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科技大仙宗 >

第54章

科技大仙宗-第54章

小说: 科技大仙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浩然的一句话,顿时引来一阵哄笑,显然李芸未入玉清宗之前,恐怕也是个刁蛮公主。倒是李芸听到这话,俏脸不禁一红,微不可察的瞟了旁边的叶赞一眼。

第二十六章:不速之客() 
和青年才俊们打过招呼,叶赞和李芸入席,酒楼的伙计们开始传菜。

    “这天香阁最有名的,就是以妖兽肉烧制的菜肴,细嫩的肉质中浸透着丝丝灵气,远胜过一切调味料能调出的味道。而且,对于我等凡人来说,也有着补益气血,强身健体之功效。”

    李浩然坐在叶赞的旁边,热情的介绍着这天香阁的一些特色菜肴,什么都讲得头头是道,一看就是一位资深老饕。

    叶赞在旁边一边点头,一边心中暗想:若是有一天,这通讯系统发展到智能终端,这李浩然搞个美食直播的节目,一定会有大把的粉丝打赏。

    菜肴上齐,美酒斟满,旁边有乐姬吹拉弹唱,宴席算是正式开始。

    刚开始的时候,青年才俊们还颇有些拘谨。毕竟叶赞这个玉清长老的身份,对于这些公子哥儿而言,不能说有多高不可攀,但总会让他们想到家中古板的长辈。

    不过,酒过三巡,这些人渐渐发现,这位玉清长老似乎与自己没有太多区别,并不是以为的那么高冷。尤其是,当叶赞从资料库中,找出一些符合环境的隐晦段子后,顿时让一群人引为知己。这宴席的气氛,也随之变得愈发热闹,真正开始所谓的推杯换盏。

    当然,叶赞讲得那些段子,也不是所有人都能领会。李芸就坐在旁边,傻傻的看着一群人发笑,却完全不知道他们在笑什么。

    “师叔祖,你们在笑什么啊。”李芸傻了半天,终于忍不住向叶赞问道。

    这时,叶赞才注意到,身边还有个单纯的姑娘呢,一口酒险些呛到,只得摆手说道:“少儿不宜,少儿不宜,等你长大后就知道了。”

    其实,李芸这个年纪,要是放在科技世界,早就什么都懂了。也正是因此,叶赞才一时忘了要有所顾忌,讲了一些在科技世界其实都烂大街的段子。

    而且,这种隐晦的段子,要得就是那会心一笑,真要去解释可就难听了。叶赞当然也不好给李芸解释,免得毁了自己长辈的形象,毕竟被人叫一声师叔祖呢。

    宴会继续,大家谈天说地,渐渐没了身份的顾忌,毕竟都是年纪差不多的年青人。从这些青年才俊们口中,叶赞听到不少关于世俗的事情,很多是单从资料上看不到的。而从叶赞这里,这些青年才俊们,也听到了不少新鲜的东西,并不只是关于修行的,而是很多玩乐的主意,以及一些新奇的观点。

    不过,很多时候,不速之客的到来,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宴会进行得正热闹时,忽听到楼梯处传来一些脚步声。还没见到人影,就听到一个声音从那边传来:“三弟,这可就是你的不对了,如此重要的宴会,居然漏了大哥和我!”

    随着话音,一行人从楼梯那里走了上来,为首的正是大唐国太子,李芸的大哥李浩远。而紧跟在太子身后的,自然是昨天皇宫自打脸的那位二皇子李浩民了。在这两人的身后,还跟着几位青年才俊,有人身上还穿着东宫属官的官服。

    “三弟,你说你是不是该罚!”走上楼梯,二皇子李浩民笑着说道,全然没了昨夜被打脸的尴尬。

    见到这几位,三皇子李浩然和席上众人,不得不起身行礼,毕竟那为首的可是太子,大唐国的储君,未来的大唐国主。

    “参见太子殿下!”李浩然离席迎过去,躬身向李浩远行礼。

    席中那些青年才俊,也都是不敢怠慢,纷纷离席而出,口中呼道:“参见太子殿下!”

    “唉,不必多礼,此处又非朝堂。”太子李浩远抬手虚扶,示意众人免礼,同时又嗔怪的对李浩然说道:“三弟,你这是不拿我当大哥了吗,自家兄弟哪有那么多的礼!”

