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戏骨-第10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瑞恩…高斯林扬言,’我要杀了你’;保罗…沃克和蓝礼…霍尔无作为。
——论好莱坞演员素质全面底下的可怕现状。”
这一次,瑞恩、保罗和蓝礼则成为了枪靶子,对峙之中的过激言论被截取了出来,并且详细地描述了三名演员先后与狗仔产生冲突的情况——只有冲突没有原因,刻意弱化原因之后就使得狗仔们成为了受害者。
“拒绝回应负面新闻,蓝礼…霍尔含糊其辞。”
整篇报道都聚焦于狗仔和蓝礼的交锋,关于范…迪塞尔、关于梅丽莎…拜诺伊斯特、关于环球影业和迪士尼的相关传闻,所有的所有蓝礼都没有给予相关回应,这也进一步让人产生了疑惑;仅仅只是在报道的末尾,提起了蓝礼最后因为身体不适而搭乘救护车前往了医院。
“蓝礼…霍尔与记者之间的不和谐采访。又一次。”
又一次。这个词汇十分简单,却能够简单直接地制造出“再犯”的意思,并且将记者摆放在了弱者的位置——有趣的是,记者们从来不承认狗仔是“记者”,但现在狗仔却又成为了“记者”。
报道之中也是如此,强调了记者们的采访意图,但蓝礼却拒绝接受采访,于是引发了冲突,进而演变成为了一场混乱,甚至还呼叫了救护车。尽管事情的来龙去脉都呈现了出来,但还是把所有过错都落在了蓝礼身上。
上述仅仅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又是蓝礼…霍尔,但这一次却不是好消息。”
&的威势,蓝礼…霍尔拒绝配合媒体。”
“狂妄自大,创造历史之后,蓝礼…霍尔开始创造麻烦。”
“小题大做,蓝礼…霍尔以及霍尔的好友们将所有过错推给媒体!”
“拒绝采访,还是表示默认?负面新闻缠身,史上最年轻EGOT得主迷失方向。”
“迷失自我!记录制造机现在成为麻烦制造机?”
“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蓝礼…霍尔深陷打人质疑。”
“当救护车抵达现场:这到底是治病救人,还是炒作新闻?”
……
花样百出,这就是用来形容此时此刻的社交网络的最佳词汇,各式各样的新闻报道角度层出不穷,根本应接不暇,人们无从做出准确判断,更加无从识别真相,只能从只言片语之中捕捉到一个负面新闻的轮廓,然后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表明立场,纷纷对蓝礼发起了攻击。
世俗观点普遍认为:
名利场就是一个大染缸,想要成功就必须付出代价,成功之后就必然容易腐朽。在这个圈子里独善其身着实太过困难,出淤泥而不染的案例没有多少,反而是如同流星般快速消逝的例子不胜枚举。
看看德鲁…巴里摩尔,看看瑞弗…菲尼克斯,看看麦考利…卡尔金,看看林赛…罗韩,看看爱德华…福隆(Edwad…Fulong),看看海利…乔…奥斯蒙(Haley…Joel…Osment)……
如果还需要的话,这份名单还可以持续不断地罗列下去,与年龄无关,对于那些短时间之内迅速收获成功的艺人来说,一夜之间就站在了镁光灯之下,所有掌声和喊声蜂拥而至,乱花渐欲迷人眼,往往就这样迷失了自己,恍惚之间就以为自己站在了世界巅峰,但这一切只是错觉而已。
事实上,甚至与好莱坞无关,在美国总是流行着一句俗语:高中就达到了人生巅峰,而后就一路开始下坡,再也没有能够超越曾经的自己。这样的情况也数不胜数。
现在的蓝礼似乎也不应该例外。
二十三岁,EGOT,两千万俱乐部,更何况,家世显赫。
显然,蓝礼已经拥有了全世界,至少在普通人眼中,他已经拥有了所有人梦寐以求的一切,人生似乎已经达到了一个无法超越的巅峰。
尤其是托尼奖成就了EGOT之后,他也势必将变得迷茫和困惑起来,渐渐地迷失自己,酗/酒/毒/品暴力等等的潜在可能,这些都是小意思;一步一步地滑向黑暗深渊,这才是最大的可能,现在只能算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开端而已。
戛纳电影节之后,托尼奖之前,媒体就曾经表示过担忧。
而今天,“担忧”似乎终于成真了,在拍摄“爆裂鼓手”期间,那些地雷终于全部引爆。
所以,理所当然地,人们对于这些新闻报道都是秉持着相信态度的,如同“伤仲永”一般:
“这才是正常的嘛。”
“我觉得可以理解,毕竟二十三岁就拥有了所有,如果是我,我也会对记者甩脸色,随心所欲。”
“我们每个人活着不就是为了不要看其他人脸色行事吗?蓝礼现在就具备了这样的资格,他为什么要配合媒体呢?”
