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明末 >

第47章

明末-第47章

小说: 明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花,饭都吃不下去,但也要坚持。

    相比较来说,最为辛苦的还是誊录官和对读官,他们早就开始做事情了,第一场考试结束之后,誊录官就要开始誊抄试卷了,所有的文章他们都要誊抄一边,将考生的试卷密封归卷,考官看到的文章,全部都是经过他们誊抄的,这样就能够有效预防在文章上面做出什么明确的记号,对读官的职责是校对,看看是不是有誊抄错误的地方,若是发现了错误,必须要及时的修改。

    乡试历经这么多年,已经算是制度完备了,不过真的想要作假,还是没有问题的,若是能够****到主考官,那就可以约定在文章的多少字数做下特定的记号等等,让考官知道这篇文章是谁写出来的。

    阅卷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同考官,十名同考官首先开始阅卷,从中挑选出?***恼拢诺揭槐撸溆嗖缓玫奈恼拢诺搅硗庖槐撸诙霾愦问歉敝骺迹酝脊偬粞〕隼吹奈恼陆性俅蔚纳笤模蕹徊糠种螅嘞碌慕桓骺脊伲谌霾愦尉褪侵骺脊伲垂悴闾粞〕隼吹奈恼拢龆既木偃艘约懊巍?b》

    贡院的考试刚刚结束,阅卷就开始了。

    七千多试卷,意味着每天需要看七百张左右的试卷,业也就是文章,分配到是个同考官的手中,每人有七十张试卷,足足七十篇文章,还要从中间挑选出来优秀的试卷,怕就是神仙也完不成这么艰难的任务。

    所以第一场考试八股文的文章,就成为了重点。

    第一场考试的试卷,每个同考官每天需要审阅二十张左右,虽然也是很辛苦的,但毕竟能够完成任务的,从中挑选出来优秀的文章还是可以,而且八股文的格式统一,只要认真看其中的内容就好了,不过这也表示考官没有太多精力看其他试卷,这就预示着第二惩第三场的试卷,基本就是陪衬了,没有谁会去认真看,时间和精力上面都来不及。

    一向不大关心政事的董其昌,突然来了精神,特别关注这一次的乡试,考官每天看的文章在四十篇左右,从中大概能够挑选出来十篇不错的文章,合起来也到了百篇文章左右,董其昌竟然绝大部分都看过了。

    这让所有考官都感觉到吃惊,也隐隐感觉到不寻常。

    南直隶两千多考生,能够被录取为举人的只有一百五十人,接近二十人之中才有一人中举,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南直隶的读书人太多,也是进士人数最多的地方,这里的举人,很大一部分都能够通过会试,直接参加殿试。

    南北两边读书人的差距,主要就体现在了南直隶和浙江,这两个地方的读书人太厉害。

    董其昌的敬业,让其他的考官也不敢疏忽了,阅卷的速度加快,但挑选出来的文章,含金量高了很多。

    到阅卷的第五天,董其昌看到的文章,的确是好文章了。

    副主考魏呈润一样的认真,挑选出来的文章,他要过滤一遍,接着给主考官董其昌,对于录取哪些举人,他也是有建议权,有些时候甚至是有决定权的。

    一切都要靠文章来说话。

    从阅卷的第六天开始,就是录取举人的时间了。

    到了这个时候,董其昌、魏呈润和十名同考官,进入到冲刺的阶段,每一篇被挑选出来的试卷,或者说是文章,他们都要在上面署名,以备今后查阅。

    董其昌的桌上摆着十份试卷,这是千挑万选出来的文章,毫无疑问,南直隶乡试的解元,将在这十篇文章之中产生。

    略显疲惫的董其昌,看了看下首正在仔细看文章的魏呈润,慢慢开口了。

    “魏大人,本官之意见,这十篇文章,悉数都可以被录取,乡试之解元,也在这十人制里面产生,不知道你对此有无异议。”

    “下官没有异议。”

    “很好,这篇文章你仔细看看,本官已经看了三遍,此篇文章,从尧舜禹汤,一直说到我朝的朱熹,大胆做出了评价,特别是这段话,本官特别赞赏,西汉文章,如子云、相如之雄伟,此天地遒劲之气,得于阳与刚之美者也,此天地之义气也。刘向、匡衡之渊懿,此天地温厚之气,得于阴与柔之美者也,此天地之仁气也,这是对古今文章之总结陈述,殊为难的,而且后面还结合到朝政,提出了天下事履而后之艰辛,有所谓而不敢言,贪位之私心,不务其本而徒言其

