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境-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做好事了。
然后正戏开始,大意如下。
沙千里大善人原籍徐州,那年黄河改道,淹了村子,成了孤儿寡母。
沙大善人自小就正直,当了乞丐,也不偷不抢,讨得现让病重的娘吃。
后来,娘死之后,跟了黄洋王胡振峰跑船,在大海上讨生活,经商致富,周济渔民。老胡无后,收他为义子。
老胡本是贵种,因为杀了放粮灾区的贪官,所以下海经商。
后来老胡老了,想回家,于是到松江投案自首。沙大善人不怕牵连,掏净家底向朝廷捐献百万,求宽恕。
事情没办完,老胡死在松江。沙大善人扶棺北上,将老胡归葬家乡父母之侧。建了庙,又做法事七七四十九日。并将老胡的余财五十万,交给胡氏宗族。
台下看戏的人议论纷纷,为什麽呢?
因为老胡是开国三十六将胡固的后人,他家的宗祀在廊坊。老沙送出五十万,自己就回松江了。胡家为分这五十多万,闹得鸡飞狗跳,远近皆知。
大家都是道上混的,都佩服不已,要换了自己,可舍不得把钱交出去。
老沙回去,上岸开商庄,下海跑贸易。商庄从松江沿运河到京师,海船从扶桑之北的海东到南洋,生意兴旺。
老沙发财之后,不忘本,虽然家乡一个亲人都没了,还是出钱做了很多修桥铺路的活。
灾年到松江讨饭的江北很多,老沙托庙宇开粥棚,施医药,做好事不留名。
老沙没文化,却很敬重读书人,捐助很多贫家子弟;名门子弟落难,只要老沙知道了,必定帮忙还有好多。但都是一样,施恩不求报,做好事不留名。
老沙对给自己干活的人也很好。
总之,老沙人好的有点让人不相信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的大善人。
所以,老沙的苦日子就来了。
官府屡来敲诈勒索,不少人还是受了他的资助进学得官的。
他老把钱拿出去做善事,他的两个大儿子整天闹着分家,把财产分的干干净净,谁也不管老沙。
老沙带着老婆,有残疾无处可去的老兄弟,厨子,园丁还有看门的,挤在一个小院里。
连大米饭都吃不上了。
故事结尾就是老沙拿出保存多年的讨饭棍,换上破棉袄,出门上街。
那唱戏的提前说的清楚,戏里那个人名都是真的,都真有其人!
松江上演的时候,那回都有人跳出来搅场。
官府里被点名的老爷们下了好几道令禁演。
老沙的大儿子和二儿子也找过他们家老三好几回,叫他别演了。
这戏是老沙的三儿子编的。
老三娘死的早,净身出户,不要家里一分钱,底气很足。
叫人打了好几次闷棍,都照演不误。
松江府里一票难求,各路大哥在戏里形象都不错,不仅不难为,还个个都来捧场。
所以极为红火。
听戏的各路道上兄弟都是世事通达。
说闻弦歌而知雅意那是骂人,但看人一撅屁股便知要拉什么屎的本事还都有。
比如戏里说下海经商去了,大家都明白,就是有正当生意就做生意,不做正当生意,只怕就是在海上卖面条了。
不过戏还是挺好的,老沙的出身跟大伙一样不高,老沙办的事也是万一大家发达了,偶尔也干那么一点的。
大家都挺佩服老沙的,生意,人都做得漂亮。搞到现在这一步,怕也是逼不得已。
武侯有点纳闷,问梨禅:老大,那沙大善人不是老四的爹吧?
梨禅睁开眼,抬头看看房梁:没准!
看完戏,大家出门化食醒酒,逛逛街景。
钱庄给定了回京西的票,武侯发给同学们,大家自行坐车。
塘沽城比不得京师繁华,但也胜过京西那荒郊野地。
武侯和王志两人一块溜,就看见梨禅几个又去了钱庄,两人偷摸去瞥。好象是排队办汇款业务。
两个离开。
王志说:你们老大可有点怪!看风度,那是贵族范杠杠的;可看钱上,怎么比廖化还抠!
