,因而笔墨纸砚上的功夫自然得有。这笔要自个儿选的才合心,墨要自己磨的才适宜。只是贾珠想自个儿研磨,郑叶都要大惊小怪:“哥儿且住手,脏了衣服、脏了手倒是小,可别伤了筋骨。”

    当时学里的先生正上头讲课,满堂的学生都是贾家的子弟。这么一出闹出来,恐怕贾珠在贾家整个宗族里都要出名了。

    贾珠只能冷着脸,拿出主子爷的派头呵斥了郑叶一通:“学堂清净,哪里是你放肆的地方。且去外头待着,用不着你伺候。”

    那么会儿,郑叶整个人都是愣住了的,想不到贾珠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架势。不过他想想贾珠的母亲王氏,又想想王家的一贯作风,又觉得自己似乎明白了什么。于是郑叶后头伺候的愈发小意殷勤了,生怕一不小心,给丢了这份在主子面前露脸的好差事。

    这且是其中一出,还有更要命的在后头。郑叶是仆人,贾珠给他些脸色不算什么。可若是长辈们的“好意”,仅是从孝道出发,贾珠都只能生生受着了。

    族学里是提供晌午的点心的。毕竟不是每个孩子都是金娇玉贵的小主子,总有些家境贫寒,就指着读书翻身的。统一提供晌午的点心,一是族里慈善,补贴那些家境不好的,二是有几分有教无类的意思在里头。

    只是就是晌午休息的那点子时候,府里长辈竟是赏了好几次吃食。先是老太太赏了碗鸡皮酸笋汤,说是酸酸的爽口又开胃,就着吃点心最好。后来太太又送了新出炉的山楂山药糕,说是贾珠脾胃弱,用些个好健脾养胃。最后就连他小姑姑贾敏都要打擂台似的凑个热闹,说是抄了新书,送来给珠哥儿上学用。

    可怜见的,贾珠此刻这年纪的孩子,不过是一个刚进学的蒙童。虽说少爷们会比那些大字不识的孩子多认得好些字,但也不至于此刻就开始攻读经史子集。

    特殊待遇什么的,贾珠并不在意。他现在也懂些人情世故,知道把吃食点心分给同窗,并不自个儿吃独食。但是这三番五次的闹腾,真的很扰人清静,不适合静下心来读书用功。

    “江南崇雅书院是个好地方。那儿文风鼎盛,环境清幽,只是要求严格,想进去读书,一个字——难!”贾珠耳边又响起了郁嬷嬷幽幽的声音。

    贾珠看了看四周,依旧看不到郁嬷嬷的声影。不过他知道,哪怕他现在重活了,郁嬷嬷应该还是在他身边跟着。

    郁嬷嬷的声影还是一如既往的严肃:“就算你多活一次,比同龄人多读那么些子书,但是想要进崇雅书院,依旧是难的。”

    已是下学的时间,学堂里的学童已经稀稀拉拉走的差不多了。现场除了几个年纪大的,正准备着来年的县试并不曾走,已经没有几个与贾珠同龄之人了。

    郑叶见贾珠半晌都没有搭理他,又接着问道:“哥儿,是歇会再吃,还是?”

    “点心有什么好吃的。回去老祖宗那儿自然有好吃的等我。”贾珠干脆继续一副坏脾气小公子的模样,“这点子东西就赏你了。赶紧收拾东西,可别耽误了回去给老祖宗请安。”

    “珠哥儿吩咐的是,还是哥儿想的周全。”郑叶并不同小孩子计较,嘴上依旧是好话不停,然后低头收拾着桌案上的东西。只是等他一抬头,见贾珠已经走远了,又赶忙道“哥儿且慢些个,小心摔跤、扭脚。”

    “你自个儿仔细着。切莫撒了墨、摔了砚,或是弄脏了我写的大字。我回去还得呈上给老祖宗看呢。”贾珠只丢下这么些话。

    这当然不是贾珠重生到孩童时期,就真的和正常孩童一般顽劣了。拉开了和郑叶的距离,贾珠低声说:“郁嬷嬷还在么?若是在的,还请嬷嬷现身一见。”

    “现身?我这百年老鬼现什么劳什子的身。你也不怕我吸人精气,夺人元阳。”不知为何,郁嬷嬷的声音听起来有几分不悦,鬼魂独有的音色便听着更加渗人了。

    “嬷嬷说笑了。珠儿如何不知道嬷嬷的心性。”贾珠小小的作了个揖,“鬼有善鬼,人有恶人,如何能一概而论。”