    末,苟且之学,如此将学识和为政结合,让人为之一振啊。。。”

    这篇文章,魏呈润早就注意到了,他当时的印象就是这篇文章隐而不发,在朝廷允许的范围内,对古今学术进行了概括总结,而且假借孔孟之口说出来,将四书五经之中的典故,与自身的观念巧妙结合,是非常难得的。

    不过其中唯一的问题,就是在借古喻今方面,渗入了自身的一些认识,有些认识在四书五经之中是找不到的,这也是不符合八股规矩的,若是说这篇文章中举,那是没有一点问题的,但是要确定为解元,那还要考虑。

    “大人之意思,下官明白,此篇文章,下官也仔细看过,的确很不错,不瞒大人说,下官也看了三遍,此篇文章中举是没有问题的,排名靠前更是没有问题,若是大人有其他方面之决定,下官还是要进言的。”

    “魏大人有什么想法,拒说就是。”

    “文章好,文笔好,立意好,这个学子学识丰厚,的确不错,只是八股之要求,不能够出现学子个人之认识,所有观点都必须是引经据典,如此才算是符合要求的,文章之中有句话:先王之道,所谓修己治人、经纬万汇者,何乎归,亦曰礼而已矣,这句话说的不错,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过典故之中,并无此类之说法,这样的观点认识,可以在其他的时候表露,但不应该在乡试文章之中出现。”

    董其昌看着魏呈润,好半天才开口。

    “魏大人,古今圣贤,其观点认识为什么能够传承至今,还不是敢于提出自身之认识,若是都按照规矩来,什么都不说,那还有什么经典传承,本官是不喜欢朝廷之中那些繁琐事情的,可也看出皇上为了大明江山,殚精竭虑,皇上求贤若渴,若是你我阅卷之时,还是按照老规矩,不允许学子提出任何的观点,试想这样的人,就算是参加殿试,不也是中规中矩,又如何能够承担大任。。。”

    魏呈润少有的低下头了,拒董其昌的话语说的很是隐晦,可其中隐藏的深远,让他嗅到了什么东西,想想崇祯元年的时候,皇上推行枚卜大典,在朝中会推内阁大臣,开创了古今之先例,这岂不是说明皇上求贤若渴。

    难怪董其昌这一次乡试如此的卖力,简直就是拼上老命了,要知道董其昌已经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了,七十五岁的年纪,每天看那么多的文章,根本就吃不消的。

    良久,魏呈润抬头了。

    “大人之意,下官明白了,大人是主考官,解元理应由大人决定,下官只是谈一谈自身之认识,若是有不妥的地方,大人尽可以直接指出来。”

    “魏大人,你客气了,你我同位内帘官,观点自然是要统一的,否则这名次公布出去了,再行出现争议,那就不好说了。”

    “下官明白,下官同意大人之决定。”

    董其昌站起身来,活动活动筋骨,慢慢走动了几步,长时间看文章,身体常常发麻,必须要站起身来活动一下,他内心已经做出决定,这篇文章,至少排名靠在前面,至于说最终名次的决定,还要看后面阅卷的情况。

    八月二十五,阅卷的第十天,也是最后一天,所有的试卷都看过了,当然重点还是第一场考试的八股文,这个规矩董其昌也是同意的。

    一百五十人的录取名单,基本确定下来,所有同考官和副主考魏呈润都署名背书了,接下来就是确定解元的事情了,应该说录取的名额不会变化了,接下来就是誊抄和封闭所有试卷的时间,乡试解元的文章,还要送到京城礼部去备存。

    董其昌一直都在思考,三篇文章放在他的面前,解元也在其中产生,副主考和同考官不会有任何的意见,最终的决定权在他的手上。

    思索良久,这个时候无人会打扰他。

    董其昌拿起了其中的一篇文章,翻开北面背书的地方,魏呈润等人早就背书了,他拿起桌上的毛笔,在后面写下了第一两个字,然后慎重的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到了七十五岁的年纪,还能够主持一次南直隶乡试,这应该是莫大荣耀,可一辈子都回避政治的董其昌也明白其中的奥妙。