    众人起身后,接着又向旁边的二皇子见了礼,然后太子和二皇子身后的几个青年,又向三皇子李浩然见礼,向公主李芸见礼,向玉清长老叶赞见礼。总而言之,这一圈礼见下来,足足也用去了半个多小时,不得不说这礼多了真挺烦人的。

    双方各自见礼之后,李浩然这才对太子解释道:“大哥见谅,小弟也是担心大哥事务繁重,因此才没有邀请大哥,此事是小弟的不对,等下自罚三杯。”

    “这位便是玉清宗的叶长老吧,在下李浩远,见过叶长老。”太子首先问好,这态度虽然不能说摆得多低,但对一位太子而言也相当不容易了。

    显然,李浩远能够被选中当太子,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皇长子的身份,别管真正的为人如何,至少表面上不会让人挑出毛病来。

    “见过大唐太子,”叶赞还礼道。

    太子这么大身份的人来了,当然不能让他入残席。在李浩然的示意下,天香客里的伙计们又忙碌了起来,将原本的席面都撤了下去,等到太子等人入席各自落坐,乐声响起宴席重新开始。

    只不过,多了这么一位太子,这席间也没有之前的热闹,那些青年才俊们一个个再次变得有些拘谨。其实,别管太子来是好意还是什么意,就冲这一点上,也当得起一个恶客之称了。

    “在坐各位,皆可称得上是我大唐的青年才俊,怎能让席间如此冷清,如此岂不显得我等太过失礼了!不如各位赋诗助酒,方显我等待客之道。在下不才,愿以拙诗一首抛砖引玉……”

    跟着太子过来的几个青年人中,有一人站起身来,啦啦说了一大套,接着摇头晃脑的开始吟诗。

    “秋夜酒醉待红颜,旋醒园林月渐高。散诞瑶觞何处酒,鸟啼门闭忆三生。”

    这诗的意思很简单,一个人半夜喝醉酒,想要有个艳遇乱个性,醒来发现被人扔在了外面。看着月亮渐高,想要继续喝却找不到地方,只能听着清晨的鸟叫对着紧闭的家门,做着三生难得的美梦。

    当然,以上是叶赞的直白理解。

    这人的诗,果然算是抛砖引玉,紧接着又有人起身开始吟诗。大概这些青年才俊们,也受不了这宴席的冷清,同时既然有人作诗了,自己不作岂不显得自己没本事吗?

    一时间,这席间的气氛,还真得是渐渐热闹了起来。

第二十七章:我也来抄个!() 
“媚媚云一缕,相随不可知。手持身后落,自趁有佳期。”一位才子看着窗外幽幽吟道。

    “曲曲为君备,洲白尚未宁。云鬟人睡美,独自许飞琼。”另一位才子,看着席旁的乐姬,一付猥琐表情的吟道。

    “纵遇将天上,春心往复中。但浊得酒盛,金盏访仙公。”又一位才子,吟罢一口将杯中酒饮尽。

    看着这些青年才俊们,听着他们所吟的诗句,叶赞好像突然明白了,古华语中为何说“文人骚客”了,果然够骚。

    只是,渐渐的,三皇子一方的青年才俊,和太子一方的几位才子,斗诗就斗出了火气。开始说是以诗助酒,但到了后边,那就是谁都不服谁,谁都想强过对方一头。

    而且,渐渐的,这战火就烧到了叶赞这边。

    今天三皇子宴请的主角,就是叶赞这位玉清宗长老,那些青年才俊斗诗斗得难分上下,自然就想到了让这位主角来评一评高下。

    搞毛啊,这种古体诗,在地球时代就“淘汰”了,星际时代谁还研究这个。

    当然,这“淘汰”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好的诗词,古人已经写尽了,后人写无可写。比如,唐诗之后,就有了宋词的兴起,宋词在唐代被称为长短句,远没有唐诗那么上得了台面。但到了宋代,不是天才写不出好的唐诗,再加上宋词自身在各方面的完善,也就有了和唐诗一样的地位。

    不过,叶赞倒也不露怯,反正辅助芯片中,万金油的评论有得是,随便组合一下加几个关键词进去,就能让这群土鳖听不出问题来。

    “听闻玉清宗的金宗师,也是诗词歌赋样样精通,至今世间还有不少金宗师的诗句流传。叶长老能有如此见解,想必也是于诗词之道深有研究,不知道我等是否有幸,见识到叶长老的佳作?”终于,太子那边的一位才子,一通恭维后亮出了匕首。