武侯摇摇头:我们老大心思重!不过,京里人好面子,出门绫罗衣,在家吃咸菜的不少!千万别当着面问,小心我们老大翻脸!老大家说是郡王,其实每年就一千银元的收入,开销那样都减不下来,保不齐老大的钱寄回家,贴补家用了。
大家就赶车回去了,小科也跟来了,小科明年该上学,想看看京西学院怎么样?
大家给她说:京西从来不招女生。
哪知道小科却不在意,说:那是你们没见过能打的女生。
大家只好带着她回来了。
小科给廖化讲完了。
廖化对小科的枪法很好奇,那天使用骑枪的二人给了他深刻的印象。
小科还给他讲了淮营的步营长枪和骑营大枪的区别。
步营的长枪其实和普通军中流传的长枪法区别不大,军阵使用的时候,用得好不好,更多的看指挥官的调度。
骑营的大枪则不同。大枪其实应该叫长朔,看上去很沉,其实不重。但要想使好大枪,却非得马术精湛,身大力足。
骑营冲击的时候,是散列冲击,面对步兵,枪借马速,只要不刺空,根本无法抵挡。
骑枪用法很简单,就是刺,抖抽。决死冲锋的时候,马上起身,飞掷大枪,然后改用背上的铁棍或马刀。
淮旅的骑营不用长弓和手弩,这与其他军内骑营远用偏心弓,近用马刀的战法不同。
当年,淮营没归顺太祖之前,战无不胜,在江北击破敌手无数。就是和太祖的黄淮决战,也杀了开国三十六将中的十六将后,才败退南阳的。
不过,现在淮旅里,骑营与步营不和,骑营的人秉承了老淮营的传统,大多信天理教,军官必须得推选,营内勇猛善战,深服人心的才能指挥得动。
步营是朝廷反复掺沙子,调配的结果。这次掉防塘沽,步营的人都欢呼雀跃,骑营的人都沉着脸不愿离开家乡。
小科说的高兴,还起身摸了个棍子,拿个长凳当马,演示骑枪的战法。
演完之后,看大家都看她,有点脸红,说:我就是步枪用得好,我父亲说过,要用骑枪和人对冲,一个照面就得被人杀掉。骑枪,没力量,靠花招就是找死!
廖化听她讲完,闭上眼睛,默默回忆当日两马冲锋,小门向前,被抽击的情形,回忆两骑起身飞掷大枪的形态,一时失了神。
恰在此时,大黄进来了,点名。
今天,学校门禁,武侯请客,大家都在。
大黄要大家无事早睡觉,不要熬夜,要不然明天事多,熬不住。特别点了乔布什的名,叫他别闹牌局。
然后,他带着小科回家了,安排和妻子同住,自己还有事要忙,搬了条被子,带个枕头住到武库去了。
廖化和冯和尚,一人挑一个担子,把碗碟都送回去食堂。
第56章 点心()
廖化进了食堂,放下担子,就看见老梁带着大家和面,只要是个盆,都装满了。
老梁让他早回去睡觉,明天全蒸馒头。
廖化离了食堂,向操场去。大家现在都在宿舍点名,也没人出来。
廖化找到自己在看台下的长短棍,先拿短棍练了一会,活动开身。
摸起长棍,又要开掷,抬起头,看看天,深吸了口气。
却见天上的月亮已经圆了,十五一过,月渐缺。
廖化改了主意,捡了根最长的,就在月下,模仿小科,抖动起大抢来,一开始,十分别扭。
旁边慢慢过来一个人,正是马前虎,他也没事,跟老胡聊了会,到操场转转,化化食。
他看见廖化走了过来:嘿,小子,你叫什么名字来则?
廖化收棍:我是廖化!
马前虎:奥,奥!对对!你投枪掷的很好,老胡刚说过。
又走近了几步:嘿!这不是送我点心的小家伙吗?你干嘛呢?
廖化:我在瞎比划大枪呢,有点别扭,想不明白。
马前虎笑起来了:很简单!这是因为你没骑在马上,所以还是脱不了长枪刺杀的习惯,总是想着进步,退步。
廖化:那么说,必须得上马才行,是吧?
马前虎摇摇头:你会骑马抽棍,是吧?我问你,你一开始练得时候,就上马了吗?