“耍大牌嘛,一点都不稀奇,现在整个好莱坞最大牌的应该就是蓝礼了吧,他不耍大牌,谁耍大牌?”
“打人了吗?我还以为会打人呢,看起来,蓝礼还是太绅士了,事情可以更劲爆一点的。”
“我就觉得蓝礼完美得不像话,根本不像真实的。现在才是正常的嘛。”
“如果我有了EGOT,我也会欺负记者的。”
“这有什么好稀奇的,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好莱坞堕落了那么多年轻人,我觉得增加一个蓝礼也没有什么不好。”
……
即使是保持观望态度,但内心深处那难免产生一种倾向性:可信度非常高。这都是可以理解的,这都是预料之中的,如果没有发生,大家才觉得奇怪;现在终于发生了,反而有种松口气的感觉。
可以说是偏见,也可以说是惯例,还可以说是普遍现象。
但不管是哪一种原因,关于蓝礼的负面新闻都正在一点一点扩散。
正如狗仔们所料,负面爆点和噱头才是受众们想要看到的,如果又是对于蓝礼的歌功颂德,那就太无聊也太无趣了;这种打破禁忌打破常规却又符合期待的新闻,才是社交网络之上最受欢迎的话题。
甚至不少人已经开始期待后续了,期待着蓝礼到底会如何回应,更重要的是,到底会如何持续堕落下去,未来是否还有更多的负面新闻正在暗潮汹涌地等待爆发,还是说蓝礼为了维护姓氏的名誉而重新开始束缚自己——
世袭贵族的传承。以前好莱坞从来不曾出现过,那么这一次呢?蓝礼的表现是否会有所不同呢?贵族们是不是也和他们一样呢?
想想就刺激。
浩浩荡荡的负面新闻正在越演越烈,但没有能够持续太久,舆论风向就再次发生了改变。
留守在五十七街之上的那些路人观众以及店铺员工们,纷纷将现场的视频上传到了社交网络之上,支离破碎地捕捉出事情的片段,但他们都是籍籍无名的普通人,消息传播速度还是稍显慢热,需要更多时间沉淀酝酿。
随后,就有“热心”群众把所有片段整合起来,如同电影短片一般把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全部呈现在大众面前,还原出事情真相。
所谓的“热心”观众不是堂吉诃德,也不是蓝礼支持者或者阴谋论者,纯粹只是视频博主而已,为了蹭热点而开始了编辑,却意想不到地,在社交网络之上砸下了重磅——又或者说,这本来就是他所期待的结果。
1416 病入膏肓()
人人都在期待着蓝礼栽跟头?