    其实,在世俗中有那么一群文人,不管是出于嫉妒还是什么,总有点看不起那些修行者。在他们想来,我有名篇佳作流传百世,纵使人生不过百年又如何。你耗费精力痴活千年,也不过就如那默默无闻的河中老龟,有一日身死道消,却还是什么都没有留下。

    当然,这种看不起,他们也不会说出来,甚至不会表现出来。毕竟,武者一言不合就动拳头,修行者要是怒起来更可怕。其实从这一点也看得出来,修行者在他们心里,是被归到粗鲁武夫那一边的。

    “不错,听方才叶长老品评众位的诗词,必然也是此中的大家。若叶长老不嫌弃,在下愿研墨侍奉,只望能得叶长老一幅墨宝。”那位二皇子李浩民跟着说道,并且有点把话说绝的意思,直接就把叶赞架到了诗词大家的高度上。

    别看这李浩民,今天一直面色如常,仿佛都不记得昨夜的事情,但肚子里恐怕早憋了一肚子火。他本身也是筑基境的修士,而且还拜在了青岳剑宗这个二流宗门内,对叶赞本来是不需要有多大顾忌的。

    只不过,昨天听到李芸筑基有成,还成了玉清亲传,李浩民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才显得有点落荒而逃的模样。而等到他反应过来,想到自己当时的表现,真是恨不得抽自己几巴掌,同时更想要找回颜面。

    叶赞要是做不出诗来,当然也没什么大不了,不过肯定会让场面有些尴尬。而这就够了,反正李浩民也不可能做出,真的对叶赞不利的事来,面子上事情就在面子上解决即可。

    听到李浩民的话,叶赞心中顿时了然,不过却并没有动怒,动怒那才真是露怯。要让叶赞自己作诗,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不过谁叫他有辅助芯片,芯片的资料库中有得是古华国的诗词,抄一首过来不就行了!

    不过,抄谁的呢?叶赞一边想着,一边站了起来,对李浩民说道:“研墨之事,就不劳二皇子了,红袖添香才是妙事,只能是有劳芸儿了。”

    李芸一听,脸色微红,连忙站起身,说道:“好,只要师叔祖不嫌我笨拙。”

    的确是笨拙,李芸堂堂公主,又是在玉清宗修行多年,哪里做过研墨这种事情。等到店家把长案抬来,笔墨纸砚备上,李芸就着砚台这一研墨,立刻就显了原型。她先是倒多了清水,接着又把墨溅到了衣袖上,越是想要搞好,却越是搞得手忙脚乱。

    而叶赞这时,倒是有更多时间去搜索古诗了,一边还对李芸说道:“不要急,慢慢来。”

    听到叶赞的话,李芸慢慢平下心来,虽然动作还不那么流畅,但也算是一点点研出了墨汁。

    这时,叶赞的脑内搜索也有了结果,什么人的诗既要好,又要符合自己修行者的身份,那恐怕当属古华国的李谪仙了。

    李白,字太白,又号谪仙人,后世人称诗仙,诗作豪放大气,其中隐隐透着几分超然的仙气,这大概也就是谪仙之名的由来吧。

    当然这抄也不能胡抄,第一要有仙气,第二不能出现地名、人名、朝代这些这个世界没有的。把这些条件考虑进去,李白诗作虽然多,但最后的搜索结果,也就没剩几个了。

    待到李芸那边研好了墨,叶赞拿起毛笔蘸饱墨汁,在众人的注视中落笔纸上。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仙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

    一首短歌行,叶赞运笔如飞,抄在了面前雪白的纸上。字体当然是资料库里的古华国书法字体,虽然没有书法大家的精气神在里面,但一眼看上去也很是不错了。

    这个世界没有麻姑的传说,于是叶赞改成了仙姑,好在这个世界关于太阳,也有六龙扶桑这样的传说,否则还真不好改了。

    而看到这一首短歌行,席间众人顿时一片沉默。之前那位将火烧到叶赞身上的才子,想到自己的诗作,更是脸上烧得通红。

    “好,好诗,叶长老不愧修行之人,此诗真当得上是豪气冲天!”太子突然拍手赞道,顿时打破了席间的寂静,一群青年才俊也立刻跟着恭维起来。

    “惭愧惭愧,”叶赞放下手中毛笔,向众人拱了拱手,带着李芸坐回到了自己的位子。其实这个时候,他应该毛笔一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