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大戏骨 >

第778章

大戏骨-第778章

小说: 大戏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无可奈何的表情,让鲁妮欢快地笑出了声,却没有继续纠缠不休,“但我必须承认,这是一个十分特别的剧本。老实说,我现在也没有太多头绪,我甚至不知道我是如何拿到这个角色的。”

    “之前我们邮件交流的时候,你不是刚刚加入一个全新剧组吗?”之前的疑问,现在终于有机会当面问起了。

    鲁妮转过头,瞪大了眼睛看向,“那已经是两个半月前的事情了,索德伯格的拍摄进度非常快,不到一个月就杀青了。”所以,鲁妮这才有足够的空档,加盟“地心引力”剧组,第一次与合作拍摄。

    愣了愣,随后蓝礼才意识到,自己在百老汇工作的时候,鲁妮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显然,他刚才犯了一个刻舟求剑的错误,看来,脑袋还没有完全紧绷起来。

    “也许,今天开始,我应该重新恢复思考的习惯了。”蓝礼自嘲地调侃了一句,鲁妮和内森两个人都双双笑了起来,“所以,研究剧本之后,你的结论是什么?”

    “剧本本身留给演员的思考空间其实是有限的,真正的表演空间都是来自于导演的。”没有停顿,鲁妮立刻就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所以,在正式开拍之前,创作团队需要好好地交流一下。对于角色,你有什么构思想法?”

    正如蓝礼和鲁妮所说,“地心引力”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剧本。不仅因为其中的大量独角戏,而是因为其中的大量留白,利用演员的表演来完成核心思想的探索与深入,这也就意味着,演员必须充分地了解导演的创作意图,还有画面构图背后的深意。

    更进一步,演员还必须对于角色有着足够的了解。角色的过去是怎么回事,导致了电影时间范围内的思考和挣扎;角色的心理状态与故事情境又有什么样的契合,进而引发了状况之下的思考;还有,角色的源动力是什么,推动了整个故事的前进。

    在正式投入表演之前,演员必须对整个故事、整个角色有着清晰的认知,并且对整部电影以及导演构思有着准确的掌控,只有这样,工作才能顺利展开。

    现在,蓝礼和鲁妮就展开了讨论,而这仅仅只是两个人抵达剧组的第一天,甚至还没有正式进入片场。

1060 最大挑战() 
    “地心引力”是一部独特的作品,在正式了解角色之前,必须了解一下整个故事的创作背景,以及导演试图呈现出来的成品效果。

    单纯从剧作故事角度来看,其实“地心引力”就是太空版的“活埋”,故事的主线以及核心就是逃生,在宇宙环境之下,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另类密室逃脱,跌宕起伏、峰回路转的求生之旅,成就了一部杰出的商业作品。

    如果仅仅如此,“地心引力”远远不能称得上是一部杰作,它和“活埋”之间没有太多的区别,风格类型和故事主题都是一致的。那么,蓝礼的再次出演不过是重复自己而已,根本没有必要,这不是演技的探索,更不是演技的进步,而是原地踏步,乃至于开倒车。

    但事实上,“活埋”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地心引力”却是值得载入史册的经典。不仅在于阿方索…卡隆取得了技术层面的突破,还在于整部电影的内核思想以及终章来临之际的升华。

    站在观众立场上,“地心引力”和“活埋”的表演方式其实是一致的,密室之中的绝望、绝境之下的愤怒、步步紧逼后的放弃以及希望重燃时的放手一搏,那种压迫和紧绷交织在一起的情绪,透露屏幕画面之后传递出来的感受,这是无比相似的。

    但站在演员和导演立场上,这两部作品却是截然不同的。因为角色的出发点不同,因为导演的诉求不同,还因为角色的心路历程也是不同的。

    之前在拍摄“超脱”期间,蓝礼经历过这样的自我打磨过程,就是在拍摄公车之上与艾瑞卡的初次相遇那场戏之中。

    亨利内心深处情绪的出发点、转折点以及落脚点的变化,与外界冲突发生碰撞时,势必将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变化,进而对剧情和故事产生更多的化学反应,乃至于提升主题核心。自然而然地,演员的表演感染力和渗透力也是不同的。