    身后的郑叶看见贾珠的动作,不由得紧了紧衣服,壮着胆子道:“哥儿是作甚呢?且等等奴才。这天气愈发冷了,可别冻着。”

    这光天化日的,也确实不是同鬼魂交谈的时候。贾珠只得长话短说:“珠儿不知为何如今见不着嬷嬷了。但珠儿自知资质平庸,还请嬷嬷不吝赐教。”

    “这话问出来,可见你是真的傻了。”郁嬷嬷不忘嘴毒损了损贾珠,“如今你是人,我是鬼。阴阳相隔自然不得相见。若是自然能见,不是你天生阴阳眼,就是体质极阴,寿数将近。”

    “如若想见着嬷嬷,聆听嬷嬷的教诲呢。”贾珠这说的不是假话。

    所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更何况是郁嬷嬷这样的积年老鬼。郁嬷嬷本身王府的出身就决定了她的眼界和见识;这百年的岁月又奠定了她的积累;加上郁嬷嬷是盛茗世子的奶嬷嬷,既然能养出盛茗世子这样的人杰,那她本身就是个不凡的。

    “无根水配阴地柳叶,混合成水后用来洗眼,能暂开阴眼……”

    “珠哥儿!”郑叶气喘吁吁的赶了上来,“还多谢哥儿等我。”郑叶一靠近贾珠身边,就冷不丁的打了个寒颤:“哥儿可觉得冷?”

    贾珠看了郑叶一眼,并不言语,只是快步又往回家的方向走,而郁嬷嬷也不再说话。郑叶不过是家生的奴才,虽觉得怪怪的,但也发现不了任何内情。

第7章() 
这老小老小的,老人家的脾性有时候和小孩是一样一样的。贾母年岁上来了,就喜欢喜庆热闹。所以晚膳的时候,少不了一家女人孩子聚在一起。

    “给老祖宗请安。”贾珠换了家常衣服,自然会去给老太太请安。

    “我的乖孙。”贾母招手,让贾珠上前。她又指着桌案上的茶果点心,“喜欢什么就吃什么。你娘老子就喜欢对你管七管八的,好好的孩子都给拘坏了。瞧着才不过又去了学里一天,竟是又瘦了。”

    王氏在一旁陪着笑脸:“老太太可是折杀媳妇了。这读书明理乃是正事,哪里会拘着孩子。”

    “读书熬神,珠儿可不是瘦了。”贾母竟是做出一副不管不顾的样子。

    堂下众人皆是哄堂大笑,就连邢氏都凑上去讨了句巧:“老太太诙谐,竟是让媳妇没吃都给笑饱了。”

    贾珠依言捻了块桂花糕,就着丫鬟呈上的甜茶吃了。听完这一出故事,他道:“原来孙儿是个鱼浮泡子,随胖随瘦。”语毕,又是一屋子的笑声。

    “猴儿,满屋子都是猴儿。成精的!”贾母笑道。

    倚着贾母坐着的红裙女儿正是贾母的幺女贾敏,现年已满十八了。老国公在的时候,将她许给林老侯爷的公子,名海字如海,考了探花的那个为妻。因守了三年父孝,这才耽误了花期。如今出了孝期,她来年开春就得发嫁。

    在家的女儿,那自然是儿媳们比不得的。贾敏靠着贾母娇笑道:“我们是猴儿,那母亲得是什么?那可是猴山里的山大王,孙大圣一般的人物。”

    “就你最皮!”贾母照着贾敏的脸蛋给拧了一把,母女之间其乐融融。

    王氏在一旁看着,不由得神色一暗,朝自己女儿看去。

    如今元春不过刚满两岁,正被奶娘抱在怀里。她白白嫩嫩的小手里捧着窝丝糖,嘴里甜丝丝的吃得正欢。大约是觉得众人现已未笑,周遭静得很,元春抬起头,把手里的糖朝最近的贾珠递了过去:“哥哥,吃,吃糖。”

    贾珠眼底一酸,险些掉下泪来。他一手从糖块上掰下一点儿,一手摸了摸元春柔软的发顶:“元儿乖,你也吃。”

    这般兄妹友善的场景最是招老人欢喜,贾母道:“可见是珠儿懂事了,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