廖化摇摇头:没有!是骑着木马架子练习。
马前虎点头:一个道理!你就想着你坐在木马上,就知道那里别扭了。
廖化想了一会,蹲了个半高马步,想着胸前有个马头,刺杀,抖抽和起身飞掷。
太过投入,木棍竟然就出了手,飞插入三十米外的沙坑。
廖化挺高兴,马前也不住的点头:孺子可教!
廖化又问马前虎:要是两个人骑枪对杀,那该咋办?
马前虎摇摇头:没见过!不过听人说,攻就是抖枪花,磕偏对手的枪,躲就是马术。
厉害的人可以空手夺朔,就是躲过枪仞,夹住枪杆,硬夺下来。
当年淮军纵横中原的时候,这样的英雄有不少。
现在骑枪式微,怕是没这样的好汉了。
马前虎吐沫飞溅讲了一阵,忽然他话头一转:小子,光给你白活了,我还有笔账没给你算呢!走,回去,到屋里,我指着实物给你算账。
廖化把棍放好,硬着头皮跟着马前虎回宿舍。
廖化先回自己宿舍,大家都**了,廖化轻轻放下毛巾,又出去了。
马前的半间屋其实也不小,特别是只住一人,一床一桌两椅,旁无杂物,显得还挺空旷。
马前点着灯,坐在桌前,沉默深思,直到廖化上来行礼,才醒了过来。
马前虎看看廖化,叹了口气:本来我等的不耐烦,正打算大骂你一顿呢。
可又一想,一见又见,也是缘分。
茫茫人海,你和我天差地别,有这缘分,也是难得。
想当初,我富贵极致,风光无限的时候,有个白云观的道士劝我学道。
我落魄之时,那个老道化身市井,又来劝我。
我都没理他。
他说总有一日,看西河水流,我必开悟,然后再见。
这些日子,他不停地在我梦中出现。
我那日提着点心下车,看野草返青,河水东去,心里总是在想,这就人生的终点站了吗?
茫茫人海,不知所往,前途难测,我打算改改脾气,多说些暖人心的话,好过老恶语伤人。
廖化:先生,请指教!
马前打开食盒,食盒分了三层,一层六格,马前虎把三层平摆开。
马前说:多谢你赠与我美食,我无以为报,就吃上有些见识,讲给你听。
廖化额头发汗,就见每个格里,点心都被咬过,或一口,或两口,竟没有一个完整的。
马前说:你别担心!除了我,我没让任何人看见过。瞅瞅这点心上的牙口,至少七八个家伙偷吃过。你瞅这两个,根本不是淮左阁的点心,而是蓬莱阁的手艺,想必是好吃,给我吃干净了,找了别的充数。
廖化赶紧起身抱歉。
马前摆摆手:不用!你知道吗?我曾经在梨园当过校董,这点猫腻还是知道的,准是那些丫鬟班的调皮鬼咬的。
马前见他还有疑问:过几天,要是咱们还有缘,我给你讲讲我的故事,说实话,我识人无数,朋友也有过不少。跟我没关系挂落的,还只有你一个,咱们就做个淡水之交的朋友吧。
马前有些失魂落魄,廖化见他失神,连忙叫了他两声。
马前自嘲地一笑:让你笑话了,每逢大战,我都心里发虚,十分害怕,以为年纪大了,会好一点,结果好像更怕死了。算了,不提我了。
马前说:你知道吗?京师美食有哪几派?
廖化说:我知道鲁帮蓬莱阁!
马前点点头:老崔的手艺没说的,我以前小的时候跟老爷子去蓬莱阁,他师傅张大沙手艺那才叫好,老崔其实没学到家。你怎么就光知道个蓬莱阁?
廖化说:崔师傅收了我做记名徒弟了。
马前啧啧有声:嘿!还真邪行!
马前叹了一会,说:鲁帮红案功夫那是没得说,不过这白案功夫可就比淮扬差得远了。你看!
马前指着点心,一个一个地点评,说完一个,边和廖化品尝一点,讲如何配方,是什麽材料,大体上如何做。
廖化借了他的纸笔,简要记下品名,还有精要。
一共是二十二种淮扬点心,两种蓬莱阁点心,廖化记了两页纸,密密麻麻的。
廖化问:您也干过厨子吗?
马前问他:没有。我家里有个喜欢做点心的,我当初高价请