    这些细节差异,对于观众来说,他们很难说出一个所以然来,看不清也摸不着,即使是专业影评人也不例外;但对于演员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打磨演技的过程中。

    现在,“活埋”和“地心引力”两部作品之间的差异也可以如此解释。

    “活埋”这部作品,男主角保罗…康罗伊是一位蓝领司机,在一场意外之中,成为了战争博弈的替罪羊和牺牲品。

    在求生过程中,来自官方的推脱、来自公司的冷漠、来自家庭的纷争,这一切都使得保罗饱受煎熬,与其说是他为了生存而苦苦挣扎,不如说是整个社会背景之下的一只蝼蚁,微不足道地成为了炮灰。

    这也是导演罗德里克…斯科特的诉求,通过这部作品,折射当代的战争以及社会问题,并且嘲讽来自白宫的谎言。所以,在表演过程中,内心驱动力是情感羁绊,以及社会小人物的无力;那种绝望是一步一步渗透出来的。

    “地心引力”这部作品,男主角瑞恩…斯通是一名高知识分子,在一场意外之中,被动地陷入了太空困局之中,如果说,“活埋”的故事带有人为的间接意外,那么“地心引力”的故事则纯粹了许多,意外只是意外而已。

    同样的纯粹也延续到了故事之中。

    在求生过程中,瑞恩是自己与自己的战斗,没有社会背景的牵扯,也没有家庭因素的推动,那种彻头彻尾的孤独和寂寞,成为了整部电影的主旋律。在“活埋”之中,一部手机成为了男主角与外界的连接点,而在“地心引力”的太空环境之下,就是真正得一无所有了。

    那么,困扰瑞恩的核心因素——或者说核心动力,到底是什么呢?

    在上一世的故事之中,桑德拉…布洛克出演了瑞恩…斯通这一角色。女儿的意外去世,切断了瑞恩与社会的联系,她开始疯狂地投入工作之中,废寝忘食,渐渐地麻木自己,生存也开始失去了意义。

    所以,瑞恩陷入绝境之中,她经历了这样一个心路历程:

    开始时一切都是求生本/能在反应,就好像溺水之人一样,本/能的第一反应就是踢腿和呼吸;随后,挣扎和努力过后,内心深处开始放弃,因为她找不到生存下去的意义,开始渐渐陷入了过去的苦痛和折磨之中。

    最后,再次幡然醒悟,重新感受到了来自生存的呼唤,契合自然和人类诞生之初的本/能,一切从零开始,再次开始为了生存,放手一搏,进而寻找到生命的意义——如同心脏一般,永远跳动,永不放弃。

    桑德拉的表演无疑是精彩绝伦的,她以女性的视角赋予了瑞恩…斯通这个角色更多的脆弱和温柔,而后又在重新振作之中,再次坚强起来。这股柔韧的力量,成功地孕育了生命,也开辟出了一线生机,指引着瑞恩回到了地球。

    这样一个心路历程,远远比起“活埋”的政/治诉求更加简单更加纯粹,却也更加恢弘更加庞大,这也使得“地心引力”的整体质量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尤其是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的感受,从困顿孤独到点燃希望,从脆弱崩溃到百折不挠,整个情绪剥离了所有外界影响,完完全全聚焦于灵魂与灵魂之间的情感对话,这是足以触摸心灵的震撼。脱离了“活埋”的浅层次,进入到更高的阶段。

    可以如此理解,“活埋”更加注重的是一种感同身受。

    聚焦于保罗…康罗伊这样的一类人,被战争牵连、被白宫欺骗、被公司抛弃、被社会遗忘,他们满腔充满了愤怒,他们竭尽全力反对战争,却成为了受害者,有苦说不出,然后就这样被牺牲。对于这一类人,在观看电影时,不由自主就会代入其中,然后进入导演的情绪和节奏。

    但对于上流阶层或者是高学历高素质人群来说,这样的主题作品是无法打动他们的——因为他们就是电影之中批判的那群人。

    而另一边,“地心引力”则更加注重的是一种共情和升华。

    电影没有聚焦任何一类人——虽然瑞恩…斯通也是具有社会成分的,但电影更多将所有的焦点聚集在瑞恩的原始情绪之上。剥离了社会属性之后,回到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情感,这是适用于任何人的。