严格来说,如此表述是有失偏颇的,不能把每个人都往负面方向想;但不可否认的是,当蓝礼“拥有”了全世界之后,人们渐渐开始厌倦了千篇一律的追捧与赞扬,也渐渐开始对那些烦不胜烦的正面新闻失去了兴趣:蓝礼只是一名演员,而不是一个圣人。
这种惯性就如同体育世界里,一支长长久久持续保持不败的球队,“赢球不是新闻,输球才是。”
更何况,负面新闻的噱头与劲爆是永远无法取代的。
于是,当狗仔们在推特以及脸书之上开始快速传播负面新闻的时候,网友们都心甘情愿、先入为主地相信着,这就是他们所苦苦等待的事实。
“我觉得我们应该理解蓝礼,他已经做得很好了”,即使是这样的言论也透露出一股“感同身受”的怜悯和吐槽,那种息事宁人的语气之中隐藏着一股认准了既定事实的笃定,就连堂吉诃德们也悄然产生了一种“这就是真相”的错觉。
可是,网络时代的特性就在于,信息量无比庞大,正面的负面的,积极的消极的,赞扬的批判的。
有人只能看到负面消息,然后以自己的想法揣测着社会的黑暗;有人则选择性地屏蔽其他消极消息,幻想着社会依旧是无比美好的。每个人都选择看到自己能够看到的、选择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但归根结底,只要有心,就能够从信息碎片之中拼凑出真相。
今天就是如此。
在旁观群众的拍摄视频之中,事情真相一点一点地显现出原本的真正轮廓,从蓝礼与狗仔的相遇,到蓝礼与狗仔的交谈,目前为止都是一些照片,零零碎碎地拼凑出相遇的过程;随后就几乎全部都是视频了,完整地呈现出了所有情况。
这一段在油管上传的视频标题为,“动物世界”。
在大自然的残酷现实之中,弱肉强食是不二生存法则,没有同情没有怜悯也没有妥协,为了生存,不折手段,血腥而原始,残暴而凶狠,茹毛饮血、生吞活剥,血淋淋的场面让人惊叹也让人惊恐。
狗仔与蓝礼之间的交锋似乎就是如此。
狗仔们就如同“狗崽”一般,趁虚而入,眼看着猎物出现了破绽和漏洞,就不管不顾地上前撕咬着,血肉模糊也依旧拒绝松口,哪怕是猎物已经奄奄一息,他们依旧不依不挠,直到彻底咬破喉咙为止。
如果不是援兵及时赶到,只怕现场情况还会更加血腥。
事情,似乎依旧是那件事情,狗仔们的新闻描述也没有说谎,至少他们都呈现出了事件的某个片段;但味道却已经截然不同起来,那些指责、那些批评、那些奚落,此时此刻悄悄地就变得尴尬起来。
倒也没有产生争执和辩论,因为事情本来就也没有偏离轨道太多,只是事情全貌显露出来之后就开始变得微妙起来,狗仔们的咄咄逼人越发凸显出来,而网友们的落井下石也越发明显起来,折射出了整个时代的浮躁。
但是,狗仔会道歉吗?不会。网友会内疚吗?也不会。事情会改变吗?依旧不会。
人们就这样假装事情不曾发生过,谴责狗仔两句风凉话,然后抛在脑后,这就是全部了。
“纽约客”就撰写了一篇深度文章,言辞犀利地指向了新闻媒体自己,在快餐时代背景之下,为了利益而罔顾一切,搬弄是非、断章取义、指鹿为马,所谓的“真实才是第一要务”精神早就已经葬送在时代的浮躁之中,就连一个浮光掠影的影响都已经没有了。
更进一步,文章还把矛头指向了那些跟着起哄的广大网友们,将自己的脸孔隐藏在一个虚拟账号背后,扭曲而黑暗,把自己心里的负面情绪全部都宣泄出来,而娱乐至死的混乱时代恰恰是整个社会的病灶现在已经病入膏肓。
“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曾经的基督教可以逼死十万’女巫’;而为了追逐更多的利益,现在的媒体和网友同样可以逼死一个区区的蓝礼…霍尔
为什么是他?因为他是egot,他是赢得了全世界的那个巅峰人物,因为他是令所有人都羡慕也仰望的人物;却没有人记得,他同样是那个为了角色而走火入魔的演员。”
整篇社论洋洋洒洒地撰写了超过三千字,但这一期“纽约客”却没有引发任何波澜,无论是网络文章还是实体杂志,引发的讨论都着实有限,缺少了去年“炒作门”的群起围攻之后,甚至比不上布莱克…莱弗利(blake…lively)走上纽约街头诠释夏季时尚装扮的新闻点击率。
这才是现实最为讽刺也最为真实的残酷写照。
论理想主义者的消亡堂吉诃德到底是如何被社会活活“杀”死的?
不仅仅发生在数个世纪前的古老社会,同样也发生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代社会,没有人能够谴责新生代变得越来越现实,死气沉沉地没有任何开拓创新精神,因为堂吉诃德在现代已经没有了生存空间。
最开始的事情误解就这样突然爆发出来,澄清过后,紧接着就渐渐沉寂了下去。
网络之上依旧可以看到网友们的活跃,落井下石地谴责狗仔们的不折手段和厚颜无耻,站在道德制高点之上展开批判,却全然忘记了自己在开始阶段的嘴脸,仿佛他们就是道德标杆一般;只有堂吉诃德们表达了自己的担心和忧虑,不知道蓝礼的状态到底如何。
狗仔们也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