    。

第六十六章 发榜() 
九月初一是乡试发榜的日子。

    这也是一个非常隆重的日子,乡试不同于县试和府试,一旦中举,就意味着真正进入士大夫的阶层了,诸多的权力也可以享受,包括免去部分赋税等等方面的优惠,所以学子对乡试非常看重,乡试中榜是读书人一生之中的重大事情。

    一大早,应天府榜棚四周就围满了密密麻麻的人,其中既有参加乡试的学子,也有学子的家人,最里面是唱榜人,高声宣读中榜举人的名单,每一个中举的人,不管是本人还是家人,在证实中举之后,都会给唱榜人一些报酬。

    随着发榜的开始,应天府的衙役也开始到中举的举人家中报信了,外地中举的举人,都住在客栈,有具体的地址,直接找去就可以了,九月初一这一天,参加乡试的学子不会出门的,要么就在家中呵呵客栈之中,要么就是在发榜现场。

    当然得知自己中榜之后,举人第一件事情就是回家,或者回到客栈,必须要给报信之人打发,这是规矩。

    郑勋睿还是呆在家里,没有到应天府衙去,但这一次他的心情不一样了,乡试意味着什么,他也是清楚的,对他今后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他等不起,若是这一次乡试落榜,等到三年之后,恐怕很多事情都晚了。

    郑凯华、郑锦宏和洪欣瑜三人骑马前往应天府衙,最为着急的是郑凯华,寅时就起身了,催促郑锦宏等人出发,其实发榜的时间还在辰时,完全不用着急,但经历两次发榜的郑凯华,知道去晚了就看不到红榜了。

    三人寅时三刻就出发了,赶到应天府衙外面,不过卯时一刻,让三人傻眼的是,府衙外面已经有大量等候的人了,这些人大都是外地的考生,发榜的前一晚上根本睡不着,索性来到这里,等候发榜。

    不仅仅是挤不到前面去,就连拴马的地方几乎都没有了,洪欣瑜好不容易找打一个马桩,三匹阿拉伯马同时栓在这里,肯定不安全,最终他只能够守住三匹骏马,郑凯华和郑锦宏两人去看红榜。

    府衙外面很是安静,拒有大量的读书人,但很少有人说话,大家都是在默默等待,就连前来看榜的家人,也是默默等待,那些熟悉的学子,见面之后,也就是点头示意,不会在一起谈天说地的。

    这样的气氛是能够传染的。

    郑凯华和郑锦宏很快感觉到紧张,两人的身体有些发软,要知道郑锦宏是参加了训练的,身体早就不一般了,而且按照少爷的安排,乡试之后,就会为他和玉环操办婚事了,所以说应该是劲头十足的,可这个时候,同样有些站不稳,根本没有力气往前面挤了。

    两人对视苦笑,可到了后来,苦笑都笑不出来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应天府衙外面人越来越多。

    几个读书人模样的人,悄无声息的来到了府衙外面,他们身后跟着一些书童,看见人太多,他们没有往里面挤,其中一个中年人开口了。

    “天如兄、竣公、懋中、未之,人太多了,我们就在这里等候,这里能够听见唱榜人的声音,也不知道今日怎么了,刚刚我约了麟士,他不在房间里面。”

    这几个人,正是张溥、吴伟业、陈子龙、吴昌时和杨彝等人。

    杨彝说完之后,张溥开口了,神色有些严峻。

    “麟士兄不愿意和我等一起来看榜,也许是有其他的想法吧。”

    其余人没有说话,杨彝却开口了。

    “哼,难道清扬的影响真的那么大吗,麟士和我可是一同进入应社的,如今怎么也变得生分了。”

    所有人都沉默了。

    辰时。

    “咣、咣、咣。。。”

    “南直隶乡试发榜啰,南直隶乡试发榜啰。。。”

    随着锣声响起,吆喝的声音也出现了。

    人群顿时有一些**动了,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到了,发榜之后,几家欢乐几家愁,欢乐的少数人,忧愁失落的是绝大部分人。

    人群自动闪开一条道路,让应天府的衙役来到榜棚前面。

    唱榜人已经到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