    无关年龄、阶级、教育、文化以及财富等附加条件,每个人都在经受着属于自己的困顿,孤独、痛苦、挣扎乃至于麻木;同时,每个人也都在试图挣扎着活下去,哪怕是那些脑海之中闪过自杀念头的人也是如此,生存与毁灭的念头始终在互相搏斗。

    这就好像一个哲学问题,也许不是每个人都会思考,但生活之中却处处可以感受到。所以,电影可以唤醒每一个人的共情。

    从艺术角度来说,“活埋”还在讨论生活,而“地心引力”已经在讨论宇宙和自然了。

    换而言之,摆脱了故事和角色本身的情节性,“活埋”带来的是一种惊悚恐惧电影的快/感,而“地心引力”则带来的是一种根植灵魂深处的震撼,真正地惊叹于生命的伟大。但反过来说,这些观影感受的差异,本身也就是故事和角色自带情节性所导致的。

    再次重新回到原点,站在观众立场之上,观看“活埋”和“地心引力”,观影效果和成品质量撇开不说,但观影过程中的紧张感和惊悚感却是相似的,他们同样在关注着一个人陷入绝境之后的自我求生之旅,跌宕起伏的过程就是观影重点。

    但两部作品的差异在哪里呢?

    第一,观影过程之中,个人感官的不同,观看“活埋”是一种平行感,自己与角色是平等的,而观看“地心引力”则是一种仰视感,在宇宙面前的渺小。

    第二,观影结束之后,反思和回味是截然不同的,“地心引力”的讨论话题将进入更高也更深的层次;当然,即使简单地从爆米花的效果来看,因为整个震撼是直接作用在灵魂深处的,实际体验也是成倍增长。

    这两种差异,都是来自于演员的表演,而不是剧作本身的架构。

    无疑,这对演员提出了无比严苛的区别。对于蓝礼来说,更是如此。

    在此之前,“活埋”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赢得了一次奥斯卡提名,可以算是他的扬名之作;现在,蓝礼又再次挑战一部相似的作品,稍稍不足些许,观众就可能陷入“故技重施”的老套窠臼之中,认为蓝礼的表演没有突破,甚至是在重复自己,进而影响对于整部作品的感观。

    作为噱头,蓝礼已经可以想象得到了,媒体势必会将“地心引力”称为太空版“活埋”,这是记者惯用的宣传手段,无关痛痒;但如果观众真的如此认为了,那就是蓝礼的表演失败。

    细节的差异,在演员的表演之中缓缓渗透出来,并且呈现出不同的质感以及风格,赋予整部作品更加立体的感受,将“地心引力”与“活埋”区别开来。这就是蓝礼的严峻挑战。

    甚至可以说,这是蓝礼从影起来的最大挑战,因为他不仅需要超越上一世的原版桑德拉…布洛克,还需要超越自己的“活埋”,并且将两部作品区分开来,同时还需要诠释出“地心引力”的恢弘奥义。

    表演难度之大,仅仅只是脑补一下,就让人摩拳擦掌了。

1061 角色分析() 
    出演“活埋”,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出演“地心引力”,难度还将更上一层楼。

    阿方索…卡隆的剧本彻头彻尾地执行了极简化策略,基本砍掉了演员的所有枝枝桠桠,只留下关键信息,然后一切空白都留给演员来慢慢填补。

    相较而言,虽然“活埋”被困在了一个小小的木头箱子里,但其实表演的支撑点是非常之多的,情感爆发力和情绪转折点都一目了然;现在的“地心引力”,几乎等于把所有表演支架都拆掉,完全依靠演员的内功和基本功来推动演技,并且还是需要全情投入。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演员必须先做好提前功课,以方法派演技,真正地构建出整个角色的心路历程,不仅仅是像当初那样躺进棺材里切实地感受密闭的痛苦,还需要构思角色的背景、历史以及故事,几乎就相当于撰写一本人物传记。

    而后投入表演之中时,必须按照导演的构思和框架,以表现派演技进行引导,奉献更加精准、更加细腻、也更加深刻的演出,与故事情节、主题核心相辅相成,进而将角色完全融入故事之中,以一个独角戏的故事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